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不同族群在脊椎手術後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的差異

WCH | 2023-03-12 20:40:59 | 巴幣 1310 | 人氣 524

心得:
這篇研究很有趣的是嗎啡類止痛藥在美國給的比台灣來得多很多。以我為例,我很習慣使用嗎啡(Morphine)針劑必要時5毫克每六小時或是可待因(Codeine)針劑必要時30毫克每四小時。這樣真的都一直有在給算起來MME也才每天20左右。這裡直接給到每天50實在有著落差。所以我蠻認同研究提到的「亞洲人可能比較不需要這麼大劑量」論述。另外白人濫用鴉片類止痛藥比例高於黑人,竟然比較是因為醫師不太敢給黑人同樣的劑量所致,同時黑人可能因此急性疼痛而再住院也成了一個佐證。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但這個論述也是很有趣的。

這是來自《Neurosurgery》三月份期刊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鴉片類止痛藥包含嗎啡(Morphine)或舒痛停(Tramadol)等。該文章有鑑於脊椎手術後使用這類藥物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加有研究指出白人比起黑人或西班牙裔更容易因濫用鴉片類止痛藥而住院或死亡,以及低收入區域的病患比較會依賴鴉片類止痛藥[1][2]。故想探討不同族群在脊椎手術後使用這類藥物的情況。

這篇文章收錄了從2016年到2019年一共1944名接受過脊椎手術且在術後接受鴉片類止痛藥治療的美國人,參與者的不同參數顯示如下,可以看到參與者年齡中位數為63歲,男性比女性多了一些。族群方面最多的是白人(70.0%),之後是拉丁和西班牙裔(因為沒有統計上的區別,被統稱為「其他」類一共是11.9%),再來是亞洲人(10.4%)以及黑人(4.1%)。其中在住院的24小時內有87.8%需要給予鴉片類止痛藥,出院後接受該藥物的有76.3%。三個月內再次住院的有12%,出院後給予嗎啡天數的中位數為8天,住院時一天使用嗎啡當量劑量中位數為50 MME(也就是藥效等同5支10毫克嗎啡的量),出院後一天則是90 MME。其中手術包含頸部與腰部的融合固定、減壓、椎板切除以及腫瘤切除。


統計結果顯示白人、亞洲人和黑人的男性比例差不多,不過黑人比起白人和亞洲人更年輕。


而三個族群在開刀時長、術後住院天數以及再次開刀的比例差不多。但黑人和亞洲人比起白人更明顯不太會出院後就直接回家或是自行照顧,應該是到復健機構做進一步的治療或是請看護幫忙。


至於術後使用鴉片的結果,可以看到黑人和亞洲人住院時、出院後明顯比白人使用更少劑量,出院後使用時長與總量也明顯比白人更少。而這些結果除了亞洲人比黑人住院時使用更少鴉片劑量外,亞洲人和黑人使用的結果沒有太大差異。

最後可以看到出院後前30天,黑人和亞洲人比起白人更容易再住院,而31-60天,則是黑人比較可能再住院。


這篇研究首先發現了黑人和亞洲人出院後使用鴉片的劑量比起白人來得少,有可能是因為美國醫師對於黑人病患比較有偏見不敢開太多鴉片類藥物給他們,或是這兩個族群或是醫師低估了痛的表現。這也點出了過去其他研究的一個發現,那就是黑人和拉丁裔很容易因為醫師偏見而獲得比較少甚至是不充分的止痛治療[3][4]。這或許也能解釋為甚麼黑人在出院後1-60天內很容易再住院,可能就是因為藥物控制不充分造成急性疼痛導致。不過跟黑人相比,雖然使用劑量也是比白人少亞洲人出院後卻比較沒有黑人這麼容易再住院,或許是因為不需要特別多劑量所造成。

而這篇研究還是有它的限制,例如再住院的原因、病患本身是不是就有長期使用鴉片類止痛藥、以及回診時病患對疼痛控制的程度。這些都會導致研究沒辦法特別做出結論來。


創作回應

終焉ヲ謳ウ翼天者
可能因為 African American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ultra-rapid metabolizers and less likely to be poor metabolizers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s of Europe ancestry.
因為Ultra-rapid metabolizer 患者體內的Codeine快速被CYP2D6代謝成Morphine,所以美國醫師比較不敢給非裔開高劑量
doi: 10.1542/peds.2015-3479
2023-03-12 22:01:44
WCH
這個很有可能呢!
2023-03-13 07:00:17
希爾斯
ultra-rapid metabolizers 聽起來很厲害,這難道是黑人相對瘦,且運動表現更好的原因嗎?
2023-03-13 17:00:00
WCH
可能因此爆發力比較強吧?不過黑人運動能力強確實跟基因有關。
2023-03-13 22:22:3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