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人類大歷史:第2章 知善惡樹

KANASHIMI | 2019-07-31 19:48:20 | 巴幣 0 | 人氣 59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第2章 知善惡樹

約70000年前30,人類或許因偶然的基因突變31,發展出更強大的認知能力(現代人類行為),並創造出語言。語言是人類與其他生物重大的區別,可能來自對訊息、像是時間地點對象種類更精確的描述,例如有幾隻獅子何時往哪裡去了32;或者為了持人長短,更清楚地掌握團體內利益攸關之其他個體的狀態、可信度33。我們日常社交活動的內容往往是其他人的私密甚至壞事糗事,至今依然如此34。但人類語言特別的地方在我們能夠討論不具有實體、虛構的存在34

能緊密結合、同心協力全力以赴合作無間的團體越大,越占有優勢。人類有了聊是非的能力後,結合起比黑猩猩更大的群體。一般人能夠互相熟識的團體大小約150人 (Dunbar's number),比這小的群體往往能很自然的依靠人際交流結合,不必制定規範、分上下級別階層37。更大的團體,人與人間就不能相互熟悉且信任,容易分崩離析37。這時我們就需要靠著共同相信某個故事(事物)、信念來合作。無論黨派公司42家族部落城邦國家種族宗教傳說神話,我們所集體想像、信仰的這些理念,皆為憑空捏造、非看得到摸得著的實存38。這一段令我想到 The Righteous Mind9 為何我們的團體感這麼強?以至對團結眾人的需求導致宗教產生,兩者間似有關聯:當人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不再相互熟識,我們不能依靠人際關係來維繫團體,只好倚賴某套人們願意自主歸附的概念。自身願意接受接納這個約束,並獲得團體認同的,就能加入這個群體,成為合作關係的一員。由此看來,Think Like a Freak 第6章提到的合作和親友的差別,或許就在於一個是相熟,另一個是依靠信奉共同的信仰而結合在一起的關係?

當人們都抱持某個信念、產生共識時Justice 共識裁決說),就能藉由人的行為,對現實產生實際的影響力43。無論是都市傳說、民間習俗、法律政制、各種契約組織、文化民俗與價值觀,都基於「大家相信就存在、有效用」的機制。

虛擬化、並且快速反應的生活模式,使人類行為跳過基於基因的演化,改為直接由思想、概念來演化44。像是科技之類的文化產物,也有類似的快速演化歷程(見 What Technology Wants,如meme。)。相較之下,其他生物行為模式幾乎都基於基因,一生中很少改變。Harari 認為共同相信虛擬故事(神話祖先圖騰)使智人能相互信任,願意並可能和遠地同胞貿易、交流訊息,也能群聚大批人馬狩獵、驅趕獸群進峽谷一網打盡47。相對的,Homo neanderthalensis 只用本地的材料製作工具,沒發現過貿易的證據46;能一呼百應的同胞又少,連聚眾滋事打架群毆,光氣勢都落人下風(想想一方50人、一方逾百人……)48。Harari 稱我們和其他動物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群聚了大量人口(超過150人)時,人類的行為表現與其他動物有如雲泥之別;我們能夠互相理解並交流複雜的訊息與概念,並大規模合作;而這就是人類文明與歷史的開端49。我們想了解智人的行為,不單只生物學,也必須探討人類行為的演化51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