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散文】循環線

GC 休閒模式 | 2021-10-16 22:06:26 | 巴幣 122 | 人氣 215

連載中虹熒隨筆
資料夾簡介
短篇創作 隨筆 心情小札 收錄在這個部分
最新進度 新冠日記(上)

  有一種公車路線,叫循環線。

  它只有一端總站,經過一個循環點,不停下,不歇息,折返到原點。

  好處是節省空間,騰空位置予長途路線;壞處是一程很久,很容易破壞班次平衡。

  平常鮮少會乘全程——雖則車費廉宜,不過物歸原點,何用耶?

  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光:當初為了避免跟其他上學上班的人迫車,我盡量會乘公車。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了小學,學校的位置都和地鐵站(捷運站)有一段距離。公車成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為多乘公車,少乘地鐵,我便潛而默化愛上了公車。幼兒園跟家裡的距離短,兒時記憶又模糊,所以較難輯錄。不過小學時就不同了——六年來我都是乘搭同一條路線的。樓下的那條不能直接通往學校,地鐵又在施工,學校附近沙塵滾滾,走路到埗難堪,於是要動腦筋想辦法了。第一個想法就是在擁有最多可以抵達學校的巴士站裡轉車,不過很快就打消了那個念頭——都已經說了中途站,連找個位置坐下也難,更何況我在揹著千斤墜,整程車也在站著,對年幼的脊椎並不健康。所以家人就改了另一個方案——找其中一條可以直達學校的路線,然後在總站上車,那麼我們就保證有位子坐了。雖然車費會比較昂貴,而且要更早起床,不過那時候的我也不計較。

  那條路線就是一條循環線,而且它很特別——總站的位置是在鐵路車廠上蓋的平台上,毗鄰購物商場,我走到總站非常方便,只需要到地鐵站出站,然後走一百米左右到平台上就可以了。當年那條線算是萎靡不振,原本是機場地勤線,不過九八年啟德機場停用,路線乘客量大減,需要削減班次,只能夠在繁忙時間服務。因為人流量低,所以有一班固定用車是單層公車。對於整日見慣雙層公車的我來說,單層公車反而令我感覺新鮮。除了用車,公車司機也是固定的。很記得司機姓黃,待客有禮,態度親切。每一天在平台上期待的,就是他會駕駛甚麽款式的公車上來,只要聽到引擎的聲音與平常更為澎湃,或者車頭看起來跟平常與別不同,我就表現雀躍——我討厭千篇一律的用車。每一天乘車的恆常,就是數數究竟今日有多少人上了車,有沒有太多人,使得人潮都迫到前門了,車長要開廣播,提醒乘客要行入車廂;瞧瞧十三街[1]的公車站有沒有站著我熟悉的同學,每一次他上車,我都盡量預留鄰座,讓我們上演一場角色扮演遊戲;看看到達總站究竟花了多少時間,發現原來用舊車所花的,竟然比新車的少......總之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兒時生活的小確幸,不過每當到達循環點,就代表學校在附近了,又要繼續那些枯燥乏味的課堂,不能繼續好好地玩下去,享受旅程;車長就要繼續剩下的一半旅程,回到總站,完成那天的第一轉。

  對了,我們每一次也只搭乘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在哪呢?

  放學後?不,放學後不會搭乘這條路線,或者有其他活動,或者這條線根本不會在那段時間服務。

  故意找時間去搭乘?不會,那個年紀的小崽子,怎敢提出這個無理要求;還有,以那時的思維,為什麼要搭乘一整條的循環線?

  換句話說,我們完全沒想過要坐全條循環線。

  不過長大後,我改觀了。

  重遊故地,別有感觸。商場裝修了,用車加大了,司機也不在了,甚至連車坑也搬到旁邊更大的那條;唯獨排隊的柱子歷久不變。上車以後,那個司機的腳法令我有點不習慣,不過坐久了,我就不當成一回事。公車到了循環點,沒有太多人上下車,就徑直回總站。原車折返,聽起來有點古怪,但那種回到起點的完滿,卻是以前乘車不能帶給我的。舊樓的街景,出現兩次;新發展區的繁榮,出現兩次;總站的平台,也出現了兩次。顛簸了一個半小時,終於回到總站,下了車,看著那輛陪伴了司機半日的公車,再度回想到小時候上學的美好時光。

  “為什麼我現在會有搭乘完整循環線的念頭?”

  望著司機,明白司機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一程車,短則半小時,長則兩小時。循環線更甚,通常循環線就是因為單向距離短,所以設計成循環模式,希望提供更充足的空間予有需要的總站。不過有些路線本來單向已經接近10公里,還有海量紅綠燈、塞車黑點,兩個小時已經司空見慣,中途更是沒有可以去廁所的地方,還要忍受無理乘客的謾罵和刁難。但是,換個角度來想,我們不就是那個司機嗎?怎麼有機會到達另一處,稍作喘息,才繼續你的路程?上天是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即使前路荊棘滿途,也要硬著頭皮撐下去。你沒有藉口拒絕那些乘客上車——父母、朋友、老師、同學、同事、老闆,也是你的乘客。他們有些會中途離你而去,有些則會默默地留在車上,即使只付了一程車費。你不能要求他們搭乘更久,就要付更昂貴的車資,因為在循環線裡,只要是一程車,即使從總站到總站,也是付一次費用。一程車,有興旺,有跌宕,可以高朋滿座,可以蕭條冷落。滿座的時候,更要全神貫注地駕駛,稍有不慎,全車命喪,自毀前途;沒有乘客的時候,只能靠自己,深信之後的車站,也會有乘客上車,無聲地為司機打氣。後半段路才是最被人忽視的——當初的熱鬧,因為要上學,已經消逝;到後來,上車的人都是陌生人,與你無關,只是過客,但也是乘客啊!當回到總站,完成使命,離開公車,就是一次生命的終結。無盡輪迴,生生不息。曾經以為自己星光熠熠,後來發現,自己畢竟是社會上的一點塵埃。車上的乘客,雖然明天可能相同,雖然你可能認識一些,但每次都是獨特的。每一程車的路況、時間,也不盡相同,只不過,每一次,也一定、一定要回到總站。中途發生車禍怎麼辦?你的家人、朋友、同學,都被強行遺留在車廂裡,甚至身首異處。他們沒有選擇權,是誰要負責?司機?或是車上的乘客?或者兩者皆非?每一程車,都要平平安安地歸來。

  用物理學的角度開玩笑,就是人如果在同一家醫院出世,在同一家醫院仙逝,那麼我們做的功,其實是零。誰不是這樣?胸懷大志,立志幹大事,最後未能名留青史,何必為了成名而辛勞呢?人生如循環線,終會物歸原點。

[1]:十三街,香港九龍的其中一處舊樓區,以十三條街圍著一整排舊樓宇而聞名。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