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東寧國駐台辦事處—【癸亥議和】寧清和談與明帝國的終結

芝加哥芭樂栩栩如生 | 2023-01-15 17:33:33 | 巴幣 2 | 人氣 157

癸亥議和
寧清和談與明帝國的終結

一、澎湖之役
  1683年的澎湖,東寧與滿清的水師在此進行決戰,雖然當時東寧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狀態,但其水師經歷過長年的征戰,驍勇善戰,舊曆6月16日清軍提督施琅在進佔八罩嶼後親率水師向媽宮港發動進攻,但在右武衛將軍林陞的反擊下隨即遭到砲火殺傷(另一說法為被流彈擊斃),清軍頓時陣腳大亂,只好倉皇撤退,並由興化總兵吳英代理指揮。
  而總督劉國軒雖一度下令停止追擊,但得知施琅陣亡之消息後,便決定主動進攻,由自己領中提督為中路,後勁鎮總兵劉明為左翼、左虎衛江勝為右翼,於20日發動總攻;在八罩嶼和清軍經過八小時的激戰後,終將其擊潰之,平陽總兵朱天貴、海壇總兵林賢、金門總兵陳龍陣亡,代理指揮官吳英在提標與興化鎮潰敗後自縊,銅山總兵陳昌、 廈門總兵楊嘉瑞則率清軍殘部於隔日撤出澎湖海域逃回福建。
  此役清軍大潰,萬餘人陣亡,數千人被俘,大勝的東寧死傷僅千餘人。滿清依靠鄭氏舊部所組建起來的新水師就此被摧毀,短期無力渡海侵擾東寧。




二、癸亥議和
  滿清在水師提督施琅戰死後,先前與施琅爭權的福建總督姚啟聖便與東寧展開和談,同時也上奏康熙帝,其意思大概為:「臺灣只是小島,不值得大清浪費力氣,且現在天下大勢已定,鄭家也明白恢復前朝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只要招撫就會放棄反清復明了,但他們唯獨不同意剃髮易服,而我不敢答應此事,因此請求皇帝裁示。」
  而這便在清廷內部引起爭論,康熙帝派員前往福建召開會議,聽取在前線處理東寧事務的福建官員之意見,其中包括福建巡撫金鋐、陸路提督萬正色,基本上都是一面倒的都支持和談之計,況且福建也經歷長久的戰爭之禍與遷界令的影響,需要休生養息才是,因此康熙帝最後決定同意了仿朝鮮之例不剃髮易服的條件,但同時也要求鄭氏放棄明朝賜姓以及朱明宗室必須內渡滿清,徹底斷絕朱明宗室復立之可能。
  雖說不論是馮錫范、劉國軒、鄭聰都同意滿清和談,算是東寧上下的共識,但對於內渡朱明宗室的要求卻引起不小爭論,馮錫範、鄭聰以及若干文官則擔心是否會背負猶如「咒水之難」的罵名,因此相當猶豫。
  大功臣劉國軒對和談條件則無異議,但好不容易擋下清軍,製造了大好和談機會,可不能就這樣錯失,因此前往拜訪魯王朱弘桓、益王朱怡鎬、寧靖王朱術桂等人,要將其明朝宗室印信收回,諸王見到劉國軒則相當驚恐的只好答應,將諸王印信上交東寧王府,馮錫範等人知道後便決定視為明室主動放棄,之後只要那些朱家人送回去不會被砍頭就好了,和談之事便就此定案,於11月時東寧派遣禮官鄭斌、賓客司林維榮前往福建福州,與福建總督姚啟聖達成和談之議,兩岸對峙正式停歇,不久東寧使團又前往北京謁見康熙帝以賀元旦,並表達希望國號為「東寧」而非「臺灣」(因音似埋冤),康熙帝允之,後隔年1684年4月滿清派遣李光地為冊封使抵東寧,冊封鄭克塽為「東寧國王」。
  期間朱明宗室包括魯王世子朱弘桓、益王朱怡鎬、巴東郡王朱尊江、瀘溪郡王朱慈爌、舒城郡王朱慈喜、樂安郡王朱義浚、奉新郡王朱熺、奉南郡王朱逵等人皆被內渡中原,唯獨寧靖王朱術桂不願,決定以身殉國,震驚東寧國內,事後東寧王府將其厚葬,不將其遺骨遣回,寧靖王殉節也象徵三百一十五年歷史的大明帝國正式畫下句號。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