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以漂流少年現象說明『為什麼你要有自己的詮釋』

牧梓慕紫 | 2021-08-18 05:02:52 | 巴幣 1036 | 人氣 667

【以漂流少年現象說明『為什麼你要有自己的詮釋』】
  大家好,我想繼續延伸之前談《漂流少年》的一些觀察與淺見,在那之後漂流少年也持續迷幻了下去,讓我更加喜愛了。也與他人進行了一些討論,某些結論挺有趣的,我想應該挺值得分享。以下不會仔細詳談作品中的內容,空閒時再看看吧...
--
  先從看不看得懂開始說,關於這點有朋友直接跟我說:「不明白大家不明白的點在哪」,我理解為,在我們還沒和他人交換意見的時候,還沒有將自己的信念與他人交換時,很大的機率我們會認為自己確實是正確的。那這種上會觸及他人的情況下,為何還是有人不願下定論,甚至還反過來批評他人的詮釋?以我個人的經驗(已下更像是反省),我早預設了未來情況,若自己說出自己的詮釋,可能會被嘲笑,可能會被反駁遇到挑戰,為了直接避免這些問題,所以選擇放棄定論,總結可為,我害怕自己的失敗,所以我嘲笑他人的嘗試,回想起這樣的自己,真是令我作嘔。
   大多認為不明白的點,是因為「不清楚」。通常會不明白這種缺乏說明與解釋性對話的作品,就像以上論述,若已經決心不想去理解了,自然不會想辦法給自己一個能接受的詮釋,所以才說自己不明白,來等著別人給他答案,更甚至會再次批評他人給的答案不夠好,但自己仍然不敢給出自己的答案,我想這更能連結到「人生的意義」上。覺得自己不知道為何而活,也不願挑戰,所以走上了他人鋪好的道路,使自己安定,卻又因不滿而回頭責怪給出答案的人。所以我一直認為,人的意義是自己活出來的,這就像我在審美上的觀念一樣,這樣的答案,一定是自己主動實踐找到的。如果覺得審美很「難」而放棄,那就自己放棄了找到只屬於自己答案的機會。
--                             
  抽離個人詮釋,單就劇情來看,可以很冷靜不帶情緒的說出:「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只不過是劇情需求罷了」雖然看似無趣,但絕不會有人說這句話是錯的,因為就為了建構劇情,才有劇情發展。這樣利用結論證明前提的謬誤,很容易讓人誤會。為什麼劇情要這樣發展?因為發展劇情需求啊!這當然很奇怪。以這樣否定他人論述的狀況,並不是指與他人討論時產生意見的衝突,而是否定所有來自作者之外的詮釋。落入這種情況,覺得只要不是被創作者本人說明白的東西,就是無解或是錯誤。換句話說,這就是認為有一定的、訴諸作者的正確答案且不可動搖。所以只想知道作者的答案,也就是作者想說「什麼」那才是對的,對比這個自己或他人的理解就是錯的。但許多實例可以反駁這點,很多訪談中的創作者都提起有時候的創作帶來的效果是創作者本人自己都沒考慮到的。
  所以我想,若我們的目的是要在當中獲得樂趣,必須藉由劇情反思內涵,將這些訊息通過我們自己後,再說明出自己的想法,意圖去思考劇情「想要傳達」的事,這樣「明白」的感覺就會漸漸浮現。不是單只是去考慮為什麼劇情「會」這樣發展,而更是去考慮為什麼「要」這樣發展。在訪談中《漂流少年》監督與系列構成的夏目真悟自己就在訪談說:「自己首次看到成片的時候,對缺乏說明的程度連自己都感到驚恐呢」。這樣說並不是說他沒有告訴你任何事,也許他本來就不想讓人這麼容易知道他要說什麼,才會有更多有趣的猜測。有人能看出內容用了暗喻來表示各種現實的情況,暗示了為什麼這些人會有這些特定的超能力,這些論點都相當有趣,討論也熱絡了起來,我更認為這就是創作者想達到的效果,非常建議大家能去看看各種關於《漂流少年》的討論,當然,要跟我討論那就太歡迎了。
--
  以就閱讀文學來說,我認為是沒有一定正確的觀賞方式,因為我們閱讀文學,是重體驗重感受來詮釋,不是單純以學習知識或得到說明為目的的理解。文學的存在就是為了開闊我們對人的想像,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來得到自己的理解,就像我們透過生活找到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一般。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類的行動指向都相同,那為何還要找到意義呢?如果文學作品每個人讀出來的意義都相像,那以文學來說又會多無趣呢?類比的舉例,父母與孩子就像是作者與作品,父母必須認知孩子本身就是一個主體,會因為各種影響產生不同於自己本來的期望,孩子將會為自己而活,產生出屬於自己的意義。而理解作品也是,作者一旦完成了作品,就難以對作品的解讀做到控制。對於影視媒介我也是抱持相同想法。
  但這樣說,作者本人的意見就不重要嗎?哲學家羅蘭巴特曾說:「作者已死」,但這樣評論者各說各話,意見不會落於相對主義嗎?作者意圖與觀者評論相互牽涉,這樣我們能找到正確的觀看角度嗎?羅蘭巴特是解構主義的代表人之一,在文本解構過程,特別強調讀者對於文本的作用,文本的意義會因各種因素影響處於變化與開放中。作者對於作品整體的形成並無太大作用,不如說,一個文本能成為一部作品,正因為有了觀看者觀看與解讀的創造性,賦予文本新的意義。這樣一來,只要有新的解讀出現,文本就創造出新的意義,也就更加完善文本本身的最佳解讀。作者在完成作品時,也成為某個詮釋者,由首位詮釋者做出的詮釋,接續下去找到契合與不同之處。只要我們都聚焦在同一作品中,就不會因為個人詮釋而偏離了目標。所以羅蘭巴特所提出的「作者已死」,並不是說詮釋者可以「隨便亂說」來摧毀作品。而是基於我們討論來自同一個指向,更不必擔心自己會在詮釋上出錯,因為前人的詮釋也有可能是錯的,就先說出來,大家一起比對和討論吧!
--                             
  這樣不會找到不會動搖的不變答案,而是能找到目前為止有共識的最佳解答,「不是沒有標準,而是這個標準持續在變動的」,所以仍能有批判與更正,將不會使審美落入制式化的規則中,更不會落入「無趣」!就算完全持相反的意見,也能透過對方來了解原來還有其他理解方式,或反過來檢討自己論述的缺失,這都使我們更認識這部作品。巴特將讀者拉到詮釋同位來與創作者做切磋,這就是評論與創作的教學相長,各種不同的意見匯集於同一作品上,不僅促進了作品本身的意義,也促成社交討論意見交換的風氣,這聽起來很不錯吧?
  反思此篇,我也指是在闡述自己的理想,願能以此與他人產生連結,也體現了上述所說的意見交換。如果我不願這樣做,那我就不會發出來了,作品發表本身也像這樣,已經將未來的「觀看者」考慮其中,當然也是意義的一部分。但就像我之前所說的,若你不願將你的詮釋藉由挑戰來得到延展,那將此藏在心中,也沒什麼不好啦。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阿帕貓
我喜歡奇蛋和漂流這些作品,他給了一個很棒的思考空間,每個人都可以解讀自己的漂流少年。
依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經驗的累積,觀影者可以感受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對話,找出答案,那就是屬於自己的最佳答案。
2021-09-24 03:43:20
牧梓慕紫
沒錯,我想現代理性主義帶給人們的益處,讓人們趨向於尋找客觀價值來建立自我價值,忘卻了歷史文化觀念建立應當是由人的行動與思想而生,人們應當是創造價值的物種,而不是為了某些價值服務。每個人把持個人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在同一主題上相互碰撞,才會使這份客觀越來越清晰,而非本存一個本質的客觀概念讓人們去履行(一不小心又太多話了
2021-09-24 14:54:19
肥炸鼠
我之前都不怎麼喜歡在連載故事下評論,因為擔心自己會改變故事原本應有的樣子,都要等完結才會告訴作者感想。但看完這篇以後想法稍微改變了,也算解開一個心結(?

順便抓個應該是typo的東西:
也許他本來就不想讓人這麼容易真的他要說什麼→容易知道
2021-10-09 11:24:27
牧梓慕紫
我想作者一定程度上也關心這些回饋,能在這些回饋中衡量出最屬己的作品答案,也就是我想說的事情,更多對於同一作品的意見反而才是構成這部作品意義的真正原因,而不單單只是作者一人的事情。
謝謝你的閱讀及提點,這完全就是錯字,感恩感恩。
2021-10-09 11:39:17
Pjai
還記得前陣子跟朋友2刷後接著看進化果實,但當下感到反胃就關掉了
就算看了第二次我依然能從這部作品感到充實而且也能發現第一次看沒注意到的事,讓我做有感觸的可能就是瑞穗戴上老人眼鏡看了男主的那瞬間,他的笑顏就代表就算到老也確確實實的帶著希的光
這部作品真的很特別,也很優秀,但對自己到快完結時才看的行為感到慶幸和懊悔
2021-10-09 19:18:31
牧梓慕紫
真的很愛這部作品,讓人感覺在這個時代可遇不可求,著重在少年少女的困境,面臨長大面對社會的不安和猶豫。竟然能夠很好的利用動畫媒介呈現這種文學氣息,不只是敘述一個單純故事,把觀眾丟進每一個不同漂流的世界觀表現不同的隱喻,不直接用貧乏的說明方式,加深已經很讓人混亂的疑問,但這些問題也引起許多討論跟共鳴,這些討論的不一致性,更反過來證成了動畫的文學呈現,繽紛但又令人眩目。
你特別提的這點也讓我感動,看見許多人在最終集長良仍沒出手救雛鳥的動作判定他沒有成長,但我認其實是希的出現才讓他打退堂鼓,他已經不需要希在身旁提點他了,回到這個現實雖然過於現實,但那光永遠指引著他。
2021-10-09 20:36:54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