前往
大廳
主題

【解析、考究】虚空処刑/虛空處刑 Part 2

出門多帶幾把刀 | 2023-12-14 15:43:18 | 巴幣 1000 | 人氣 125

※內文充斥對劇情的說明,極度建議先閱讀完該篇章再繼續觀看

官方推特公開〈虛空處刑〉章節免費閱覽(日文)


※頁碼以Kindle電子書顯示之數字為準

下文我將為每期連載進行劇情解析與現實考究:



注意每一話的範圍不一定由封面頁來區分,閱讀時還需留意進度範圍(當然一口氣看完一個篇章就沒有這種麻煩,所以大力推薦)。當初實體書在第二話開頭,與連隊長閒話家常這一段是有用黑色邊框表示回憶,並且最下方有「虚空処刑 Part2」的註記,不確定作者在重編排時有什麼樣的考量(我自己比較喜歡紙本的黑框風格)。

重編排電子書(左)與實體書(右)於第36頁之差異

第36頁,蕾可貝爾(レコベル)和連隊長閒話家常時,提到「熊」是現今不存在的哺乳類,另外左下角的圖給出了熊怪蟲與熊的體格比較。拿遍布全球的棕熊作為基準:假設棕熊肩高150公分,體長220公分;那麼熊怪蟲肩高約193公分,體長約440公分。其體格也可以從第14頁,運送不死者時拉動貨車的樣貌參考想像。

要注意連隊(れんたい)這日文漢字是日本陸軍所創用之軍隊編制,因此這裡的連隊長並非中華民國陸軍編制的連長或是空軍的聯隊長,而是相當於西方軍制的團長(旅長往下一階)。中華民國國軍於1969年撤軍、撤團,因此目前中華民國陸軍無團級編制,在撤銷前團長軍銜通常是上校。

第40頁用高度、氣溫、氣壓逐漸改變的過程來呈現兩人隨著氣球越飛越高的狀態。可以看到不死者眼神的變化,從閉上眼睛,張開眼睛,到看向蕾可貝爾,反應到從漠不關心到注意蕾可貝爾的心境轉變。才會接到第41頁不死者開口問蕾可貝爾:「……理由,蝦子?」蕾可貝爾一開始是敷衍地回應:「……或許吧。哈哈……咕唏。」中間停頓了一格分鏡,蕾可貝爾可能也是覺得都到人生的最後了,也沒有必要再遮掩什麼,於是才開口向不死者說明自己的過往。

第42頁蕾可貝爾的自白中提到:「散佈警備的情報,流傳上司的壞話,在預算上動手腳來搞些和軍事無關的研究,以視察的名義去遺跡旅遊,濫用職權大玩了一場。」首先可以注意到蕾可貝爾的對話框從第41頁一開始還是扭曲外型,但在蕾可貝爾自白並笑著說出自己很差勁,覺得被處刑也是遲來的報應時,聲音不再哽咽,對話框就變成了穩定的橢圓形。

另一方面從自白內容來看,「散佈警備的情報」,回頭看第12頁,蕾可貝爾在使用治療魔法時,就有向原先負責穿刺之刑的兩個士兵提到:「已經從前線離開了,為了準備處刑,人員也分派掉了。」雖然後面還有補充一句「我可是司令的秘書官,更進一步的事請自重。」但的確有透漏到警備體制的缺陷。仔細看到第20頁,兩名謀反的士兵闖進來開始(有日文考察提到這兩名闖入的謀反者就是執行穿刺之刑的兩名士兵,但由於外觀上看不出具體證據,我不斷言他們就是謀反者,僅在此做個內容上的補充),蕾可貝爾的表情一直都不是驚慌失措,並且身為部下也沒有起身保護上司什麼的,反而是第21頁,士兵被轟炸時有點無奈,或是說一種「果然沒辦法嗎」的表情。再接續到第22頁的刪節號對話框,代表蕾可貝爾心中在默默考慮什麼。當皮洛(ピロ)要求蕾可貝爾把燒成灰燼的叛亂者復活時,蕾可貝爾以屍體損毀太嚴重和魔力不足為由拒絕了,雖然不能確定究竟蕾可貝爾能不能把這種焦屍復活,但拒絕的理由也可能有一部分是怕被供出來。第25頁,蕾可貝爾搞了個望遠鏡來,對應到他在預算上動手腳來搞些和軍事無關的研究。所以實際上,蕾可貝爾被處刑的原因是這些背地裡的小手段一直被皮洛看在眼裡(真要說沒吃到蝦子是皮洛想處刑的導火線,也是有一點點可能)。

第45頁,蕾可貝爾說:「每上升1公里就會下降7℃左右。」這很可能是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定義的國際標準大氣(International Standard Atmosphere, ISA)環境溫度遞減律6.5°C/km得出,該數值介於乾絕熱遞減律和濕絕熱遞減律權重之間。
簡而言之,空氣塊在上升的過程中會因為周遭氣壓降低,使得空氣塊像吹氣球般膨脹(高山超商內的洋芋片包裝),吹氣球要消耗的能量便是來自空氣塊的體溫,因此隨著空氣塊上升,氣球膨脹,溫度也降低了(需要的話也可以想像成擠在一起的人群散開後會變得比較不悶熱)。這樣隨著高度上升,氣壓降低,進而使溫度下降的效率大約是10°C/km(乾絕熱遞減律)。但溫度下降時,空氣塊所能攜帶的水蒸氣量會跟著降低,一旦達到臨界點(飽和),便需要將多餘的水蒸氣凝結排出。不過就像燒開水時需要開火提供熱能,反過來凝結的步驟也得要排出多餘的能量,這些排出的能量會讓溫度下降的效率變成約6°C/km(濕絕熱遞減律)。而數值介於兩者之間的國際標準大氣6.5°C/km的遞減律雖然是個理想模型,不僅不考慮水氣的成分,並且11公里至20公里高的溫度也被設為常數,但依舊可以粗略地作為溫度隨高度變化的參考。

然而實際上環境的溫度變化並非單調遞減,環境的溫度會受到局部的對流、熱源、地表高度、天氣系統等因素影響。舉例來說,當有冷高壓經過時,由於冷空氣密度較大,會將原先的暖空氣往上舉起,於是當地從地面往上的溫度便會形成暖→冷→暖的逆溫結構總之應該把空氣塊絕熱遞減律與環境溫度變化分開來看,不能肯定地說高度爬升時溫度必然會降低多少度。

第47頁,不死者問「沒有嗎?」時,這裡的原文是「ないの?」根據我與我高中同學對日文的不精確了解:1.表示激問語氣,例如「重くないの」就是「(對負重40公斤行軍的同袍說)難道那不重嗎?」2.有不少的狀況下表示「稍微稍微稍微激問的推測語氣,但說話者已有定見」,亦即「大概不是這樣吧...」。問的內容可能是問蕾可貝爾有沒有想到什麼脫困的方法,但也有另一個可能:意思是「果然沒看到嗎?」在第8頁的一開始,蕾可貝爾在前往告知處刑終止前正看向天空,呢喃著:「那也不是龍啊……會是什麼呢?」蕾可貝爾可能是覺得目前所處的高度就是「某個東西」盤旋的高度,如果能找到「某個東西」,或許就能吸引「某個東西」的注意力,試圖向對方求救。總之不論是哪一個,不死者都沒有抱持著太大的希望(所以使用激問),這反映到不死者對一切都不在乎的精神狀態。

第51頁,不死者提到自己從被發現不會死開始,就已經戰鬥了30年左右,具體的時間他已經忘了。蕾可貝爾驚訝時也透漏給讀者們:在這個世界觀下,魔人們的壽命約是30年

第52頁,不死者說軍隊會因為他不會死而任意指派他去做一些無理取鬧的任務,這一點能清楚地從第4頁,同袍要求他帶著炸彈去衝出一個突破口,並且一味指責大家會死都是他害的體現出來。

第54頁,蕾可貝爾提到平流層(成層圏)、對流層(対流圏,以及時速達數百公里的噴射氣流,這噴射氣流一般是指西風噴流(極地噴流),其成因為南北方向(經向)上的溫度差異導致的空氣柱厚度差異,這樣的結構導致地面風向從冷區地面往暖區地面前進,與此同時高空風向則是由暖區高空往冷區高空前進(綠色箭頭)。不過風向還需要考慮到地球自轉的影響:空氣塊為了維持角動量守恆,在北半球移動時會往右偏,由暖區高空(南方)往冷區高空(北方)移動的空氣塊往右偏的結果最終形成了西風噴流(黃色箭頭)。由於西風噴流強勁的風速,它能將北半球的寒冷空氣鎖在極區,並且也能幫助氣象工作者觀察高空大氣的槽脊結構,進而協助氣象預報;另外西風噴流在航空界能夠幫助向東飛行的航班節省燃料圖片說明)。

▲西風噴流成因示意圖(熱力風,Thermal wind

(為了呈現出入紙面的效果,我另外嘗試用3D小畫家畫出了立體模型,但感覺成效不是很好)

▲西風噴流成因立體示意圖,圖中平面為等壓面

第57頁,蕾可貝爾說身體暴露在真空中會爆炸似乎是迷信,實際上的確如此,直接暴露在真空環境下並不會立刻導致死亡,甚至有暴露在真空環境下數秒仍成功生還的案例。雖然長時間處在真空環境下還是會導致屍體出現血管腫脹等影響外觀的變化,但皮膚的彈性足以阻止身體像吹氣球般爆炸。在這一頁中蕾可貝爾還閉著嘴巴使用念波和不死者溝通,看來念波是種直接把意念傳到對方腦中的技術。此外第50頁還提到這些念波也能用來操作怪蟲;讀者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能用「怪蟲」來稱呼這些大蟲子載具。

第58頁,不死者提到聲音變得遙遠,頭髮和衣服像是黏住的感覺,這些都是受到氣壓變化的影響。聲音的傳播是源自於空氣的震動,在高空這空氣稀薄的環境下,能夠用來震動的空氣不多,所以聲音會有種小小聲,來自遠方的違和感;頭髮和衣服黏住的感覺則是沒有填充、介入在中間的空氣,導致變得不膨鬆,就會有黏住的感覺。蕾可貝爾說平流層的中間開始溫度反而會上升,這是由於平流層中充斥的臭氧在接觸紫外線時會吸收能量,變成一個新的熱源,使得環境的溫度上升。

第61頁,蕾可貝爾提到自己故鄉是個海邊的村子,偶爾還能捕捉到蝦子,不死者感嘆說:看來是個和平的地方呢。這樣看來第18頁,蕾可貝爾對蝦子那激動的反應,可能不僅是因為在軍中能吃到奢華的海鮮料理,還可能因為是難得的家鄉味。

然而第62頁,不死者看到了海邊的都市正因戰火冒著黑煙,進一步的特寫可以注意到許多人類士兵正瓜分著戰利品以及凌虐有大耳朵的魔人們。不死者說:「不知道的話會比較好」除了指蕾可貝爾不要知道家鄉陷入戰亂會比較好以外,也是對應到第59頁想到自己的遭遇,想著如果不被大家知道自己是不死者的話,也會被比較好地對待吧。

最後到第66頁,在蕾可貝爾失去動靜的一幕下方有紀錄了高度、氣溫及氣壓,事實上前面也花了不少篇幅記載這些參數,除了用來呈現兩人隨著氣球越飛越高的狀態,也作為轉場使用。我們這裡能深入探討一下這些數值:第一次出現是在第26頁處刑開始前,接著升空後從第40頁開始時不時出現。這裡我挑選了香港京士柏氣象站於2023年12月6日上午8點左右施放的探空氣球所記錄的資訊數據來源與〈虛空處刑〉中出現的數值比對。
〈虛空處刑〉中的氣象參數數值與實際探空觀測結果比較表

(中文翻譯資源有一些數值上的差異,或許是最初網頁連載時標示的數值不同,總之我比對實體書與電子書後確認表格內容無誤。)

可以注意到雖然降到冰點以下的位置略有不同,但整體趨勢依舊是相當接近的,另外還記得前面蕾可貝爾提到對流層、平流層、噴射氣流、環境溫度遞減律,以及「熊」嗎?表示這個世界觀的自然環境與地球相當相似

另外各位可能會注意到:我比較數值時是以氣壓為基準,而非高度。在大氣領域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會使用氣壓來作為垂直方向的參數。首先從結果來看,暖區的空氣柱會因受熱而膨脹拉伸,使得等壓面(紫色線條)傾斜;相對地,冷區空氣柱的氣體分子大多集中於近地面,使得高空的氣壓較暖區低。此時我們能注意到:在等壓面上,暖區的垂直位置較高;在等高面上(黑色虛線),暖區的氣壓較高。定性來說,不論使用氣壓或是海拔高度為基準,水平風向都是暖區高空吹往冷區高空(海拔高度製圖,風從高壓往低壓;氣壓大小製圖,風從高處往低處)



雖然風向結果一樣,但為什麼不用海拔高度表示呢?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空氣具有「可壓縮性」,這一點在按壓玩具注射器時就能很好地感覺到。越接近地面的空氣,就需要承受越多位於高處的空氣擠壓,因此密度較大,最終在近地面處的氣壓呈現接近線性變化的趨勢。然而10公里以上的氣壓變化呈指數遞減(可以回頭參考探空氣球紀錄的數據),使得用海拔作為變數的函數非常不好用,例如中央氣象署(CWA)的高空天氣圖只需用200、300、500、700、850、925就可以表示,但若用海拔表示,你的範圍可能會從540m至12480m。既然風向上的結果一樣,那麼使用直接測得的氣壓表示更為簡便且實用。這便是為何氣象科學上以氣壓作為主要的垂直參數(另外還有較平穩連續等原因,在此不贅述)。

▲中央氣象署數值天氣預報高空天氣產品圖



Part 2共32頁(包含第67頁過場頁)。
心得部分將在每個章節最後一Part的討論末尾寫出。

若內文有誤,或是有任何好奇、想討論的內容,歡迎各位不吝指教。
感謝您的閱讀。

科學顧問:小明(不姓王)
語文顧問:林O廷(不玩開拓者)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