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恐有劇透,請閱覽者注意。
「不單是顛覆傳統的童話,不單是藝術劇本的衍生,更深層表現是作者與角色在故事裡的羈絆。」
動畫名稱:彩夢芭蕾(プリンセスチュチュ;Princess Tutu)
動畫類別:奇幻、愛情、芭蕾舞、童話
分級:普遍級
相關標籤:芭蕾舞、音樂劇、顛覆傳統童話、各大名作改編、現實與虛幻──模糊的故事邊界
內容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作家死了。他死前寫了關於王子與大烏鴉戰鬥的故事。然而故事卻因作家的死亡而失去結局。為了追求結局,故事成為了現實。王子為了保護金冠鎮人民,用粉碎自己心臟的方法將大烏鴉封印起來,從此金冠鎮變成了虛幻與現實交錯,現實被故事操控的世界。
本動畫籌備超過十年,場景取材自德國古鎮訥德林根(Nördlingen),是日本動畫中少有使用芭蕾舞、古典音樂、童話故事、北歐神話與歐洲民間傳說作為整個故事推進的原動力動畫作品。每個角色都有一首古典樂作為主題曲,每集更是選定一首或一個芭蕾舞劇或歌劇的曲目作為主題曲,以表示本集劇情的主導動機。曾經使用過的芭蕾舞蹈及音樂包括天鵝湖、胡桃鉗、睡美人、展覽會之畫、動物狂歡節和尼伯龍根的指環等。
貓的感想
由於並非書籍類作品所以不好TAG『不讀會死』作線上讀書會分享。誠心建議所有身為創作者的人,無關本身是小說家、繪師、漫畫家或劇本家,有時間可以嘗試翻看這部作品。本作品有太多隱藏涵義可以探討。故事整體分成兩大章《卵之章》與《雛之章》,請暫且放下該作品柔軟畫風的成見,亦請暫時撇去對傳統愛情童話的抗拒,它的可看性之一是後十三集《雛之章》所討論『虛實對應的立場』和『創作者與角色群』之間的羈絆。
當年ANIMAX臺播映時,個人是因為芭蕾舞和音樂劇交錯才起興趣。畫風剛開始真的花了自己一些時間適應,事實證明劇情討論深度的著眼點,可以華麗地說服常態批判又固執如我的這類人。當然並非對《彩夢芭蕾》的畫風有偏見,是如此風格所呈現的觀感很容易就誤解它只是給孩童觀賞的新童話故事,結果事實不然。
《彩夢芭蕾》整篇故事表面乍看是芭蕾舞名劇《天鵝湖》的改作版。此處重新理解,《天鵝湖》源出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根據每次導演不同結局也會有悲喜差異。其中幾種廣為人知的結局是天鵝公主最終如願以償解除詛咒和王子鴛鴦同棲,或悲劇性的雙雙死亡,亦有天鵝公主獨獨死於王子懷中的落幕。按照傳統幸福童話路線走,理論上天鵝公主應該會與王子雙棲雙宿,但如前所說《天鵝湖》本身就是個結局隨『導演或劇本家』(編織故事者)的習慣與思維去徹底改變結局走向的不可預期故事,所以此處反倒增添了「不觀賞到最後不知其結果」的可看性。
先說個輕鬆的經驗。說來這齣似乎感動不少人對芭蕾舞產生莫大興趣,然而我卻想起幼年學過芭蕾舞的痛苦回憶──本貓很討厭練劈腿,痛到八千里路雲和月,瞬間人生思考好幾輪,小時候就這麼筋骨僵硬貌似有些悲慘。我還是很喜歡賞析芭蕾舞,如同親自下廚料理或參加管弦樂隊這類事相同,喜愛看專業人士表演,自己卻只想寫文畫圖作平面。
簡單看一下《卵之章》與《雛之章》四大主角們的對應關係,以下是我個人判斷。
《卵之章》 |
《雛之章》 |
天鵝公主(小鴨、千千) |
新故事的主角 |
王子(米道、齊格飛) |
前故事的主角 |
烏鴉公主(小露、克蕾爾) |
前作未解決的橋段 |
騎士(華亞) |
作家之筆 |
上述是簡單的立場對應,事實上每個角色還有他們各自的思維,由於世界觀是虛幻與真實交錯,因此身處故事與現實的夾縫,他們如何從虛幻模糊的故事邊界渡到真實境地,就是整部作品的精彩之處,尤其是華亞,先聊這名個人特別喜愛的角色。套個我們家金冠園長阿一提出的看法,華亞(法奇亞)這名角色兼作家,本身就應證佛洛依德的精神理論『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反映在華亞身上則是轉化為:
本我:金冠學園的華亞
自我:騎士
超我:編織故事者
初始華亞在《卵之章》中身處金冠市這世界的本我與自我,分別是他作為出自本人慾望想要保護米道(故事中失去心臟的王子),而自覺必須背負起『騎士』的身分。卻在劇情發展中察覺自己身為騎士的戲無法改變故事導向,甚至這個身分一度被強制退場,不再具有任何作用。縱使如此他依然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保護王子,於是《雛之章》他重新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停拒絕再接納,從而發現『不拿劍、改拿筆』才是自己真正能夠做得到也辦得到的努力方式。話說文武相衡量,文人的筆就等於武人的劍也沒錯啦,還順帶複習德國的天鵝騎士羅恩格林這劇。
後期從旁協助華亞的阿歐德是個戀棧這種特殊才能的人,他有一句話令我很在意。《王子與大烏鴉》的故事是多年前死去的神秘小丑作家麻耶(Drosselmeyer)所撰寫,阿歐德以行動證明自己和華亞都有繼承麻耶的血統,理當都擁有寫作故事幻化為真的能力,然而他卻得不到應證,偏偏自行封印這能力的華亞卻辦得到。當時阿歐德說:「我有一大堆想寫的故事,卻沒有那種魔法幻化為真,你有那種能力竟然什麼也寫不出來!」
各位作家如被催稿時,請看後期華亞的無奈。(不)
我當初會對這句話印象深刻,是因為曾看著某些人有類似的經驗。明明自己很想畫卻無論如何也畫不到那般鬼斧神工的實力,而擁有那層次實力的人卻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天賦(當然華亞沒放棄啦)。當然不管任何面相來評斷,確實人人都不可有這樣加諸限制他人自由的想法,畢竟擁有天賦者才是自己應該決定自己的道路以及如何使用的權力者。只是我認為阿歐德的內心必須這樣咆哮才能化解自己的不甘心。
回頭討論本故事主角。身為新故事主角的小鴨也就是千千公主,前期《卵之章》的表現較為類似多數魔法少女動畫的單元劇,收集著指定物品最後迎戰終極魔王。不過我覺得更有獨特性的一點是,千千公主的劇情較為心靈療癒,畢竟她苦心收集的是王子的心臟碎片,這些『情緒』會強烈發生在被碎片寄宿的每個角色身上,接續由千千公主帶出來的療癒力量相對強大。
以劇情舉例,寄宿於餐館的蝦根大嬸身上是名為『寂寞』的碎片,蝦根大嬸能夠煮出許多好菜卻沒有一個客人上門,直到小鴨誤闖才發覺那些佳餚毫無溫度。為何毫無溫度呢。原來蝦根大嬸在自己同樣身為廚師及指導者的丈夫去世後,太過悲傷與寂寞,將自己的心扉緊閉封鎖,儘管有丈夫留下來的食譜也無法填補她內心的空虛。為了開好餐館努力地做菜卻無法把身為廚娘用心做好的情緒傳遞出去(小當家要出現了*何),察覺不對勁的千千公主現身,以彼此舞蹈的方式讓蝦根大嬸對說出內心獨白,頗類似歌劇的詠嘆調,並且幫助蝦根大嬸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丈夫遺留的食譜)。
此外,小鴨《雛之章》的回歸自我表現,同時映襯了《卵之章》的千千公主。最後提點一件事情別錯過比較好玩。每一集開頭都會有童話般的引言介紹,而且會按照該集將呈現的劇情有所差異。一種既令人懷念的童話感,又帶著某種預言效力的魔幻感,這手法可以多體會幾次,相當於大綱摘錄寫於前頭,而閱聽人觀賞故事時能藉此帶出其他角度的心得體驗。能夠討論的暗喻實在非常豐富,而且喜歡音樂劇、古典音樂、童話或傳說者,可以從中得到挖寶的樂趣。意圖就此打住,講解太多不如直接觀賞,相信閱聽人會從中有所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