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文章分享:Kohut對自體客體之於睡眠焦慮(障礙)的觀點。

田螺 | 2023-12-16 21:10:03 | 巴幣 0 | 人氣 63

Kohut認為共情的自體—客體,對人類來說,就如同生理上存活的基本條件:陽光﹑空氣﹑水,Kohut將這種共情的自體—客體稱為"心理的氧氣(psychological oxygen)";當人缺乏或缺失這種心理的氧氣時,一種相對於生理死亡的心理死亡就會發生,而對這種心理死亡的恐懼,是人類最深層的恐懼,Kohut將之稱為自體崩解(瓦解)的焦慮,沒有了自體—客體,自體會因為無法繼續存在而瓦解,或是被完全改變(也可以說變得不再是人類的自體)。

下面的文章提到一個有意思的觀點,探討了嬰兒和兒童如何得以不帶焦慮地入睡,而一些成人卻焦慮於入睡的過程之原因,以及緩解的途徑。

「睡眠雖然會與大量現實層面脫節,但它並不會讓人恐懼,相反地對大部分人來說它是一種愉快的經驗。確實,我相信對失眠的精神病理學審查——般而言,其接近經驗的本質是对入睡的恐懼——不僅能幫我們理解失眠的某些類型,也能了解垂死(dying)的精神病理學。失眠通常指受折磨的個體試圖由清醒突然入睡,以完全避免逐漸入睡的的心理過渡階段或是試圖借助藥物 的幫助或把自己置於極度疲勞的狀態從而縮短過渡期。嬰兒和兒童仍保有原初 的不帶焦慮的入睡能力,因為他們在離開現實進入睡眠時,其帶有共情回應的 自体客體的存在從不或很少被剝奪。類似地,如前述,個體面對死亡時保持整合自体的條件之一是帶有共情回應的自体客體的存在,這存在是實際的, 或至少是生動的想像。

按照這個觀點,治愈此種睡眠障礙的關鍵在于讓患者(重新)相信在他入睡時自体客體的支持不會離他而去,在他睡覺時會持續存在,醒來後依然存在。例如,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長期嚴重的失眠被 Schweninger 醫生治愈。Schweninger 醫生因為他非正統的方法被他那個時代的德國醫學界看作庸醫。直觀掌握了俾斯麥睡眠障礙本質的 Schweninger 預見了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學的某些根本觀點。他在某個深夜來到俾斯麥家中,坐在俾斯麥床邊直到他睡著。在俾斯麥第二天醒來時,Schweninger 仍然在他床邊,歡迎他進入新的一天。我相信,很難找到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臨床案例來說明借助移情,患者對帶有共情回應的自体客體的需要的滿足是如何恢復他入睡的能力的。(為了更精確,我必須說,在有回應的自体客體的幫助下,患者重建了他們天生的睡眠能力。)」

精神分析治癒之道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