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戰場中堅-同盟軍巡洋艦2

Takaru | 2023-11-19 15:41:33 | 巴幣 1402 | 人氣 430

同盟軍的遮羞布-大運河號事件

宇宙曆794年,帝國軍為了給腓特烈登基30週年獻禮而發動了一次遠征,經由費沙獲悉此次入侵的同盟軍宇宙艦隊連忙命令伊謝爾倫走廊入口附近的邊境警備艦隊展開陣型監視帝國軍的動向並等待常備艦隊到達。但因為後勤部的疏忽,這些艦隊已經很久沒有得到補給,面對這等窘境,當地政府只得徵用100多艘民用運輸船組成船團協助運輸補給物資,出發前宇宙艦隊司令羅伯斯發布命令讓護航的同盟軍戰艦盡量避免戰鬥,而曲解了司令部命令的護航艦在抵達危險宙域前就拋下需要護航的運輸船團調頭返航,最後只剩下名為大運河號的巡洋艦繼續執行護航任務。
單艦執行護航任務的大運河號


3天后,運輸船團遭遇了2艘遊獵的帝國軍巡洋艦,大運河號在面對必輸的結局依然勇敢面對敵軍,以自己的犧牲換來了運輸船團寶貴的撤退時間,半數的運輸船到達了目的地完成了運輸任務,剩下的一半則逃到了安全宙域,而損失只有一艘被擊沉,一艘被俘虜。但就必要的物資只有一半抵達前線來看,這次的運輸任務其實是失敗的。
面對2艘擁有同等戰鬥力的敵艦,這場戰鬥還沒開始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就算這樣,無畏的費根艦長依舊以己為盾,掩護平民撤離
在艦橋被擊毀失去統一指揮後,砲術部門仍在向帝國軍開火


曇花一現-打擊巡洋艦

因為持續不斷的與帝國軍的戰爭,每年都有大量的巡洋艦被送回造船廠進行大修,少數在大修結束後會被改裝為打擊巡洋艦。

本艦拆除了主砲模組,換裝成一個擁有54聯裝的飛彈發射器模組。並在兩舷的硬質掛點安裝了2個11聯裝飛彈發射器模組,在武器艙段也安裝了2個9聯裝飛彈發射器,讓全艦有94個飛彈發射器單元。為了滿足發射所需的彈藥基數,全艦各處都被改裝成了彈藥庫,甚至連艦載機機庫也沒有倖免,就算這樣本艦還是可以在短時間就把彈藥打光,所以本艦極度依賴補給。
打擊巡洋艦的側視圖
打擊巡洋艦的後視圖
打擊巡洋艦編隊正在進行飛彈齊射


一艘打擊巡洋艦的攻擊力可能看不出什麼,但是當成群的打擊巡洋艦一起開火時,所產生的破壞力就超乎想像了,尤其是其發射的還是以強大破壞力著稱的同盟軍激光聚變對艦飛彈,沒有哪個艦隊能承受得住如字面上的飛彈暴雨。不過因為飛彈是彈道武器,所以需要在發射前精確計算彈著點,這點限制了打擊巡洋艦的使用。
射得快有的時候也不是好事


與極端強大的攻擊力相對的是脆弱的防禦力,外掛的導彈發射器,全艦各處的彈藥庫以及需要頻繁的停下接受補給,讓打擊巡洋艦極易成為帝國軍的首選目標。正因為作戰性能過於極端,在同盟軍常備艦隊作戰序列中只有少量服役,其餘大部分打擊巡洋艦都配屬在同盟軍基地和要塞,充當移動火力點。
大多作為據點防禦兵器


794年9月,同盟軍準備發動第6次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這次總司令官羅伯斯元帥採用了參謀霍克中校以及分艦隊司令何蘭多少將的提案,將艦隊主力作為誘餌,集中3支參戰艦隊的打擊巡洋艦集中攻擊伊謝爾倫要塞外壁,將四層裝甲擊穿後讓液態金屬流入要塞內部,最終讓要塞自我毀滅。由卡波特少將指揮高速戰艦集群負責戰場遊獵,為何蘭多艦隊提供掩護。
為了這次的提案把存了幾年的政治點全用光了
若任由液態金屬流入要塞內部
那麼結局就跟禿鷹之城一樣,自我毀滅

10月針對伊謝爾倫要塞入口的爭奪戰中,卡波特艦隊全軍覆沒,同盟軍失去了寶貴的戰場機動能力,這讓何蘭多艦隊失去了掩護,而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最終何蘭多少將瞄準帝國軍的死角,將飛彈的暴雨投擲在伊謝爾倫要塞上,很快液態金屬表層就被蒸發,露出了第二層裝甲,同盟軍也首次傷害到了伊謝爾倫要塞。而此時帝國軍艦隊正被同盟軍主力纏住,如果沒有萊因哈特艦隊的話,那麼同盟軍將會取得勝利。
卡波特分艦隊的覆滅直接導致了同盟軍最後的失敗
舷號521的何蘭多坐艦在開火
何蘭多坐艦是由一艘R型巡洋艦改裝的
伊謝爾倫要塞天氣預報,今日下飛彈雨
第二層裝甲受損!

萊因哈特少將看破了同盟軍的作戰意圖,因此他遠離雙方主力,將艦隊埋伏起來,然後擊潰何蘭多艦隊,並未留下打掃戰場就快速沖向同盟軍主力,開始攻擊其側翼。何蘭多因此倖存下來,攻防戰後期,在對艦隊再編成後,他下令將帝國軍艦隊作為目標,但很快就被剛到伊謝爾倫要塞報道的2名帝國軍準將米達麥亞和羅嚴塔爾所阻止。
不用戀戰,快速衝向同盟軍主力
極度脆弱的防禦力
重新集結的何蘭多艦隊向帝國軍開火
可惜被2位新任準將再擊潰

第6次伊謝爾倫要塞攻防戰結束後,這也是打擊巡洋艦最後一次大規模運用。在戰鬥中有優異表現的何蘭多晉升中將,擔任第11艦隊的艦隊司令,最終在幾個月後的第3次迪亞馬特會戰中被萊因哈特艦隊擊殺。
打擊巡洋艦的側視圖
何蘭多艦的1/5000GK


楊艦隊的傷心地-列達II

宇宙曆794年,費沙聯繫上了同盟政府,稱其手中有一批帝國軍的軍事技術圖紙可以出售。這其中就有帝國軍J型巡洋艦使用的超長身管型中口徑中子光束炮,採用先進重力製禦技術的球形砲座,先進的曲面傾斜裝甲以及耐光束塗層的設計圖紙等,雖然抱有疑惑,同盟政府還是接受了這筆交易。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胥夫特上將:這是一筆三贏的交易


在將圖紙交由技術人員研究後,同盟軍得出結論,雖然傾斜裝甲可以增加戰艦的防禦力,但是建造成本也會水漲船高,因此短期內帝國軍不會利用此項技術建造量產戰艦,而先前收集到的情報稱帝國軍正在使用傾斜裝甲技術設計建造一型新型的大型艦隊旗艦時,同盟軍高層也認為不過是一艘類似凡賽提級的船隻,因此將傾斜裝甲技術列為了技術儲備。

但是795年9月的第四次迪亞馬特星域會戰時那艘情報中的新型戰艦最初亮相帶給了同盟軍巨大的震撼,採用紡錐型曲面傾斜裝甲設計,全艦塗裝了閃閃發光的白色塗層,與以往戰艦截然不同的設計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還有其性能上的震撼。在先前列古尼札遭遇戰時,在未開護盾的情況下遭到同盟軍第2艦隊所屬標準戰艦拉德爾在極近距離發射的20CM主砲的射擊而毫髮無傷。其優異的性能讓同盟軍再次審視了傾斜裝甲技術,並下達了設計一型採用傾斜裝甲的新型巡洋艦的命令。
不就是艘大號巡洋艦嗎


設計局在設計時意識到,新型巡洋艦在未來要面對的敵人應該也是採用傾斜裝甲設計,有必要採用更大口徑的主砲才能有效擊穿敵艦的裝甲,所以大膽採用了之前獲得的超長身管18CM中子光束炮為基礎設計一門新型主砲,因為採用了新型高性能中子加速器的緣故,使得本艦的主砲儘管身管較短,但在射程,射擊精度和破壞力上並不輸給帝國軍的同型主砲。本艦最初計劃搭載6門主砲,但是武器艙段的空間和主砲體積以及能耗的限制,且與標準戰艦同型的火控觀瞄系統擠佔了本就不充裕的空間,最終只搭載了4門主砲,就算這樣本艦的戰鬥力已經遠超標準巡洋艦。
艦艏武器艙段特寫
主砲威力相當不俗

作為主砲火力的補充,本艦也在武器艙段上下處各安裝了6門中口徑荷電粒子炮作為副砲群,平時作為防空火力,必要時也可利用電磁場控制彈道向前方發射。這點和帝國軍同期設計的呂貝克不謀而合。同時在兩舷也各安裝了15門舷炮。
注意艦艏甲板上的6門副砲砲門


戰艦的設備佈置也參考了帝國軍戰艦,大多安裝到了戰艦內部,使得戰艦甲板顯得十分整潔。但這也造成一個問題,就是司令塔只能跟休伯利安級一樣設置在甲板上,當然為了安全設計師可謂是下足了功夫的,比如傾斜裝甲到巴薩德沖壓發動機處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坡度,艦橋就設置在此處,這樣傾斜裝甲就能擋住大部分的司令塔結構,而且在傾斜裝甲的坡頂位置還安裝了2台護盾發生器,可以給司令塔提供額外的防禦,不僅如此,在設計師也參考了驅逐艦的設計,在司令塔位置的兩舷處安裝了一個由11門小口徑荷電粒子炮組成的防空砲陣列,這一型防空砲具有超高射速的優點,可以有效對抗帝國軍戰鬥機。在護盾產生器和艦橋之間是4座與標準戰艦同型的VLS,可以發射高威力的雷射聚變飛彈。艦橋還是採用了標準巡洋艦的樣式,並未使用R型巡洋艦的艦橋模組,是因為本艦還是預生產型,等正式量產後會根據作戰需求進行改裝的。
司令塔俯視圖
小口徑荷電粒子炮陣列


新型巡洋艦艦身設計得整體修長,長寬比與標準戰艦有些類似,設計局也有意讓其執行一部分高速戰艦的作戰任務。為此特意安裝了標準戰艦的反應堆,並優化了設計。推進器也是全新設計的大推力型號,可以選擇多種輸出功率。與標準巡洋艦相比輸出功率提高了40%以上,這使得新型巡洋艦具有不輸給高速戰艦的加速性和高航速。缺點是推進劑消耗量大大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艦橋後部安裝了增大的2個純水罐,容積和埃阿斯級所使用的純水罐差不多大,為了延長續航力,設計師還首次在艦隊旗艦外的戰艦上安裝巴薩德沖壓發動機,這極大的緩解了推進劑的消耗。在推進器上方則是斯巴達尼恩的機庫,與標準巡洋艦的半開放機庫不同,本艦的機庫採用全封閉設計,可降低被誘爆的風險。兼做亞空間穩定器的導流板並未採用標準戰艦的複式結構,而是改回了休伯利安級那種單層結構,這並不是走復古設計或是節約成本,只是因為磁場控制技術的發展,不再需要複雜的多層導流板而已。
航行中的列達II,可以看到純水罐的尺寸有多大
巴薩德沖壓發動機的特寫,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司令塔處於傾斜裝甲的保護下
列達II的後視圖

本艦長486米,艦高62米,艦寬55米,比標準巡洋艦長了114米,但是因為高度自動化的緣故,船員反而要比標準巡洋艦少,額定載員為326人,實際作戰中只需要100人左右就可以操作本艦。796年6月,海尼森第一造船廠開始建造新型巡洋艦整備計畫的1號艦和2號艦,期間同盟軍發動了大遠征,但以慘敗告終。為了振奮軍心和民心,同盟軍一改往日的遮遮掩掩,開始大張旗鼓的公佈了新型巡洋艦和新型艦隊旗艦,同時向同盟國民發起新艦徵名活動,最終本艦被命名為列達級高速巡洋艦,並於797年2月舉行了列達I號和列達II號的進宙儀式,本來緊接著應該進行新艦的測試航行,但是此時海尼森已經被陰謀所籠罩,2艘列達級該系留在海尼森第一宇宙空港內直到4月18日,這一天救國軍事委員會發動政變,參與政變的第11艦隊封鎖了宇宙港,這一情況直到8月底政變失敗後才得以改善,9月2日,列達級開始進行海試,期間對戰艦性能進行了各項測試,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防禦力測試上,在不開護盾的情況能夠在中距離彈開標準戰艦的20CM主砲。9月25日透過驗收正式服役,10月1日編入第1艦隊,10月10月與新服役的戰艦組成訓練艦隊前往伊謝爾倫要塞並編入駐留艦隊,而作為交換,原來的歷戰老兵們則返回海尼森編入新成立的部隊。
這個尺寸稱為戰巡也不為過
可以說是同盟軍戰艦最美的一艘


為了盡快提升新兵的戰鬥力,798年1月,亞典波羅少將指揮一支由2200艘戰艦組成的分艦隊從伊謝爾倫要塞出發,執行最前線的警戒,巡邏已經最重要的新兵訓練任務,列達I和列達II也在這支艦隊裡,不幸的是,他們與帝國軍艾興多夫少將率領的巡邏艦隊遭遇,雙方的戰艦數量差不多,這應該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不過同盟軍這邊新兵數量太多,不聽指揮導致各個部隊失去連攜,失去指揮的新兵出盡洋相,比如為了閃避砲火多艘戰艦相撞自毀,又或是被友艦誤擊,列達I就是一員,它被後方的友軍巡洋艦命中推進器,當場轟沉,列達II則因為配置在本陣從而幸運的躲過一劫,堅持到救援艦隊的到來。
號稱精銳還打的這麼爛,有什麼頭緒嗎


3月10日,楊威利一行人搭乘列達II前往海尼森參加審查會,僅花了3個星期就到達了海尼森,在互送秘密就在列達II在宇宙港等待楊威利時,帝國軍也對伊謝爾倫要塞發動了進攻,審查會只得暫停,列達II也和5500艘戰艦一道回援伊謝爾倫要塞。在航行中,楊威利向4位指揮官講解了作戰計劃,這個計劃實際風險性極大,要求百分百信任伊謝爾倫要塞同伴的判斷,不然雙方都只會淪為被各個擊破的對象。所幸尤里安已經識破了帝國軍的戰略意圖,反過來將計就計配合救援艦隊完成了對帝國軍艦隊的前後夾擊,最終贏得了第8次伊謝爾倫要塞攻防戰的勝利,此役也全滅了艾興多夫分艦隊,為年初的失敗報了一箭之仇。
列達II的會議室
因為不具備艦隊指揮能力,所以楊威利的命令透過燈光訊號傳遞給四位指揮官
艾興多夫分艦隊的旗艦被擊沉,艾興多夫少將戰死!


接下來的日子裡列達II參加了楊艦隊所有的戰鬥,包括傷亡率高達75%的巴米利恩會戰也毫髮無損的倖存下來,在巴拉特合約簽訂後,同盟軍開始按照合約內容銷毀戰艦和航空母艦,而列達II因為是巡洋艦而再次躲過一劫,被編入巴拉特星域守備艦隊。這樣平靜的日子僅僅過去了2個月,7月22日,在雷內肯普的不斷施壓和同盟內部仇視楊威利的權力集團的教唆下,議長列貝羅下令逮捕楊威利,這激起了楊威利集團的反抗,在周密部署下,他們不僅救了楊威利,還綁架了列貝羅和雷內肯普作為人質。亞典波羅先行一步前往宇宙港挑選戰艦,考慮到之後的補給難度,他選擇了列達II作為逃離海尼森的方舟,並要挾同盟政府提供充足的補給物資,為此列達II的各處都塞滿了物資,連斯巴達尼恩機庫都裝的滿滿噹噹。7月25日晚上,楊威利一行人搭乘列達II離開海尼森前往達延汗補給基地。    
來晚了半天
在軌道上等待楊威利一行的列達II

與梅爾卡茲匯合後,楊威利開始利用自身的名聲為非正規艦隊收集補給和人力,一方面也在等待回歸同盟的機會,但是11月10日萊因哈特發表的宣戰佈告斬斷了這一退路。於是楊威利只好認清現實,前往先前宣布獨立的艾爾法希爾星域,為奪回伊謝爾倫要塞尋找立足點。此後列達II也沒有缺席任何一場戰鬥,直到常勝與不敗最後的死鬥結束後,萊因哈特發來和談的信息。
在司令塔上不僅有艦名還有艦徽
霸佔了艦長位的楊威利

在經過討論後,楊威利決定接受邀請,並乘坐列達II前往,而選中列達II的理由也很簡單,列達II在楊艦隊中已經是一艘不遜色與尤利西斯的幸運艦了,楊威利搭乘它出行也能討個好彩頭,而且萬一出現什麼狀況也能利用高航速逃回要塞。就這樣5月25日,列達II駛出伊謝爾倫要塞,開始了它最後一次航行。6月1日凌晨,地球教利用安德魯·霍克混上了列達II,成功刺殺了楊威利,尤里安在接回楊威利一行的屍體後,放棄了列達II,任其在宇宙中漂流。
楊威利的睡前讀物,某不知名的作家的不知名小說夏日魔術
和尤利西斯做個比較
楊匪威利斃命於此


列達級作為同盟軍新一代戰艦的開山之作,給了疲軟的同盟軍一針強心劑,如果能夠量產的話可以提升同盟軍的戰鬥力,但是內戰的爆發徹底斷送了同盟軍的恢復能力也斷送了列達級的量產的可能性。
列達II側視圖
列達II的1/5000GK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