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一、一讀《三俠五義》

璇琰 | 2014-03-28 23:30:35 | 巴幣 0 | 人氣 648

嘛,原本是想趁還有印象,先介紹各版本的「同人」五義(也就是第二篇),
but......看來記憶已被昨天搞了一天的程式作業打掉了 ,突然覺得有點難寫,
於是還是從頭開始吧~先來個outline(泥垢!
1.引言
2.傳奇色彩
3.說故事與聽故事的人
4.所謂俠義(劇情大要,分三部分)
5.關於「伴當」、女子,和其他人物
6.小結

------------------------------------




1.引言

        我在第零篇有提過,有網友看了黑天的七俠五義後問我,啊......直接貼圖,

現在想想,這麼丟臉的話我也說的出口,總之,沒錯,這本小說的核心主軸就是「俠義」
//謎:廢話!不然幹嘛叫「七俠五義」?
//風:我錯了......

......咳,真心覺得自己越老(?)越不正經。嗯,下面就來說說我對這本書的感想。




2.傳奇色彩

        雖然腦裡滿滿的白五爺,我還是乖乖的從頭開始看 。一開始正正經經的從趙匡胤開國講起,說到宋真宗上朝時,欽天監進言天狗星犯闕,恐於儲君不利,接著就是著名的「狸貓換太子」,話說在這之前,我還真不知道這完整的故事;接著說書人把皇宮擱著,轉到了包家,宋仁宗的故事已經夠傳奇了,包公的故事更詭異......

        想,宋仁宗出生那晚,要不是湊巧寇珠遇到了陳林,湊巧陳林提著籃子奉命去向王爺賀壽,湊巧這三個人都是大好人,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又這麼湊巧,劉妃的兒子死了,湊巧王爺帶著收養的宋仁宗進宮,被皇帝過繼過來,因為這一切的「湊巧」,宋仁宗仍然繼承大統。


        包公的故事更扯,他爹娘都已四十幾歲,兩個兒子也都娶妻,包夫人卻又懷孕,包公出生時,包員外夢到一個「妖怪」,心中不安,又二哥包海不想多一個人分家產,合謀將包公丟到山溝,但包海到了山裡,突然出現一隻大虎,嚇的他丟下包公就跑。

        這事卻湊巧被大嫂聽到,大哥包山(這兄弟的名字真有喜感......)匆匆到山裡,見到「爬著個黑漆漆、油亮亮、赤條條的小兒」,結果如何?他竟然把弟弟抱回去當兒子養,取名包黑子,自己的兒子送出去給別人,就這樣過了七年才和親生父母相認,木已成舟,包員外和二哥也不能說什麼,而且大哥也沒有戳破,真是......和諧。包黑子改名包三黑。

        但事情這樣還沒完,二嫂想盡辦法要害包三黑,第一次下毒,卻湊巧餅被狗咬去吃,第二次騙入井裡,卻偶然發現路出來(後來有說是因為包公曾保護過一隻躲雨怕打雷的狐精,狐精報恩來著)。三黑第一次以為是偶然,第二次就明瞭,還好有大哥大嫂可以靠,大哥才送他上學,甯老師替他改名包拯,字文正,隱含「政」之意。


        一開始就用這兩個故事衝擊我......先不論有多傳奇,這兩個故事有個共通點--都不是被親生父母養大。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以後這才是你爹娘,這種衝擊小孩受的起嗎?尤其是餵你母奶、抱著你長大的人突然變成「大嫂」......好吧,我真的無法接受。

        另外,我覺得這有強烈「命中注定」的意味,哪有那麼多「湊巧」?宋仁宗就是注定成為一位明君,包拯就是注定成為一位賢臣,書中也有幾處寫到某某人這次被哪位英雄撞見,「或許是惡業已滿」,天道輪迴,報應不爽,這本書告訴你,是有「天」的。


        這裡抱怨一下,難道白玉堂就該死?縱有過錯,他未有不義之舉,但或許這就是他的命,父母早亡,兄長亦逝,約十八歲的年紀就是孑然一身。

        或許也只有死,才更能顯現他一身傲骨通透,因為他是白玉堂。


        還記得包拯出生時,他爹夢到「妖怪」吧?他的授業師甯先生說那是「魁星」,看看魁星星君生的這模樣,難怪包員外會怕了(圖來自維基百科),

這個包拯,甯先生喜歡的不得了,他問一答十,天生聰明非常,因為......都說是星君轉世了,這又是另一種傳奇色彩,書中只要是「鬼」都稱他「星主」,連遊仙枕都是星主才能睡的!說到遊仙枕就要說說「三寶」,白玉堂盜三寶,到底是什麼?


        三寶是三件很奇怪很厲害的法寶,第一古今盆,是包拯妻子帶來的,包夫人曾感動上天,以古今盆接雨水使李太后雙眼恢復光明(明明就很扯);第二陰陽鏡,就是包公被二嫂推入井時找到的,曾讓還魂卻上錯身的男女二人換回來(這不詭異嗎!?);第三遊仙枕,睡著之後可以到地府的陰陽寶殿「查資料」......另外死後還魂在書中也出現很多次......完、全、不、解啊!分明是劇情需要才這樣玩的。不過三寶總共也都只各用一次,其實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要給白玉堂偷吧? (才不!

        順帶一提開封府的三口鍘刀,這就好玩了,原來這是公孫策為氣包拯「隨便」畫的,公孫策也是奇才,黑天的七五稱他「算無遺策」,包公的奏摺也都是他謄的,除此之外,他還是個醫術不錯的大夫~

        這龍、虎、狗鍘是怎麼回事呢?包拯要去陳州查賑,向皇上請奏:「臣無權柄,不能服眾」,於是皇上賜御札三道,包拯回去就丟給公孫想辦法,這時公孫才來不久,以為包拯是逐客的意思,故意想惹包公生氣好走人,不料他說:「先生真天才也!」「此時就要說我是畫著頑的,也改不過口來了」,於是公孫立刻回去畫了詳細的圖,馬上打造。三口鍘刀原來是這樣來的啊(見第9回)......還有鍘刀是用來腰斬的,我以前一直以為是砍頭用的。




3.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

        我有個朋友說:「好的作家就是一個說書人,將自己看到的故事『清楚』的傳達給觀眾。」若回到清朝,坐在石玉崑面前聽《三俠五義》,那真正是一件令人樂道的事。

        縱然故事情節傳奇的有點詭異,鋪陳真的很妙!但在今天是一本小說來看,某些地方寫的不是很清楚,要多看幾次才能完全了解,感覺很適合做學測閱測啊......比如說,我在第七篇有寫到:見有個老者(B)上得樓來,衣衫襤褸,形容枯瘦,見了西面老者(A),緊行幾步,雙膝跪倒......那老者(A)仰面搖頭,只是不允......只見白玉堂過來,問著老者(B)道......那老者(B)見白玉堂這番形景,料非常人......白玉堂聽聞,瞅了老者(A)一眼,便道......把A、B拿掉啊!拿掉看看能不能分辨? (見第13回)

        這只是一個例子,有很多類似這樣不能立刻明白的情節,但基本上不影響對劇情的了解,而到了作者「想要敘述」的重點時,又寫得淋漓盡致,就說智化盜九龍冠的一段吧!「到處一層層皆是殿閣琉璃瓦蓋成,腳下是滑的,而且各所在皆有上值之人,要略有響動,那是頑的嗎?......便將瓦揭開,按次序排好,把灰土扒在一邊。到了錫被四圍,用利刃劃開望板,也是照舊排好,早已露出了個椽子來。又在百寶囊中取出連環鉅,斜岔兒鉅了兩根,將鉅收起。用如意縧上的如意勾搭住,手握絲縧,剛到了兩三把,到了天花板,揭起一塊,順流而下。」作者不知是當過小偷還是修過屋頂(誤

        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是,作者不用過多的詞彙,就能讓人物「活過來」白玉堂是武生打扮,眉清目秀,年少煥然,展昭是「武生打扮,疊暴著英雄精神,面帶著俠氣」,類似這樣簡短的敘述,卻讓故事活靈活現。

        其實我已經習慣夢紫那樣繁瑣詳細的鋪陳,這種半文言、讀的感覺有點「斷掉」的小說,看的時候還是會覺得略有不足,但當我翻了《續小五義》......這兩本決非出自一人之手,《三俠五義》的文筆真好啊......


        再說這本小說故事推進的方法,作者用一個個事件,突顯、奠定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再牽扯出另一個人物,接著會以這人物為主軸再觸發好多事件,以此連接下去,但之前的人物當然不是這樣就算了,既已經「塑造」好,之後就是拿來「用」而已。

        這讓故事很合理的發展,又無不圍繞著「俠義、公正」,中間亦用各個案件串連,每個案件往往會引出另一個人物事件。以包拯為核心,認識了展昭,展昭牽扯出四勇(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認識了雙俠(丁兆蘭、丁兆蕙),「招惹」了白玉堂,連帶著他四個哥哥也要來開封府演一演這故事,白玉堂又結識了顏查散,這人是為襄陽王事件埋下的伏筆,又轉到「聚賢樓」,把剩下的北俠(歐陽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一併交代了。

        最後把所有七俠五義和顏查散、公孫策都趕到了襄陽,可惜似乎要來個大爆炸的時候!故事就結束了......這讓我有點不爽..... 好吧,其實五爺死了之後,我就沒認真看了,盜回骨殖後更是用翻的,但看到最後竟然連boss也沒刷就結束了?我五爺死的好冤啊!還有一句後續請看《小五義》,我的天......說書人還想出續集?

        學校圖書館只找到精簡版的《小五義》,劇卻情和《三俠五義》有點不合,我判斷......石玉崑的確就只寫到這,後面沒了,我不管啦!除了《三俠五義》,其他都是同人!連胡適也說這兩本不是同一個人寫的,關於這些,第二篇再表。




4.所謂俠義

        這本滿滿俠義正道的小說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包公的「形成」(約第1~30回)、白玉堂(約31~58回)、襄陽王事件(約59~120回)。當然這樣分是有私心在,但的確這三部分就是以這三個人為主軸。



(1)包公的「形成」

        包公是唯一一個「從小說到大」的角色,這前三十回一步步敘述了包公的出生,三次大難不死,如何求學應考、成親、當縣官、革職、「抓鬼」、當上開封府尹、升職丞相與龍圖閣學士等等,其中幾個重要的人有包興、展昭、四勇、公孫策等等,把這個青天大老爺「塑造」出來。


        包拯的早年其實是極其不順遂的,書中也寫了「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之說」。幼年幾次差點被害死不說,他爹不肯讓他上學,上了學又不肯讓他應考,中途又差點被賊和尚殺害,應考了因為沒賄賂主考官龐太師(話說宋朝不是糊名、謄錄了,還能做弊啊),只被分到小縣官,當了縣官又被上司嫉妒革職,一直到平息寇珠冤魂鬧鬼,包拯才真正聲名遠播,真正坐上位子執筆判陰陽。原文:「即升用開封府府尹,陰陽學士......從此人傳包公善於審鬼,白日斷陽,夜間斷陰,一時哄傳遍了。

        講到這審鬼真正有趣,第一遭其實是因為缺盤纏,包興硬接下的case,沒想到是報恩狐精故弄玄虛,為包拯促成一段姻緣(第4回),第二遭就是有名的「烏盆案」(第5回),也是因為此案將犯人刑斃被革職,這段時間包公寄身京城的大相國寺,這又出了件奇事,皇上夢見一人,賜下畫像令人打聽,這畫中人竟就是包拯,於是包拯被帶入宮中,寇珠現身告訴他狸貓換太子的冤曲,包公便開始暗暗打算此事,同時也讓寇珠別再鬧鬼了,之後又屢斷奇案,成為了不可動搖的包青天。

        另外還有很多有名的案子:狸貓換太子(第15~第17回)、查賑鍘展龐昱(9~15)、男女還魂還錯身(24~26)、假包三公子(46~48)等等,或有錯綜複雜的劇情,或是只是在表達所謂正義......但其實,我覺得包拯除了公正嚴明、機智善斷,還有就是他身邊有許多能人,此時他身邊有公孫策、四勇、包興,後來又加入了武藝高強的展昭,這也是一個清廉之官自有能德之士投靠的道理,但我覺得還有一點運氣成分在的,或是說上天冥冥幫助吧......皮熊案要不是犯人掉了墨斗(第5回),他從何判斷?要不是展昭和趙虎老遇到一些奇怪的人、事,又剛好就和案件有關,包公是想破頭也不知其中原委,與之相比,陸小鳳才是真正的神探!



(2)白玉堂

        包公的威嚴已立,接著要繼續把其他人物牽出來,擔任此任務的人就是展昭。

        首先是丁雙俠,他們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兩人相差一時辰,弟弟丁兆蕙自小淘氣。再藉由他們引出了:「我這松江的漁船,原分兩處,以蘆花蕩為界。蕩南有一個陷空島,島內一個盧家莊。當初有盧太公在日,樂善好施,家中巨富。待至生了盧方,此人和睦鄉黨,人人欽敬;因他有爬杆之能,大家送了他個綽號,叫做鑽天鼠。他卻結了四個朋友,共成五義:大哥就是盧方。二爺乃黃州人,名叫韓彰,是個行伍出生,會做地溝地雷,因此他的綽號兒叫做徹地鼠三爺乃山西人,名叫徐慶,是個鐵匠出生,能探山中十八孔,因此綽號叫穿山鼠。至於四爺,身材瘦小,形如病夫,為人機巧伶便,智謀甚好,是個大客商出身,乃金陵人,姓蔣名平,字澤長,能在水中居住,開目視物,綽號人稱翻江鼠惟有五爺,年少華美,氣宇不凡,為人陰險狠毒,卻好行俠作義,就是行事太刻毒,是個武生員,金華人氏,姓白名玉堂,因他形容秀美,文武雙全,人呼他綽號為錦毛鼠

        也在這得知了白玉堂已上東京去尋「御貓」,展昭於是匆匆趕回,中途救了一人,這人是顏家的老僕,接著作者竟不管展昭,逕自說起顏家的事,下一回標題又出現白玉堂的名字,我忍了好久,偷偷google了原來這金懋叔就是錦毛鼠白玉堂!什麼?所以白玉堂扮流浪漢還和顏查散義結金蘭?啊啊啊,好吧,金懋叔、錦毛鼠,白玉堂真是讓人覺得又可愛又好笑。


        到這裡新角色交待已畢,白五爺就要來好好大展身手。先是顏查散的官司,夜裡闖入民宅殺人,包公房內寄柬留刀;再大鬧皇宮,跑去忠烈祠牆上題詩,殺了圖謀不軌的大公公,到此白玉堂已是欽命要犯,他又鬧太師府,讓龐太師誤殺愛妾(五爺他......竟然會裝女音......真是多才多藝!),又在龐太師奏摺暗塞紙條,徹徹底底鬧的滿城風雨。

        這裡他四個哥哥來找他,鬧騰了一番,四哥蔣平設計要抓白玉堂,卻離間了二哥,害二哥失蹤好久,白玉堂也再次失去下落。接著就是白玉堂智偷三件寶,誘抓展昭,雙俠同三義(少了二哥)圍剿白玉堂,終於把他乖乖弄到官府去,這約莫三十章是《三俠五義》最精彩的部分(我認為啦),我花了一個周末,整整兩天都在看,但因為衝太快,過了這段又覺得無聊了......


        關於這二俠五義在第五和第六篇再詳述一番。




(3)襄陽王事件

        後面大半都是為那該死的襄陽王,害死五弟的襄陽王嚶嚶嚶 ......好啦,其實也是為了推廣各種俠義,才找個人出來當boss的對吧?咳咳,其實真的是這樣嘛,沒有襄陽王,後面北俠什麼的都不用出來了,而我讀的兒童版,根本就沒有襄陽王,殺了襄陽王的嘍囉馬剛就happy ending了......

        這裡由蔣平擔任這引線人的重要角色,首先就是要把二哥韓彰先找回來啊!中間遇到另一路人--丁大爺兆蘭和北俠歐陽春,這四人後來計畫一起去抓花蝴蝶花沖,這裡也挺精彩的,大概也是因為這時已覺得蔣四哥特別可愛,大至內容併入第五篇蔣平的介紹。

        下一個要刷的小boss是馬朝賢、馬強叔姪,也是襄陽王的手下,應該是說互相勾結啦,中間還有個倪繼祖的故事做引,此時主角是北俠。馬強有個聚賢樓,裡面龍蛇雜處,但有三個有志無處施展的俠客,也就是「七俠」和「三俠」之間差的四人之三(第四人是把雙俠拆成兩人):智化、艾虎師徒、沈仲元,所以理當然,後面又用大篇幅讓智化、艾虎當主角,把這角色畫出來(沈仲元幾乎沒戲,還硬要擠上七俠五義......)。


        這裡的故事有白玉堂奉欽命「抓」北俠;智化、艾虎盜九龍冠栽贓馬氏叔姪;顏查散帶白玉堂、公孫策治水;艾虎上臥虎溝的冒險故事......;衝霄樓白玉堂喪命;收服柳青......等等(玉堂死了我就沒看了)。

        這裡每一件事都和襄陽王相關,馬強關倪繼祖被抓時,聚賢樓的人趁亂打劫馬家,嫁禍北俠,才會有白玉堂奉旨捉拿,還打架輸了要鬧上吊的事 。接著是丁雙俠和智、艾商量要除掉馬剛,這段智化偷九龍冠、艾虎向包公告狀也很精彩,應該算是除卻錦毛鼠大鬧東京,第二精彩的段子。

        在治水後發現原來水或是襄陽王派人蓄意造成的,一件件事都指向襄陽王,連皇帝也不得不相信,江湖上的(相對於在官府)俠義人士們也開始有動作,但智化不帶艾虎,艾虎就自己偷溜去,中途遇到奉旨要去請北俠的蔣平,又是洋洋灑灑一大篇,算是剪除襄陽王在江湖的一些羽翼,中間插了一個金家的故事。

        終於又轉回了顏查散,白玉堂藝高膽大,聰明一生,卻如何意氣用事,而使喪命,他「失蹤」之後,展昭與他四個哥哥才來到,他們一邊和襄陽王鬥法,一邊探尋五弟的消息,當蔣平帶著玉堂死訊回府,那一夜的情況是何其悽慘!

        我最後只看到他們盜回白玉堂屍骨,後面翻了一下,大概就是......到結局都沒和襄陽王真正打起來。


        一些和白五爺有關的劇情,第六篇會寫詳細。




5.關於「伴當」、女子,和其他人物

        我覺得「伴當」,也就是隨從、僕人,這在書中非常非常重要,一個忠心耿耿、不離不棄的隨從,造就了主人的成功,沒有包興就沒有包拯,沒有雨墨就沒有顏查散,沒有倪忠就沒有倪繼祖!

        大爺出門隨從有多有少,但大多會有一個貼身的,像白玉堂也有個白福,只是沒那麼重要,友情是患難中得見,主僕之情亦是。

        包拯上京赴考,途中遭遇打劫,身無分文包興是個和他同年的書僮,為了怕主人憂心過度,騙說在三元鎮有舅舅可以借錢,他獨自承擔了所有壓力,還寬慰說,放輕鬆如閒遊一般,走路就不覺得苦了,讓包拯能繼續走下去見一段原文:「包興聽了此言,又見相公形景可慘,恐怕愁出病來,只得要撒謊安慰,便道......

        這段我看了真的覺得很感動,接著到了三元鎮,包興安頓包公在食鋪休息,自己跑出去想法子,本來想偷偷把自己的衣服當了換錢,卻尋不著當鋪,這時卻見有人出告示收妖,包興亦是聰明非常,半騙(李保)半拐(包拯)到了逸隱村,倒惹出了狐精報恩,促成姻緣的事來,既有婚約,老丈人當然是給足了包拯銀兩,風風光光的上京去了(第3、4回)。

        後頭包興如何無微不至的伺候不用多說,沒有包興,真的就不會有包青天。


        雨墨,十四歲,也是個奇童,我很喜歡他。他根本不是顏家家僕,是顏查散同窗差來的,古時候人不知怎的,認了主就死心踏地的不得了,赴考的一路上處處是雨墨張羅,替主子省錢又不怠慢,總怕主子被人(白玉堂)騙了,甚至顏查散蒙冤入獄,雨墨也哭著要進去服侍顏生!更是上開封府替他鳴冤,他,只是個十四歲的小孩啊!


        倪繼祖的故事好長,有點懶的說......一言蔽之,這是個有點浪漫色彩卻不會太傳奇的故事,倪忠原名楊芳,是倪繼祖母子的救命恩人,就為了倪繼祖,甘願為奴,倪繼祖到長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多悽慘,要迎回親娘,人家又不肯,讓他完成三件事(當上大官、為父報仇、尋回父親遺物)為條件,這個故事真的好長,有興趣的人,請見第七十一到七十七回。


        陳琳、寇珠漢秦鳳等也是忠心耿耿、大義凜然的僕人,不然也沒有宋仁宗,這整本書的故事就不用寫了(見第1回)......不過當然也有叛逃的,比如包公親家派去的李保。



        再來我另外還有一個人想介紹--四勇中的趙虎

        王朝、馬漢自幼耳熟能詳,現在才知道還有張龍、趙虎,這四兄弟原是為龐太師做事,知其為奸,轉而落為草寇,等到包拯受朝廷所用,上開封投靠。而趙虎為何特別呢?書中稱他趙四爺,或是「愣爺」,某方面來說是個活寶,這人就是魯莽,但不服輸總想立功,也能說是急俠好義。
        狸貓換太子一案,陳林帶郭槐到開封宣讀聖旨,聖意要捉拿郭槐,包公一聲「拿下」,趙虎竟奔了陳林,被包公罵了一聲只在那發愣,這難道不可愛嗎? 趙虎也曾兩次辦乞丐查案,也都巧立了功,第二次雖是拿錯人(想抓白玉堂),卻破了另一案,在某一段(我真的忘了......)包公才喊來人,趙虎早有準備,立刻衝出來,這就是他有點莽撞卻無傷大雅的性格

        趙虎這人就是直,三義來到開封時他有點不爽,「獨有趙虎心中不樂,暗自思道:『我們辛苦了多年,方才掙得個校尉。如今他三人不發一刀一槍,便也是校尉,竟自與我等為伍。若論盧大哥他的人品軒昂,為人忠厚,武藝超群,原是好的。就是徐三哥直直爽爽,就合我趙虎的脾氣似的,也還可以。獨有那姓蔣的,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瘦的那個樣兒,眼看著成了乾兒了,不是筋連著也就散了。他還說動話兒,尖酸刻薄,怎麼配與我老趙同堂辦事呢?』心中老大不樂。因此每每聚談飲酒之間,趙虎獨獨與蔣平不對。蔣爺毫不介意。」所以同蔣平去尋韓彰時,也一路給他臉色看,直到被蔣四哥救了,才發現「他好像不是那麼令人討厭的一個人」!原文:「只聽那邊趙虎嚷道:『蔣四哥,小弟從此知道你是個好的了。我們兩個人沒有拿住一個,你一個人拿住兩名。四哥敢則真有本事,我老趙佩服你了。』
 
        這個人就是這麼簡單、這麼鮮明,是被作者成功塑造的幾個角色之一。

 
 
        講到愛情,或許那時的想法就是這樣,養個女兒就是要尋個品貌不錯的女婿嫁了,生了兒子就是要找個端正的好人家女兒娶了,甚至遵循「因緣」,到了就結了,似乎所謂愛情都是之後的事。


        包公和李氏是狐狸精牽線,丈人一開始也覺得此子「氣度不凡,相貌清奇」,後來「心裡已明白是狐狸報恩,成此一段良緣」,包拯雖有沉吟,也就答應了......(第4回)

        展昭是被丁家兄弟和丁老母「推坑」的,這就是女兒年紀到了就該找女婿,先讓老夫人看喜歡,以「賢姪」為暗號,丁二爺再用計逼二人比劍總總,展昭認為「也是姻緣,更不推辭,慨然允許」(第31回)。

        倪繼祖好些,感覺朱降貞是對他有些意思的,再被推波助瀾一番--「朱小姐有救命之恩,而且又有玉蓮花為媒,真是千里婚姻一線牽人」,但仍是有所謂說因緣的(第73、76回)。

        而艾虎的婚事也是長輩覺得男大當婚,「北俠與智公子聽見沙員外有個女兒名叫鳳仙,一身的武藝......轉託丁二爺,在沙員外跟前求親,沙龍想了一想,既是黑妖狐的徒弟,又是北俠義兒,大約此子不錯,也就有些意願了

        盧方之子盧珍更可憐,故事裡只露過一次面也被蔣平推坑,「提起此女來,不但品貌出眾,而且家傳一口飛刀,甚是了得。原要與盧大哥攀親,不如替盧珍姪兒定下罷。

        只有似乎才子佳人湊成一對的故事,後面就沒有了,從沒敘述過夫妻恩愛,而是都在禮教一事上。而包夫人在狸貓換太子一案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李太后歸宮之前都是她在伺候,甚至感動老天,讓太后復明(第16回),似乎這就是女子該有的「賢良」




6.小結

        其實寫到這已經有點懶了(pia飛),唬了這麼多,就是,這本小說以「俠義」為主線,以人物將故事一點一點的編織起來,劇情雖有些詭異,咳,是傳奇,但十分有張力,人物的性格也描寫得很好,而且通常為了描寫一個人物,會分給他好幾章當主角。


        但是有一點我不得不說,我不懂這是哪門子的「俠義」,憑著俠義之名,可以隨意殺人,可以盜取財銀,甚至可以栽贓嫁禍!

        別說五爺下手狠毒,蔣平在破水寇時也是一次一個,毫不手軟,我是覺得再怎麼萬惡至極,那也還是個爹娘養大的活人。白五爺出場就斬了苗夫人的雙耳,只因她的老公、兒子作惡貪財,但與她何關?下手真的忒狠,狠的不是我五爺,是作者。

        一開場我覺得五爺是土豪,灑手就是三十五兩,但到了夜裡,他和展昭盜去苗家銀兩之後......我突然覺得哪裡不對,再來丁二爺也照例盜了人家贓銀(29回),三義也曾聯合盜過黃金,看來大俠們除了本身是少爺之外,還有些賺外快的方法......不過既然本是不義之財,這點我還能接受。

        我覺得最瞠目的就是栽贓這一回,也就是扳倒馬朝賢叔姪一事,題目是丁雙俠和智化出的,下手是智化,告發是艾虎,中間還有白玉堂、顏查散推一把,馬朝賢什麼也沒作卻坐實了罪名,原來這也堪稱俠義(79~83回)。


        而其他包公審案也都蠻有趣的,作者真是有想像力......若要推薦幾段劇情,當然先首推白五爺的那三十回,再來就是包公的烏盆案、狸貓換太子、還魂還錯身三件案子,第三個大概就是倪繼祖的故事吧!我喜歡的角色有白玉堂、蔣平、雨墨、顏查散。

        這本是值得一讀的小說,但我不會看第二次......只能說俠義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是很合我口味吧!不過感覺倒是對我寫小說的能力有幫助





------------------------------------
終於打完了....終於終於打完了 明明就沒有很多字啊(吧),還沒破萬呢,
我算算......一共打了六天,大概是因為要一邊翻書確認情節吧......
總之,終於打完了!中間還經歷了惱人的組合語言,愚人節還被坑,
風小晏活了一把年紀第一次被騙到 ,於是乎該去讀期中考和寫CPU什麼的了,
美好的春假啊 。風小晏說不坑就不坑,這次死活到要把這系列寫完!
啊......這本《三俠五義》,圖書館大概是別想從我手中要回去了23333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