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YT看甚麼] 屋台x人力車掀起的波瀾

Kmyth | 2022-06-09 11:16:20 | 巴幣 2 | 人氣 164

1. 屋台


可能是不斷地把首頁影片「不感興趣」,
就誤打誤撞出現了這個頻道。

去過日本1次畢旅2次聖地巡禮,
看到影片時又激起想要再次旅行的心情。
本以為已經撫平的心願,
原來還是有未竟的遺憾之處。
怎麼會沒想到呢?
如此鮮明的特色卻未排入當初的行程。

首當其衝的感想,
當然是看到此行業的辛勞。
拖著上百公斤拖車,
到達定點後,
還必須花一、兩個小時搭建。
結束之後也必須花相同的時間來收拾、離場。
還有未在影片中呈現的─
事前的食材準備、耗材補充等。
粗估每日約得花上超過12小時在工作上,
讓人難以想像。

如此繁雜費工的工作,
以現代與時間賽跑的視角來看,
是極度沒有「效率」的方式。
想法上,每日必須將整棟「建築」,
來來回回上的心累,
加上營業和準備時間幾乎是相等的不成比例。
甚至在下雨天更是麻煩加倍,
浸濕的雨和勞動的汗水夾雜下,顯得更加狼狽。
在可攜食材、料理空間等限制下,
也不可能有過多變化的菜單。
對顧客而言,
在快速料理下,
美味和衛生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犧牲,
比不上固定的店面。

那麼,屋台的魅力到底是什麼?
對老闆而言,
應當是開店夢想跟昂貴租金妥協下,
所得出的一個答案。
對顧客而言,
是在白天空曠的街道上,
忽然巧遇的尋寶驚喜感。
對雙方而言,
更是在空間限制下,
貼近彼此,能感受到的濃濃人情味。
除了空間,也因為座位限制,
老闆能更深入地跟每個顧客互動。
就像是還不紅的偶像,
更有時間、心力去與單一個粉絲交流。

而我在影片中觸及最大的感動,
是看著一台小小的拖車,
一步步展開,搭建成有屋頂、有牆壁,
劃分出自己領域的「建築」。
說是店主的一座城堡也不為過。
而過程就像是在看變形金剛變身,
讓人驚訝於收納規劃、隔板收折等設計上的巧妙。

為了讓行人清楚看到店內,
採用不會視覺阻擋的透明布簾或紙門,
是讓屋台擁有和風的關鍵。
工作臺、客人座位、店外空間所隔出的層次感,
如同日本建築特色之一的緣側,
戶外和室內之間還有一個漸層,
讓屋子融入環境,降低了人造物突兀的排斥性。
屋台整體的收束,
也像是可拆卸式的拉門,
可隨時拓寬空間的自由感。

看了許多不同的屋台,
反而覺得破舊的木板更吸引人,
而新穎、明亮的,倒給人了一種不符預期的衝突感。
從前置工作的不方便性,
不難推測它是上個時代的產物,
才會主觀推定其老舊的形象。
也因為這時代感的景觀,
出現在一整條街的壯觀,
成為了一個文化特色,
若是消失了,肯定令人不捨。

而在台灣,與之對應的便是夜市。
但參雜了固定店面,
及為了方便性而不能變身的攤販車,
相較於屋台來說,
就少了那麼一味。

2. 人力車


在汽車奔馳於道路的現代,
想慢速旅行也有單車做選擇。
人力車同屋台,
一樣是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

影片中吸睛的亮點─也不用迂迴,
就是可愛的女孩子。

除了可愛,
更是與想像中,人力拉車的的勞力活,
竟然可以由年輕女性來作的衝突。

循著背上的制服,找到了官網。
徵人訊息上歡迎無經驗者,也沒有特別註明的體力需求。
或許不如想像,
大概是一般球類運動即可負荷的程度?

從工作能力需求也可以看到,
不單單是體力,
更需要的是與顧客溝通協調。
根據客人的身分、旅行經驗、年齡,
在觀光路線、時間、費用的取捨上去給予建議。
最後便是整躺路程,
詳細的景點介紹,以及不冷場的聊天技巧。

而在想通了一個點,
一開始納悶的原因,反而幾乎成了徵才隱性的要求。
距離秋葉原不遠的淺草,
加上近年來宅經濟給世界的驚艷。
或許女性車伕的出現,
正是公司有計畫性的打起了「色狼」生意的商業策略。
從官網列出車伕自介等訊息,
也是意欲讓顧客對員工產生好感,
進發與約會之間的模糊地帶,
朝向針對性的長期經營來培養死忠顧客。

那對我來說最大的萌點,
莫過於那雙分趾的忍者足具了!
二次元作品裡的服裝屬性,
活生生地出現在現實中,
怎麼能讓人不興奮!

不過,基於費用上的考量,
以及載客視覺上的上下關係,
即便真的去了淺草,
很大機率還是不太會體驗這種服務。

結語

高中到大學時期,
內心本來已經抑制深埋的日本瘋,
又被狠狠掘出。
啊!真的好想再去一次。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