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文明海洋史觀(序):以「島嶼」和「海洋」來敘事

坪圳氏共和國人 | 2022-08-09 16:02:54 | 巴幣 2230 | 人氣 460






本書作者川勝平太(1948-)是日本的經濟學者,曾任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所長、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等職務,現任靜岡縣知事。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日理萬機的同時,依然持續筆耕不輟。其著作一直都是圍繞著經濟與海洋的問題展開,特別是在一九八○、九○年代所寫的幾篇文章集結為《文明的海洋史觀》一書出版,獲得許多關注,堪稱其成名代表作。

  海洋史觀的兩大支柱是「島嶼」和「海洋」。要解答島嶼的發展,不能只看島嶼本身,還必須把它周圍伸展開來的海洋才行;由此出發,自然會產生超越國家層級的發想。


  從這裡開始,將會重新理解、以海洋全新角度去理解人類史、文明史。


  近世與近代的區別


  西元一八零零年前後,西歐經歷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轉換;政治上有法國大革命,經濟上有英國工業革命,文化上有德意志古典派的出現。在這樣的契機之下,西歐遂蛻變成一個代名符其實的近代社會。正因如此,作者認為區分定義之下,將「近世」定義為從漫長的十六世紀到一八零零年,方為得宜。

  近世所處的歐洲正處在大航海時代,但同時代的日本人也翱翔海洋。他們跨足的是亞洲的海洋,日本人稱呼那裏為天竺、南蠻,歐洲人則稱呼它為東印度。兩者在同時期成形的海洋亞洲,共享同一個時空。

  值得注目的是,日本與海洋亞洲的關係,跟歐洲與海洋亞洲的關係極為相似。兩者都是輸出金、銀、銅等貨幣媒介,再從海洋亞洲輸出東洋的物產。歐洲人在中南美洲獲得大量金屬,此事眾所周知;然而日本也在當時推動礦山的開發,利用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金山、銀山。他們憑藉優秀購買力,從東洋購入了大量物產。


  如此一來,卻意外使得歐洲和日本,在經濟生活上產生根本變化。以世界史的角度來看,「近世」社會其實分成兩條相反的道路,去發展的。


  開始解釋之前,作者先解釋日本、歐洲兩者的共通性:

  一、從舊亞洲的文明視野來看,這兩者直到中世紀末,都是位處邊陲的落後地區;它們必須從文明核心區輸入貨物,從而導致巨大貿易赤字。這種對舊亞洲文明圈產生的龐大赤字,直到十八世紀都還沒完全化解。

 第二、雙方都是在十九世紀化解貿易赤字,達成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以對外擴張的歐洲來說,他們透過歐洲、非洲和美洲三角貿易的結合,形成稱為「大西洋經濟圈」的海洋自給圈。日本發展則是向內收縮、在國內形成一個陸地自給圈。

 第三、為了化解貿易赤字,兩者在生產方面出現了革命性的發展!在歐洲,這種情況被稱為著名的「工業革命」;在日本,按照知名經濟學家速水融(1)的說法,應當稱為「勤勉革命」。工業革命是資本集約、勞動節約的生產革命;靠著這樣的改革,歐洲讓勞動生產力提升到世界第一的水準。另一方面,勤勉革命則是資本節約、勞動集約型的生產革命,透過這樣的方式,日本將土地生產力提升到世界第一的水準。

  透過這兩種生產革命,歐亞大陸的兩端,首度誕生了人類史上第一次以生產核心為取向的經濟社會。

  第四,兩者在擺脫對歐亞大陸的依存狀態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層面上也脫離了亞洲文明圈,達成自立自主,遂誕生了新的「脫亞文明」。

  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在於歐洲以美洲大陸的購買力來消化,日本則是完全靠國內需求的購買力。對歐洲來說,美洲廣大土地是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人口則相對稀少。對照起來,日本則是土地狹窄、人口眾多。在土地和勞動形式上完全呈現兩極的樣貌。

  再來,即使已經達成工業革命,歐洲還是因為人口稀少,而繼續採取資本集約的方式來提升勞動力。對歐洲而言,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勞動生產力的提升;馬克思就常使用這個詞,日語常譯為「生產性」,兩者都是同一單字「productivity」。

  馬克思深信,生產力的提升將會帶來變革。相對於此,日本則是走向資本節約。速水融曾經對近世濃尾地區的牛馬數遽減做出報告。當地為了牛馬設置的牧場,轉變耕作用的農地,然後投入大量勞動力。到了幕末,遂達到土地生產力第一的水準。

  不過,脫亞的對象差異,不僅表現在地理、文明社會影響的不同,在學習對方的概念建立自己的世界秩序上也是如此。像是伊斯蘭觀點的「戰爭之家」與「和平之家」的概念;將這種概念學過來加以體系化的,是格勞秀斯的《戰爭與和平法》。這本書在一六二五年出版,以此為基礎,一六四八年締結了《西發里亞條約》確立了主權國家體制。在歐洲,國家的交戰權被視為主權之一且正當化;從此之後,他們為維持經濟發展,走上永無止境的軍備擴張之路。


  相較於此,近世江戶則是抱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世界秩序觀。不用說,這就是中國所抱持的「華夷秩序」觀點。修身積德,是權力正當化的根本;在這種世界觀下,止戈息武是必然的結果。一五四三年鐵炮(火槍)傳入日本後,日本一度成為近世時代,世界最大的火繩槍生產及使用國;但是主宰天下後,江戶幕府卻掩藏兵鋒,也就是執行裁軍路線。

  所謂「華夷」,其實就是「文明與野蠻」兩者的代稱。以「戰爭與和平」和「文明與野蠻」這兩種迴然相異的觀念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同時在歐洲和東亞建立了起來;在近代歐洲出現的是霸權主義(power politics),在近世日本發達的則是德治主義(moral politics)。

  再來,則是對自然資源態度的差異,在近代歐洲,所謂邊疆存在是不證自明的。所謂的「邊疆」就是美洲大陸。在經濟學的起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完全不曾考慮到資源不足的問題。在歐洲,考慮到資源稀缺而誕生的理論,也就是被稱為「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的嶄新價格理論,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登場。邊際效用的學說基本思維是:資源變稀少的話,就會隨著價格上漲而需求日減,從而促使人們開始探索全新且豐富的資源。

  這是一種將一切委任給價格機制,來對最稀少資源進行適當分配的方法;換言之,它是建立在對價格機制樂觀信賴上,完全沒有任何危機意識。因此,作者評價認為,近代世界體系,就是一種浪費資源的經濟體系。事實上,工業革命在資本集約的同時,也是種消耗大量煤炭、浪費能源型的生產革命。他們打著「開拓邊疆」的美名去破壞自然來牟利,如此而已。


  相較於此,作者推崇日本的勤勉革命,則是絞盡腦汁的節約資本、回收資源的生產革命。江戶的垃圾用河川和水道運往江戶灣拋棄,但途中會就肥料、金屬、燃料等可回收資源加以揀選,然後讓農家、打鐵舖、澡堂等各自搬運回去。這是一種不願意浪費物資的思想跟行動。

        幕末開港,讓近代體系的兩端──英國和日本,得以相會。有位英國女性來到日本東北(明治初年,仍有江戶遺風),她就是伊拉貝拉.博爾Isabella. Bird),她寫下了走訪米澤的印象:
 
  南邊是繁榮的米澤鎮,北邊則是泡湯溫泉客甚多的溫泉鄉赤湯,完完全全就是一副伊甸園般的景象。那種美麗的感覺「與其說是用鋤頭耕作,不如說宛若鉛筆素描一般。」米、棉花、玉米、菸草、麻、大豆、茄子、核桃、西瓜、黃瓜、柿子、杏、石榴的栽培都相當豐富。事實上,這就是一片充滿豐饒與微笑的大地,簡直就是亞洲版的阿卡迪亞(理想之國)。靠著自己力量繁榮的這片肥沃土地,全都屬於耕作的人們所有……這是一塊充滿美麗、勤勉、安樂,令人魅惑的土地……盡是富饒而美麗的農村。
 
  近世江戶時代的社會觀,深深擄獲了這位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氣質高雅的女士之心。雖然身為女性,伊莎貝拉.博爾可是一位直到七十歲為止,持續旅行的探險家。在旅行屬於男性專利的年代,她走訪了美洲大陸、夏威夷、馬來亞、紅海、黑海、朝鮮、中國、摩洛哥等地,她是基於充分的認識上,來比較日本相對於其他地方的景觀之美。
 

  作者繼續評判認為,以人類史來說,近世江戶社會與近代世界體系,在透過生產革命形成經濟社會、無意間達到脫亞任務這點上,堪稱具有對等的文明史意義。但是之所以普遍都偏重後者,則是因為近代世界體系所開啟的大航海貿易、工業革命影響全世界之故。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面臨的核子威脅、南北貧富弱差、環境破壞、難民、種族歧視、民族國家糾紛等種種嚴峻問題,作者認為,這些問題無一例外,都是近代世界體系的私生子。資本主義,也是市場自由經濟主義,最大問題就是自由競爭,導致貧富差距嚴重擴大,貧困顯而易見;原本應該成為解決問題良方的社會主義卻已經破產。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已經瓦解,中國也改弦易轍,變成徒掛「社會主義」之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北韓則為嚴重飢荒所苦;仰賴中國支持;社會主義本身,已經以貧困的悲慘之姿,呈現在眾人眼前了。為了解決這些世界級的問題,已經快要耗盡它的遺產、焦頭爛額了。


  日本第一位太空人毛利衛先生,曾用連小學生都能懂的方式,具體陳述了從太空中親眼所見、發現地球只是一顆小小行星的心情。作者川勝先生認為,應該要維持恢弘壯闊的想像力,描述「地球是小而有限的世界」這樣的世界觀;同時,將地球類比成「有限的鎖國世界」。地球在能量進出的層面上對宇宙處在完全開放的狀態,但在物質方面,因尚未發展出跨星際長程旅行或開採外星體資源等技術,可說是近乎完全封閉、不曾有任何進出的狀態也不為過。


  川勝先生進一步認為,對於近代世界體系的否定,是解決這個體系所產生的問題,已經蔓延到全球的必要之舉。如今已不存在人跡未至之地,人類往地球上擴散、在一片空白的地圖上探險的時代已經告終。地球是一個相當有限的星球,當我們把地球比擬為鎖國的時候,鎖國時代的智慧便活躍起來。日本鎖國時代兩百七十年的生活經歷所產生的智慧結晶,曾經讓另一個脫亞文明的旅人發出「伊甸園」、「理想國」的感嘆;而今溫故知新,就能讓我們與希望緊密相連。

  這樣,也不只是作者,而是所有關心世界者,所抱持的盼望吧?





(1):速水融-著名經濟學家,觀察江戶時代的勞動力、生產力變化後提出「勤勉革命」一說,首次將歷史人口學引入日本。網址: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0%9F%E6%B0%B4%E8%9E%8D


〈2〉:勤勉革命:增加國民勞動,大力提高生產力與購買力的生產型態革命,由速水融教授觀察後提出。網址: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B%A4%E5%8B%89%E9%9D%A9%E5%91%BD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冰河裡的胖蟹
有聽過一種說法,其實以現在來說,日本比中國更像是中國,甚至連台灣都比現在的中國還中國@@
2022-08-09 21:43:09
坪圳氏共和國人
如果是指仿效漢學成就來說,日本達到傳統中國理想:以接近特定道德/價值觀來自發性維持社會秩序。 台灣則是保留一些明清傳統漢文化,還有戰後來台的中華醬缸......
2022-08-09 22:12:00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