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閱讀筆記】《一本正經又怪誕的行為心理學》(作者:理查德·懷斯曼)

紫色的二氧化硅 | 2023-10-18 11:51:23 | 巴幣 0 | 人氣 79

推薦程度:⭐⭐(因標題只能輸入最多40字,故把推薦分數寫在這裡)

【第1章:快樂】
幾年前,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索尼婭柳波莫斯基與她的同事進行了一項漫長而規模宏大的實驗研究。在實驗中,他們想盡各種辦法使被實驗者心情愉悅,比如讓被實驗者聞鮮花的芳香,閱讀一些積極的肯定式的句子(像“我真的是一個好人”),吃一些巧克力蛋糕,跳舞或者觀看一場搞笑的電影。有時,研究人員也會利用一些小伎倆,比如告訴被實驗者他們在智商測試中表現極為優異,或是讓他們“意外”地在大街上撿到一些錢。然後,研究人員開始觀察快樂對參與者產生了哪些影響。結果發現,不管使用的實驗手段如何,所產生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可見快樂並非來源於成功,恰恰與之相反,是快樂帶來了成功。
當人們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之後,快樂並不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線性上升。
購買一輛新車或是大一些的房子,也許能讓我們高興一陣子,但我們很快就會習慣這些事實,從而回到購買前的快樂水準。正如心理學家大衛梅耶斯所說的:“真得感謝我們對名利的適應能力,它使昨天的奢侈品很快變成今天的必需品和明天的廢棄品。”
每個人的快樂感覺大約有50%是由基因決定的,這部分無法改變。較好的消息是,有10%的快樂感覺受制於環境因素(包括教育背景、收入水準、已婚或單身等),顯然這部分也難以改變。最好的消息是,剩下40%的快樂感覺來自你每天的日常行為,以及你對自己與別人的看法。

【第2章:說服】
  • 面試時先擺出弱點,別人會更願意給你一份工作。
  • 出一兩個小醜,改善你的社交。

在一次著名的實驗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馬克萊帕與他的同事請兩組小學生畫一些有趣的畫。在動筆繪畫之前,一組學生被告知他們畫完後將會得到一個精緻的‘優秀選手’的獎章,而另一組學生卻沒有得到這樣的承諾。幾個星期後,研究人員回到學校,再次給學生們發了紙和畫筆,並測試了他們在畫畫上花費的時間。令人驚訝的是,上一次獲得‘優秀選手’獎章的學生明顯比其他學生在畫畫上花費的時間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依照萊帕的看法,被授予獎章的孩子可能會這麼認為:“嗯,讓我想一想。大人們通常讓我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才會給我獎勵。”
這種心理效應不斷重複,其結論是非常清晰的:如果你想讓孩子們去做一件他們喜歡的事,那麼給予獎勵反而會削減孩子們的樂趣,繼而使他們失去參與的動力。所以,在短短幾秒鐘內,你的這種獎勵行為,會讓原先感覺在玩耍的孩子覺得自己是在做一項沉悶的工作。

  • 決定是否錄用應聘者的關鍵到底是個人資質還是工作經驗呢?其實兩者都不是。面試能否成功,至關重要的是應聘者是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人。那些設法使自己能夠迎合面試官的應聘者,得到工作職位的可能性非常高。
  • 少數應聘者會花幾分鐘談論一些與工作無關卻讓面試官頗感興趣的話題。有的應聘者會努力保持微笑,並與面試官進行眼神交流。還有一些應聘者會誇讚公司的業績和平臺優勢。這些舉動都得到了回報,讓面試官相信,他們既是高情商又是善於社交的人,一定能很好地適應職場,勝任面試職位的要求。

在20世紀70年代,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愛德華瓊斯與埃裏克戈登為了尋找答案,做了一項至關重要的研究。他們請來若干參與者,先讓他們聽一段錄音(錄音內容是一個人在談論自己的人生,而這人實際上也是實驗者之一),然後再對這段錄音內容進行打分(評判其談論的內容是否令人愉悅)。錄音中的人講述了他如何因為考試作弊被學校開除的故事。研究人員對錄音帶進行過剪輯,從而讓一半的參與者在錄音一開始就聽到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另一半參與者則在錄音快結束時才聽到。結果,這一做法極大地影響了參與者對錄音中的人的喜愛程度。
實驗表明,一開始就把作弊的事情坦白出來,會比最後才提及更討人喜歡。其他的一些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比如律師如果在法庭上一開始就把自辯的弱點說出來,會更容易得到陪審團的信任,也能為接下來扭轉局勢打下良好的基礎。早早地把弱點展現出來,是坦誠的表現。

  • 那麼,對於你簡歷中的積極方面,是否也要一開始就提出來呢?事實上,這樣不可行。在上述實驗的另一部分,參與者還聽到了錄音中的人的一次獲獎經歷(“我獲得了一次高額獎學金,並去了歐洲遊學”),但是一半參與者在錄音的較早部分聽到,另一半參與者則在錄音最後部分聽到。結果與之前的測試剛好相反,晚一點提到獲獎經歷的人更受人喜歡。
  • 看來,對於簡歷中的積極方面,需要的是謙虛而不是誠實。
  • 讓自己受歡迎的不二法門,就是真誠地表達對他人的興趣。與其讓周圍的人對你產生興趣,還不如真誠地培養自己對他人的興趣,這可以讓你在兩個月內結交的朋友數目比其他人兩年的還要多。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埃利奧特阿倫森和他的同事決定做一項實驗,看看偶爾犯一兩個錯是否真有助於提升測試者的受歡迎程度。他們讓參與者聆聽兩盒錄音帶中的一盒,這兩盒錄音帶的內容都是某位學生參加一次知識問答時的談話,同時,這個學生還談論了自己的背景。學生在問答中表現很出色,不僅正確地回答了超過90%的問題,還謙虛地承認,這是他一生中做的為數不多的比較成功的事情。
在其中一盒錄音帶的結尾,參與者聽到了這位學生打翻了一杯咖啡的聲音,而且肯定他弄髒了自己的新衣服,而另一盒錄音帶裏則沒有。研究人員請所有的參與者對這位學生的喜愛程度進行打分。雖然兩盒錄音帶只有學生打翻咖啡杯的那部分不同,但和豬灣事件後的甘迺迪一樣,不小心打翻咖啡杯並承認錯誤的學生顯然更討人喜歡。
有趣的是,只有當某人看起來接近完美的時候,犯一兩個小錯誤才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在阿倫森這次研究的另一部分,研究人員給參與者聆聽的是另一個學生的錄音,這個學生成績普通,在問答中只答對了30%的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打翻咖啡杯的行為使他的得分直線下降,因為參與者將其視為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位於紐瓦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斯科夫尤斯基與他的同事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傳播惡意八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參與者們觀看了一段演員評論第三方(比如談論者的熟人或朋友)的視頻。
這位演員對朋友的評價很負面,比如,“他非常討厭小動物。今天他走進商店時看到一只小狗,竟然一腳把它踹開了。”事後,研究人員請參與者對這位演員的喜歡程度進行打分。令人驚訝的是,雖然視頻裏的演員只是在批評別人,但參與者卻把這個缺點與評論者本人聯繫在一起。
這種效應就是‘同步特質轉移’,它揭示了八卦所帶來的好處和壞處。當你八卦某人的時候,聆聽者會不自覺地將你與你所談論的人的特質聯繫起來,最終被你八卦的人所具有的特質就會“轉移”到你身上。因此,和朋友、同事多說一些積極正面的好話吧,這樣你也會被視為好人。反過來,經常抱怨朋友和同事的缺點,人們會無意識地將這些缺點與你聯繫起來,並降低對你的評價。

  • 人們在吃飯的時候,很容易對別人介紹的某些人、事或話語產生特殊的好感。這種效應可能是因為這樣一個事實,即美味可口的食物會讓人處於愉悅的狀態,從而讓他們在很短時間內做出較為衝動的決定。
  • 那些剛剛喝完含咖啡因飲料的人,更容易在爭議性話題上受他人的影響。

【第3章:魅力】
  • 人們普遍覺得從一個幾乎要空了的罐子裏拿出來的餅乾,味道要比從滿滿的餅乾罐裏拿出的更好。
  • 我們對一件東西的渴望和重視程度,取決於我們得到它的難易程度。
  • 如果你想讓對方幫助你,試一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輕微觸碰一下對方的上臂。只要觸碰的時間非常短暫,而且僅僅局限在上臂,並且同時說一些恭維或是請求幫助的話,就能增進對方對你的好感。不過一定要把握分寸,因為這很容易引起誤會。

荷蘭奈梅亨大學的心理學家里奇範巴倫與他的同事進行的一次簡單而有趣的研究,完美呈現了這種心理效應。研究團隊出其不意地來到一家小酒店,並請求女侍者的幫助。在把顧客引到餐桌後,女侍者按照實驗要求的兩種不同方式記錄顧客所點的菜。在一半的時間裡,她會很有禮貌地聆聽,然後使用諸如“好的”“很快就上!”等積極的話語。
在另一半的時間裡,她會重複顧客所點的菜名。實驗表明,重複顧客所點的菜名會使顧客在用餐結束後給予的小費明顯提高。聽到自己的點菜要求被重複的顧客,要比那些用“禮貌與積極話語”回答的顧客留下的小費高出70%。

同一研究團隊進行的另一個實驗也表明,模仿行為還影響了我們對別人是否有魅力的評分。在這次實驗中,一位實驗者扮成市場調研員,在大街上攔住一些路過的人,詢問他們是否願意進行一項調查。在一半時間裡,這位研究員在對方回答問題時,很自然地模仿他們的身姿和手勢;在另一半時間裡,研究員則表現平常。
經過之後的詢問發現,被模仿身姿和手勢卻沒有意識到的人,對研究員的好感更為強烈,也覺得彼此在情感上更為親近。這些研究傳遞的資訊就是,要贏得別人的認可和贊同,你最好跟他們舉止上相像。

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伊斯特維克與他的同事進行了一系列關於閃電約會的實驗,參與者都是學生,多達150名。每次約會後,學生們都需要對他們的約會對象進行評價。研究結果顯示,那些認為很多人都具有吸引力的人,通常在別人的評價裡顯得最沒有吸引力。
結果發現,“如果你想與很多人會面,那麼我就不想見你”的模式在兩組人中都有,這也證明了一開始的結果與某一組人是否其貌不揚或求愛心切無關。實際上,他們‘廣泛下注’的行為,才是導致約會失敗的主因。

  • 女性在看到其她女性對某位男性露出微笑或是與他玩得很開心時,會覺得這位男性特別有魅力。因此,如果你想在酒吧或是聚會上給女性留下好感,不妨讓一位親密的女性朋友過來,對你所說的笑話開懷大笑,然後讓她悄然離開,並請她保守這個秘密。
  • 饑餓的男人會覺得體形較大的女性更有吸引力,因為她們的體形暗示著充足的食物。如果妳是一位體形較大的女性,應該把和感興趣的男人的約會安排在飯前而非飯後。或者試著在吃飯前約會幾小時,並堅持只讓他吃一份清淡的沙拉。
  • 人們更喜歡那些在約會一開始略微冷漠,在約會結束時變得熱情的人。
  • 不要只聊彼此都喜歡的話題,而要試著聊一些雙方不喜歡的事物。當人們在對不喜歡的事物達成一致見解時,更容易感覺到彼此關係上的親密。

【第4章:決策】
  • 人們在使用電子郵件時撒謊的概率為14%,在使用短信時撒謊的概率為21%,在面對面交談時撒謊的概率為27%,在電話聊天時撒謊的概率為37%。根據漢考克的觀點,人們之所以不願意在使用電子郵件時撒謊,是因為他們的話語會被記錄下來,這讓他們內心忐忑不安。如果你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別人對你撒謊的風險,可以請別人給你發郵件。

【第5章:個性】
  • 很多人都會通過在車尾或是車窗上粘貼紙,讓自己的汽車更具個性。他們很好奇的是,與其他司機分享公共道路的做法是否會增加這些司機路怒症的概率。為了發現真相,研究人員要求數以百計的參與者報告他們在汽車上粘貼的車尾貼與窗口貼紙的數量,同時對他們是否存在激進駕駛進行打分。調查結果顯示,那些粘貼更多車尾貼的司機承認自己開車時會更激進,這包括經常追尾或是剮蹭其他車輛。因此,如果你前面的車粘貼著車尾貼,最好與他保持遠一點的車距。

【第6章:壓力】
為了充分瞭解弗洛伊德的思想,可以試想將一位欲火中燒的青年(這代表著‘本我’)、一位牧師(‘超我’)與一位會計師(‘自我’)關在一個房間,並在房間裡留下一本黃色雜誌。青年代表你獸性的那一面,會迫不及待地想搶走那本黃色雜誌,與此同時,牧師會試圖將這本不道德的雜誌撕碎。面對衝突,那位會計師力圖讓雙方妥協。
最後,三方都會冷靜下來,坐下來商討,決定假裝這本黃色雜誌壓根不存在。這樣的話,這位青年就不會想著翻看那本充滿淫穢畫面的雜誌,牧師也不用說教。大家都對這種聰明的妥協感到開心,他們三人將雜誌藏在地毯下麵,努力忘記它的存在。
遺憾的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幾天後,這位青年就會再次產生要偷看黃色雜誌的念頭,但是每當他準備掀開地毯時,牧師就會想辦法制止。最終,雙方的緊張關係不斷累積,大家都變得越來越焦慮。
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我們的內心經常會陷入‘青年’與‘牧師’之間的衝突,其中一方竭力爭取我們想要的,而另一方則竭力表達我們所應該做的。那位青年想要婚外情,但牧師則指出遵守婚姻誓約的重要性。青年要去狠揍那位冒犯過他的人,但牧師則希望他能夠寬恕別人。青年想進行一些不正當的商業交易,但牧師卻強調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會假裝這些問題不存在,試圖將它們掩埋在潛意識的世界裡。但是,就像把黃色雜誌藏在地毯下一樣,持續的壓力會漸漸累積起來,最終讓我們感到沮喪、不安與憤怒。很多心理學家都表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以一種安全且社會能接受的方式去釋放被壓抑的情感。

——但是弗洛伊德的說法是正確的嗎?多年來,心理學家已經研究了將人置身於壓力當中,然後鼓勵他們通過咆哮與尖叫的方式進行發洩所取得的效果。幾年前,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布拉德布西曼進行了一項實驗,他讓600名學生就墮胎問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些學生完成論文之後,研究人員將其收上來,然後宣稱要讓某位學生去評分。事實上,是實驗人員對這些文章打了很低的分數,並在文後附上一句話:“這是我讀過最差的文章!”
不出所料,學生們對得分與評價十分不滿,並對虛構出來的評分者感到憤怒。接著,一些學生得到機會去發洩他們的憤怒情緒。研究人員給了他們一副拳擊手套,並展示那位虛構出來的評分學生的照片,告訴他們一邊想著那位評分者,一邊要在沙袋上擊打70下。雖然學生在擊打沙袋發洩內心不滿時,研究人員並未在旁邊觀看,但內部通信系統讓研究人員能暗地裡計算這些學生擊打沙袋的次數。
與此相反,另一組的學生並沒有得到拳擊手套與沙袋,而是被要求在一間安靜的房間裡坐兩分鐘。之後,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一份標準的情緒問卷,問卷的主要目的就是衡量他們憤怒、不安或沮喪的程度。最後,研究人員讓學生們兩人一組進行遊戲,遊戲勝利的一方可以對著失敗一方的臉大喊大叫。勝利者可以決定每一次大喊大叫的時間與音量,然後通過電腦記錄下來。那些擊打沙袋的學生是否要比那些安靜坐在房間裡的學生怒氣更少呢?
結果顯示,那些戴上手套,使盡全力擊打沙袋的學生在事後反而更具攻擊性,並且在與其他學生進行遊戲的時候,吼叫的時間更久,聲音也更響亮。實際上,兩組學生在最後的情緒與喊叫行為上都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這樣的行為模式已被反復證實。發洩憤怒並不能澆熄怒火。

  • 在調查了心臟病患者的康復率後,弗里德曼發現,那些養狗的病人存活率是沒養狗的九倍之多。
  • 養貓可能有助於緩解人的消極情緒,但不大可能讓你感覺特別良好。其它的研究表明,養貓的人在心臟病發作後的一年裡,死亡率要比不養貓的人更高。

位於水牛城的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凱倫艾倫進行了一項研究。她請來華爾街一些患有高血壓的股票經紀人,然後隨機地將他們分為兩組,讓其中一組人每人養一只狗。在接下來半年裡,研究人員會對兩個小組的參與者進行血壓方面的檢查。研究結果顯示,那些養狗的股票經紀人要比另一組更放鬆。
養狗對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其社會效益。當你抽出些時間到公園走走,觀察遛狗的人,你很快就會看到狗是如何讓陌生人之間相互寒暄的(“啊,這只狗狗很可愛啊……它是什麼品種的?”“多可愛的一只狗啊——它多大啦?”“看看我剛才踩到了什麼……是它拉的嗎?”)。
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花時間與別人進行交流,這是我們感到幸福與健康的重要來源,而狗在幫助人們打開話匣子、提升交流方面的能力是天然且高效的,因此這對養狗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幫助。

【第7章:動機】
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萊恩汪辛克與薛爾特馮伊特森曾讓參與實驗的學生嘗試向一個酒杯倒威士忌酒,學生們向扁寬的酒杯倒的酒量要比向細長酒杯倒的多30%。看來,人們似乎將酒在酒杯裡呈現的高度作為衡量酒量的重要標準,卻並沒有注意到一個酒杯要比另一個酒杯更寬。
研究人員接著讓富於經驗的酒保重複這些實驗,結果發現他們向扁寬的酒杯倒的酒要比向細長酒杯倒的多出20%。可見,如果你想要減少喝酒量,就儘量選用細長的酒杯。
只需要將食物或是美酒放在視線範圍之外,或是將它們放在離你幾尺遠的地方,就能對你的吃喝產生重要的影響。
相較一般的湯匙,大湯匙會讓人們攝入兩倍多的食物。因此,要想降低進食量,就餐時儘量使用更小的碗、碟與湯匙。
將就餐時所吃的食物記錄下來,有助於食客更好地減肥。
查爾斯亞伯拉罕與帕沙爾希蘭進行的一場研究顯示,只需要稍微想想如果你不去健身房鍛煉將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遺憾,將有助於你從沙發上爬起來,出門去鍛煉。
將一面鏡子放置在你的廚房,有助於你減肥。
超市的走廊置物格子裡通常都會放置許多袋裝的‘節食包’,宣稱有助於你控制食欲,吃得更少一些。但是,購買這些‘節食包’真的能讓你少吃嗎?為了找尋答案,荷蘭蒂爾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給一些參與者兩大袋薯片,給另一些參與者九小袋‘節食包’,然後讓他們坐下來觀看電視。在參與者拿到零食與看電視之前,他們需要在鏡子前進行測重,從而產生一種“節食思維”。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得到‘節食包’的參與者所吃的零食是那些得到薯片的參與者的兩倍。得到‘節食包’的參與者通常會認為,這些食品熱量少,因而缺乏自控,結果吃得更多。
在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聖誕頌歌》裡,埃比尼澤斯克魯奇被三位幽靈拜訪。前兩人分別代表‘過去’與‘現在’,他們告訴斯克魯奇,正是他的自私才讓他的人生變得如此孤獨與痛苦。只有當代表未來的幽靈出現,引領他提前看到自己將來無人祭拜的荒涼墳墓時,斯克魯奇才能改變自己的品格,成為一個樂善好施與具有憐憫心的人。狄更斯深知,用長遠眼光看待事物,對死後的人生進行暢想,能夠深刻地改變一個人。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小說中的斯克魯奇效應同樣會在現實生活裡出現。
在一次實驗裡,研究人員在大街上攔住一些人,要求他們按照滿分十分的標準,對他們最感興趣的慈善機構(“慈善機構對社會的貢獻到底是多少?”“社會有多需要這些機構?”)進行打分。有的人是剛好路過殯儀館時被攔住了,而有的人是在一些普通的建築前被攔下。
當研究人員在對路過殯儀館的人進行詢問時,始終確保他們面對一個叫‘豪伊太平間’的招牌。研究結果顯示出了‘斯克魯奇效應’,面對殯儀館招牌的人,比那些站在不知名建築前的人,表現出了更多的仁慈和愛心。

【第8章:婚姻】
  • 如果說積極聆聽並不是最好的辦法,那什麼才是最佳的解決之道呢?戈特曼的研究表明,那些能夠長期維持幸福婚姻關係的夫婦,都會在爆發衝突的時候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處理方式。妻子通常會提出一個棘手的問題,並給出適當建議,丈夫會接受妻子提出的部分觀點,從而表現出與伴侶分擔難題的感覺。這樣的行為更有助於保持一段美滿的婚姻關係。
  • 與此相反,那些在爆發衝突時選擇逃避或是展現出蔑視情感的夫婦,特別容易婚姻破裂。

【第9章:教養】
  • 讚美孩子的聰明與才華,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 告訴孩子他們天生聰明,可能會讓他們感覺良好,但這同時會讓他們產生一種畏懼失敗的心理,導致他們儘量避免挑戰,因為他們擔心如果自己無法取得成功,會非常難堪。除此之外,讚美孩子天生聰明,這無形中給了孩子這樣的暗示,即他們並不需要努力工作,就能有良好的表現。
  • 讚美別人付出的努力與讚美別人天生的能力迥然不同。

20世紀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舍爾進行了一場震撼世人的實驗。該實驗就是按照上述想像的真實版本進行的。米舍爾與他的團隊購買了一大袋棉花糖與一個鈴,然後前往當地的一所學校,讓四歲左右的孩子面臨一個艱難選擇的局面。一位研究人員請一些孩子進入一個房間,然後告訴他們桌子上擺放著一塊棉花糖、一個鈴,接著又放了兩塊棉花糖。
然後,研究人員向孩子們解釋說,他們必須要出房間幾分鐘,如果孩子們不去拿桌子上的棉花糖,一直等到研究人員回來的話,那麼他們就能吃到兩塊棉花糖。研究人員同時還解釋說,孩子們可以隨時搖鈴,研究人員就會馬上回來,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搖鈴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每個孩子都面對著與你剛才在甜點問題上相似的困境。要是你搖鈴就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多等一會兒就能得到兩塊棉花糖。這種讓人迷惑的實驗能夠精確地衡量每個孩子的自律水準。
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選擇立即搖鈴,拿一塊棉花糖,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稍微忍耐了一下,然後也搖了鈴。最後三分之一的孩子則一直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得到了兩塊棉花糖。米舍爾不僅只對那些能夠抵禦誘惑的孩子所占的比例感興趣,與那些通過等待而獲得兩塊棉花糖的孩子一樣,他想要通過長遠的研究去進行一次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研究。
十年後,米舍爾盡可能多地聯繫了當年參加棉花糖實驗的孩子的父母。他向這些父母詢問,之前的那些孩子(現在已經是青少年了)的現狀。他們通常會提前做好計畫嗎?他們在事情變得困難時,是否很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十年前進行的棉花糖與鈴的實驗,在十年後被證明具有驚人的預測性。
那些等待研究人員回來、拿到兩塊棉花糖的孩子,現在基本上都變成能自我激勵、做事有條理的少年,並且善於處理困難,在失敗面前能做到堅韌不拔。與此相反,那些當年立即去拿棉花糖的孩子,缺乏前進的動力,做事缺乏條理與規劃。米舍爾的研究結果還表明,早年形成的這種能力會一直持續到成年階段,幾乎不會有什麼變化。同時,大部分想要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還是跟小時候一樣,連幾分鐘的時間都不願意等待,只想立即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 威脅話語能夠立即將‘機器人’變為‘禁果’,從而喚醒我們要去做某些不被允許的事情的根深蒂固的傾向。
  • 威脅警告可能在短期內取得不錯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會適得其反。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