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昔日帝國遺產:滿洲國的正負影響(下)

坪圳氏共和國人 | 2023-09-18 19:52:36 | 巴幣 214 | 人氣 508


戰後岸、朴兩人命運演變


    戰敗後,滿洲國也跟著瞬間瓦解了。

    將自身夢想託付給「日本夢想與野心的實驗場」的高木正雄(岡木實=朴正熙)中尉,隨著滿洲國瓦解,他的夢想也殘酷地幻滅。

    蘇聯參戰後,軍隊幹部丟下群眾,鳥獸似的往各處逃竄。被南方戰線抽空主力、空有「精銳」虛名的關東軍,面對如怒濤洶湧般湧入滿洲的蘇聯軍,毫無招架之力。甚至還等不及八月十八日的《滿洲國解體宣言》,不斷吞食夢想與野心的滿洲國,就這樣不留痕跡地消散了。

   在高本(岡本)中尉朝鮮人軍官在步兵第八團團長唐際榮(中國人)的指示下,解除所屬部隊的武裝。朴正熙等人前往北京與光復軍會合,但是所屬部隊一直到遣返為止,都只是臨時編組的空頭軍隊而已。
   狼狽回鄉的朴正熙,再次走向從軍之路,這次是獨立的祖國——三十八度線南側的朝鮮警備士官學校——之後的韓國陸軍士官學校就讀。經過三個月訓練,朴正熙升遷為朝鮮警備隊少尉。警備隊也是之後的韓國陸軍前身。
據作者描述,朴正熙能順利進入朝鮮警備士官學校、任職少尉,都是滿洲人脈的協助。然而,之後在大邱發生的「十月暴動」中,擔任龜尾人民委員會負責人的朴相熙捲入暴動中,遭到警察射殺。朴正熙之所以在之後加入「南勞黨」(南朝鮮勞動黨)扯上關係,也是受到此事件的精神衝擊。也因此被逼入絕境。
  一九四八年,為鎮壓在濟州島的「四三事件」,韓國政府將麗水、順天的十四團投入戰場;但是該軍團拒絕出動,引發叛亂。於是軍隊內部大舉肅清,試圖清洗軍中的左派勢力。朴正熙也被視為左派份子遭到舉發,但是將他從一絕境中救出的,就是滿洲國陸軍官校的學長們:丁一權、白善樺等人。


   首先,是韓國陸軍本部設置的麗水事件反叛軍討伐司令部,由滿洲軍軍醫出身的元容德,取代宋虎聲准將出任司令官。指揮肅清的陸軍情報局局長,正好又是白善樺。朴正熙遭到逮補後,向搜查當局提供很多南勞黨黨員情報,也導致姜善昌等士官學校內的組織成員被捕。
   就算轉向提供情報,一但貼上「赤化」嫌疑就很難脫身。不過,朴正熙的往日同學,像是陸軍本部情報局特務課長金安一,以及日本陸士出身、現任航空士官學校的全貞烈、金點坤等人,開始為了拯救朴正熙而奔走。接著白善樺更直接與偵辦中的朴正熙見面後,決定網開一面,放朴正熙一條生路。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朴正熙獲釋,因現役軍人身份不受拘留,直接接受軍事審判。他先是以違反國防警備法第十八條等罪狀求處死刑,接著宣判為無期徒刑。二審時減為十年,最後竟免除執行!!!
   想到白善樺奉天軍官學校的學長、一同跨越三十八度線的崔楠根,還有新京官學校出身的姜善昌都沒能逃過死刑,不得不說朴正熙可疑的幸運。
   朴正熙的判決為何如此溫和?至今仍有許多不透明的部分,無法得知。同樣的,岸信介在「偽滿洲國」的產業政策、對美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何得以無罪釋放?決定性的理由何在?這點也留下很多秘密不為人知。
   另一方面,岸信介也帶著「斷腸的思愁」迎接戰敗。塞班島失守後,岸信介與東條英機一刀兩斷,下台回到老家山口,並組成「護國同志會」持續在野政治運動。但在戰敗後,他還是與「珍珠港內閣」的外相東鄉茂德、藏相賀屋興宜等人以甲級戰犯罪名被捕。該年的十二月八日,岸信介被關進巢鴨監獄,等候自己可能會被當戰犯處刑的命運判決。
    不過兩人命運的改變,作者提出還得歸咎於關鍵的一九四七年:美國在歐洲發表了杜魯門主義及馬歇爾計畫,與之對抗的蘇聯也設立歐洲共產黨情報局。岸信介的獄中日記也提到,美蘇兩國的「Clod War」是否轉變為「Hot War」?會在什麼時候?(原彬久《岸信介》)他認為這種機運將會改變美國對日佔領政策,並讓自己狀況好轉。
    另一方面,不得志的朴正熙好不容易脫身,以少校身份重回戰場的也是冷戰。岸信介期待的「Hot War」並非在遙遠歐洲,而是在數年前仍是帝國一部分、與滿洲國相連的朝鮮半島上爆發了。
   其次一個相同點是,岸信介、朴正熙兩人都靠著過去滿洲人脈,因此拯救自己。
    椎名悅三朗等人發起動作,直接向駐日盟軍總司令(GHQ)提出「釋放岸信介」的請願書。以甲級戰犯嫌疑被捕到最後不起訴釋放,監獄內外處處可見為此奔走的滿洲人脈身影。到自由黨時代以「岸派」之姿登場,處處也可見到相同人脈影響力。
     第三個共通點是,岸信介與朴正熙雖然內心深處抱著對美國反彈心理,卻又同時透過對美國依存來強化自身權力。這份矛盾的對美觀感,宛如「密教」般藏在心中;而自由陣營反蘇(反中、反北朝鮮)則是以「顯教」呈現在外。
    第四個共通點則是,無論是岸信介還是朴正熙,他們對於包含建設滿洲國等各種「戰前」的歷史,沒有絲毫的悔意。
    岸信介被捕時,一高時代的恩師曾寫下「千載流名」的短歌勸他「自決」:而他卻回「比起留名,聖戰之正當性更該流傳萬世」可看出他有無法撼動的執著。
    朴正熙造訪日本時,在岸信介主持的午間餐會上,相當得意地說道:「我們是依照過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訓練學生的方式,在訓練我們的韓國軍隊。」(《朝鮮日報》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四日)(p.216-221
    (筆者我:這是何等的精日媚日~~~~~
    兩人就這樣跨越了戰敗與解放的斷層,為重新實現「王道樂土」、「未完成的計畫」,在強烈的反蘇、反共意識下,他們斷然實行軍國主義式的國家改造,以及計畫性的統制經濟,來達成各自祖國的現代化。這種強烈的民族主義行動,都能顯現兩人的中心思想,不論戰前還是戰後都不曾改變過。
    此外,戰前政黨不過就是軍隊、天皇周邊的勢力,僅為多數權力區塊之一:如今在占領改革及排除舊勢力的情形下,政治力學的變化讓政黨成為日本國內獨大的勢力。身陷囹圄三年期間,岸信介敏銳察覺到這一變化,並做好從政的準備。(p.237
   有段作者形容很好:岸信介與朴正熙雖然抱持思想的一慣性,卻又反覆出現機會主義式的「轉向;對每時期不同的權力來源,都能變換自如改變自身立場。他們也有能洞察權力來源並快速改變的本能,以及敏銳的嗅覺,這樣的資質也帶領他們爬上權力的頂點。(p.222-223
    韓戰爆發的轉變
     回到政界後短短四年,岸信介又再度攀上權力巔峰。他在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九日組成「日本再建聯盟」雖然受挫。此一被視為「岸新黨」母體的聯盟,他網羅了三好英之、川島正次郎等他在滿洲及商工省時代的人脈。此聯盟雖然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舉行的大選中慘敗;使得岸信介計劃受挫。
   不過,作者分析岸信介聯盟的五大目標,可道出他心中目標的本質:
一、以新時代感為基準,向國民提出訴求。
二、排除共產主義之侵略,堅持自主外交,期許建設和平國家。
三、加深日美經濟合作,與亞洲各國密切通商,期許促成產業經濟之興隆。
四、振興農山漁村,培育中小企業,增進大眾福利,期許民生安定。
五、依據國民共識,改訂憲法,為建立獨立國家體制做好準備。
  作者一一分析,新時代感指的是要脫離佔領政治,建立起「真正獨立」的時代,對岸信介等人而言,戰後吉田政治不過就是佔領政治的延續罷了。
   至於第二點,岸信介乃是根深蒂固的反共份子,此信念是終生從未改變的。就連滿洲國的建國理念,一部分是為了要防止共產主義滲透至朝鮮、日本。不過,岸信介與社會主義並非水火不容,前面提到他在帝大時期曾經對北一輝的國家社會主義產生共鳴,當他在戰後成立日本再建聯盟,也想過吸收老同學三輪壽壯、河上丈太郎等社會黨成員,因為岸信介的心中,始終抱有社會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式的願景。
   這個想法體現在他一貫統治理念,透過國家這個管制裝置介入與提供秩序,收拾因過度實施自由主義經濟所帶來的混亂。岸信介跟朴正熙一拍既合,也許正因為朴正熙主張由上而下、依照計畫性統制來推行的開發主義,與他自身主張不謀而合。
    第三點,岸信介雖然從民族主義的角度排斥美國;但是在反蘇、反共的威脅下,他還是選擇讓日本一面處於美國霸權的庇護底下,一面努力扶植擴大自身力量。為此,當他改訂《日美安保條約》邁進的同時,也加強對東南亞的聯繫。期望日本得以佔據亞洲「新盟主」的地位。由此來看,泛亞主義的火種,從未在岸信介的內心中熄滅。
   第四點則是反映了岸信介的國家社會主義志向。在第二次岸信介內閣期間,曾通過最低薪資法、國民年金法,充實社會保障制度,也促進中小企業的振興。這樣的基礎,對於之後的池田內閣的所得倍增計畫,相輔相成。
   最後第五點,則是岸信介身為「改憲論總帥」畢生的悲願。對他而言,《日本國憲法》不就是貶低戰前日本輝煌傳統及歷史的污點罷了。
   在「日本國憲法體制」下,沒有辦法利用巧妙手段,操縱超越一切的絕對權力,只能從國民當中尋求權力來源。而政黨就是這一體制的正確解答。於是,靠保守聯盟樹立安定政權,再透過壓倒性多數,「合法地」顛覆「日本國憲法體制」——這就是岸信介心中完美劇本。不過,此一計畫仍以失敗告終。(p.237-p.242
   戰前,岸信介曾以商工省官僚的身份,訪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親眼見識到德國利用國家統制力,推行產業合理化運動的復興之舉;並活用這次經驗,成為濱口雄幸內閣突破經濟大恐慌的最終底牌。
  想不到,聯盟選舉受挫後,岸信介不顧國內政局動亂,展開訪德之旅。相當奇妙的是,這一次旅行裡西德的急速復興,又再次對他思索的日本應有形象帶來巨大的靈感。作者認為,岸信介顯然將同為戰敗國的德國(西德),與日本類似的關係:矛盾的對美觀感、為求復興而制定的效率性、計畫性政策,以及實踐此一政策豎立強大保守政權等等,岸信介所描述的日本前景,與西德不謀而合。
   岸信介自己的回想中,也吐出相關想法:
   我與社會民主黨的領袖見面,詢問有關重啟軍備一事。他們如此堅定回答:「⋯⋯絕不能讓西德赤化、受獨裁統治。因此,就目前德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來看,我們不得不再次重啟軍備。我們必須獨立、重啟軍備,才能創造出更加強而有力的國家。
   至於美國,他們說:「我們絕不尊敬美國的文化,許多在德國的美國人的所作所為,都讓人不忍卒睹。然而為了讓德國復興,我們必須利用美國的經濟力,因此我們不會表明反美、排美的情感。」
   簡單說,德國人跟日本人相比,顯得更有良知、也更成熟在操作手法上也是高人一等。艾德諾內閣身為保守黨內閣,卻對勞工住宅等社會問題保障政策傾力實行⋯⋯這些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岸信介の回想》)
p.244-245
(筆者我:前首相這麼批判自己國民,情何以堪?還有,日本人算是心理素質差,那麼亞洲其他民族?WWWWW
    總而言之,從一九五八年(昭和三十三年)到一九六零年(昭和三十五年),第二次岸內閣實行的經濟運作,被《經濟白書》評為「令人驚嘆」,成果卓越。透過「貿易匯率的自由化」(一九六零年),奠定進入「黃金六零年代」之基礎。





   在岸信介掌權訂立並推行統制經濟、國家總動員的時代,自由化卻不斷發展,可說是歷史的諷刺。不過被稱為「統制先生」的岸信介,與其說他主動推行自由化,不如說是為了應付IMF(國際貨幣基金會)、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以及西歐國家自由化路線的「外部壓力」,以通產省為中心,由上而下一面保留統制經濟、一面推進自由化。這樣的做法,可以窺見通產省的前身——商工省革新官僚的影子。
    比較一下朴正熙這邊,在第三共和制下身為「病弱胎兒」的韓國,與因為鄰國內戰「獲得神助」、進而復甦經濟的日本,兩者間本來就有難以比擬的差距。無論是資本技術差異、人才不足、沒有產業設施與執行方案KNOW-HOW,促進產業化的資源又少。
   即使內外環境、歷史脈絡不同,但作者歸納出共同點:國家主導、目標對外、重視成長、自立發展等各方面皆然。





   仰賴強大軍事力量為後盾的朴正熙,作者評價他擁有過人領導力。他以少數經濟菁英決定政策走向與分配資源等壟斷權限,確保出口市場與技術力,導入外資建立對外關係,為達成工業化積極推動財政。他在一九六一年五月十六日,發動軍事政變!為了收拾第二共和國(張勉政權)引發的混亂,得到當年的知識份子、學生們擁護「軍事革命」。從而展開建立韓國經濟社會建設現代化、國防重工業化的道路。







     在此可以總結:滿洲國到底是「王道樂土、東洋黃金鄉」?還是活該被唾棄「魁儡國家」?根據本書呈現不同面向資料來看,有,兩者都有!對於大量移民前往滿洲的朝鮮人、日本人來說;配合國家經濟體系的實驗去移民工作,相對多數人來說無疑改善他們的物質生活與人生經歷。

    但就算忽略不正常的中華民族主義,以歐洲獨立語系的民族自決的角度來看,在地滿洲人、華裔、朝鮮人也未曾得到過真正的住民自決;很遺憾地又得面對新主人。    其統制經濟模式與發想,日後竟能在日韓兩國改進實施,大概是誰也始料未及的。

   在二十一世紀,韓國在自由化、民主主義、市場主義三位一體之下,飛躍式地走向全球化經濟。日本也捨棄了可追溯至昭和初期的「日本式經營體系」,打算走向新自由主義的市場經營。然而,雷曼兄弟、金融風暴到美中貿易戰,經濟成長停滯、地緣政治不確定除了讓國際金融市場開拓噤若寒蟬、自由貿易全球化也遭到意想不到反撲倒退,「統制經濟」、「國家主導」這些彷彿被人遺忘的幽魂,再度浮上檯面。真是充滿悖論的當代史~~~


    對於我們台灣來說,台灣和滿洲國關係密切,日治時代的台灣也有非常多的台灣人到滿洲工作,包括身為滿洲國外交部長的謝介石、文學家鐘理和、及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等人。故從台灣視角看待「大日本.滿洲帝國」,會發現彼此之間的深層連接。而滿洲國留給今日東亞的遺產——國家社會主義和統制經濟模式,也可以檢討戰後台灣的經濟起飛模式該走向何方。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一劍封邪兵燹
頭香 不錯啊! 很棒啊! 很期待下一次的文+圖.
2023-09-19 19:12:32
坪圳氏共和國人
謝謝~
2023-09-20 07:09:0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