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無職轉生萬字申論

Rai | 2021-08-08 01:20:45 | 巴幣 0 | 人氣 418

此篇個人主觀意識過剩紀錄萬字有餘,生人迴避。
我並不確定你看完之後能得到甚麼東西。
如果你還是願意看而指正本人事實邏輯謬誤之處,我很感謝。

如果問推不推薦的話,我一率建議:動畫去看一集就好。
動畫的完成度很高,如果你喜歡這類作品的話,看過第一集就會知道這是不是你的菜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普遍來講不太喜歡轉生作品的話,
我認為這部並沒有一般轉生作品讓我厭惡的理由。也就是YY。反派也不是智障。
這部作品在風格上雖然有些日式ACG的輕浮調調,
但整體來說在邏輯與人物動機上的處理算是嚴謹的合理作品。
如果你是因為上述原因而對轉生作品退避三舍的話,這部可以試試。
另一個建議,wiki要謹慎閱讀。我有時後忘記人物名,或者因為音譯導致不同版本的翻譯不一樣的時候...
wiki不小心看太多就會自雷。
再一個建議,如果你是動畫檔的,雖然動畫完成度很高,比起小說可以說是精闢的部分改編,
我原本看完動畫S1P1之後看小說並沒有從頭開始補(因為懶),但是後來還是全部補完了。
雖然很花時間,重複的部分不少,但是因為媒體的限制,只看動畫並不能完全了解腳色的動機和心境的轉變。
依照原作的篇幅,很大機率動畫並不會做完,小說遲早要補。你可以邊看小說一邊再次體認動畫改編的強大。


以下是超暴雷自我意識過剩的自以為心得評論
可能不時會引用文庫版~22,web版,外傳蛇足篇、王龍王討伐傳、古龍之昔話內文。
請看完之後再服用此文
(雷區警告線)
##################################################################################













曾經被朋友笑說自己講話很沒重點,不過這就是我思考的方式,請容許我散亂的記述自己的感受吧。


批評

實在不曉得該從何處說起,總之還是從批評開始吧。
普遍來講,我不喜歡輕小說。我並沒有讀過太多,但是讀過的作品印象中都不怎麼樣,導致家裡躺著不少只買了第一集的小說。
文筆不錯的不是沒有,但是以比例來講,真的是少。
這部作品同樣驗證了輕小說之所以為"輕"的原因。

整部作品都是像我這筆記一樣,以第一人稱將腦裡對話的思考表述鋪述整篇作品。
這樣看下來,在大部分時候給我的感覺其實還好,但是不少的時候,也讓我很藍瘦。
整篇作品都像我這篇文章一樣,就連不是對話的地方也是一句一行的分隔,很少比例的有所謂段落的存在。
這會讓我感覺十分的散亂而煩躁。
更煩躁的是,因為是整部"腦內文"的記述方式,導致角色在思考廢話時,讀者也會被迫啃食這些垃圾,
對我來講不是甚麼愉快的體驗。
大學以來學習簡報的製作,言簡意賅是不變的準則。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簡短而精準的描繪骨幹幾乎可說是簡報成功與否的標準。
直接將簡報製作和小說對比是不行的,不過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多出這些文字並不會為讀者對於這個幻想的世界增添色彩,那就是廢話,就不該存在。
不過整體來說,這個情形並不算多,頂多是在某幾個段落會讓我感到不適而已。
這大概不是翻譯的問題。不管再怎麼差,我想是不會差到哪邊去的。
與其說是作者的問題,不如說是編輯的問題吧。同樣的問題到了文庫再版並沒有改變。
可能也有許多考量吧,風格之類的,改筆的成本之類的,
或者就是改不了。

全篇讀起來很順暢。因為邏輯通順,因為很輕。
文筆都是非常平舖直述的敘述,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隨意攝食。
以文學來講,這不是好事。
不難看出為什麼有人認為不應該讓小孩先接觸輕小說這類文學。

以文學價值來說,這部作品大概無法當作典範吧。

相比金庸、布蘭登山德森的作品就會知道。
不過直接對比所謂大師的作品其實並不公平。作者理不尽な孫の手似乎沒有文學背景,
而這類大師的文筆除了努力之外,還要所謂天賦之類的幸運才能成就成功。
隔行隔山,如果作者是莫仁之類理工背景出生的話,這樣批評就有些失禮了。
如果是這樣的原行外人所筆的話,比起批評,更應該肯定吧。
除了文筆以外,完成度無庸置疑。
雖然批評那麼多,我是喜歡這部作品的。看完之後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



不是盡善盡美,但也盡心盡力了。

因為載體的差異與成本的考量,這類作品的轉換必定要經過一定程度的改編與精簡。上述文筆上的缺點,動畫完全迴避。
相反的,因為動畫版是那樣的精簡,有時候會導致你不太明瞭腳色的動機與心境轉換。
比如說,那樣寄居在家裡的男主,為何在人生的最後會想要出手拯救七星等三個人。
正常來講,會這樣生活的人,對於這個世界應當是放棄的。
放棄這個世界,放棄夢想。
放棄生存的念頭,只是沒有死亡,放棄考慮未來,放棄改變未來,放棄改變世界。
放棄自己。
正常來講,這個世界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是怎樣都無所謂的。
自己的生或死,別人的生或死,怎樣都無所謂。
我的話就會這樣。


不,還是算了。不會有用。
我沒能好好努力。就算回到過去,也一定會在類似的問題上跌倒,
在類似的地方停下腳步。因為我無法克服正常人應該能在無意識狀況下跨越的障礙,現在才會在這裡。
我心想自己得去救他們。同時,也覺得何必做那種事情。
然而我產生一個直覺,那就是如果沒去救他們,五分鐘後自己一定會後悔。
要是看到他們三人被那輛已驚人速度衝過來的卡車輾過成了血肉模糊的屍體,我很定會後悔。
後悔自己要是有行動就好了。
所以我得去救他們。
雖然自己大概很快就會死在這附近的路旁,但至少在那瞬間,我希望能獲得一點滿足感。
我不想直到最後那瞬間都還在後悔。


因為後悔。因為不想再後悔。
人生最困難的不是挫折打擊,而是面臨各種挫折困難,仍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可以這樣總結吧。


普遍來講,我太會特別討厭哪種類型的作品。我不會特別討厭轉生作品,但普遍討厭轉生作品。
對我而言稱的上好看的轉生作品,一隻手就數得出來吧。
從意義上來講,Angel Beats、佐賀偶像、散華禮彌這些都算是轉生作品,但會被認為是轉生作品的只有一種。
本來轉生作品作為奇幻科幻的一個分支並沒甚麼讓人厭惡的特點。只是近年來的轉生作品特點都十分相似。
也就是game-like。


是現代文明的遺毒。作為現代人的成長,在上學之外要娛樂,ACG是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吧。
數位作為資訊的儲存方式,是人類至今發明最方便的工具之一,允許資訊便宜的傳遞。
其中衍生而來的電子娛樂,讓人可以簡單的體驗所有世界的可能性。
與現世的類比,將原本現實中複雜的資訊簡化(簡併/Degenerate)、提取最興奮的部分,使人可以最高效率的接受來自感官的刺激。
其中的奇幻,免不了就會出現Health Point(HP)、Magic Power/Magic Point(MP)、experience(EXP)、Level的設定。
這是原本在現實中是非常複雜的資訊存在的形式,為了方便給所有人體驗所做的轉化,
包含肌力、肌肉記憶、身體素質、物理、數理、世界的道理的理解,一切的簡化。
而最一開始會這樣設定,是因為技術限制的緣故。隨著電腦的發展,限制逐漸解除而得以構建更複雜的系統,
這些機制得以被下放讓玩家學習,真正意義上會習得"經驗"成為玩家的一部分。
而最高層次的遊戲體驗,就是像"一級玩家"那樣的虛擬實境吧。
通常,人應該都會向上追求更複雜而"高等"的刺激而非相反。

傳統遊戲的設計,那樣的存在形式是有其脈絡的。
剝除這些脈絡而毫無緣由的存在於那些作品的"世界"之中,是懶惰而無聊。


最要命的就是YY。

到底是為什麼會覺得,在這個世界失敗的自己到另一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轉生就能成為勇者?轉生到那種落後的地方?重來就會一帆風順?
如果你需要在一個比你爛的地方才能變得優秀,我想勇者這個詞彙對你來講一定有甚麼誤解。
如果你莫名其妙重生在一個甚麼都沒有的落後的世界,像七星那樣想要回來才是正常反應吧。
沒有電,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水,沒有自來水,沒有水庫,
吃的東西不知道要去哪裡尋找,還沒有瓦斯,要怎麼煮?
食物還要自己種?獵物要自己獵?
沒有家人,沒有家。
當這些困境成為現實,我不認為多少人會覺得有趣。
就算轉生到異世界,你仍然只會是你。作為來自異世界的勇者被召喚,只會像web24的篠原秋人一樣隨便死去吧。
在現代沒有女朋友的你,就算到了異世界也不會因為很溫柔甚麼的然後妹子們就屁顛屁顛的貼過來。
違反布蘭登一二定律的故事普遍來講沒甚麼好下場。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作,然後有這樣的讀者?可能是在尋找某種滿足感吧。
因為在現世無法獲得這樣的刺激,只好創造無視法則任性妄為的世界來滿足。
這樣的現象不是甚麼好事吧。
現實的問題,請在現實解決。
我不喜歡這樣的創作。比起滿足,我會希望從作品中獲得啟發,得知我想不到或很難想像的可能性。
理解這樣的可能性,才是對人來說有趣的本質吧。
就像現實中的極限,
是侷限中的無限,而非不設限所以無限。

(雖然這樣批評不太好,因為我沒有看完,那時看到一半藍瘦的看不下去。)
對比隔壁棚的史萊姆,明明就只是一坨,卻附加了一堆有的沒的詞條。明明會是滿有趣的開場,硬是塞入會腐蝕整部作品的設定。
我不覺得看富二代花錢是甚麼有趣的事。我不覺得開外掛透視自瞄到底有甚麼樂趣。
比起遊戲後期滿等滿裝隨便亂殺,開荒時的一無所有,努力思考如何最有效的end game才是最有趣的時候。

無職轉生除了"被轉生"到擁有拉普拉斯因子這項算是OP的設定以外,其他都是主角自己獲得的。
甚至連這項設定也不太讓人覺得"太強"。因為除了比這設定人外人天外天的存在更多以外,
這項唯一的"天賦"如果不是那樣努力改變的主角,不是那樣"悔恨"的主角也不會發揮那樣的作用。
不是被動的收下所有,而是因為有那樣悔恨的經歷所以努力,去推動、創造了故事的結局。


雖然聽起來很像廢話,不過看無職可以讓人感覺所有角色都是活著的。

外傳蛇足篇是本傳的後話。如果硬塞入本篇,反而會破壞本傳節奏,讓人感到又拖又冗。
作者對此很清楚而將其獨立。
因為對於本篇不是必要的存在,是可有可無的後話,所以是"蛇足"篇...原本是這麼想的。
暫時不論道德問題,從愛夏篇可以尤其清楚的看到我之所以說無職中的腳色都是活著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這些性格都有形成的原因。因為這些原因,才會導致這樣的結局...。
就像時光之輪,每個角色都因其獨立的性格互相牽引、拖動未來。
有點像主角只有一個的群像劇。
以這樣錯縱的編織整個世界,我認為十分困難。
也是我認為這部作品最出彩的地方。
前面提到的令人煩躁的"第一人稱腦內話",從這點看反而讓人覺得是種特色。



無職轉生展示了"轉生"這檔事對於人的渴望。

因為後悔。因為不想再後悔。想要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缺憾。
因為過去能力不足引發的不可逆的現在以及不想面對的未來。
轉生,重生,重來,是電子遊戲的一大特色。
數位化資訊讓人可以很低的成本體驗世界演化的各種形式來達成符合自己理想的Perfect Ending。
許多人將這種便利誤以為是廉價。然而對於無法脫離主觀思維的人類來說,感受就是唯一的真實。
無職的轉生是僅此一次的人生。


反派與主角相生相息。

還是隔壁棚的史萊姆,那時我看了藍瘦放棄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反派太低能。
無聊的動機,無聊的存在。他好壞,但是nobody care。
反派。
無職中的人神在古龍之昔話揭露了動機。

「他肯定是想要成為唯一的世界裡唯一的神。所以讓其他世界崩壞,吸收到一個世界裡,還要把所有神都殺死。剩下的問題就是,hitokami是怎樣得到和神同等的力量的……」


說到底也就是這樣吧,並不算特別。
不過照到目前為止展現的功力,相信不會就這樣而已吧。我想這樣相信。
雖然是這樣簡單的設定,現在到本傳結束看起來並沒有因此貶低故事的精彩。

其實看的出來。
無職轉生裡面的神一點都不像神。
"神也是人。只是神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所以被叫做神。"大概是這樣。
不說那些劍神北神之類,那些擁有"神玉"的神也是。
就像多神信仰的希臘眾神,明明是神卻各個屁眼小的要死,比人還要多愁善感。
說到底,擅自用人的形象帶入神,就是一種傲慢吧。就你最特別。
不過,也可能只是誤會。
因為演化出來的器官,使人可以理解世界的道理,使人能在其實力範圍內創造自己希望的未來,
而將這個世界形成的原因誤以為是類似於自己的存在。

不過,神作為概念本身並不需要辯詰其存在與否,因為是個概念。
而在各種信仰中,日本神道教將世間所有存在視為神靈的這類中心概念,我認為最符合"神"這個概念本身的意涵。
神這個概念在演化出人類至今的歷史中被賦予了各式的樣貌。
對於人們,如果不是拚了命要維護的存在,就是拚了命要毀滅的存在。
要不是臣服於那我們尚一無所知的這All Mighty之下,服從命運,摧毀無知的異教徒,
臣服我們尚一無所知的命運之下,
就是要反抗所謂的命運,所謂神。
隨著科學的發展,認知的發展,能力的發展,
我們能,更多的控制,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周遭,某種程度上的命運。
直到人類像cancer、蟑螂那樣擴散的地球的各個角落,
已經不只是更好的控制,而會留下影響悠久的痕跡。
伴隨這樣的控制和認知,彷彿命運已經不再是視界外無能為力的設定,不再是那麼Mighty的存在,
儘管這些反抗並不違逆牛頓宇宙的determinism,拉普拉斯信條,
神這個印象普遍會更加淡薄,而人會以為更加的接近那樣的存在。
時間並不夠人演化出乘載所有的entity。
而人也不會停止追求、停止攝食,放棄擁有、控制一切。
左邊鄰居就是最好的例證。驗證超越人類想像的奇異在世界發生的可能是存在的。
這時候真希望那些人可以去玩玩遊戲,奶嘴吸一吸。不要把那些讓人不幸的慾望帶到現實阿。
在無職中人神就是這樣的存在,不像神。


控制。

奴隸,奴役,
掌控,
力量,權力。

因為人神在本傳裡一直都處於比較幕後的腳色而且直到本傳結束都沒有更明顯的揭露人神的資訊,
在無職中另外兩個比較突出的反派,基斯跟帕庫斯,
都是因為無力而失敗。
因為失敗,所以想要反抗,
從這方面來看與主角並沒有不同。
不同的是,在這樣的渴望所引發的未來對於他人的差異,
以及運氣,
而導致了那樣的結局吧。
同樣都是後悔與不足,想要全力奮鬥,
魯迪很明白自己是因為幸運所以才有這樣的自己。
因為運氣,所以轉生,所以生在那樣的家庭,遇到那樣的人,成為現在的自己。
因為有了前世的失敗,讓魯迪在轉生後近乎偏執的謙虛。因為有那樣清楚的認知自己是因為幸運才得以以這樣的形態存在。
當然可以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回報而滿足。但如果缺乏我們是因為運而得以這樣存在的認知,
就會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理直氣壯的壓迫他人吧。
因為這樣的認知而不會自滿,才能不斷的努力。
努力獲得更多的力量,推向期望的未來。

我們想要控制,得到讓自己滿足的未來。
攝食,自己所沒有的,成為自己擁有的。
雖然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理論並沒現代實證科學那樣作為證據的基礎,
不過一直流傳到現在,以及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中的感受似乎都頗吻合的。
彷彿來自最底層的animal instinct,尤其是彷彿沒有它不行的各自生命的半生,
需要它才會完整的,
似乎總是受自己所缺失的那些特點所吸引。
所以,不會停止,人的渴望,以及,
不會終止的吞食。
某方面來講,我們都是吞食愛好者(Vorarephilia)。
擁有,佔有。


擁有。

大概是人對於自身所能支配的存在所衍發出的概念。
動物以來的領地,食物,自身存續的概念延伸。
這些概念都是之於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的。是社會的。
脫離人的概念之後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從屬於自己。
人類做為世界演進的現象,從世界中構成,而後回歸。
只會從屬於世界而非相反。
我們並不曾擁有任何東西。
與這事實相反的是那直達境界彼方的慾望。


我們全都渴望愛。

愛最重要的大概是對等的雙向流通吧。
作為感性的動物,不需要真正的對等,但是雙方所收到與給與的感覺必須是等價的吧。
這樣的平等在無職之中的處理也很優秀。
原本要十年養成計畫,卻被優秀的老爸所制止,希露菲在之後成為與魯迪互相扶持的菲茲學長。
作為教師引領魯迪跨越人生至今無法面對的困難(儘管旁人看起來根本沒甚麼)的洛琪希,
成為了能夠守護她的存在的魯迪(雖然另一方的心境轉變感覺主要是看臉居多)。
以及為了彌補魯迪魔法師的不足而不斷修練,成為能夠並肩作戰的艾莉絲。
一般情況下會失衡的系統,在無職看下來並不會唐突。

對於魯迪偶爾顯露的男人糟糕的一面,我並沒有感到特別的排斥。
除了作為無法根除的本能以外,就是在想這檔事的時候,總是因為要"認真"度過這一生的念頭而努力糾結的緣故吧。
雖然這個角色顯露出不少讓人嘆息的念頭,但是並不會讓我厭惡。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營造出的和諧感。
否則一般這些老少/師生配/一對多產生的不協調很容易就會讓人反感而排斥吧。
卻在愛夏篇失足而不得不刪除這部分。似乎發了刪除公告但是在原本的網站上已經找不到了:


只是在對岸的漢化上看到有這篇的翻譯,沒確認是不是真的。


就當作是真的吧。如果為真,顯然作者自身也沒有做好準備。
不過我在看的當下,雖然仍是不能接受的,不過並不像白兔糖那樣,反而讓人感覺有些舒坦。
這之間的轉換鋪陳仍然是不足的,然而從前後來看是可以看到這些脈絡的。
不能接受,除了是生理上生物上的不行之外,主要還是鋪陳不足吧。
對於無職,這部並沒有存在的必要。
對於六面世界,這是不可迴避的組成吧。
希望未來作者重寫時能做充足的準備。


關於多元成家。

對於我這方面的論述不滿的話,麻煩請看完整段好好思考之後再給予批評。

在讀這部作品大概無法迴避這個主題吧。還是從愛夏篇來說。
主要還是平衡感的問題。
除了戀父/母、姊弟戀這些親等過近有所謂生物上的問題之外,一般人也不會接受戀童、師生戀、年齡差距大的。
當兩個半身處於不對等的狀態,就不健康,就會跌倒。
所謂健康,是指由一般人的經驗推想這樣的未來是否幸福的結果。
而對於生物而言,莫過於就是存在與消亡的差異吧。真設計這樣的實驗應該不難得出同樣的結論。
不是那麼後天的道德,而是毫無來由的這樣感覺吧。
因為這樣的原因,因為人是這樣的動物,所以才會建立"婚姻"這個制度,生怕會有人違反。
同樣的原因,所以正常會本能的無法接受同性戀。
如果"性"這個機制在演化上有任何目的的話,就是為了生命的延續吧。
會受到同性的吸引從這方面看,是相對於正常的異常因而會被歸類為病吧。
我這邊指的病是生物相對於正常狀態會使生命消亡的異常。
所以如果有人無法接受我想並沒有那麼的難以理解。


難以理解的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構成。

直到現在,胚胎的發育仍有數不盡的問題尚待研究。
腦科學研究中有個像是悖論的笑話,大概意思就是人腦永遠無法理解人腦在想甚麼。
一個系統當然無法承載大於等於自身的系統,更何況當一個資訊要被儲存時還會再次放大。
我們無法在人腦中儲存另一個人腦,我們能研究的是在這之下的基礎原理。
在這尚待研究的事項之前,
我並無法理解自身會喜歡女性的原因。當然只是要歸類原因的話可以很簡單的像上述那樣推倒一個總結,
無法理解的是,這樣的系統是如何建構的。
就像我並不明瞭自己為何可以舉起自己的右手。我知道怎麼舉手,但並不明瞭這一切是如何運作的。
生命在演化出人這個系統的時候,並沒有附加使用手冊。
建立在"性"之上的愛,是如此獨一無二而無法取代。
所以,我不會批評這個行為。評論一個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是很奇怪的。
我可以理解看完前一段之後會有人感受到自身被否定,然而這並不是我的目的。
我只是闡述自己的邏輯思路。


自由民主的價值思路。

共存共榮。
這在生物學上也是同樣的。
在生物學上並不適用人類價值的對錯和強弱。
建立在變異性上的差異並沒有對錯。只是存在,適者生存。
在環境的篩選下,適合生存的就會留存下來。存者恆存,而非強者。我們概念上的強,只是其中一種形式。
直到那樣的困境出現之前,很多時後我們並無法得知到底怎樣比較好。
在單一種族上,繁榮的種族更得以包含更多樣的變異,使得下次困境來臨之時永有更多可能的對應。
而一個堅韌的生態系,必定是由繁複多樣的網狀系統相輔相聯。
對於人類的社會,如果一個個體的存在的形式對於另一個體並沒有顯著的危害,
我想我們該做的是包容而非異端狩獵。


不過就像前面講的,

如果大部分的人並不認同的話,"法律應作為大多數人道德的共識"與社會決策應取決於最大多數人幸福的功利主義角度出發,
同婚合法化並不適合如此強硬地通過,就像強制他人認同自己的價值觀一樣。

我是認同大法官釋憲的解釋的。如果剝奪同性結婚的權利的話,就如同這個社會允許這樣次等公民的存在一般,
這是與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所相抵觸的。
在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之下,我認為不必給予同樣"婚姻"的認同,
但必須給予等價存在的形式。
做為社會被犧牲的少數,得益的多數必須彌補少數犧牲的等價償還。
也就是,我們不必認同這樣的婚姻是婚姻,但必須賦予同性者得以締結同等契約的權力。
在我的想像中,對我來說如果我是同性戀,這樣的彌補是公平而足夠的。
除了婚姻的雙方以外的任何認同都不是必要的。只要這樣的權利不被他人所阻礙就夠了。

當初同婚公投結束之後FB上一片哀鴻遍野,宛如世界末日。
我不理解,為何非要這樣強制所有人認同不行。
朋友A跟B結婚並不需要自己認同阿,更何況是根本沒人認識的第三者?
我不明瞭同性戀被否定的感受,但很清楚自身被否定的感受。這已經是盡我所能的同理心了。
就如同支持同婚者認為反對同婚者是在強加這些價值在他們身上,反過來也相同阿。
許多人批評反同婚者的邏輯是如何的無知如何的無理取鬧,就像逆向的霸凌,根本放棄溝通。
雙方都是。
看的到的反對同婚者沒有任何人提出足以讓人信服的論點,支持同婚的也是,就這樣雙方互相爭鬧的落幕。


但愛夏意識到了。
若是跟亞爾斯分離的話,自己肯定無法獲得幸福的。
至今以來的日常不能算是幸福。
若是看見不在我身邊卻幸福著的亞爾斯肯定會後悔的。

"你現在幸福嗎?"
聽了愛夏的視線低了下來。
緊閉著口,表情很認真。
然後開口說了。
"是的。"
是麼。
幸福著阿。
愛夏的話,明明知道這樣下去是不會幸福的。
不,正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幸福,所以才會私奔的。


追求幸福是所有人平等而不可剝奪的權利。

這是支持同婚者唯一最佳的論點。
有人認為是過度衍生,但我認為是等價邏輯的概念延伸。
如果同婚合法化,家庭的傳統價值肯定不復存在。
性別不受限定,人數也不需要了,也就是多元成家。
因為你無法否定這些多變的形式肯定會造成"不幸"。
在這之後的必然推論終點是婚姻這個法律的形式存在的必要性。
讓人回歸民法,自由的訂定各自期望的和意契約不就好了。
像是一對多這種形式,人是會因為忌妒的感情等原因而變得不穩定,但是像魯迪這樣的存在也並不是沒有。
現實世界中隨便查,不是多數,但是存在。甚至,性,有其唯一的必要性嗎?你怎麼肯定這樣必然是不幸?
人有自由追求使其幸福的權力。

我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不是因為不認同多元成家的形式。
而是覺得,台灣目前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混亂而溝通不足。
我並沒有去投。
身邊其實有不少同性戀,而我想這些並沒有要傷害任何人的意思。
我並沒有無聊到要使人不幸不行。說實在,why?
大家舒舒服服以各自高興的形式活著,互相並不打擾不好嗎?
我覺得目前的台灣並沒有成熟到適合這個法律直接通過,但是看到許多人自以為是的這樣互相傷害,總覺得
算了
怎樣都好。
對於一群憤怒不想溝通的人,說甚麼都沒用吧。


家庭。

似乎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必然的終點。不管是作為本能的終點,或者是感受的終點。
我們由家中孕育,也會尋求在此終結吧。


幸福。

擁有之後會很害怕失去吧。
時間還沒到,所以目前為止並沒甚麼太深刻的體悟。
雖然已經不年輕了,很幸運的,周遭熟識的人都還健在。
這種感覺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遞增吧。
然而在本篇之中,魯迪看起來毫無這樣的恐懼。




"我已經,滿足了"
活得很夠了。
雖然不認為一切都很完美,沒做完的事也多少有留著一點。
閉上眼睛,想起來的也並非全都是美好的回憶。
失敗的記憶,成功的記憶,二種都還留著。
即使如此,我也不會想要重來。
我已經死了。
我的工作到這裡就結束了。
以後的事情,交給活著的人就好。
明明現在在眼前的傢伙,還說著要傷害剩下的人,真是奇怪的想法。
但是,沒辦法。
因為我的心現在平靜的不可思議。

...
要是沒有你這麼明確的敵人的話,我想我也不會這麼的滿足了。"
恩。也是呢。
要是沒有人神在的話,我多半在二十歲左右就鬆懈了吧。
和希露菲結婚之後,普普通通地工作,普普通通地奮鬥。
普普通通地結束人生,普普通通地滿足,然後死亡。
肯定是這種感覺不會錯。
雖然這樣大概也不錯,但是肯定得不到像現在這樣的滿足感。
就算不至於會後悔,可能也會想說,想再一次、想重來,想回到那個時候,
之類的吧。
正因為有明確的敵人、明確的目標,才會努力到死為止。
而結果,就是現在的我。
...
讓過去的我來看的話或許會覺得"意外的平凡呢"也說不定。
還能繼續吧,會這麼想也說不定。
不過,對我來說已經滿足了。
學習過、旅行過、交友過、創作過、研究過、戀愛過、結婚過、生子過、
工作過、戰鬥過、贏過、輸過、得過、失過、又得到過,在這樣的過程當中,
一點一滴的累積著各種東西......。
才有了今天。
我從沒想到,能這樣像人一樣的好好活下去。
雖然有想過要認真地活下去,不過具體而言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
那時候還不是很懂就是了,不過,我想達成了呢...。
不...現在才正要開始吧。
孩子們獨立之後,就有空閒了。
如此一來,又能開始從事別的事了。

...
只要有了目的,那麼痛苦和辛苦,就能變成快樂和期待。



一般來說,會牢牢抓著不想放手吧。
會希望能夠永遠的沉浸在這樣的幸福之中。
卻很乾脆的放手了。

我的恩師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她根本不算老,
"我不想活那麼久,活那麼久要幹嘛。"曾經做過類似的發言。
所以,魯迪活了這些日子到底要幹嘛?一路看過來,並沒有感受到某種特別的目的。
為什麼能這麼輕易的放下啊?
我感覺,就是想要認真活一次。盡力活過一生。
因為有了上輩子的失敗和後悔,所以想要重來,把握每個機會認真面對。
最後,像所有好故事一樣收尾,完結,而非無止境的持續。
好了,看完了,結束囉,該走了。這樣。
我想作者應該還不到那樣的年紀吧,可是看到這樣的結果,莫名讓我頗為釋然。
不會想重來阿...。

這部作品並沒有那樣的精密,禁不起十分嚴謹的推敲吧。
比如說,文庫版第15集,打奧爾斯帝德的時候。
一邊是毫無信用可言的脅迫者,一邊是這脅迫者的抵抗者。正常來想不是被逼到走頭無路的話,
應該是先和那個抵抗者接觸吧?
畢竟那個自稱神的是個毫無信用的傢伙阿,而且已經對你一番の宝物出手了喔?另一邊是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解決者喔,
結果你要解決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人?
而且你幫這個神解決這個解決問題的人之後他還是可以對你出手喔?
就像電影裡很常見的,那種拿槍抵著主角的老婆逼他把槍放下的低能橋段。
哈囉到底為什麼會放下自己手中唯一可以抵抗的機會來任由那個混帳為所欲為呢?
威脅和談判根本不能這樣進行阿...
不是說這個發展是不可能的,可是在無職中這方面的鋪陳並無法讓人感受到那樣的急迫性和唯一性。

諸如此類,決戰明明是決戰,結果感覺張力不行,而且篇幅還比學園篇還短阿...不是決戰嗎?
等等等等,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


然而,就是這樣的作品,讓我在看的時候不斷回想到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以及我自身。
我不是要鞭屍,每個人都會犯錯,而這位也已經為其自身的言論承擔了後果,
對岸的Lex曾經發表過無職是所謂人生贏家不會喜歡不會有共感的言論而暗示了只有魯蛇才會喜歡這部作品。
就不說這個毫無統計依據的結論有沒有道理吧,不過我認為,無職轉生是有失敗經驗的人會有同感的作品。
作為一個無能者寄居在家中,只是存活。作為生物卻無法獨立生存的這個觀點出發,毫無疑問是個魯蛇吧。
失敗了,放棄了。原本已經失去以為再也拿不回來的東西,卻因為幸運而撿了回來。獲得了機會,也為此努力而成功。

那些殺不死你的,將會使你更強大。
所謂的贏家,都是不斷失敗來的。錯中學,做中學,然後才會成功。
那些生命中沒有挫折和失敗的人,我認為不太可能會有任何成長吧。



#

下面這一段的記述,是前一段寫完後又過了二三個星期了。
因為那時的思緒還很混亂,自己的想法並不明確,索性就這樣放置了。
直到現在仍然混沌。

我很迷惘。

現在的我並沒有目標。
雖然beastars的梅洛/哈蜜瓜(メロン)是個塑造失敗的腳色(這又是另一個感想了,先放著),
我就像是メロン預定設定的那樣飢渴。
我無法獲得任何滿足感。
前一陣子最糟糕的時候,真的甚麼都完全不想做。說是厭世嗎?應該不太一樣。
曾經很喜歡做的事情都覺得無所謂了。連很輕鬆就能接收的動畫和遊戲也不想看。
大概是高二病末期吧,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恩師那樣,
我現在唯一稱得上的渴望,或許就是不留痕跡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曾經有個目標。
那個時候我對許多事情都有興趣,而也都能從中獲得滿足。
我並不算是有天賦的人,是個傻蛋蠻幹型的。不過因為我那不明的執著,從以前到現在雖然失敗並不少,
下定決心的事情都能幹到自己眼中的60,別人眼中的80。
一直以來,我都盡著我當時"角色"的本分,也都取得不錯的成果。
就在進到大學後,我那時的那個目標漸漸的明朗,而在一天意識到,我已經達成了。
是目標設的太淺薄嗎?我不認為。總之,我理解了心中渴望的根源並獲得了解套的答案。
在這目標之後是甚麼?達成這個目標到達一個高度之後,我感受到的不是對於更高境界的渴望,
而是虛無。
如同數列Null的意思一樣。

就像Sadhguru問過的一個問題,
得到了一切,然後呢?


如果我能夠給你所想要的一切,然後呢?
你理想的工作,你喜歡的女孩。然後呢?
現在的我並無法感受他所說的更層次的喜悅或者生命。
我感覺不到以往曾經感受過的喜悅的滿足,只感覺到那喜悅後的虛無。
並不是因為感受到活著只剩痛苦而想消失,只是奢侈的想要結束。
雖然從來沒有失戀過,心中總感覺有點像。
如果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困擾,我現在唯一的想要,可能就是不留痕跡的消失吧。
並不是喪失了生物的本能,並非不畏懼痛苦和死亡,
只是對自己的生命已經沒有執著。

需要和想要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分別,因為想要也是需要的延伸。
而我已感覺不想要任何東西,
儘管生物的本能正常運作著,腦袋運作著,激素運作著,neurotransmitter 正常運作著。
仍然正常的感受到飢餓,性的感覺也很正常。
所以雖然感覺不想要任何東西,空虛的心卻無比飢渴而無法被任何東西所填滿。

除了結束這一切的渴望並不想要任何東西。所以沒有目標,沒有動機,沒有任何的終點。

可能是期待,試圖從以往的精神糧食中,也就是故事與書中獲得其他解。
也因此,故事中腳色的動機對我來說無比的重要。
而在無職之中,對於魯迪唯一重要的只有家人。

家人阿。
對於沒有執著的自己的生命,要說仍會擔心甚麼的話,就是還怕讓關心自己的人傷心吧。
父母會很傷心吧。
要說自己的生命跟這個世界僅剩的聯繫,就是不想讓家人,家人一樣的人傷心。
如果家裡出了甚麼事,我想我應該可以忍受任何痛苦而回去幫忙。
雖然這麼說,出生到現在除了給家裡添麻煩以外,並沒有給過甚麼東西。

忍受痛苦。
人之所以能夠承擔,選擇承擔,只有在明瞭在這痛苦之後的幸福才能如此吧。
作為人對性的渴求和支配的渴望使人有貪婪的追求。如果會主動放棄,就是因為不想讓那個特別的半身傷心。
如果缺乏,就會感覺自己生命就會不完整的半身。
"你現在幸福嗎?"
魯迪對愛夏的這個提問不斷迴響在我腦中。
要解決這個飢渴最簡單的方式大概是,找個自己愛的人愛吧。
就我來說,為別人做甚麼總是比為自己做甚麼容易得多。
如果能將自己奉獻給所愛的人和事,就能沉浸在幸福中過完這一生。
不過這樣對那個人會造成負擔的吧。

說到底會煩惱這些問題,說不定只是我運動不足導致腦內啡和多巴胺分泌不足。

最近在打Apex,總覺得這遊戲和生命是如此的相像。
吞食而後存在。
而被人稱為Homo Sapien 的生命體不過也只是受自身這存在所約束,不斷吞食名為幸福而存續的系統罷。

越是思考生命的本質越是覺得,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不是巴遊戲巴嘎NONO分不清現實,不是小看現實。
我對於遊戲所追求的跟我們人生所追求的一樣,
或許就是種"體驗"吧。
不論是幸福或痛苦,只是充實而滿足的體驗。
我想我理解魯迪如此釋然結束的原因了。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