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有何BOOK] 超譯尼采

Kmyth | 2022-06-09 15:53:34 | 巴幣 0 | 人氣 117

書號:147.66 7720


契機

77影片談到超譯,舉了這本書為例,於是就找來看了。

意料之外

大學就對哲學有一點興趣,旁聽過也選修過(但最後好像放爛了)
工作時期,因為台灣吧的節目接觸到雞蛋糕腦板朱家安,
也曾經報名去聽了幾次課程(演講?)。

但其實一直都沒有很認真、完整地讀過任何一本哲學家的經典。
想說正好藉著這個機會。

本來預期書是很艱深、難啃的長篇大論。
翻開書頁,完全相反。
書本採用單頁式闡述一句話。
有點像是靜思語,搭配一則小故事。

這讓它像是零食,如波卡。
你可以一片一片的吃,不用有負擔,
隨時可以停下來,蓋上瓶蓋、下次再吃。

超譯

我沒讀過原著作,書內也沒有對照,
所以沒辦法判斷,究竟是超譯多嚴重。
但是從77的敘述中,
大致能從差評者的想法猜測出來。
「超譯」應當只是作者所用的一種自嘲式的命名吧!
整本書更像是作者讀完尼采後的讀書心得
擷取各個有想法的片段所收整出個人解讀的合輯。
所以把它當成一本「心靈雞湯」來看待,
相信大多數的差評者應該就能接受了。

心得

那我現在就是在對一本「讀書心得」寫我的讀書心得。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適合我自己的創作方式。
比起憑空生出一堆概念和想法,
藉由其他人的作品來激發出的「意見」更為容易。
可是話說回來了─這也是我一直在納悶的事情:
心得能算是一種創作嗎?
如果說經歷就是一種對於人生的「心得」,
似乎好像就沒有疑慮了。
但是這種對於其他心得的心得
若抽離了本文後就無從得知所言何事,
可能就是一個東西是否能作為創作來獨立看待的判別了吧!

001

這算是一種後設嗎?有一種被看穿的感覺。
刻意擺在第一條的用意,
就好像預知到會來看這本書的人,
內心現況是自卑的。
又或者,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呢?
總之,當作開場,
它確實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激勵作用。

002

在意名聲,就是藉由他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
表示缺乏自信。
難道只看到部分的人能比看到全貌的自己,評價更準確嗎?

003

有點貼近阿伯說的:
「如果煩惱有用,那就好好坐下來煩惱。
如果沒有,那就起身去做該做的事情。」

004

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夜晚的寧靜,加上低溫的加劇,
確實讓人很容易陷入沮喪的情緒。
但是一覺醒來,
昨夜過不去的坎,就會變成一笑置之的笑話。

005

當今的酸民文化。


(每天寫一點...希望還書前能寫完)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