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論書人] 你發生過什麼事? (GP)

銘叔 | 2022-11-20 16:05:17 | 巴幣 140 | 人氣 573

一、 書本資訊

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
 
作者: Oprah Gail Winfrey & Bruce D. Perry   譯者: 康學慧
 
出版社: 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2/03/04
 
購書管道:momo書店  書種:紙質書
 

 
二、 內容分享
 
 
  首先,我必須盛讚這本書對於如何同理他人,給出了最完整的指引與概念,同時也於我過去的核心思想極為一致「世上沒有真正的惡人,只有滿滿的苦衷與無奈。」而書中則是以「你發生過什麼事」,來理解這些因過去的創傷,而無法融入社會的人們之所以會有種種乖僻、執拗、暴力等行為的緣由,透過這些人的故事,培理醫生則會為他們進行一系列的客製化治療,這些療程絕非吃藥、診療而已,更多的是細緻入微的關懷,陪伴,當然關懷與陪伴並非由培理醫生主持,而是病患的家屬、朋友。
  一個人若要從傷痛中走出,除了自身那顆堅強的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著一個健康的社群給予支持與鼓勵,透過可預期、正向的回饋網路,病患便會慢慢地打開心扉,一點一點地說出自己不曾面對、不敢面對的過往,從而自我治癒。
  盡管人們能夠從創傷中自癒,但那一處處的粗糙的傷疤,卻永遠的留在心底,然而這些醜陋傷疤帶來的並非只有苦痛,更多的是跨過苦痛的勇氣與嚮往未來的希望,而這些正面的力量,都是來自於「真誠的愛」。
  本書一共分成兩大部分,第 1 ~ 5 章主要是介紹創傷對人的影響與原理,第 6 ~ 10 章,則是介紹治癒的方式與原理,作者多次的指出,人們對於受過創傷的人,所做出的異常激烈的舉措,往往有一種「你是有什麼毛病?」的想法,卻鮮少有人會以「你發生過什麼事?」去理解對方究竟為何如此而為?而若要真正治癒一個人的創傷,勢必就要從理解對方的故事開始,如此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對方痛苦的源頭。
  創傷並不僅出現在成人、青少年身上,甚至也常常發生在嬰兒身上,這麼說大家可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畢竟嬰兒的皮質發育並不成熟,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什麼記憶力,他們又如何產生創傷呢?在書中,創傷的形成主要是源於一個人長期處於負面回饋的環境之中所導致的,以嬰兒為例,嬰兒之所以會哭鬧,主要是源於他們感到不舒服,這份不舒服感可能源於異常的氣味、溫度太冷或太熱、肚子餓了、尿布髒了,甚至只是想被熟悉且溫柔的雙手所撫摸、擁抱等等,在書中作者將這份不舒服感稱之為節奏感,當嬰兒哭鬧時,若是照顧者無法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回應(如:不規律的回應、錯誤的判斷、不理會、打罵、冷漠),嬰兒的節奏感便會持續處於不正常的境地,長此以往,嬰兒就會逐漸減少哭鬧,甚至更常以目光呆滯的解離狀態面對這份節奏感錯亂的時期,一次次地進入解離狀態,便使得嬰兒的情緒壓力過於敏感,只要遇到輕微的不舒服感,便可能直接進入解離狀態,如此一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有學習力低落、情緒暴躁、好動、孤僻等等負面的行為產生。
  而當孩子有了行為能力之後,若他們處於負面的環境中時,他們便有兩種選擇,一是對抗,二則是逃跑,以常見的例子「霸凌」來說,當孩子遭遇霸凌時,他可能會舉起砂鍋大的拳頭與對方拚個輸贏,更可能拔腿就跑,遠離霸凌者,但更常見的霸凌情境則是群體的霸凌(班級霸凌),而在這樣的環境下,被霸凌者往往是無處可逃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只能進入解離狀態,逃往內心深處,就如同嬰兒一般。
  當孩子經歷過上述的負面經驗,而這些經驗形成創傷之後,無論是選擇對抗或是逃跑的孩子,往往會被人誤以為是脾氣暴躁或是擁有過動症的患者,而容易進入解離的孩子,則會被人誤以為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低下的孩子,最後這些孩子都會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隨著他們異常的行為方式而逐漸成長,往往會得到各式各樣負面的評價,使得這些孩子在充滿不被認同的環境中長大,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得不到認可,也得不到理解,他們可能以為自己所釋出的是善意且正確的行為,但在旁人眼中卻是不恰當、不正確的行為,所有的付出幾乎得不到預期的回報,最後他們的世界便更加的扭曲而極端.進而成為人們口中的「社會毒瘤」。
  綜上所述,一個創傷的形成是源於一次次來自他人的不良回應所導致,而這種創傷往往是會傳承的,比方說小吃店家庭的小孩,父母往往疏於管教,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可能會缺乏被愛的感覺,而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他們在孩子與事業之間,也會偏好於選擇事業,因為他們便是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的,最後他們的孩子也會如父母一般缺乏愛,他們甚至會認為努力工作,便是對家人愛的展顯。
  從小吃店的舉例,我相信很多人這才意識到,所謂的創傷並不僅限於情傷、霸凌,或其他極端的負面環境,然而也並非任何創傷都是需要治療的,就以小吃店例子來說,在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會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懂事、孝順,因為他們從小看著父母的辛勞,因此會產生一種想要幫助父母的情緒,而在幫助父母的同時也能稍稍補充那份被缺乏的愛,當然,若是孩子沒有產生幫助父母的念頭,那份缺乏的愛,將會形成創傷,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認同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在簡單的了解創傷之後,作者便開始介紹如何真正的治癒為創傷所苦的人們。
  首先,由於我們已經知道創傷的形成是源於一次次不可預期、不良的回應所致,因此可預期、正向的回應便是治癒的重點。
  我們必須讓受創傷者知道,他可以向我們傾訴苦痛、我們也不會以有色眼鏡看待他,更不會逼迫他道出過往的故事,我們只需要陪伴他,給予他充足的愛與包容,最後他便會緩緩地道出那段令他不敢直視的痛苦回憶,這樣的過程中他便能緩緩的治癒那道創傷。
  當然有些創傷並非單單依靠陪伴就能解決的,某些氣味、聲音等等,都可能引起創傷的反應,除了方才所說的陪伴之外,則需要以循序漸進,並以可預期的方式慢慢讓他練習,比方說書中的一名老兵,由於戰爭的因素,他對於類似槍聲的巨大聲響會有過激的反應,如煙火、轟隆隆的引擎聲,對他而言,治癒的方式便是以時間短暫,可預期的次數,來進行聲音的訓練,因為是可預期且時間不長,這位老兵慢慢地便能習慣這樣的聲音,最後他也不再被突如其來的巨大響聲而引起過激反應,當然這一環節中,老兵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著一位愛他的女友全力的陪伴與支持。
  治癒創傷的關鍵,依然在於受創傷者本身是否有想被拯救的慾望,以及親人朋友們是否能給予足夠的陪伴與支持。

三、 心得
  這本書以多則故事、對話來闡述創傷的原理與治癒的方式,讓讀者閱讀起來有種彷彿在看訪談節目的錯覺,在閱讀的感受上是相當舒服的,鮮少有感到煩躁而想合起書的衝動。
  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書都在介紹如何治癒心底的創傷,但大多都是心靈雞湯,並沒有太多範例,或是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因此這樣的書籍往往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從中受益,進而從創傷中走出,而這本書的結構相當完整,無論是給予受創傷者來讀,或是想幫助他的家人、朋友來讀想必都是有所助益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挫折與磨難,無論是學業、工作、愛情,又或者是親情等等問題,低落與難過的情緒難免會縈繞在心頭,我們當然可以透過娛樂、運動來紓解不滿或悲傷的情緒,但這也僅僅是抒發,很難達到真正的治癒,時間從來無法治癒任何傷口,時間的流逝只會放任傷口化膿、潰瘍,唯有向愛你的人訴說,透過他們的陪伴與包容,你終將明白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被需要的,那道深可見骨的創傷才能得以癒合、結痂。
  別為你的創傷而感到恥辱,更別認為有創傷是錯誤的、是可恥的,真實而勇敢的面對自己醜陋的那一面,別再向自拍那般刻意隱藏自己不好的一面,好好的檢視自我,當你面對並接受那些使你感到難堪、痛苦的過往,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最後,我想肯定有人會說,以上這些治癒方式是不是根本不適合邊緣人?別忘了,受創傷者想要治癒,最重要的還是源於自己,若是自己都不願意踏出去向旁人訴說,又何談治癒呢?順帶一提,書中也有提到邊緣人的案例,這也是一種創傷的形式。



  最後如果大家還喜歡我的分享的話,還請多多支持,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創作更好的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各位的觀看。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