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

田螺 | 2023-05-18 14:47:10 | 巴幣 2 | 人氣 154

由Winnicott創造

Winnicott簡介
  • 克萊茵的學生
  • 在安娜佛洛伊德與克萊茵學派巨大的衝突中(註1)建立中間學派
  • 曾任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 關注母嬰關係的關係相互作用
Winnicott:「沒有嬰兒這回事,只有母嬰的聯合體。嬰兒的自體是潛在的,它需要被慢慢建構」

一、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

  • 過渡性客體是嬰兒跟母親的中間,既不是媽媽又不是嬰兒自己,而是嬰兒跟媽媽之間的存在物

二、嬰兒需要過渡性客體的時機與重要性

  • 第一個渡性客體,是嬰兒的大拇指

  • 嬰兒剛出生,媽媽本能性無微不至的照顧,媽媽的母親感覺孩子大了一點,注意力往其他地方分散,例如與父親的關係或有嬰兒之前的生活,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並不能任意的控制媽媽,為了修復這樣的一個失望,便把自己的大拇指當成象徵性的媽媽,對嬰兒產生很好的安撫、鎮靜、滿足的作用

  • 也被稱為非我的擁有物(玩偶、小被被)
  • 嬰兒需要對過渡性客體有絕對的控制權,自己能夠無所不能的控制某一部分東西的狀況,對嬰兒的人格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一個母親能做最糟糕的事情是趁小孩去上幼稚園的時候把他的玩偶拿去洗乾淨,會讓小孩產生自己的人格被弄破碎了的感覺

  • 當我們能夠控手腳跟排泄,我們就不再需要過渡性客體,能夠控制自己,就能夠滿足我們全能的需要

三、案例

  • 一個小女孩抱著喜愛的玩偶,幾分鐘之後,卻抓著這個玩偶用力地往桌腳摔打
          其實他並不是真的要對這個玩偶怎樣,而是想要體會那種無所不能控制感

四、如果有一個人,到了不需要過度性客體的時期,還是帶著玩偶上大學,這樣的人有問題嗎?

如果他的情緒基本穩定,能夠有基本和諧的人際關係的話,那他不僅沒有病,反而非常的可愛

註1:客體關係理論學派間的衝突,安納佛洛依德認為兒童的自我功能很弱,在給兒童進行精神分析治療時,需要有更多的教育與引導,克萊茵則認為兒童的自我功能不弱,甚至較成人更為強大,認為應該把孩子當作成人對待。

創作回應

㑀豆自處時
我國小還喜歡吸手手
2023-05-18 18:31:46
田螺
每個人速度不一樣惹,窩有一個高中同學也會吸手手,只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跟穩定的情緒都是很正常ㄉ
2023-05-18 19:52:47
㑀豆自處時
我同事到現在都會帶娃娃上班
2023-05-18 18:32:46
田螺
精神分析有一個說法是毛茸茸的物品可以最大面積的跟小朋友接觸,因此毛茸茸的東西可以給予緊密連結、溫暖、保護的感覺,所以小朋友或成人潛意識的會喜歡毛茸茸的東西惹,帶娃娃上班滿可愛ㄉ
2023-05-18 19:56:2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