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讀書心得: 讀沈默之《幻影王》:在幻影中找尋自己遺留的拼圖

蘇家立 | 2021-08-03 08:08:17 | 巴幣 10 | 人氣 193

 「在幻影中找尋自己遺留的拼圖」
  購得沈默的《幻影王》,在搖搖晃晃的火車上,一手拉著吊環,一手捲著書本,就這樣滿懷期待地閱讀了起來。
  首先,我會先問問自己,我能不能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很冷靜的將自我抽離,對大家說一個有關自己的故事?譬如走進盥洗室,我拿起髮梳梳起頭髮,卻要用一個看似旁觀者的語氣:你正走進盥洗室,百無聊賴地握起沾滿殘髮的梳子,像掠過黑夜的流星劃過黑色的髮海。
  沈默這本書的寫法,很像在對自己說話,對鏡中的自己闡述一件好像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實際發生的事件。感覺有點饒舌,但這份自言自語,又何嘗不是面對自我的一再剖析?故事敘述一位名聲烜赫的大俠,遭逢了妻友俱亡的變故,毀壞自己容貌,躲進另一個與他原本所在的,充滿著條理與公義大相逕庭的世界,找尋陷他於不義的兇手:幻影王。有人提點他:只有惡才能抵達惡。這句話有著許多可能,同時也埋下很多伏筆,大俠要揮卻過去的光明磊落,究竟是改變自我?還是面對自我的真實?
  老實說,我想到遠藤周作的《醜聞》,《醜聞》中描寫年高德劭的天主教作家,被人假冒說出沒於風月場所,主角勝呂為洗清自己嫌疑,不停東奔西走,抽絲剝繭,最後卻發現自己追尋到的,那個假冒自己的,正在與年輕女孩交歡的人,越來越像自己,甚至自己就是那個假冒他的人......
  就算是我還沒看到幻影王的結果,但這本書讓我有這樣的聯想。因為很明顯的,從第一章的鋪陳,看得出沈默有一種野心,不斷地讓讀者挖掘,埋下一道道並不平面的填空題讓讀者作答,以一種不疾不徐的口氣,讓我們迫不及待把自己填進去。
  不得不說,隨著那些「你」的不斷出現,我個人是很焦慮的。「怎麼一直在說我」這樣的感覺不停浮上心頭,讓人覺得既恐懼,又滿懷好奇,作者筆下的「你」,從讀者視角中卻變成「我」的心情轉變,多麼曼妙、曲折。
  這篇感想可能會相當零亂,被剪裁成數段,正因為我想以此去詰問,在彼時的我與現今的我,究竟有何差異?「人,永遠都無法擊敗自己,只會被自己擊敗。」這段在十五卷出現的話,震耳欲聾,卻聽不到絲毫聲響。我不得不承認,在讀這本書的瞬間,彷彿每個字句都在說自己,自己是那個活在自己理想中,不承認自己將是什麼的可憐之人。
  讀畢《幻影王》後,內心先是沉重,隨後徹底開朗。你可以想像一個三歲稚童,為了一塊積木上的汙痕,憤而推倒堆好的城堡,四處拉著大人衣袖問是不是你做的,但大人們卻笑而不答,只是看著他生完悶氣,繼續堆新的城堡,然後拿出彩色筆在積木上做記號。

  關於人性的一切,我們會因為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左右,有時強迫自己要這卻遏止不了心中另一個嘀咕抱怨的聲音,日積月累,另一個自己便無聲無息誕生了,他和你很像,卻不讓你察覺他正在佔有你。為了保有當初的自我,應該否認他嗎?不,應該學習去接受他,不讓他或你自己,去取代彼此,但一個真實的「互融」是必要的。

  對你的幻影而言,也許你自己才是他的幻影。而在幻影可以摸著之後,它便是你的心。書中追尋幻影王的大俠王景煥,在得悉一切真相之後,徹底變成了幻影王,但幻影王和王景煥有何不同?使用同一個軀體,同一張面容,甚至是一樣的技巧,但為什麼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同?不過就是內容物,也就是靈魂有所差異。可是,回歸到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分辨,站在面前的人,他的心是否產生了巨大變化?倘若有,那又有什麼意義?不還是同一個人嗎!寫到後來,我覺得自己也開始朦朧,究竟是道貌岸然的自己,還是滿腦子思考名為「八百萬種」的青樓,究竟有多少種女人?嚴格來說,《幻影王》這本書中有諸多要素,關於武俠的部分,讀來是淋漓痛快,不拖泥帶水,也不用管一般武俠小說中主角可能要經歷的「升級模式」:主角一開始就封頂了,他只是要完成一個看起來很具體但實際上很抽象的目標。兵器「哀兵劍」與招式「鴻遍野劍術」,忠實了呈現王景煥儘管在現實中被譽為大俠,卻在人生中孤苦伶仃,被迫成為他不想成為的大俠,在摯親的背離下迷失自我,甚至是甘於沉溺於此,他想吶喊,卻成了空穴之風,嗚咽作響。
  面對自己,比挑戰自己更加困難。在《幻影王》中,主角王景煥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卻不明白自己的目標會讓自我毀滅。有些真實,是不是不要明白,渾渾噩噩下去會更為幸福呢?又或許對某些人來說,追求真實才能對自我誠實,儘管終將面對殘敗不堪的現實。不管如何,這些議題都不會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描繪自己的筆觸,各自不同,賞析的角度也不可能一致。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