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選舉小屋熱,該怎麼面對?

田螺 | 2024-01-13 22:36:52 | 巴幣 0 | 人氣 85

今天要和你分享的是一個很多人都會有感的話題「選舉」
台灣每兩年就會經歷一次選舉,似乎,選舉的氛圍已經是生活的背景音
每當選舉時,各黨派參選人都會利用各種方式來拉抬自己的聲勢
例如造勢晚會﹑宣傳圖卡﹑懶人包﹑政論節目等等…

這些節目和活動,是許多人吃飯時的配菜,吃飯時一定要看著這些節目,碗裡的飯菜才會更對味
也有些人在這之中得到聊天的談資,更有些人則從中看到了自己對未來的希望。

然而,這樣的盛況,卻也造成了一些人的困擾,最常見的像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政治理念不合,父母覺得孩子的歷練不夠還不懂,孩子害怕父母被假訊息所欺騙
這樣的衝突,讓許多家庭的關係在選前都變得緊張,甚至有些家庭因支持的候選人不同,造成關係的斷裂的遺憾。

當人在不理性的時候,往往時候說話會太過直接,有時只是不喜歡一個候選人,罵著罵著,就不小心連支持他的家人也被一併拖下水
例如:

「這個候選人不尊敬老人,你怎麼會投他,真的是白養你了」
「年輕人現在日子過太好,他們想打仗過苦日子就讓他們去吧」
「你如果沒有要投OOO,明天你就自己過去吧」
「這個候選人歧視女性,你也是一樣嗎」

這樣的對話,讓很多人因此感到受傷,不願意在與家人談論這個話題,甚至有人因此離家出走
心理感覺自己明明是對方最親近的人,卻對方被擺在了次要的位置,好像自己並不重要。

你曾經有過因為政治與家人有矛盾的經驗嗎?

為什麼只是因為支持的立場不同,就讓人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反應?
其實,這和我們的理想與自尊有關,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早期成長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方向的發展是「父母是完美的,而我是父母的一部份」,藉由認同這樣的幻想,孩子可以感覺到自己是有活力和力量﹑自尊也提高了,同時,父母作為孩子的理想,也提供了發展的目標。

在成年人身上,雖然大部分的人不會有自己與所支持的對象融合的幻想,但是藉由認同候選人,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自尊。
當人們聽見自己支持的人遭受非議時,其實也關連到了自尊。

換句話說,在討論政治的時候,如果對方不是自我概念很好的人,聽見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他們所聽見的,可能不僅僅是候選人的缺點,而是連同自己一併也遭到指責。

因此,當我們在表達這些觀點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自己只是在說出不同的觀點,對方卻突然情緒很大。
這是因為在當事人聽起來,除了感覺你沒有同裡他的感受之外,可能還感覺到你是一個良好感覺狀態的破壞者阿。
可以想想看,這是不是你與對方討論的初衷,你所說的話,真的有為你的目的所服務嗎?

我們可以如何表達彼此的在意,又讓彼此都能安全落地?

在討論政治的時候,具體上提供你三個方式應對:

1.狀態不好的時候,可以先不要急著回應,你可以溫和堅定的告訴對方,你現在沒辦法聽,或是先拉開距離,等到你覺得可以的時候再聽對方說。

2.如果你只是想聽聽對方怎麼想的,可以透過先設定目標,以終為始,就不容易因為聽到一半覺得與自己意見不合就吵了起來,偏離了原先傾聽的美意。

3.在對談中,如果你也有想表達意見的地方,我們可以透過承接+表達的句型,來表達你的看見。
例如:

「聽完你說的話,我也覺得核電是一個安全的隱患,那我們可以怎麼解決綠能發電量至今還沒達標的問題?」

透過這樣的問句,不僅讓對方感到自己說的話有被聽懂,我們也從中找到支點,讓對方明白,在你的世界裡,看到了什麼,可能也是對方需要多知道的,而不是直接的打壓對方的心意。

祝福你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