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醫師日記:腎臟內科,磨練自己的EQ

芊芊∣ㄑㄑ | 2023-08-06 09:00:03 | 巴幣 20308 | 人氣 3336

  嗨嗨!這個月的內科是到腎臟內科待一個月,這個月和上個月比起來性質又很不同。腎臟內科的病人大多是急診收入院治療的,所以各種神奇的狀況都會有。
 
  如果是比較年輕的女性,大多是泌尿道感染或急性腎臟發炎收入院;如果是較年長的病人,有時候是合併洗腎的狀況所以被收到腎臟內科;有的是急性腎損傷被收進來,可能是短期內有感染、吃太多太多止痛藥等原因造成的。反正各式各樣的狀況都有。
 
  如果是泌尿道感染或急性腎臟發炎的年輕女病人,大家都比較開心,畢竟年輕病人的恢復力本來就好,抗生素可能打個五天就可以康復出院。如果是其他狀況,通常會住院住得比較久、治療比較花時間。
啊這裡小小衛教一下,女生通常會比男生更容易泌尿道感染,原因是女生的尿道比較短、男生的尿道比較長,如果上廁所擦屁股不小心把細菌往前帶,再加上又很少喝水、常常憋尿,就很容易會有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之後,細菌可能會順著膀胱、輸尿管往上爬,最後就會腎臟發炎。所以沒事多喝水、不要憋尿。
 
這段期間遇到滿多特別的病人和特別的狀況,下面一個一個分享。
 
有個阿姨從五月底因為發燒送到急診,當時診斷是泌尿道感染,該做的基本處置像是抗生素、補充靜脈輸液、檢查都有做。可是她發燒就這麼燒了兩三個星期,抗生素已經用比較後線的了,但她還是每天都燒到37~38度。
 
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可是燒這麼多天就要懷疑是不是其他問題造成的,我把我能想到的、老師也把他能想到的感染原因全都抽血、全都檢查,但都正常,後來只能勉強用肺炎來解釋。看她發燒了兩三個星期,我每天都在思考到底為什麼會發燒這麼久、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而阿姨的兒子雖然沒有全天候待在床邊照顧,但每天中午都會來問我病情。阿姨持續發燒的那陣子我都不知道要怎麼解釋和面對家屬,甚至有幾天阿姨發燒到人有點意識不清,我的角度看來是我能做的檢查和治療都做了,但家屬可能會覺得怎麼好像住院還一直發燒,醫生到底有沒有在做事?!還好我每次努力很仔細的解釋,阿姨的兒子還可以接受,滿理性的一個人。
 
  後來我跟老師都沒招了,直接打電話問感染科醫師的建議,遵照感染科醫師的建議之後給抗生素,燒還真的退了完全沒再發燒。啊…早知道早點問感染科醫師就好了。



  再來是另一個來做腎臟移植的某醫師。這個醫師在幾年前不明原因的末期腎臟病變(切片找不到原因,以前的病歷推測是高血壓造成的),從而開啟洗腎的不歸路。狀況穩定之後,他的太太捐了自己的腎臟給他,我遇到他的時候正好是他接受腎臟移植的兩周後。
  老實說,腎臟移植的病人病情很難,我根本搞不懂腎臟移植之後用的抗排斥藥物,主治醫師也不准我更動那些抗排斥藥物;再加上病人本身又是醫生,我每天自己先去查房看病人的時候,都很怕被看破手腳,我在想病人可能覺得他都比我還專業。:)
 
  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病人剛動完手術那陣子,自述身體虛弱,要求想要打胺基酸補充液,我就和他討論我們醫院藥局有哪些種類可以使用。病人和他太太是開診所的,跟我解釋他們診所用了哪些胺基酸、哪些營養點滴,啪啦啪啦的講了一大堆。其實我有點聽不太懂部分內容,但我還是盡量認真地聽他說話,畢竟我還是想解決他的要求啦。
 
  病人很熱心地拿出手機,用chatgpt秀出他查到的資料,我本來想說那我拍照下來照他的吩咐開醫囑就好(反正都是自費項目,主治醫師也同意),沒想到病人居然說「我加你的line,用line傳給你就好!」我也不知道我當下是不是剛值完班腦袋不清楚,為了趕快把這件事解決,還真的同意了......(完全的錯誤示範,絕對不要讓病人加通訊軟體!QQ)
 
  加了line之後,他不時會傳一些教學資料給我,有時候甚至是下班以後的時間。我學到教訓了,通常都拖很久而且只在上班時間回,還好久了之後比較少傳訊息過來。有時候查房時和他多聊幾句,聽他說AI可以怎麼應用在醫學,還有他的一個兒子也是醫師(比我大滿多的,至少是十五屆以上的學長吧),幫忙繼承家裡的診所,還有經營粉專分享科普文,我馬上誇了幾句厲害,病人好像也很開心。……我是不是太敬業了?
 
  本來狀況還算穩定,但接受腎臟移植的醫師病人某天抽血數值異常,接著中午就開始發燒。一般的病人發燒我還會處理,但器官移植之後的病人怎麼辦?我把我想到的、我會的事情趕快做一做,馬上打給總醫師和主治醫師求救。
 
  所幸有查到發燒原因,治療幾天後感染控制下來了。但這時又出現貧血的問題,而且以心跳過快、喘來表現,整個人看起來就是蒼白。病人自己是醫師,也是很有想法,本來很抗拒輸血這件事;後來實在太虛弱,接受輸血幾天後人又生龍活虎起來了,我有時候覺得只做一點點事情而已、病情卻有大大改善,真的很神奇。後來病人的兒子還有指定要送我飲料,感人。QQ
 
 
  貧血和發燒都控制好了,腎臟指數抽起來比一般人還好,主治醫師就讓他回家了。本來以為持續在門診追蹤就好,但到了月底,他又住院了。
 
  這次住院的主訴是病人發現自己下肢水腫嚴重,門診的抽血腎臟指數又變差,為了搞清楚原因,老師趕快遊說病人住院做檢查找原因。不過因為我們換月就換科,後續不是我照顧他,我只能翻病歷釐清整個故事。
 
  我接手到的部分是安排病人做了超音波,腎臟旁邊出現一包液體似的東西,做超音波的醫師懷疑是膿瘍,趕快打電話給我。主治醫師看過之後懷疑是急性排斥反應造成移植後的腎臟受傷,打了幾天的高劑量類固醇壓抑排斥反應,我只跟到這個部分。
 
  後續因為懷疑腎臟膿瘍所以讓病人去做腹部的核磁共振,意外發現移植後的那顆腎臟的動脈出現嚴重狹窄,血流不夠可能就是造成腎臟受傷的原因。於是放了膿瘍的引流管、做了動脈支架,病人的狀況就改善出院了。很厲害耶其實。


 
  我跟的主治醫師脾氣很好,就是一個好好先生的感覺,不太會罵人,我反而可以更放心地排檢查和開藥或是跟老師討論病情,反正也不會被罵。
 
  而且老師一天會來查房兩次,早上一次、下午再來一次,每次都查很久,甚至週末也會來看病人,真的很用心在照顧病人,好佩服這種幾乎沒什麼休息的毅力。老師每次在門診好像都會收到一些禮物,有時候早上會在門診塞咖啡和麵包給我,有一次是默默從白袍口袋掏出兩顆超大顆荔枝給我。
(超大顆,我沒看過這麼大顆的荔枝)
 
  月中有一段時間老師請假出國,出國前老師有把手上病人大部分出院出掉,只剩下一些還在治療,那段時間我也比較輕鬆。
 
  不過這個時候,急診來了個非常棘手的病人,講到這個病人我還是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病人的病情很棘手,病人的家屬態度也很棘手,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誇張。前一天晚上是我值班,我值腎臟科和心臟科兩個病房,本來有個腎臟科的急診病人因為腎臟科病房滿了,要收到心臟科病人,卻又默默地在系統消失。
 
  病人還會消失的喔?我打電話去問,才知道是病人的家屬得知自己要被收到別科病房,生氣得不得了,急診櫃台人員解釋因為病房滿了、但想讓病人快點住院接受後續治療才這樣做,病人太太氣到跑去罵急診櫃台人員,櫃台被罵的莫名其妙也很生氣,就把他的住院資格取消,叫她重新排隊。這...聽起來就很不妙的預感......
 
  果然隔天,我和其他同事在醫師辦公室做事,突然有個阿姨衝進應該是只有醫護人員才能待的這個空間,吵著說要找我的主治醫師。我們根本不知道她是誰,在阿姨的混亂言語之中才拼湊出她的先生還在急診等床,但她一直等不到病房覺得很生氣,才跑上來,吵著要找主治醫師。
 
  「阿姨,X醫師目前出國不在台灣,先生會收給O醫師照顧喔。」「我知道啊,你們不能打給X醫師聯絡嗎?」我們幾個同事面面相覷,誰哪來的膽子敢直接打給正在出國中的主治醫師?可能我看起來一臉剛值完班的疲憊,同事跳出來幫我緩頰。
 
  「阿姨我們沒辦法這樣聯絡耶,要讓O醫師來處理喔。」「為甚麼你們收住院動作這麼慢?我先生在樓下都沒有接受治療,急診只會因為他發燒給他普拿疼,他腎臟又不好,絕對不能吃普拿疼!!怎麼可以吃普拿疼?」我們幾個又對看一眼,那你怎麼把病人丟在樓下?現在是誰照顧先生?
 
  同事很好心繼續幫我安撫阿姨,阿姨又撂下(她自以為的)狠話:「如果十一點前我先生不能收上來,我就要改去XX醫院!不要來你們這邊了!」確定她走遠以後,旁邊一個同事小小聲地說:「好啊,那你趕快去......」老實說我也不是很想處理這種潛在醫糾對象......
 
 
  為了搞清楚阿姨到底在說什麼,我們點開急診病歷看了病人的狀況:主訴是發燒、咳嗽、喘了十天來急診,急診打了抗生素和基本的檢查,也有給普拿疼退燒,但阿姨硬是不給先生吃退燒藥。(主治醫師有解釋可以吃,也不是整罐藥直接吞下去,但阿姨就是莫名的堅持)
 
  病人最終還是被收進來,該做的檢查和強效抗生素都用了。棘手的地方就在病人之前有自體免疫的腎臟疾病,所以用了比較強效的免疫抑制劑來控制腎臟的疾病,但可能是因為這樣導致病人的免疫力下降,感染到比較少見的菌種肺炎。「可是這個其實沒什麼問題啊,你看主治醫師之前都是依照治療標準在給藥。」總醫師解釋給我聽。
 
  我不確定是不是家屬和醫護方的認知落差,阿姨每天都只跟我說先生在咳嗽和喘,但我抽血發現一直有貧血發生,阿姨才說從幾天前就有解黑便,啊那我前幾天就一直問你有沒有其他異常,你都沒有跟我說啊啊啊啊啊!原地大崩潰!
(示意圖,先生的肺臟就是這麼不好)

  因為病情沒有明顯好轉,做了胸部電腦斷層,我看了覺得很不對勁、馬上打電話給胸腔科醫師,胸腔科醫師迅速排了支氣管鏡做檢查和留檢體。細菌培養、病毒檢驗都需要時間,我們都有解釋檢查結果、抽血報告給阿姨聽,但阿姨好像不太能接受細菌培養需要時間這件事,每天都怒氣沖沖的抱怨我們檢驗速度太慢。可是只要有細菌和病毒報告出來,主治醫師都馬上開藥上去,但反而是我要接受家屬的情緒。(這又不是我能控制的,我也希望結果早點出來啊......QQ)
 
  在某天連假的晚上,值班醫師打電話跟我說,阿姨自己辦理出院了,說在這邊治療都沒有效,她要送去長庚治療。(「在這邊也是等檢查報告,去那邊急診等床也是等,反正都要等啦!」但好像是不同的兩件事吧......)值班醫師和總醫師都勸她搭救護車去,畢竟這裡跟長庚有距離,萬一中途有什麼狀況,救護車的設備比較充足。
 
  但阿姨自己堅持不要、一定要她兒子自己載去,可是這時候先生已經很喘了,在病床上都需要戴氧氣。值班醫師和總醫師退而求其次,建議至少帶氧氣筒在自己車上,這樣會比較安全。但阿姨還是堅持不要,就是要她兒子自己開車而且什麼設備都不要帶,就是這樣直接過去。
 
  值班醫師和總醫師好像也勸不下去了,就這樣讓阿姨帶著先生離開。「可能是連假的時候小孩或親戚才有空,所以建議她的吧?」值班醫師這樣跟我說,感覺是很有可能。
 
  隨著阿姨帶著先生離開,我突然覺得輕鬆很多,不管是工作方面還是心靈方面都是。但我總會擔心那個先生的病情,他離開前在我們這邊留下的檢體都長出一堆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會出現的細菌感染,真的不是很樂觀。同事都說這是長庚醫院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了,但我現在還是會擔心一下先生。


 
  還有另一個阿姨,我現在偶爾還是會想起她。她是失智症長期臥床、都靠女兒在照顧的老人,本來因為發燒來急診,診斷是泌尿道感染而收腎臟科住院治療。前一周到十天,女兒態度很好,我也很常跟她聊天,病況很穩定好轉的情況下感覺滿樂觀的,可能不久後就可以出院。
 
  到了可以出院的時候,病人沒有發燒也沒有不舒服,也沒有跟我抱怨有什麼症狀、還可以跟我對話,女兒在得知尿液檢驗報告還有菌種時,卻堅持要住院治療到尿液檢驗完全乾淨再出院。主治醫師也不好反駁,只好叮囑我繼續用抗生素。
 
  過了幾天,阿姨突然發燒,我把我能做的處理都做了,只是不確定到底是肺炎還是反覆泌尿道感染造成的發燒。發燒後其實還是滿穩定的,生命徵象那些都很好,女兒卻堅持說自己的媽媽跟平常不一樣。
 
  可是抽血、生命徵象、檢查做起來都沒有問題啊,我跟主治醫師都覺得很奇怪。到了周五的下午,本來阿姨還可以在主治醫師查房時跟主治聊天,老師才剛走,女兒就說阿姨突然叫不醒了
 
  我趕快衝回床邊看阿姨,果然叫不醒,馬上把護理師叫來重新量生命徵象、放監測器、重新再抽血。那時候剛好快到值班時間,值班的學長也趕快跑來幫忙,評估起來的確是意識改變,同時血壓也變得非常不穩定。
 
  我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跟女兒解釋起升壓劑、急救與否、是否要插管電擊或壓胸。我到現在還是忘不了女兒的表情──誰能接受自己的媽媽前一分鐘還能對話,下一分鐘就不省人事狀況惡化?「用藥物可以,那個插管電擊都不要了、不要了,太痛苦了......」
 
  值班醫師接手後我先去忙其他的事情,但我隔周回來翻紀錄,阿姨在隔天凌晨就離世了。「真的滿奇怪的,抽血看起來都還好,但她晚上就走了。」值班學長後來跟我討論這個阿姨。「女兒說前幾天看起來就有點怪怪的,可是檢查起來都沒有明顯改變阿......」「阿姨半夜其實有醒來一下下,爬起來自己拔掉鼻胃管和尿管,一小時後就走了。」「這是不是就是迴光返照啊......」
 
  直到現在,我還是會想起這一床。是不是有什麼細節我當下沒有發現?是不是我多做點什麼事情就可以避免這種結局?這些問題始終無法解開,只能提醒自己在以後的行醫過程中多努力,多注意,或許可以避免類似的遺憾再度上演。



  在腎臟科的一個月過的忙亂又充實,尤其自己的主治醫師輪到收急診病人的那個星期,有夠精彩,我一個人照顧十四十五個病人,我如果能搞清楚每個病人發生什麼事,我就覺得自己很棒了......
 
  每一個經歷的事、每一個經手過的病人,都是很難得的經驗。是學習,也是成長,希望未來依然能汲取這些經驗,從而幫助更多人吧。
 
 

下一次的醫師日記是「心臟內科」,如果喜歡這類文章,記得按下訂閱與收藏,我們下次見!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20
留言

創作回應

皮耶果。
最後搞死那個男的肯定會是那個阿姨,被笨蛋害死。[e5]
2023-08-06 23:43:05
梅麗
辛苦了~
2023-08-07 02:06:08
六弄
我想問件事情,相比各個國家開的價格台灣的醫師的薪水真的是佛心來著才會留在這裡,因為台灣的醫師都有足夠的競爭力到世界各地。台灣的醫療業環境真的算不上太優秀(指的是辛苦程度),我想知道身為一個平凡人我有什麼方法能幫助台灣醫療環境的改進的,我會積極告訴我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幫幫忙
2023-08-07 03:18:17
下雨不會停向創作者進行贊助 ✦
這禮拜的醫師日記很精彩!!
2023-08-07 17:45:10
讓我想一想
內科老師跟我們說"腎臟科醫師是最強的 甚麼都要懂 因為很多疾病最後都會影響腎臟"
2023-08-24 10:53:09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