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淺談編輯這職業 EP34 改文?調整?與作者逐行討論?

夜川霖 | 2023-05-07 16:45:36 | 巴幣 488 | 人氣 454

黃子佼的稿子被天下雜誌編輯大改的消息,不曉得大家都看過了嗎?除了內文被改過以外,就連標題都跟原稿不一樣,比較微妙的地方是編輯沒有告知黃子佼,稿子有被改過這件事。
我當編輯的時間可能沒別人久,但接觸過的原稿也已經不少,完全沒有問題的稿子幾乎不存在,這邊比較常遇到的問題不是「文不對題」或「邏輯前後矛盾」,這類比較嚴重的狀況,而是很單純的「錯字」、「語句不順」、「贅字/詞/句」或「語意不明」等直接就能改的問題。

但就是這類看起來很單純的問題,有可能引發作者與編輯之間的矛盾。

ㄧ、逐行討論

有人說,編輯必須要逐行跟作家討論,這樣才是對彼此的尊重,但編輯普遍沒有時間這樣做,多半都是知會一聲後,把有問題的地方標注起來,並把錯字以及錯誤詞彙集結成一份校對修改單,好讓作者打開就可以直接比對內文哪裡有問題,以及哪個錯字被改動過,句子的部分則讓作者自己改為主。

為什麼句子編輯盡可能不要碰?因為作者可能有自己想表達的意象,交給他們自己處理會比較安全,有些編輯會在註解貼上自己調整過的句子供作者參考,剩餘的看作者本人要怎麼轉換。

但要找一整天的時間,拿出原稿,找一間咖啡廳坐下來逐行溝通,這其實不太可能,除非老闆也很重視這位作家,不然都是拼效率跟KPI,畢竟後面還有很多作家跟書在等著要出版。

順帶一提,出版也蠻常會遇到作者可能非本科系出身,所以都是直接把超亂的原稿丟給編輯,直接讓編輯幫忙寫整本書的。
遇到這種類型的商業書......個人覺得壓力其實更大,因為賣不好的話,會直接被追究全責。

二、改稿

我自己定義的改稿比較像是:原稿出現與大綱截然不同的狀況,導致整本書的走向有點爆走,需要重新調整方向。

真要說的話就是不按套路出牌,這狀況在素人身上蠻常見的,久了也很習慣,只要整本書沒有偏差太遠,小說不要變得難看,我覺得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不然文筆再好都救不了這本書,詞藻華麗堆疊出來的,竟然是空泛的內容,那真的蠻可惜的。

改稿的另一個考量是賣點。

編輯會根據市場考量,提出希望作者修改的部分,例如:讀者大概會想看到些什麼?對標市面上重複性質的書有無競爭力?根據作家本人的經歷,出版這本書有無看點?
這些考量都是編輯會跟作家討論的,因為有些作家可能專長或本科不在這,但卻想跨領域寫商業書,這本質其實沒什麼不好,只是市場反應會如何,這點有待商榷,畢竟......本科系的人都出過書了,兩本相同的書擺在讀者面前時,多數肯定會選本科專家寫的書。

就算本科專家沒有寫得比跨領域作者好也一樣。

所以改稿與否,我覺得主要還是看每個作者的寫作功力,三木一馬在自己的書裡有提到一個概念:「沒有作家是基於這點子好無聊,才會寫下來。」
每本書的創意跟想法,固然都是有作者的堅持與理念,就算只是一句話,可能作者都有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雖然這話並不是在說,不管多爛的點子都應該要被接受,但這或多或少給了編輯一個理解作家的方向。

就我個人的立場,我會希望作家發揮專長去創作,假如這位作家的正職是某個科技領域的佼佼者,那商業書一定是談論科技演變或趨勢,而不是探討文學趨勢。
如果是小說,我也會希望作者可以多寫幾部擅長的作品,假如擅長恐怖小說,那就可以多寫幾部,想嘗試別的類型可以慢慢來,人生漫長,不要想著立刻跨領域寫作,然後就要編輯出版,這樣蠻令人困擾的。

三、調整

這環節我放到最後才講,是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作家最不願意做的反而是調整,就好比編輯註解了一個地方說:「這裡有點怪怪的,與前面邏輯不太對。」
作家就會在註解那邊回覆:「我後面有一段解釋了,所以這邊不改。」

因為編輯也不太可能強迫作家改動,所以整個段落大概就會維持原樣。

我覺得這就是寫作時的盲點,作家經常覺得自己有解釋到了,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兩個段落並沒有連結在一起,抑或是解釋得不夠有力,難以讓人心服口服。
這點我自己在寫淺談編輯系列時,也非常有感,偶爾回頭看某些章節,都覺得可以在寫得更好,可以在提到更多我的個人觀點,抑或是讓舉例的銜接感更強。

但編輯畢竟是著作的重要幫手,比起告訴作家怎麼樣調整,不如讓作家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調整。這時候說服技巧就很重要,因為強迫是沒有意義的,不如說編輯也強迫不了。
也許作家在寫這一段時,他有自己的一整套想法,在這一套想法之下,這些邏輯是可以連結的,之前也有人教過我類似的溝通技巧,以至於後續我看稿時,會先去了解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一整段有什麼巧思?對這部作品有什麼期待與想像?

先了解這些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我們更了解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創作,以及這整段內容是為了達成哪種目的。只要掌握了這些,就可以很好去分辨內容有沒有達成期望目標,如果沒有,身為編輯又可以怎麼去協助調整?
這是比較有效率的溝通,不是整套作品逐行討論,而是嘗試在公司以及作家的想法之間找到平衡點,畢竟公司肯定想要能夠發展IP,以及符合市場流行的作品,作家肯定也想,有誰不希望作品大賣?

作家希望作品某些亮點被看見,那編輯就去協助放大亮點,讓這亮點足以被市場所相中。

那如果真的遇到鐵打死不調整的作家,就......看狀況吧。

四、跳出作家思維

這環節比較偏向給一些想當編輯的作家看,雖然數量不多(一隻手數得完),但偶爾會有想當編輯的作家私下密我聊天。
先說我個人最不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寫自編,因為那感覺很煩躁,沒有人給我另一個想法,也不會有人告訴我可以怎麼調整,如果說是出個人誌就算了,但商業出版......我還要自己編跟寫文案?才不要呢,我就是希望有人可以協助審視內容,我才會選擇商業出版。

那回到編輯這一塊,很多想當編輯的作家,也是出於對小說的嚮往才入行,但編跟寫是兩碼子事情,這點我也還在學怎麼拿捏,但看文章的時候,不要用「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寫」這種想法,你怎麼寫不重要,沒有人在乎,作家想知道的是「他可以怎麼寫」這件事。

這作家文筆跟編輯平常慣用的不同?那就「讀者」角度來說,閱讀起來通順嗎?如果通順,那為什麼要改?如果不順,那怎樣的不順法?
這劇情跟編輯想像的不同?那就「編輯」角度來說,題材有達到新鮮感嗎?劇情有符合市場喜好跟主流嗎?這邊指的喜好還包含某些影視公司提出的偏好需求,情節有符合作品整體調性跟走向嗎?如果沒有,那要怎麼調整成符合「雙方」討論出來的最初理想?

跳出作家思維很重要,作品不是編輯的,編輯要做的是協助作家,並在推薦方面抓出作品亮點,在行銷宣傳時提出來,抓出亮點後就能大概想到哪些地方可能有興趣,例如:部落客、粉專、廣播、影視等。

但如果編輯用作家思維下去介入了,在作品變成編輯的形狀之前,在編輯眼裡估計完全無亮點可言吧?

我知道這很難,我現在也還在學習跟調整,總之就一起努力吧!編輯的目標是當作家的後盾,不是騎到作家頭頂並出現在檯面上,換成是你要出書時,也會希望編輯可以站在你這邊吧?

五、後記

安安,這邊是消失一個月的夜川霖,由於上個月有太多事情要處理,所以實在沒有精力去更新編輯系列,不如說這系列也有點看到盡頭了,最近我會開始思考要怎麼延續,以後可能就變長期更新系列,隨著資歷增加而有更多內容這樣。

小說的部分最近有在規劃參加比賽,但書寫進度比我預期的要低,所以我可能今年會先挑一個比賽參加,明年再慢慢參加,如果有短篇徵稿就盡量參加這樣。
原本說三月要宣布某件事,但礙於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延到了這個月,不過最後結果是好的最重要,反正不急,就決定慢慢來啦!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山梗菜
黃子佼改稿事件剛剛查了才知道是什麼。有幾篇報導是說是雜誌方改稿沒有通知,這感覺比較像是雙方在溝通上的問題,不過實際上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我自己也覺得,要是自己與編輯雙方都能把原因先說清楚的話,要改得更好那當然OK,如果只是語句不順的話那當然改了也沒關係 [e12]
然後那件事好像拖得有點久[e1]
2023-05-07 17:12:52
夜川霖
是真的拖很久,但畢竟有順序問題,所以我也尊重他們[e34]
2023-05-07 19:23:53
一劍封邪兵燹
原來是要尊重他們啊!
2023-05-07 19:18:51
夜川霖
尊重雙方,都不要太獨斷
2023-05-07 19:24:21
熾冰/奇譚異書齋
文中提到【就好比編輯註解了一個地方說:「這裡有點怪怪的,與前面邏輯不太對。」作家就會在註解那邊回覆:「我後面有一段解釋了,所以這邊不改。」】真的是編輯最常遇到的狀況... ... 站在第一位讀者及公司的狗(?)的立場,編輯有責任反饋,但站在合作夥伴的立場,又不希望惹作者不開心鬧到老闆那去,要是作者一個不開心之後不合作,就真的欲哭無淚
第四點非常有感觸,倒也不是想自編自寫,就單純是沒人可以給予建議,要不就是「我覺得很好啊」一號回答,越說越想哭了哈哈
2023-05-07 21:25:48
夜川霖
夾在老闆與作家中間時,往往才是最考驗編輯價值的時候,但每次發生時我都忍不住會覺得自己很爛QQ
2023-05-10 18:01:40
薩根
我覺得小說作者對自己的作品都有濾鏡,認為「這樣寫很好啊沒什麼問題」
就算我現在把我去年作品擺半年、重新拿回來修稿,還是會有一樣的問題,只是比例多寡
所以我滿需要其他人幫我看作品,以另外一種角度去知道哪邊其實有問題
2023-05-08 11:28:30
夜川霖
你說的很對,包含我看自己的作品也經常有濾鏡,所以才會很依賴編輯XDD
2023-05-10 18:04:50
ilwiKAMINA
有件事我很好奇,理組出身的人如果要出書,邏輯會比較通順嗎?還是因為太數理化,反而一般讀者會更困擾?
例如:
有些事物我們在口語上為了簡化,都是以大部分的狀況而言,不會特意去討論少數的例外。
像是可能某些外表或者氣質的人,大部分滿有藝術細胞的,所以口語上我們會默默的把這個族群的相關詞彙和藝術細胞畫上等號。
但是理組出身的人,尤其是純數理的,會基於set theory(集合論)的觀念,認為該族群是一個set,有藝術細胞的人是一個set,這兩個set的intersection(交集)雖然有點大,但是不完全一樣,所以不該劃上等號。
但是這樣顯然會有溝通上的隔閡,所以這對編輯而言,邏輯這件事,要怎麼拿捏呢?
2023-06-12 00:51:49
夜川霖
我個人只分兩種:會寫書&不會寫書的人。

這整段敘述看不看得懂,通不通順,編輯應該立刻就能發現才對,那專業就是製書的我們都看得很吃力了,我們如何指望讀者看得輕鬆?
所以溝通方面我個人經驗是會直接跟作者說看不懂,要他寫得簡單一點,就好比你提到的藝術細胞,如果今天這人寫得太過抽象,那我們其實也未必能看懂這藝術細胞在講啥,但如果今天這位理科出生的人很會寫書,有辦法把複雜的東西簡化到不同領域的人都看得懂,那就是他的功力到家。

所以回到你最後的問題,邏輯這件事要怎麼拿捏?其實也不用拿捏,只要管這段話看不看得懂,能不能傳達出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其實也只是這樣而已。
2023-06-12 09:39:1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