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美好星期天週札 26 珍惜 難言的孤寂

GC 休閒模式 | 2021-12-19 22:47:44 | 巴幣 210 | 人氣 118

連載中美好星期天週札
資料夾簡介
美好星期天作者雜談,當周經歷,日記

  我喜歡孤寂,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自從身邊的朋友漸漸消失,我感覺到,我跟同齡的夥伴有顯而易見的代溝。

  我跟人說話,總有自己的法則:先簡單介紹自己的特點,等到別人對自己有初步的認知,便拉向他人的特質,務求藉簡單的對話,大概了解他為人如何、甚麽職業、他的喜好等等。這種方法,如果放在跟同學聊天的情況,略嫌累贅。別人想開門見山,我就兜兜轉轉,生怕甚麽都暴露,很容易招致禍患。所以,我是作風謹慎的人,而且些微包裝自己,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形象,務求在聊天的時候舒服一點。可惜心底裡早就設下了萬條紅線,不可逾越;且別人同時私自架設額外萬條紅線,一經觸發,隨即射殺,化為灰燼。跟同學聊天就像下棋一樣,摸索對方的底線。或許前一天可以痛痛快快地聊到晚上,翌日瞬即不歡而散。其實一年前情況也不至於很嚴重,我心底裡也有屬於自己的「朋友」,但隨著對人猜忌漸甚,互相設立的界線變得密密麻麻,近期我心目中的「朋友」逐漸在名單中剔除,滿天繁星又變得黯淡無光。

  一片漆黑。可笑的是,一年前,老師竟然找我來跟一個不擅於交談的同學開解心緒,我也蠻明白的:一向我帶給同學的印象都是正面樂觀,自然想靠陽光感染陰影,沐浴在和煦的晨曦下。誰知道,孤獨,是可以傳染的。

  以前提及到,我在學校旅行跟一位同學結伴同行,其實就是老師指名道姓的那位。他以前在社交方面並不是那麼糟糕,只不過他常常在錯誤的場合,說複雜的笑話,其他人不明白,便失去交談的樂趣。但是我卻有辦法假裝自己聽得懂,謔浪笑敖胡混過去;他也好像明白,輕聲道歉自己的笑話質量不高,而我又毫不斤斤計較。於是一談就兩三個小時,雖然旅行有點納悶,但至少我能夠暢所欲言。不過待久了開始出現問題:鬱鬱寡歡的苗頭陸續浮現。口裡說「沒所謂」,心裡存在憎恨,婉約否定對方。言語態度突兀,別人抓錯用神,以為別有用心。結果不是靜悄悄走了,就是明言其過失,得罪不少同學。當然,這歸根究柢是自己思路太縝密,想多了,交友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志同道合就行:我覺得不錯耶,可以這樣這樣;我覺得有點問題,可以這樣這樣;你為什麽這樣做,這樣不行。結果就招來同學的唾棄:我想這樣做就這樣做,你為什麽要管我?又接受不了礙耳的酸言:你瘋了?你戆鳩(白癡)?接踵而來。我不明白我為甚麽要理會它們,但我擋不住,日積月累的冷語遂成沉重的負荷,每時每刻壓垮脆弱的心智。

  我不明白,我為什麼還能幫助他呢?

  詫異的是,他真的有正面的改變。以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他都半推半就,甚至沉默以對;現在非但從善如流,還主動舉手,課堂的活躍程度堪比學霸,而且百發百中,沒有一次回答錯誤。雖然還是不能從成績上反映出來,但這種如同一百八十度改變的行為,令我大跌眼鏡:或許,他並不是這麼難以相處的。猶記得三年前,他不堪眾目睽睽下的壓力,會話訓練失利,他壓抑不住,掀起了眼前的桌子,淚灑眾人面前,震撼眼眸,三年後依舊對著眾人沉默,但與我和老師交談,已不再是從前的活火山口。或許,別人的指摘,才是最鋒利的刀,直捅心室,淌下難止的血。

  那為什麼我還是要應對無情的利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何不無視他們便可?只要你感覺到他的存在,他才會存在,那麼對其毫不察覺,豈不迴避一切?

  說就容易做就難。

  近來開始有一種巴不得甚麽都消失的情感湧至,逐漸明白抑鬱症患者的心境,不是說幾句話就能解決。當我發現甚麽人都是不可信:你以為最親近的朋友,其實只是路過的旁人,對你漠不關心;不親近的人,甚至有意無意傷害你,一句「對不起」也沒說;見證你扶持的人改變,自己卻無力挽救,不禁反思,究竟是別人的進步,還是自己的沉淪?明明各人在學校的步履一致,為什麼他有這樣的改變,我卻做不了?於是一襲失控的負面情緒便會乘虛而入,不斷對自己說不行不行不行......要死要死要死......然後當有一種衝動,要把頭殼撞向牆壁,撼得粉碎;或是在瀝青地面,被冷冰冰的金屬壓成一灘物質,你就會恐懼:恐懼為什麼要這樣迎向死亡:會恐懼死亡,抗拒死亡,害怕死亡,無法預料失去神經聯絡的時候,究竟會遭受什麼程度的殛刑:為什要受苦痛的煎熬?自自然然就聯想到下一句,好像改善了一點。我無法想象,長期精神受抑的患者,心裡是甚麽想法。我本來嘗試靠聽音樂來紓解心情,但過去幾天,一邊聽,反而心裡更紊亂,都是睡覺更有效,醒來雜念全消,不過一旦回到學校,再次接觸戾氣,又還原基本步,重新開始。

  於是我更渴望孤獨帶來的慰藉。孤獨,即是一個人的世界,顱內只有「我」沒有別,可以放心享受屬於自己的樂園。出走就是我最重要的心靈雞湯,美麗的景色把負面情感一掃而空,陰翳隨風蒸發,隨水漂走,隨光流逝,沉入西山,埋沒在山麓下。每日的景致各異,可以保證靈魂之窗擷取的,並不是影印機的模板。不過自己終究還是自己,人是群體動物,還是要有社交活動。經過幾年的觀察和經驗,我反倒渴望兩種人的認同:一種是中年人士,第二種是比我年輕的小孩子。先說第一:之前說過,不知是否擁有校服的加持,每個一個月左右,我都會碰見陌生人,跟我聊天。通常那些人都是中年人士,人生閱歷豐富。當我嘗試用縝密的心力開啟對話之門,整件事變得豁然開朗。因為是陌生人,頂多都是聊半個小時就結束,當取得的資料量少,自然降低戒心,可以暢所欲言。從學校到職業,從嗜好到特點,大概一頓飯的時間就有足夠的了解。最令我安慰的是,幾乎每一次交談過後,都會說一些支持話語。即使可能是假意的,但往往這就是他們對你的最後一句話,想到這點,對其的懷疑頓即消失。前一個月甚至聽到他們說我「樣子比一個中六學生更年輕」,回到學校,喜上眉梢,同學們對我的經歷渾然不知,而且還發生不知一次。再者,我渴求第二種人對我的真誠和信任。童叟無欺,經歷時間的歷練,同輩和成人很難吐出令人安慰的真言。有否修飾,明眼人一聽就懂。不過絕大部分孩子都有一顆天真善良的心,對人表達的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當然也有例外,不過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反而欲求孩子幫我輔導。而老人經驗閱歷最為豐富,往往一字千金,即使當刻聽不進耳,但稍加咀嚼,略加思考,可能開拓一片新天地。老人對世間險惡、功名利欲,已經看破紅塵,一切與其無關,反而能夠道出無我的至高境界,看慣世事,滄海一聲笑,如釋重負。看似發人深省,實質回歸極簡。

  我珍惜還有情感的我:樂觀的我、悲觀的我、感性的我、不忿的我、積極的我、憂鬱的我。我還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不是任人擺佈的扯線木偶,成為行屍走肉的生物。我的做人,我來作主。孤寂是屬於一個人的探戈,只有自己才能察覺,要好好抓住它,利用它,成為獨特的密友。雖則有兩種人扶持,但他們並不能永遠支撐我,孑自一人,只憑孤寂打救。

--------------------------------------------------------
好像有違美好的宗旨,發幾張全民搭車投票日的照片過濾一下。
水塘滿溢需排洪,憂鬱積累需放空。
玩足一整天,雖然累癱,但很久沒有享受這種樂趣。












創作回應

蘇家立
孤獨和群聚本無是非,只是因為眾樹而被標籤了表層意義上的好與不好。
向孩童學習純真,而孩子以後也可能會變成現在世故的大人,這也無所謂好與不好。
一切只是人都會有所變化罷了。看淡一切,放下和提起,取之在己,也都不在於己。
2021-12-20 07:02:23
GC 休閒模式
對 不要看得那麼重 自然更少負擔
2021-12-20 11:43:2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