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好星期天週札 92 回。家

GC 休閒模式 | 2023-04-02 22:01:43 | 巴幣 1000 | 人氣 126

  三年沒來母校開放日。怎麼說「三年」呢?疫情無情,成為最大隔閡,窒礙人對人的正常交流,使很多社交活動停頓,經濟活動停擺。那段連握手打招呼都避忌的時間,怎可能舉行實體開放日?一直待到現在,才拾回從前的感覺,師兄們的熱情、友情,兄弟情,全都回來了。

  進門就是大禮堂:那裡是中一生進行通識科匯報的場地。實情是這樣:每年的中一生都需要進行分組匯報,親自到學校對面的文具舖買底紙、釘書機、鎅刀,再填一份表格報銷。停辦期間轉換成虛擬開放日,他們的匯報便相應改成電子匯報,變相減省了一些程序,卻缺少一分樂趣。那時我們要搶底紙,誰慢則被迫選擇不討喜的顏色;又因為有了「趕工」的藉口,可以申請「逃課」,然後大半班都跑到禮堂進行「準備工作」......啊不,是偷偷用手機。即使經常有人被抓包,但氣氛依然十分快活。每一年我都來看,每一年都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匯報。我走了一轉,有一位非華語學生竟然自告奮勇匯報,我頂著外來噪音,耐心地聽了整遍,然後佩服它的表達技巧。我罕有地給了他一些評語,說雖然標題涵蓋的範圍太廣,但整體表達流暢,很用心,作為中一生表現非常好。我看他的反應,好像只聽到第一句的批評,表情甚為不悅,可能還是不解,有人用心給你意見,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禮堂還有不同音樂部門的表演,剛巧我逛的時候正是牧笛隊的時間。我曾經也是牧笛隊隊長,不過是最「無能」的隊長。除了前幾任都擁有八級樂理或鋼琴的成就,他們還至少領團參加比賽。我作為團長的那一年,正值疫症爆發之時。所有排練和比賽暫停,使我僅僅編排了一場線上演唱會,還要是後製的。台上那十幾個身影,象徵著我們終於脫離以前的繭縛生活,卻感覺牧笛隊今非昔比,逐漸衰落。十幾年前的牧笛隊,每次比賽都有四十幾人,在台上氣勢如虹,壓制全場,屢奪桂冠。到了我剛升中的時候,牧笛隊人數降至三十左右:須知道校際音樂節,牧笛隊項目的人數下限是三十個。每次排練都缺少過半人,直到比賽前才「臨急抱佛腳」,匆忙準備,卻每每僥倖奪得第一。這種情況維持了四年,然後就被疫情打斷了。台上十幾個身影,意味著往後再也複製不了前朝的傳奇,延續輝煌,淪為茶餘小品。

  隊長來到臺前,準備調音。是個B flat。我同屆同學感到疑惑,問:「以前都是調B flat嗎?」「不,以前調A的」然後就聽到上高音笛爆音了。

  來到天文台。那裡曾經是鼎鼎大名的天文學會的大本營,後來因為何鴻燊校友的資助,主要活動都搬遷至大潭的舊生會天文台。可惜那日大霧,又有毛毛雨,地面濕滑,上落稍不留神都會摔一跤,很影響心態;且沒有碰見昔日學會內的同學,就黯然離去,轉移至從前我同樣擔當重要角色的地理學會。在課室進行佈置則容易得多,而他們今次確實準備充足:有泥土樣本測試酸鹼值,有展板介紹香港交通的整體政策。至於互動的部分,他們在黑板旁固定了一幅香港地圖,大熒幕上輪流展示照片,要訪客在地圖上指出照片的實際位置。我為了避免以自身專業破壞他們體驗,所以我默默在旁看著。

  開放日最矚目的不是各類攤位,而是特製飲品。某間本地飲品廠,因為老闆是舊生,特意為開放日製作會場限定飲料——紅木棉菊花氣泡水。很久沒見到這麼有心思的製作了。本來老爸討厭這類只談夢想,不談未來的小本經營,說長大後面對現實,肯定會向資本主義低頭云云,殊不知「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一口氣買了六罐回家。回家忍不住試試,賊好喝。口裡木棉的芬芳,憶起我考試來臨的信號。那一句「當木棉花盛開之時,離考試只剩下一個多月,該快溫習了」,至今還是念念不忘。雖然我只逛了一個小時,但是我也忙,老師也忙,我只求找回老皇仁的回憶,足矣。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