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百年戰爭前夕的英格蘭

帝國人 | 2024-02-19 07:55:55 | 巴幣 12538 | 人氣 1103

一、英格蘭的封建問題

說完了百年戰爭前的法蘭西,那英格蘭的狀況是否比法國好得多? 說到開戰前夕的情況前,英格蘭與法蘭西的衝突已經在 1066 年開始就一直存在,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還沒前往征服英格蘭,他就已經經常與人在巴黎的法國國王腓力一世 (Philip I de France) 互槓,在 1066 年他征服英格蘭後,他與他的後代就陷入了雙重身分的問題,第一、他是諾曼第公爵,自他的先祖羅洛 (Rollo) 以來,就是西法蘭克以及其後繼法蘭西國王的封臣,第二、他也是英格蘭國王,在中世紀這種封建的頭銜與地位其實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劃分,但英格蘭在安茹王朝的統治下、從諾曼地為基地且在亨利二世 (Henry II) 與他的兒子獅心王理查 (Richard Lion Heart) 期間,透過繼承與婚姻坐擁英格蘭、布列塔尼、阿基坦、以及法國西部封臣們的效忠,對於法國國王來說,是莫大的威脅,這種安茹帝國的勢頭一直要到法國國王腓力二世 (Philip II Augustus) 同時在兩條戰線上擊潰了英格蘭與神聖羅馬帝國,安茹帝國的領地縮小到只剩下英格蘭以及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在布汶會戰 (Battle of Bouvines) 法國勝利的餘威下,腓力二世的兒子路易王太子甚至登上了英格蘭,並短暫的成為了英國國王。

布汶大勝讓卡佩王朝下的法國成為西歐第一強國,卡佩奇蹟也一直延續到腓力四世時期,但從王權集中的角度來看,與之而來的複雜肥大的宮廷與官僚體系與傳統封建制度讓法國在行政層面上是疊床架屋、效率較低

約翰王 (King John of England) 雖然努力地想收回諾曼第,但並沒有太多成果,死後王位便輾轉來到兒子亨利三世 (Henry III) ,他也沒能成功收復諾曼第,但仍然有阿基坦公爵 (我自己是習慣叫阿基坦,你要叫亞奎丹我也無妨) 的稱號,到了 1259 年 10 月,亨利放棄收復安茹帝國的領地,與法國路易九世 (Louis IX) 簽訂了和平條約,放棄了對諾曼第、曼恩、安茹、普瓦圖的主權要求,作為交換路易九世承認了英國國王對於阿基坦的主權,並授予他法國貴族頭銜、建立起了新的封建關係,亨利三世開始對法國國王的君主效忠,等於英格蘭國王成為了法蘭西國王的附庸,出現了很多傳統封建無法調和的問題,在封建法理底下、公爵從屬於國王,他所擁有的土地許多地方的司法判決的最終審判取決於中央的法院,意味著為了政治需要、或著是其他需求,巴黎方面的法院可以推翻或著是干預阿基坦的司法審判,這種司法審判容易削弱英格蘭在當地的權威,並在首府波爾多 (Bordeaux) 造成政治惡鬥,阿基坦的封臣會因為要站在英王還是法國那裏產生嫌隙,而法國國王經常以法律戰試圖沒收封臣的東西,也就是領地啦。

約翰死於法國入侵英格蘭時期,之後英王屢屢受到強大男爵與公爵以及初具規模的國會的挑戰,為此能開始對法戰爭的重要因素要讓國會與貴族都受益,戰爭才打得下去,一但他們的利益丟失或損害,英王麻煩就大了 (比如玫瑰戰爭)

英王愛德華一世 (Edward I) 於 1294 年為了佛蘭德斯問題與法方爆發戰鬥,腓力四世 (Philip IV) 召見作為阿基坦公爵的愛德華一世,對公國海岸附近海上涉嫌非法行為以及愛德華底下的艦隊對法國西部港口拉羅謝爾洗劫並占領的行為負責,雙方在交涉一番失敗後,腓力於同年 5 月宣布沒收阿基坦 (封臣犯有重罪、沒有繼承人等,國王可以收回封地),愛德華接下來又跟腓力打了一個多月,但英格蘭財政無力保護法國入侵阿基坦,並在 1303 年停戰,並讓腓力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兒子愛德華二世,但尷尬的是就是這種姻親關係,給兩國本來就已經非常模糊的封建關係火上澆油,稍有印象的人都知道,腓力女兒與愛德華二世的兒子就是之後打贏百年戰爭第一階段的愛德華三世 (Edward III),也是腓力四世的外孫,但兩國的衝突遠遠沒有結束, 1323 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 (Charles IV) 下令在阿基坦境內建造一座新的城堡時,激怒了當地人,阿基坦人突襲並燒毀了該建築,但是也引來了法國報復,宣布再次沒收阿基坦,雖然最終還是休戰了事,但對於兩國關係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摩擦與敵意。

愛德華三世創立嘉德騎士勳章,便是創造一個國王派系

雖然繼承權爭議是公認的開戰起因,但以這種封建關係來說,英法百年戰爭其實比較像是一場內戰,以巴黎為基地的國王試圖集權並干預封臣境內事務的政策遭到了諾曼第與阿基坦的反彈,英格蘭國王雖然都身兼這個職務但是他也反映了當地臣民的心態,日後布列塔尼和勃艮第都對此有大小不一的反抗 (雖然布列塔尼最終與法王站在一塊),中世紀可以有一個空泛的文化群體,但是對於大家都是法國國王封臣,所以我們都是法國人的想法其實很少或幾乎沒有,對於貴族群體來說,保護他們的利益是優先要務,特別是在經濟上,中央想要把富裕的沿海地區置於王室控制之下,以便這些港口可用於商業、徵稅與軍事目的,對於英王來說,他的最大利益在於最大化英國的貿易以及捕魚權,並避免受到法國國王經濟上與司法上的干預,上面提到愛德華一世開戰的理由也是確保貿易夥伴佛蘭德斯的羊毛貿易安全,後者經常與法王交戰 (金馬刺也是在這時候打的、1302 年),而阿基坦擁有高價值的葡萄酒貿易,為了貿易的安全減少外在干預,是英國國王的主要思路,搶王位與之相比CP要低了點,但是個極好的宣戰與致富藉口。


二、戰前的英格蘭王國

這裡要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英格蘭本身,一個是阿基坦,這個英國在大陸上的最重要領地,在中世紀的英格蘭,特別是在 14 世紀初的英國與法國一樣相當繁榮,但跟領土廣、人口眾的法蘭西相比,英格蘭本島的財富跟人力非常有限,英國國王由於在與法國腓力二世的戰爭中元氣大傷且君主年幼,導致國王本身經常被過於強大的男爵以及公爵挾持,其中男爵是直屬於國王的貴族、而公爵往往是國王的親屬,前者的叛亂可見於約翰王跟他的兒子亨利、後者是理查二世 (Richard II) 時期看不起自己姪子國王的公爵叔叔們,英法開戰前英格蘭國王每年從本島抽稅的純銀大約就 5 噸,與之相比法國國王每年可以拿到 26 噸白銀左右的巨款,為了方便戰爭,愛德華三世另外一個資金來源是貸款,這種貸款很接近我們現代的信用貸款,愛德華一世開始將這種義大利商人的貸款融入自己的政府金融體系,英格蘭與法國相比,英王的信用更可靠,且有專門的皇家帳目讓商人願意借錢給國王,相對的法國國王有一系列對商人或銀行業的不利舉動,比如燒死聖殿騎士團、頻繁與低地交戰等,英格蘭相對小的官僚系統也與法國臃腫的貪婪官僚要好得多

英國與法國相同,受到溫暖期的人口紅利,但英國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些人口進入軍隊

除了貸款,英王的主要收入自然是農業稅賦,與法國相同,英國也經歷了中世紀溫暖期的紅利,人口大為增長,到了 13 世紀中,也與法國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人口多而耕地少,13 世紀末期對英格蘭中部地區莊園的調查發現, 46% 的農民擁有 7 至 10 英畝的土地,在溫徹斯特的二十五個莊園中,百分之五十的佃戶只擁有 10 英畝以下的土地,英格蘭的其他地區也是如此,或甚至只有 5 英畝不到的情況,沒有耕地或根本沒辦法靠種田養活的剩餘人口會前往都市尋找工作,導致跟法國類似的情況,他們會成為勞工,工作崗位不足時成為社會問題,但他們也是良好的士兵來源。而除了普通農戶,英格蘭的鄉村仕紳們對於國王和掌握領土的領主來說至關重要,他們確保租金的收取、徵兵的履行和罰款的徵收,他們也管理莊園法庭,代理領主實行權力,與法蘭西最大的不同就是,當初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蘭後,當地的盎格魯撒克遜郡縣被相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種相比封建制度更集權的政府形式源自於阿佛列德大王 (King Alfred) 對抗維京人時的遺留,以便於快速應對入侵者,並在後來的亨利二世統治下進行了改革和重建,導致了英格蘭的物流與動員能力要比法蘭西強大的多

英格蘭的步兵素質較優也與盎格魯時期留下的制度與傳統有關

而另一個領地阿基坦可以與英格蘭王國本身的商業一起說,自從腓力二世嚴重削弱英格蘭後,阿基坦的波爾多成為英國國王唯一可以生產優質葡萄酒的地區,英國王室對此精心地以關稅來維持葡萄酒貿易所帶來的豐厚利益,這些稅收的收入通常都會直接進到英國國王的口袋,成為了英格蘭王權的寶貴收入,英格蘭在當地並沒有使用封建制度或暴力來增加收入,而是緩慢的以關稅體系、商人談判的手段將阿基坦內生產葡萄酒的商人納入自己的經濟體系,畢竟就跟邊沁說的一樣大家都受惠是最受歡迎的,即使是法國領地圖盧茲 (Toulouse),波爾多官方仍舊可以與之達成貿易互惠協議 (這也是為什麼百年戰爭末期波爾多仍然忠於英格蘭),另外大量的波爾多與阿基坦人都不是我們所謂的外國人,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頒布法令,他們一樣被視為英格蘭人、是國王的臣民,他們許多人是工匠、商人、手工藝人或士兵傭兵,為英格蘭日後與法蘭西開戰給予了英王寶貴的支援。最後補充一點羊毛貿易使英國與低地為天然盟友,加上法蘭西多次對該地用兵,也使英王在根特得到了法國國王的稱號與當地人的支持。


三、英格蘭戰前的軍隊

跟法國有著防禦戰優勢以及龐大人口動員不同,英格蘭本身需要以所有可用的資源注挹在一隻戰鬥力足夠強的軍隊,法國由於是防守方,意味著封建義務可以比平常延長得更久,也不太需要擔心後勤的問題,而英格蘭苦於資金短缺、跨海作戰與作戰時節的問題,必須要以精兵速戰速決,幸運的是這在英格蘭並不缺,英格蘭的動員體系受到了郡縣制的加成,士兵的招募通常首先由陣列委員會 (Commissions of Array) 負責招募,其主要負責人大多是剛剛提到的鄉村菁英,他們透過契約的方式,以價金支付士兵,這些士兵又會招來自己的親人家屬來參戰,提供了英王一支足夠龐大的生力軍

1.步兵
英格蘭的步兵相當訓練有素,與法蘭西不同,英格蘭從盎格魯時代就是以步兵作戰為主,即使到了諾曼人入主,其步兵也經常擔任戰鬥的要角,比如愛德華一世與蘇格蘭之間的戰爭就是,大多數的英國貴族騎士與隨從從 1300 年代都有一定的作戰經驗,歷史學家假設英格蘭的弓箭手也擁有一樣程度的經驗,弓箭手是英格蘭軍隊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英格蘭騎士與法蘭西騎士一樣,都是軍中精銳,但是長年與蘇格蘭的戰爭以及英國地形的因素,導致英格蘭騎士經常下馬作戰,為了放倒蘇格蘭的長槍方陣,英格蘭方面以加強遠程作為回應,到了 1327 年的威爾代爾愛德華三世御駕親征蘇格蘭時,軍中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被要求步行作戰,騎士以他們強大的盔甲、戰鬥技巧與重型武器充作精銳步兵、平民則開始大量使用從威爾斯傳來的長弓作為首選武器。


不過跟大眾印象不同,要求所有英格蘭男性練習週日弓箭要到 1360 年代才開始,而百年戰爭第一階段,英國人依靠的是當地本來就流傳已久的射箭習俗,這當然也是後來可以應用在社會上的前提,從對抗蘇格蘭的戰爭中英國人已經得出教訓,弓箭手的齊射足以讓敵人步兵陣列受到嚴重創傷,1332 年長弓 (被部屬在側翼) 對陣蘇格蘭長槍陣時,據紀錄蘇格蘭人基本上被射到眼睛失明、陣列混亂的程度,長弓的長度跟磅數差不多落在長度 180~190 cm、磅數換算成公斤差不多 60 公斤左右,足以在 300 公尺內形成有效殺傷,至於文章篇幅不宜太長,詳細的就下次再說。

2.騎兵
英格蘭與法蘭西的貴族騎士作戰差異其實不大,兩者都以有聲望的貴族騎士作為主要騎兵力量,不同的是英格蘭騎士經常下馬作戰,以及英格蘭不是完整的封建國家,國家內部的封地與貴族層級較少也意味著英國人的騎士數量不多,在愛德華三世渡海進攻法蘭西時,騎士數量不過 600 人左右,剩下的的騎兵力量更倚仗的是武裝騎手 (Man-at-arm),他們很多是地主或非貴族但有錢的角色,他們不若騎士一般講求衝擊戰術,而是強調了戰術靈活性,使用多種武器,包括騎槍、弓箭、各式各樣的短兵器,他們除了擔任突擊力量外,還能做騷擾、步行作戰、追擊、洗劫地方無防備的農村等差事,在英格蘭,騎馬弓箭手也很盛行,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最大化了西歐少見的騎兵機動能力,讓法國依賴自己封建領地的貴族騎士經常受到他們的洗劫行動禍害,加上英格蘭缺資源會在當地劫掠跟劫掠會強逼對手跟自己迎戰,導致這種戰術一直到百年戰爭末期都是英格蘭的優勢項一。


3.領導層
愛德華三世與自己的兒子大名鼎鼎的黑王子都是富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特別是黑王子,他以陽剛、與充滿騎士精神的好戰個性聞名,而愛德華自己也有許多有戰爭經驗的貴族協助,成為了他們精銳軍官團,包括約翰·錢多斯爵士 (Sir John Chandos)、沃里克伯爵 (Earls of Warwick)、牛津伯爵 (Earls of Oxford) 等人都被證明是才華洋溢的指揮官,與腓力陰鬱的個性以及屬下狂放的法蘭西騎士相比,戰爭前夕的英格蘭領導層實屬技高一籌。


不過有關於兩國後勤與完整的部隊細節,留在下次講

創作回應

愛德莉雅.萊茵斯提爾
法國的地勢、防守優勢及地大物博軍隊多,以及那知名的法國騎兵,英格蘭如果沒有夠強且能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的軍隊,如果是站在當時的局面很難想象英格蘭能打出不錯的戰績( ´・ω・`)
2024-02-19 09:34:49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