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人文專欄】今朝有酒今朝醉—初探尼采悲劇哲學和權力意志

優君 | 2024-02-24 12:00:12 | 巴幣 1124 | 人氣 542



    尼采的學術處女作,即是在1872年出版的《悲劇的誕生》,在這本著作中,尼采提出許多他對於古希臘悲劇的觀點,並在他之後的著作中也能夠見到,因此可以將其視為研究尼采哲學的起點。
    尼采生前的思想幾乎被世人所漠視,卻在死後被人們從其著作中獲得啟發。縱使尼采生前不受世人重視,但他如同先知一般,預告自己是「死後才出生的哲學家」,就像是「新世紀的早產兒」一樣,尼采是這樣說的:「我的時代尚未來臨,有些人是在死後才出生的!〈註一〉
    當代不少哲學家會宣稱自己的思想來源自尼采的著作,但卻不知道是否真正理解尼采?因為尼采曾如此形容自己的著作:「若有人自以為從我的著作中理解到了某些東西,事實上充其量只是根據其自身的想像,從中汲取了某些東西,而其所汲取的,往往卻是我的反面。〈註二〉
    尼采沒有建構自己的哲學體系,反而是在著作中加入大量反諷、批判與矛盾的內容。人們在閱讀尼采時,即應當小心斟酌其文本中充滿嘲諷口吻的矛盾語言,才能夠真正理解原意,避免詮釋為尼采思想的反面。

    在希臘神話中,戴奧尼索斯(Dionysus)是一位桀敖不遜的神祇。相傳祂因遭受迫害而躲到山上與山神為伍,並發明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方法,因此被人們譽為「酒神」或「植物神」。戴奧尼索斯一生顛沛流離,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生命的苦難而自怨自艾,祂面對生命中各種苦難的遭遇依舊盡情地歌唱和歡舞,因此希臘人也稱戴奧尼索斯為「歡樂之神」。戴奧尼索斯這種極具韌性、遭逢挫折亦能夠安於苦難且享受歡愉的精神,受到希臘人景仰,因此在每年葡萄豐收的季節會舉辦酒神祭,人們會在祭典中狂飲、歌舞,感謝這位神祇賜予該年的豐收。在酒神祭中,希臘人縱情飲酒、歌舞和釋放慾望,打破理性界線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如此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人與自然也合而為一並處於一種和諧狀態。
    尼采認為希臘悲劇的起源乃來源自悲劇合唱劇,而承接酒神祭的悲劇合唱劇,此即為希臘的「人羊合唱劇(chorus of Satyrs)」。尼采提到:「悲劇源於薩提兒,悲劇中的酒神精神藉他說話。」所謂薩提兒,是戴奧尼索斯的隨從,其形象為半人半羊,「人羊合唱劇」的歌舞即是由人們戴著代表薩提兒的面具演出,稱為薩提兒劇。薩提兒劇透過戲謔的表演姿態、簡略的語言及輕快隨意的動作,將酒神的狂歡、縱慾、醺醉與解放的神情表現出來。希臘人喜歡聽到巧妙的講話,他們認為這最能夠區別希臘人和非希臘人,對於劇中的激情,也要求它巧妙的講話,並容忍帶有狂喜的戲劇詩行的非自然性,因為在自然中,激情是相當沉默寡言的。雅典人去看戲的理由,是為了聽優美的講話,優美的講話正是索福克勒斯〈註三〉所關心的
    尼采認為,希臘人透過「人羊合唱劇」帶領人們返回「虛構的自然狀態」,使得生命的苦難從現實中解放。在尼采的觀點裡,透過悲劇,酒神精神得以體現人們最現實的生命之中,此時悲劇所虛構的自然狀態成為人們返回現實的重要依據,人們透過悲劇所形成的共感由於酒神精神從虛構的敘事結構中返回具體的生命體驗〈註四〉。尼采透過酒神劇作為希臘悲劇的起源的哲學主張,呈現希臘人對於肯定生命且能與苦難共處的精神特質,是尼采特別關注戴奧尼索斯的理由。尼采認為,希臘人以戴奧尼索斯的精神作為悲劇的內容,事實上就是透過悲劇中的每一個環節讓其自身安於生命的苦難之中,並獲得救贖〈註五〉

    「酒神精神」是超越悲劇命運的精神,進而擁抱生命的歡愉與苦難、肯定萬物的生滅,亦肯定生命整體。戴奧尼索斯一生顛沛流離,著實是一齣悲劇,但祂卻能在苦難中自在,歌唱吟詠。尼采認為,此種精神正是人類生命本質與自我超越的最佳寫照。尼采預設人們就像戴奧尼索斯一樣,有著悲劇般的命運,生命始終伴隨苦難與歡愉,如果缺乏苦難與歡愉,生命就會變得索然無味。然而,悲劇是以超越苦難作為呈現人類意志的內在精神,人們透過苦難的超越而在悲劇精神中與他者同一與自我救贖。
    酒神精神在於激發人們肯定自我豐沛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尼采對酒神精神的強調,目的在於對生命感到認同,不刻意否定蘊含在生命本有的衝動、慾望與情感,擁抱生命中的種種歡愉與苦難,肯定生命就是肯定生命中的所有自然本能。酒神精神從苦難中汲取營養,藉由苦難來磨練生命意志與創造力在悲劇中得到精神的昇華與超越,透過自我毀滅與自我超越產生一種悲劇式的快感。酒神精神肯定生命全體,當然也就包含苦難與歡愉,也因此,可將酒神精神視為一種具有悲劇精神的樂觀主義。
   在尼采的悲劇精神中,戴奧尼索斯與阿波羅(Apollo)的對立與衝突是人類生命中苦難與歡愉的現實狀態。人類遭遇生命中的苦難,無非是要透過追求如日神(太陽神)般光明、理性與節制的善來調和面對苦難的焦慮與不安,而日神精神緩和人們暫時得以迴避在苦難中的存在焦慮,人類透過日神精神回到一種個體的健康與寧靜狀態。然而,尼采認為生命中不應當沉溺於個體的安逸,而必須透過苦難的刺激方能返回生命最根源的意志。這種意志能被稱為生命意志,同時也等同於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無論在哪裡,大大小小的的競爭全都是為了獲得優勢(Übergewicht),全都是為了增長和擴張,全都是為了全力,依據的正是這種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即為了權力的擴張,是生命基本衝動的目的,意願自我保存乃是一種困境的表達,是一種對真正生命基本衝動的限制的表達。無論透過行善或是行惡,人們其實都是在對他人施加自身的權利,其中痛苦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令人感受更深刻,因為痛苦總是要追問原因,而快樂傾向於保持現狀。痛苦使我們變得深刻,但我們會懷疑這種痛苦是否「具有改善作用」?無論我們是否學會用我們的驕傲、嘲諷跟意志力來與這種痛苦相抗衡。抑或是我們逃避痛苦,隨之帶著更多的疑問,首要具有這樣一種意志,即權力意志,此後更加豐富、深刻、嚴格、冷酷、兇惡和靜默地進行追問,甚至於人類以往所做的一切追問,在此生命本身成為一種難題




〈註一〉《瞧!那個人》
〈註二〉  Ibid.
〈註三〉古希臘劇作家,古希臘悲劇代表人物之一,和艾斯奇勒斯尤里比底斯並稱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註四〉「酒神劇最直接的效果,在於使得城邦、社會與人和人間的斷裂屈服於一種強烈的同一感,而此種同一感使得人們返回自然的懷抱。」(《悲劇的誕生》 §7)
〈註五〉「藝術救贖了他們,他們透過藝術而使得生命獲得自我救贖!」(《悲劇的誕生》 §7)

這篇人文專欄是修改自我在哲學系的課上寫的報告,所以整篇比較偏向學術一些。
我本身其實有點避諱談尼采,就如我文章開頭說的,尼采的思想往往被後人詮釋為其反面。再加上尼采的著作,內容大多都是用一節一節的,以反諷的風格寫作,因此要研究尼采的悲劇哲學,不能只有讀《悲劇的誕生》,需要和其他尼采的著作一起讀。

順帶一提,「權力意志」也是尼采一本著作的名稱,同時也是主要在PS2平台發售的遊戲
「異域傳說(ゼノサーガ/ Xenosaga )」一代的副標題;二代的副標題叫做「善惡的彼岸」;
三代則是最為大眾所知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都是尼采的著作名稱
在google上打權力意志的德文「der Wille zur Macht」,就會找到異域傳說一代的圖片
遊戲製作人跟後來出的「異度神劍」一樣,都是高橋哲哉,音樂也是光田康典負責
我只能說,好宅喔,但又有種走在時代尖端的感覺,潮到出水

喜歡這篇的話,歡迎給予GP或留言分享你的所思所想,亦或是在經濟能力許可範圍內贊助我
下篇人文專欄再見,Adios

參考文獻:
尼采:其人及其思想》,呂迪格‧薩弗蘭斯基黃添盛譯,商周出版,2020
《悲劇的誕生》,尼采著,周國平譯,貓頭鷹出版社出版,2000

圖源:Hellenica World、Flickr、Wikipedia、Pexel、Altar of Gaming
封面:華文哲學百科,這張圖的風格實在有夠畢卡索的www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