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遨遊星海的巨鯊-同盟軍標準戰艦2

Takaru | 2023-11-03 21:17:03 | 巴幣 100 | 人氣 418

指揮生活艙段因為要容納的設備最多,所以正面投影類似一個梯形。為了增強標準戰艦的作戰能力,同盟軍特意開發一套探測器和瞄準陣列,這個陣列整合了重力波、紅外線、3D雷達和雷射瞄準系統以及為這些設備提供冷卻的純淨水罐。為了發揮索敵優勢,同時也為了節省寶貴的艦內空間,這個陣列是直接安裝在甲板上的。雖然能有效提高砲擊的精準度,但是如果這個陣列被直接命中的話,會使標準戰艦的戰鬥力大打折扣的。

探測器陣列的近景
偵測器陣列堪稱是戰艦的眼睛


艦橋位於偵測器陣列的正下方,與上一代標準戰艦不同,艦長坐席於在電梯井的平台上,也就是所謂的指揮平台,這座平台上由數根支架與纜線支撐,在艦橋受損時這些纜線可能會斷裂,四處飛舞的纜線也可能對艦員造成傷害。在第一層則是其他艦橋人員的坐席。根據型號的不同,指揮平台的設計也有所不同,例如被稱為H型的指揮型戰艦,整體設計就像是埃阿斯級大型艦隊旗艦指揮平台的縮微版。
分艦隊旗艦馬爾杜克的艦橋
尤利西斯的艦橋
某個被線纜砸成重傷的倒楣蛋

艦上人員包含艦載機以及機動步兵在內,按照三班輪值編制的標準戰艦額定載員為660人,但是只有參加大型會戰時才會有這麼多人登艦,平時執行哨戒和巡邏任務時,只需要100人左右就可以操縱這艘戰艦。艦員的起居都是生活艙內,這裡也和其他艙段一樣,走廊由裸露的金屬板構成,各類艙室,包括高級軍官的艙室,也都是斯巴達式極簡主義風格,沒有任何不必要的裝飾,這與帝國軍戰艦的富麗堂皇裝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居住舒適性,不利於長時間航行。
環眼望去,都是冰冷的金屬
連飛行員休息室都沒有多餘的裝飾
軍官沙龍則有一些綠植

與偵測器陣列一樣,標準戰艦的通訊設施也是安裝在艦外側,左右各安裝三根通訊天線,艦體下方安裝3個鰭狀的FLT天線。因為不需要考慮尺寸問題,所以這些天線都十分巨大,相對的功率也更高,依靠這些高功率天線,在電磁環境十分惡劣的戰場上,同盟軍艦隊能比帝國軍艦隊更快的完成艦隊調度。當然代價就是裸露在外的天線非常容易受損。當艾爾·法希爾革命預備軍奪回伊謝爾倫要塞時,因為時間緊迫,在進入要塞時幾乎所有戰艦的天線都不同程度的受損,事後要塞工廠復工後的第一個訂單就是生產大量修復所需的各類天線。
艦底的大型FLT天線
一根通訊天線被軌道炮打飛,同時這枚砲彈也打進了艦體內
一部分的戰艦的天線在高速衝入流體金屬層這段
另一些則在突入港口時折斷

除了艦首主砲外,標準戰艦還在兩舷安裝22門荷電粒子炮和6門軌道炮作為舷炮,與帝國軍戰艦的舷炮相比,同盟軍戰艦的舷炮佈置顯得雜亂無章。同盟軍戰艦的標準艦載軌道炮是STPC-MK12-120CM型軌道炮,口徑120厘米,能發射彈速每秒15000公里的單晶鎢制砲彈。同時艦體也佈置了數量眾多的雷射近防砲作為反導和反艦載機的最後屏障。
第四次迪亞馬特會戰時,一艘標準戰艦在進行防空作戰
一架王爾古雷掠過標準戰艦的推進器,可以看到雷射近防砲
荷電粒子炮和雷射近防砲一齊開火

反應器作為戰艦最重要的設施之一深埋在艦體中央,由堅固的裝甲所保護,它不僅為全艦輸送能源,同時也為推進器提供動力,推進劑由探測器陣列後部安裝的2個純淨水罐運送到反應堆,等離子化後高速從推進器噴出驅動戰艦前進,每個水罐可以為標準戰艦提供120小時巡航時間或60小時的戰鬥時間。同時這些純淨水也能充當其他設施的冷卻水和宇宙輻射吸收劑,在中子光束炮發明之前,還需要吸收聚變反應時產生的中子輻射。推進器延續了先前的傳統,依舊採用單一的大型推進器,在推進效率上要高於帝國軍的多推進器配置,配合修長的艦身,給與了標準戰艦超高的航速。但是在安全冗餘度方面非常差,一旦被擊中就意味著徹底失去動力,甚至更糟。過長的艦寬比固然有利於高航速,這就導致了戰艦的迴轉性偏弱,雖然由磁場控制的推進工質可以自由選擇推進方向,這還是無法避免迴轉性遠弱於帝國軍標準戰艦,因此同盟軍在推進器噴口周圍設置了導流板,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新型的標準戰艦上已經安裝了全可動穩定導流板,可在水平±5°,垂直±3度的範圍內進行調節,,再配合艦體各處的姿態調節發動機,使得本艦也能做到快速迴旋。另外,同盟軍艦隊是男女混編的,為了照顧女性官兵的生理健康,導流板還具有亞空間穩定器功能,使得同盟軍戰艦在躍遷時的艦體震動比帝國軍小得多。
一旦推進器被毀基本上就可以宣告這艘戰艦的死期了
結構複雜的導流板
推進器特寫,這個巨型推進器給了標準戰艦高航速
一艘標準戰艦在做快速迴旋
導流板延伸出去的就是亞空間穩定器,順便提一下,遠處的阿格特拉姆因為設計問題躍遷時艦體會週期
性的震動,所以艦上沒有女兵
同盟軍有1/5的官兵是女兵,所以要考慮到女兵們的健康

如果2艘雙方的標準戰艦近距離交戰的話,從單純的火力換算來看,同盟軍戰艦會被擊沉,而帝國軍戰艦最好的情況是重傷。但是在戰場上,同盟軍標準戰艦的探測器的優勢能先敵開火,而且正面投影遠遠小於帝國軍戰艦,作為弱點的推進器也基本隱藏在堅固的武器艙段背後,所以二者鹿死誰手還是得看艦長的水平。即使戰局不利同盟軍也能憑藉著高航速順利逃脫,直到帝國軍將高速戰艦投入戰場,擁有超高航速和堅固防禦的高速戰艦讓同盟軍也嚐到了追不上逃不掉的苦果,對高航速只能用更高的航速抗衡,專用的高速戰艦因為價格昂貴不能大批量生產,因此同盟軍另闢蹊徑,額外安裝一個小型反應堆為主反應堆增壓,通過磁場疊加使推進工質能以更快的速度噴出,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超過高速戰艦的航速。然而安裝這個輔助反應爐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首先兩個反應爐的發熱量十分巨大,讓散熱系統不堪重負,最後不得已將小型反應爐做成了升降式,在作戰時提升至甲板上進行熱輻射交換散熱,其次是會大量消耗推進劑,讓本來就不長的持續作戰時間進一步的縮短。

一艘標準戰艦正在升起輔助反應器
輔助反應器特寫,包裹著反應爐的是散熱片
隸屬與第6艦隊的中期型(780年型)標準戰艦,紡錘狀的輔助反應器是一大特徵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