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原子習慣》筆記

Rubibiyen | 2024-04-03 18:06:42 | 巴幣 0 | 人氣 20

1. 不管目標,專注建立自己的「系統」

你的目標是想要獲得的成果,而系統是達到成果的過程。
首先,確立方向,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然後要意識到,你要建立的是「每天都進步的系統」,它可以幫助你獲得成果。
因為如果你只專注在成果,你可以達成目標沒錯,但是沒有達成時,就會對自己感到失望。

所以你要做的是專注在過程本身,從過程中得到快樂,你才有動力持續一直做。
否則當你實現目標後,又會打回原型。例如你認真讀書去準備考研究所,考上後就擺爛。

2. 希望成為的人

可以理解成這是你行動背後的信念,從自己「想要成為這樣的人」改變想法成「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例如,覺得自己數學不好,你就會抗拒數學相關的事,自我認知像一種催眠,你覺得自己是這樣,就會固化自己,形成一種侷限。

你想擁有怎樣的身分認同,就去形成那個身份的習慣。

例如,你想要成為吉他手,你就每天練琴去形成吉他手的形象。
透過重複這個習慣去強化自己的身分認同,當你有證據證明自己是這樣的人,例如手上的繭,或是錄了幾部彈唱影片,你就更能認同自己是這個身份。

所以建立習慣的過程等於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想改變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就要去改變你的行為,實際去做那件事來向自己證明,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而當你重複次數夠多,可能你都在晚上八點練琴,到那個時間點你的大腦就會強烈想要做那件事。

3. 預期獎賞

預期獎賞可以讓多巴胺濃度升高,做事動機就會提升。

這是人類的生理機制,通常,當你很想要得到某個東西,你在「想要」的時候巴胺濃度會是最高,而不是得到的時候。

我自己的做法是,把正事和耍廢時間完全切開,例如白天就做正事,晚上就完全休息,而當你預期晚上可以全心全意耍廢時,就可以讓自己有壓力在白天把事情做完,而白天的正事也可以在多巴胺濃度高的情況下完成。(否則晚上看芙莉蓮的時候會很惴惴不安)

4. 細化你要做的事

當想做的事太模糊籠統,你就會合理化今天發生的例外,而不去處理確切該做的事。給定時間、地點和時間,讓自己時間一到不用花心思考慮就可以行動。例如,我會在早上 8:00 在書桌前 shadowing 日文 30 分鐘。

5. 看起來有自制力的人用到最少自制力

形成習慣的專屬環境,例如書桌前是讀書的地方,就不要在書桌前做別的事。當環境提示出現,你就會有行動渴望,因為你已經習慣在書桌前讀書,當你坐在書桌前,你就會自覺要讀書。

在你想要形成的習慣上面,增加視覺提示,例如你要學線性代數,就在今天合上電腦前把螢幕停留在課堂畫面,隔天早上一打開電腦就會看到老師^^(摸摸鼻子開始聽課)
減少接觸會觸發壞習慣的提示,例如手機不要放桌上,把提示移除,這個習慣就會消失。

***

提醒自己不要耍廢,這本還有很多概念很有意思,值得多多複習,我沒有全寫出來,就把自己比較常用在身上的概念,和覺得對自己比較有用的寫出來。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