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總分析 第Ⅰ章 【世界】

迫水未來 | 2023-04-09 15:27:27 | 巴幣 5230 | 人氣 1027

※本文有《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至第12集為止的劇情透露。




ー前言ー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二季從今天,也就是2023年4月9日16:00(日本時間17:00)就要正式開始了。對於自從去年以來就對於米奧琳涅.連布蘭以及《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心醉不已的我個人而言,對於《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二季的到來可謂是在萬分期待的同時又有一種希望第二季還不要開始的矛盾心理。「萬分期待」的部分自無須多言,至於為什麼在期待不已的同時心理又抗拒第二季的到來呢?我想正是因為太喜歡了。不是擔心第二季不好,而是第二季一旦開始,就代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看一集少一集了。正是因為太喜歡,所以才捨不得其結束。一想到《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再三個月就結束了,心中就滿是不捨與惆悵。沒辦法,米奧琳涅與《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已經在我心中佔據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了嘛。

雖然這三個月的中止期也發生了不少事情,但某方面而言我大概也很安於這三個月的中止期狀態。每天配著最新的米奧琳涅&蘇萊塔周遊日本之旅和定期接受少少的新情報的同時不斷反芻《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的12+1集。不斷重複觀看文本,然後進行研究和書寫。時而書寫研究分析文章與感想,時而書寫同人小說,時而也在網路上看別人的分析與討論。可謂每天都沉浸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的熱潮之中。某方面而言,雖然第12集之後陷入了不確定狀態,但這三個月同時也是穩定的狀態。2第二季的開播,也等於這個中止期的穩定狀態終結了,進入了未知的新階段。當然,改變終會來臨,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心中某部分才會抗拒改變吧。

對於《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深愛無比如我在這三個月中最重要的相關產出,就是一月底時發表的研究分析文章「追憶昨日,還是展翅前進?: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機動戰士鋼彈 閃光的哈薩威》」(及續篇)以及花了1.5個月才終於完成的同人小說「Muss es sein? Es muss sein! 」了。兩者加起來超過五萬字。其實,打從一月開始書寫「在《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閃光的哈薩威》」時我就打算書寫《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總分析、總心得了。可是,因為各種因素而遲遲無法正式動筆。原因除了我個人嚴重怠惰以及這三個月可以利用的時間總是忙於其他事情之外,一大原因正是因為太過於喜歡《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正是因為是超本命級的作品,所以如果要寫出「一錘定音」的總分析或是總心得,就必須寫得非常非常好才行。既不然有所遺漏,文筆與分析也必須達到我個人對於自己的頂標才行。正是因為太過於喜歡所以必須萬分認真對待,結果反而一直無法正式開始寫,因為總覺得現在的自己沒辦法寫出來。結果,雖然這三個月中《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全12+1集反覆看了好幾遍,但一直沒有開始進行我原本規畫給自己的事前作業「從前傳開始完完全全按照順序把全12+1集再完完整整再看一次並且隨時做筆記」。結果,就拖到現在了。第二季馬上就要開始的現在了。原本的「在第二季開始前寫出第一季總分析、總心得」的計畫當然就不可行了。但我還是想在第二季開始前至少先寫出一些東西了,於是乎就變成現在的寫作企畫了。

在這次的《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總分析書寫計畫,我將會把原本打算寫的內容切割後分章書寫並且發表。第一篇就是這一篇「第Ⅰ章 世界」。由於再這樣下去我可能永遠都寫不出來,所以我會降低一些對於自己的標準,總之先以寫出來到目前為止的考察、分析、感想為目標。最後總計會有幾篇還是未定之數,不過我想最少也會有三章。目前的目標呢,就是盡可能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二季開播前的2023年4月9日16:00能寫到哪裡就到哪裡。另外,這次的一些內容會和「追憶昨日,還是展翅前進?: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機動戰士鋼彈 閃光的哈薩威》」以及我在推特上發過的考察會有一些重複的地方,合先敘明。當然,會有前傳以及第一季的劇透。

那麼,就開始吧。希望能和我所憧憬的米奧琳涅一樣氣宇高潔。

然後,雖然是第一季總分析,但今天早上公開的第13集先行米奧琳涅劇照實在太美太喜歡又好有意境,所以就用這張當封面圖。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總分析
第Ⅰ章 世界




過去時而將你囚禁
夢想時而化為詛咒
越是想要實現願望
就越體認到人並非平等
願你氣宇高潔
不要迷惘,一步一步向前就好
超越宿命,再次前進吧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片尾曲
シユイ「君よ気高くあれ」


第Ⅰ章各節標題
1. 星元(Ad Stella)與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
2. 戴林格.連布蘭
3. 「決鬥」的雙重意義
4. 「鋼彈」與「魔女」
5. 小結:互相的言語無法抵達的世界



1. 星元(Ad Stella)與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


勝負非僅取決於MS之性能,亦非僅取決於駕駛員之技能,但是,唯有結果才是唯一的真實。

--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決鬥誓詞


當人類擺脫了重力的束縛後,是否就能夠有所進化?當人類從重力井的深處掙脫,到達寬廣無限的宇宙後,是否就能向過去充滿戰爭、壓迫、互相敵視與無視彼此人性尊嚴的舊時代的自己訣別,得到全新的可能性?不,或許真正該問的是,即使身體脫離了重力,人類的靈魂是否仍被重力所束縛?

宇宙殖民地與地球的對立,是機動戰士鋼彈系列常見的世界觀背景設定。在宇宙世紀(Universal Century=U.C.)世界觀中,地球中心主義的地球聯邦對於太空殖民地的支配與壓迫,以及地球居民與太空居民的衝突,可以說是宇宙紀元無止盡的戰爭歷史的根源所在。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的星元(Ad Stella=A.S.)世界一樣建立在地球與宇宙的對立之上。只是,星元和宇宙世紀剛好反了過來。在《水星的魔女》中,宇宙才是支配與優勢的一方,地球則是被壓榨與被支配的一方。固然這種地球-宇宙關係的反轉並不是鋼彈首見,但是對於宇宙世紀地球-宇宙關係之反轉這一點,也可以說是《水星的魔女》這部作品在繼承「鋼彈」的同時又是對於傳統「鋼彈」的反對命題(アンチテーゼ、antithesis)的表徵之一。

如同《水星的魔女》官方網站的故事大綱所示,A.S.122年,這是一個「眾多企業擴展到宇宙並構築了巨大經濟圈的時代」。在A.S.122年的世界中,雖然存在類似宇宙議會聯合之類疑似國家或國家聯合體的組織,但這是一個巨大企業體擁有超越國家的力量的時代。如果用柄谷行人的話來說,這是一個交換模式C的支配地位比我們所身處的現代還要更加擴張更加具有支配性的世界體系。而這個世界體系,也可以說是如今支配世界的新自由主義所夢想的未來。A.S.122年,這是一個新自由主義的惡夢完全成為真實的世界。我們可以說,《水星的魔女》所描繪的世界,就是實現新自由主義的夢想後會出現的反烏托邦。

企業擁有絕大的權力,擁有絕對「自由」。然而享受這份「自由」的主體是巨大企業體,而不是個人。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有政治思想不斷將企業體的自由與自由民主強迫綑綁在一起銷售,甚至用經濟自由之程度作為判斷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自由民主程度」高低之核心指標。固然,近代立憲主義的起源與產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密不可分,從歷史的脈絡而言,自由權的發展也確實始於經濟自由。然而,經濟自由的肥大化所帶來的往往是對於其他自由--尤其是個人自由--的壓迫。看看巨大企業體的內部就知道了。巨大企業體對於外部主張自由,彷彿其龐大的商業自由才是自由民主制之所以能夠成立的基本條件。然而,巨大企業體的內部往往卻和「自由民主」一點關係都沒有。越是巨大的企業體越是官僚機構化.這是巨大企業體擴張與維持自身規模必然的結果。而在這套官僚機構化的巨大企業體內部的秩序往往都是威權主義的。巨大企業體在面對外部時擁有絕大的自由,但巨大企業體內部卻往往欠缺其所支配的人們得以向巨大企業體主張的自由。更別提,許多巨大的企業的支配者同時也是世襲制的。特定家族透過金錢長期占有巨大企業體中的控制權,並且透過巨大企業體影響世界的運作。結果,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場在高度「自由」競爭的同時,又是既封建世襲又官僚機構化的不自由不平等的系統。

光是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新自由主義的謊言。新自由主義者宣稱市場機制是至高原則,對於經濟自由必須採取最大限度的保障與放任,他們說,這才是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的動力,是自由與幸福能夠實現的條件。然而實際上如何呢?如同《水星的魔女》的世界一般,貝納里特集團擁有絕大的自由與權力,甚至可以行使殺人的權力這種施密特所稱之為擁有政治性性質者才能專屬的權力。然而,生活在星元世界的「個人」們,又擁有多少自由呢?在企業內部的地位以及所擁有的金錢與資本就是一切正當性基礎=力量就是正當性的最大根源的世界,身處在這個世界的人們又有哪些「身為人的固有權利」能夠主張?而如同我們今日的世界部分國家的富足是建立在對於部分國家的剝削壓榨之上一樣,在《水星的魔女》的星元世界中,宇宙的富足--或更準確地說,宇宙資本的富足--是建立在對於地球的壓迫與搾取之上。「宇宙資本對於地球住民的搾取」,是這個世界之所以能夠成立的基礎原則。

結果,人類即使脫離了重力井到達了宇宙,所做的事情也只是在地球時代的放大。即使身體脫離了重力,靈魂仍然被重力所束縛。新自由主義的「自由」成為了名為「現實」的監獄。在新自由主義的「自由」之名下,人身為人應當享有的尊嚴被踐踏。只因為如同新自由主義的化身所言,「沒有力量的人,當然必須臣服於力量之下,這才是『自由』」。而原本是一切發源地的地球,在米奧琳涅.連布蘭的眼中,反而成為了邁向「真正的自由」的出口。


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這就是世界的縮影。


不論新自由主義者的說詞說得多麼冠冕堂皇,都無法掩蓋他們所夢想的、以高度放任的理想世界其實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這個事實。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將一切歸咎於個人的性質。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擁有實力,所以他理所當然可以享受這一切;一個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本身能力不足,怪不了任何人。在這種極度原子化的意識形態之下,自然會產生「自己責任」論。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蒙受了不利益,和其他人都無所關聯,一切責任都必須歸咎於他本人之上。在這種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之下,自然會否定對於弱者的扶助,而會肯定力量。一個人之所以擁有現在令人稱羨的一切,是因為他擁有力量,所以他自然有正當性享受這現有的一切。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雖然聲稱「在沒有規制之下,才有真正的公平競爭」,然而他們所聲稱的「公平」,只是非常形式化的公平、純有形式的平等而已。他們對於實質上的不平等絲毫沒有想要改變的意思,甚至是禁止去弭平實質上的不平等的。結果,這種極為形式化的公平=新自由主義者所聲稱的真正的平等,只是作為合理化現有支配者的支配地位之道具而發揮機能而已。現有的支配者之所以擁有現有的支配地位,是透過「公平的競爭」而脫穎而出的,因此他們理所當然擁有支配的正當性。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的故事幾乎都發生在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這個看似封閉的舞台。乍看之下這是一個狹小的世界,但其實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也是整個星元世界的縮影。其中最能體現上述新自由主義弱肉強食原理的,正是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的「決鬥」了。

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的「決鬥」只有少數必須遵守的寬鬆規則,而其他的一切全部都屬於參加者的「實力」的一部分。對於參加者實力實質上的不公平,決鬥絲毫沒有想要調整的意思,反而正大光明地直說這種不平等也是決鬥的一環。決鬥參加者背後的靠山=推薦公司決定了參加者所能使用MS的性能,這種機體性能差異本身也是決鬥所肯定的「公平」。決鬥參加者要像是第3集「古爾的自尊」般使用骯髒手段也沒關係,這也是決鬥的一部分。除了一對一(或是六對六)、使用非實戰樣式的光束以及以折斷對手頭上的角為判斷勝負的條件之外,決鬥可以說沒有任何規則。除此之外的實質上的不平等都是決鬥所肯認的「公平」的一部分,因為,「唯有結果才是唯一的真實」。決鬥的參加者能夠實踐自己的願望,因為他透過了「公平」的競爭取得了勝利的「結果」。因為他取得了這個「結果」,所以他就是正義。決鬥,可以說是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公平」的終極體現。力量就是正義,結果就是一切。



2. 戴林格.連布蘭


然而,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並不是只有「弱肉強食才是真正公平的自由競爭」這一項原理而已。如果只有這項原理,無法確保現有的支配者能夠永遠支配。因為,即使現有的支配者能夠透過自身不斷透過體制大者恆大的實力保有自己的優越地位,難保哪一天不會突然出現一個依循支配者所訂下的遊戲規則一路從下往上爬過關斬將打倒現有支配者的挑戰者,比如說蘇萊塔與風靈以及米奧琳涅。而且,在新自由主義的個人的超原子化以及「自由競爭」的思想信條之下,個人很自然會想要主張自己的權利最大化,會想要主張自己才是自己唯一的主人(現實世界中自己決定權的發展就與新自由主義的時代演變有關)。在這種情況下,組織--不論是國家或是社會亦甚至是企業--都會失去支撐自己穩固的基盤,終歸,巨大的組織還是必須要有為數眾多的人的消極支持才能成立。因此,對於世界的支配者而言,單純主張「弱肉強食才是真正公平的自由競爭」是不夠而且危險的。必須要有能夠補完這條原理的第二種原理才行。

新自由主義的第二種原理,就是和第一種原理看似相反的威權式的價值觀。比如說,崇尚古老的社會價值,肯認國家相對於個人的優先性,要求肯認父權制、家族主義、男性中心主義等等古老保守反動的價值。於是乎,新自由主義的第一種原理建立在「完全放任的絕對自由」之上,而第二種原理卻建立在與之相反的價值,也就是在人作為個人被解放獲得人權之前的保守甚至是反動的價值觀。這兩項原理看似相反,但卻是相輔相成的。第一項原理正當化現有的支配,第二項原理杜絕了對於現有支配的威脅。事實上,現實中的新自由主義者往往往同時也是新保守主義者。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的旗手美國的雷根與英國的柴契爾,以及包含安倍晉三政權在內的日本的自由民主黨,都是一方面主張「企業自由」和弱化社會安全將對於弱者的扶助責任回歸於個人或家庭而非社會,同時卻又主張各種「傳統美好的自國固有價值」,如對於愛國心、對於傳統家族型態=一男一女男主外女主內的異性戀男性中心主義的父權家族觀(然而,這種以核心家族為前提的家族觀其實是相對近代的產物,而不是他們所聲稱的「傳統」)的肯定與推崇。

我們可以說,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其實是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的。而新自由主義和父權主義,同時都可以體現在「力量就是正義,結果就是一切」。新自由主義透過極為形式化的自由公平競爭=隱蔽不自由與不平等存在的自由公平競爭肯認「力量就是正義」,而視力於頂點的男性家長的權威為正義之根源的父權主義,當然也會肯定「男性家長的暴力」就是正義。

我們所身處的新自由主義世界建立在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這兩項原理之上,而《水星的魔女》的星元世界,也就是我們當下所身處的世界進一步在新自由主義式的自由和其所吞噬的世界之範圍進一步擴張後的新自由主義烏托邦,當然也是如此。而這個世界秩序的具象化,正是身為米奧琳涅.連布蘭的父親=家長與貝納里特集團總裁兼監察機構聖堂總代表的戴林格.連布蘭。




戴林格.連布蘭可謂是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兩者互相補完的新自由主義反烏托邦《水星的魔女》星元世界的具象化。軍人出身的戴林格在年輕時高呼「要否定所有的鋼彈」。在「PROLOGUE」中,戴林格否定了鋼彈,否定了卡爾朵・納博所稱之「能夠開拓我們的可能性的嶄新的門扉」的鋼彈真正的理念。戴林格言道「所謂的兵器,就該是只為了殺人之存在」。戴林格認為人必須「親自扣下板機,背負奪走之生命的尊貴以及難以償還的罪孽。戰爭、殺人,就必須是如此」。在瓦納迪斯事件中大展頭角成為英雄的戴林格一路往上爬,最後抵達了貝納里特集團這個以販售兵器與戰爭的軍火產業以及壓榨地球居民的勞動力獲取鉅額利益的巨大企業體的頂點。同時,也成為了決定何為「正義」的監察機構聖堂的總代表。我們可以說,戴林格所代表的正是對於人身為人的尊嚴的否定,而這正是新自由主義與父權主義的交叉之處,又或著可以說,這正是存在於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的世界秩序基礎的基本原理。

戴林格.連布蘭在第二集「被詛咒的MS」中決定風靈與蘇萊塔的命運的審議會中的發言,完美體現了這個世界的原理。

在本集招開的審議會中,集團內部針對風靈是否是違反條約的鋼彈展開辯論。而最後戴林格下了定奪。


「不,那就是鋼彈。」
「為何呢?」
「因為我如此判斷。」

--戴林格與普洛斯佩拉的對話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二集「被詛咒的MS」


為什麼風靈是鋼彈,因為我=權威如此判斷。不是根據數據或是文獻資料證據,而是根據總裁戴林格這個權威本身。換言之,「權威」本身就是正當性的根源。而這份「權威」為何具有正當性呢?因為它擁有壓倒過別人的力量。

在戴林格做出上述判斷之後,米奧琳涅闖入會場拯救蘇萊塔。


「我是有話要跟你說才來這裡的。自己所決定的規則,可不要之後擅自改變!這個雙標臭老爸!」
「你為何站在這裡?能夠站在這裡的,只有貝納里特集團,而且是擁有力量的上層企業者而已。但你不同。你只不過是個什麼力量都沒有的學生而已。」
「你總是如此。總是以高高在上的視線,什麼都不說明就擅自決定!」
「不需要說明也不需要跟你討論。只有我決定,你服從。難道你認為因為是我的女兒就可以跟我對等嗎?」
「說什麼呢你?難道你是王嗎?」
「沒錯。我有力量,而你沒有。沒有力量的人就要閉嘴服從。這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

--米奧琳涅與戴林格的對話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二集「被詛咒的MS」


這段米奧琳涅與戴林格的對話很明確且直白地闡述了這個世界的原理。力量就是正義。沒有力量的人就要服從有力量的人。人格人權自主權什麼都不重要,唯有力量才是一切正當性的根源。這毫無疑問既是新自由主義又是父權主義的。

戴林格總是擅自決定米奧琳涅的一切。擅自決定米奧琳涅能不能學鋼琴,擅自決定米奧琳涅要和誰交朋友,擅自決定米奧琳涅要跟誰結婚。對於米奧琳涅而言,現實就是囚禁他的監獄,而父親就是這座監獄的主人。沒有自由,所有一切都被父親與在父親所訂下的規則中成為婚約者的古爾等等男人擅自決定自己人生的一切。米奧琳涅否定這一切。他不斷嘗試要逃離這座名為現實的監獄。米奧琳涅不是單純的「逃跑」,在對於世界的積極否定的意義上,早在與蘇萊塔相遇之前,米奧琳涅就已經在「前進」了。不過,有關米奧琳涅的部分,還是等到「第Ⅱ章 米奧琳涅」在談吧。

戴林格想要支配米奧琳涅人生的一切。而這份控制慾的根源是什麼?是的,就是所謂的「父愛」。從第一季之後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戴林格確實是愛著米奧琳涅的,至少,他自己主觀上是這麼認為。然而,這種父權式的「父愛」是扭曲的「愛」、是該被否決的「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決定你的一切,這都是為你好。這種「愛」就是支配,就是抹殺人權,就是無視對方也是擁有身為人類的尊嚴的個人。不能因為是「愛」所以就能夠取得正當性。


在第12集「比起逃跑,選擇前進」中,戴林格要求米奧琳涅對於生命做出選別,但是米奧琳涅拒絕了。即使到了生死關頭,戴林格仍然想要將自己的意識強加在米奧琳涅身上;即使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戴林格仍然是在貫徹輕蔑生命與人類的尊嚴的價值觀。然而,米奧琳涅拒絕了。米奧琳涅拒絕對於生命做出選別的行為,同時也代表著對於戴林格所象徵的「輕蔑生命與人類的尊嚴」的價值觀的拒絕。某方面而言,米奧琳涅真正要打倒的對象,不是戴林格,而是戴林格所代表的價值體系。


身兼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理事長的戴林格在阿斯提卡西亞導入「衛冕者=米奧琳涅的婚約者」制度的理由為何?透過《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片頭曲YOASOBI「祝福」原作小說「搖籃之星」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出「衛冕者=米奧琳涅的婚約者」的制度應該是在米奧琳涅入學時才導入的。在此之前的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應該就已經存在決鬥制度,至少還不存在「衛冕者=米奧琳涅的婚約者」這條規則。然而,御三家霸權的建立也應該早於米奧琳涅的入學。換言之,雖然嘴巴上說「只要能夠在決鬥中勝出,人人都有資格成為米奧琳涅的婚約者」,但其實戴林格或許從一開始就打算讓米奧琳涅和御三家的任一人結婚?畢竟連布蘭不論和御三家的哪一家結婚都可以加起來股份過半。恐怕,戴林格是將此視為連布蘭家繼續維持其在集團內的地位和確保米奧琳涅將來人生安泰的唯一方法。當然,無須多言,這種做法是既家族主義又父權主義的。不只古爾將米奧琳涅視為獎盃,其實戴林格也把米奧琳涅視為獎盃。這種對於米奧琳涅的極度物化,否定其身為人的尊嚴,當然是極度男性中心主義的想法。關於這點,可以參照筆者之前的文章「追憶昨日,還是展翅前進?: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機動戰士鋼彈 閃光的哈薩威》」第四章「「米奧琳涅.連布蘭」與「琪琪.安達露西亞」」以下的論述。

如果要否定戴林格對於米奧琳涅的「愛」,讓戴林格成為單純的獨裁壞蛋,當然寫起來會更簡單一些。但是《水星的魔女》並沒有選擇這條相對容易的道路,而是肯認戴林格對於米奧琳涅的「愛」的存在。而這份「愛」是必須被否定的。這種作法,當然更精確地更深層地直擊批判了父權主義。然而,一方面也是更加高難度的挑戰。畢竟我們的世界仍然充滿了認為只要是「愛」就必須無條件接受與肯認的想法。「這種『愛』必須被否定」挑戰了世界習以為常的基本認知,可是這份挑戰同時也是必要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地批判支配這個世界的父權主義原理。

而戴林格所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下男性中心主義的暴力,也可以說是《水星的魔女》故事中悲劇的根源。21年前,戴林格和聖堂鎮壓了瓦納迪斯機關,謀殺了卡爾朵・納博,並且試圖將否定世界根本原理的「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予以抹殺。埃爾諾拉・薩瑪雅失去了恩師、愛人以及同伴,同時也失去了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原本,埃爾諾拉應該是「魔女」的繼承者。在戴林格所代表的世界的暴力之下,埃爾諾拉背棄了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成為了復仇鬼普洛斯佩拉,並且以世界對待的他的方式來對待世界,進行他的復仇。於是乎,蘇萊塔.墨丘利與風靈鋼彈成為了兵器。原本身為瓦納迪斯機關一員的埃爾諾拉應該是很清楚鋼彈真正的意義不在於為兵器的。然而,成為了普洛斯佩拉的埃爾諾拉背棄了他曾經有過的理念,反而走上了和戴林格一樣的道路,關上了為世界帶來革新可能性的門扉=鋼彈原本該有的樣子,反而讓鋼彈成為了「兵器」,最終,普洛斯佩拉讓「我可愛的女兒們」蘇萊塔與風靈成為「殺人」的存在。在戴林格=世界的暴力之下,普洛斯佩拉讓蘇萊塔與風靈走上了戴林格所揭示的道路:「所謂的兵器,就該是只為了殺人之存在」。結果,世界的原理、摧毀女性的革命的男人的暴力,最終只會不斷再生產暴力的連鎖,並且讓更多的人成為殺人與被殺的存在。

然而,世界並不是只能如此。米奧琳涅.連布蘭,血緣上雖然出自戴林格.連布蘭,卻對於父親=世界進行了否定。作為父親=世界的反對命題的實踐者的米奧琳涅,繼承了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的米奧琳涅,讓世界重新找回了通往可能性的彼岸的門扉。



3. 決鬥的雙重意義


前文中提到,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的決鬥是新自由主義弱肉強食價值觀的體現。然而,《水星的魔女》中決鬥的意義卻不僅止於此而已。

對於米奧琳涅來說,擅自以男人的暴力決定其婚約者為何的決鬥是名為現實的監獄,然而,同樣的決鬥,對於米奧琳涅而言,又是通往自由的出口。




在第1集「魔女與新娘」中,米奧琳涅乘上風靈,希望透過自己親自參與決鬥,扭轉自己被他人擅自決定的人生。在第2集中,米奧琳涅提議透過決鬥,藉由順著「力量就是正義」這個戴林格無法自己否定的邏輯,為蘇萊塔與風靈開啟了一線生機。之後,米奧琳涅與蘇萊塔透過決鬥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危機,透過決鬥,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事物。在與第9集「若能再往你的方向踏出一步」與沙迪克的對決中,米奧琳涅甚至主動挑起了決鬥。原本對於米奧琳涅來說決鬥只是名為世界-現實的痛苦監獄的一部分,然而,選擇了進一步前進的米奧琳涅卻透過了決鬥制度,克服了向自己與蘇萊塔襲來的威脅,一步一步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事物,甚至透過決鬥使得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能夠透過鋼彈股份有限公司而再次復活,為世界帶來了變革的契機。米奧琳涅會成為向世界發起革命的中心,而這場革命最初就是透過原本是世界支配體制一部分的決鬥進行的。

而且,米奧琳涅透過決鬥,實踐了與沙迪克不同的革命。米奧琳涅與沙迪克同樣都是想要否定現有世界的支配體制之人,不論是米奧琳涅還是沙迪克都想打倒父親=世界,但是他們兩個人所選擇的革命,卻完全不同。即使知曉了寄託於鋼彈的真正的理念,但是沙迪克卻沒有接受這套根本性否定世界基本原則的理念,反而是打算將鋼彈視為能夠為集團日漸僵硬化的軍工產業帶來新刺激的活水。即使知道了鋼彈真正的理念,沙迪克仍然選擇把鋼彈視為兵器。

沙迪克選擇了「殺人」的「戰爭」來實踐自己的目標,相較之下,米奧琳涅卻透過「不殺人」的「決鬥」一步一步克服難關。沙迪克只把鋼彈視為兵器,但米奧琳涅卻繼承了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要讓鋼彈成為拯救生命、更加根本性地否定這個世界的基本原則的希望之光。米奧琳涅的「不殺人」的「決鬥」如同其所選擇的「鋼彈=希望之光」,而沙迪克的「殺人」的「戰爭」也與其所選擇的「鋼彈=兵器」一致。米奧琳涅的革命,是比沙迪克的革命更加根本、更加具有革命性的革命。就米奧琳涅而言,沙迪克所說的「比父親們更好的未來」只不過是取代父親成為世界的王罷了。軍人出身然後投入商界後藉由販售武器取得財富的戴林格,擅自奪走他人的生命,否定了人之所以身為人的尊嚴與價值。戴林格與貝納里特集團藉由抹消他人的尊嚴與將人類視為純粹的手段實現自己的慾望。而沙迪克也是一樣。沙迪克並沒有否定世界的原理,他只是想取代現有的王者成為新的王者而已。所以沙迪克不否定世界現有的原理,沙迪克並不否定那個否定人的尊嚴的原理,反而是透過實踐它來肯定與維持這個原理。然而米奧琳涅不僅於此。米奧琳涅的革命要否定是這個世界不把人視為人的原理。在米奧琳涅的眼中,沙迪克的革命與其所描繪的「更美好的未來」,也只不過是現實的複製與再製罷了。




第1~10集的「決鬥」、作為米奧琳涅的革命方法的「決鬥」與「PROLOGUE」及第11~12集的「戰爭」、做為沙迪克的革命方法的「戰爭」形成了對比。戴林格與沙迪克都試圖通過戰爭來維持和形塑世界維持在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戰爭雖然奪走了他人的生命,卻沒有真正地否定了理念。在21年後再次復活的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相較於戴林格與沙迪克的戰爭/殺人,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決鬥並沒有奪走他人的生命,但是卻打倒了他們所代表的價值觀。古爾.杰特克所代表的有毒的男子氣概的聚合體、伊蘭・凱萊斯=強化人士4號對於自身生命意義的自我否定、沙迪克・澤內利的自以為白馬王子思想,全部都被米奧琳涅與蘇萊塔透過決鬥打倒了。不論是古爾、伊蘭還是沙迪克,他們都沒有在決鬥中失去生命,然而他們所代表的價值觀卻被否定了。而且,如同我前文所言,「不殺人的戰鬥」、「有別於戰爭的戰鬥」(這裡用日文比較好理解,「戦争に逆らう闘い」)本身也同時帶有對於世界原理之否定的意義。

決鬥和戰爭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決鬥可以說其實比戰爭還要更加「嚴肅」。表面上,會死人的戰爭似乎是更加嚴肅的事情,相較之下,決鬥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一場遊戲。然而,決鬥的參加者,其實比戰爭的參加者擁有更多的主體性和政治性。卡爾.施密特在其著名的著作《政治性的事物》一書中指出,政治性的本質在於敵我關係。唯有有能力自己決定誰是敵人的存在,才是政治性的存在。因此,施密特指出戰爭中的士兵其實並不是政治性的存在,他們反而更像是參加競技大會的運動員。絕大多數的戰爭參加者只是聽從政治工作者的命令去殺人與被殺,他們沒有能力去決定誰才是自己的敵人,因為誰是敵人,是政治性的存在幫他們決定的。如果一個主體無法自己決定誰才是自己的敵人,他就無法成為政治性的存在。

決鬥參加者卻正好相反。決鬥的參加者可以自己決定誰要成為自己的敵人,並且透過決鬥來實現的自己的願望。這些都是戰爭的參加者(除了極少數立於頂點的人物之外)無法做到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決鬥的參加者比戰爭的參加者更加具有主體性和政治性。因此,對於參加者而言,決鬥其實是比戰爭更加嚴肅的存在。

於是乎,我們,以及米奧琳涅和蘇萊塔,必須面對有關於決鬥的二律背反。決鬥一方面是世界原理的體現,所以必須被否定。可是另一方面,決鬥又是對於世界原理的反對,是更加根本性地改變世界的方法。米奧琳涅與蘇萊塔一方面透過「不殺人」的決鬥,用有別於男人=世界的方式,實現自己的願望並且推進世界一步一步邁向變革;然而,決鬥本身又是男人=世界所形成、體現新自由主義價值的制度,因此它必須被否定。

在否定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的「父親=世界」的同時亦否定「殺人」如何可能?或許,要解決這個二律背反需要辯證法式的思考。這是一個難題,但又必須解決它。因為如果沒有辦法解決,米奧琳涅的革命就沒有辦法進到下一步。米奧琳涅的革命要真正成為更加根本的革命,就必須克服這個二律背反才行。

不過,在此我們同時必須注意到一件事情。米奧琳涅與蘇萊塔雖然透過決鬥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但是真正促使米奧琳涅與蘇萊塔前進的不是決鬥本身,而是兩個人包含對話在內的各種互動交流。如同月の光對我的推文所提出的寶貴補充意見一樣,《水星的魔女》同時也展現了女性的溝通(communication)的論理與男人的暴力的論理之間的對立,也就是「女性的溝通.對話之力」與「男性的暴力」之間的對立。在這個意義上,蘇萊塔與風靈成為暴力機械的第12集C-PART所揭示的反而是在蘇萊塔身上「女性的溝通.對話之力」與「男性的暴力」之間對決的(暫時性)敗北。可是,如果要實現更加徹底地、更加根本性的革命的話,即使困難,仍然必須讓「女性的溝通.對話之力」在與「男性的暴力」之間對決中勝出才行。

另一方面,米奧琳涅與蘇萊塔在對於「地球」的理解上也必須繼續前進。米奧琳涅將地球視為「通往自由的出口」,但某方面而言,現在的米奧琳涅所看到的「地球」,或許很大程度上是米奧琳涅自己想像的「地球」。比起地球實際的情況,倒不如說是對於地球的米奧琳涅的一廂情願的單戀。如果要進一步貫徹米奧琳涅的革命=女性的革命的話,米奧琳涅以及蘇萊塔就必須進一步了解地球的真實樣貌才行。當然,能做到這一點的不是「男性的暴力」,而是「女性的溝通.對話之力」。依據「男性的暴力」行事的父親=世界只是單方面地壓榨地球與地球住民,結果就是無止盡的暴力連鎖。要彌平世界的不平等、要融合地球與宇宙,需要「女性的溝通.對話之力」,需要的是米奧琳涅的革命=女性的革命的實踐。

有關於「米奧琳涅的革命=女性的革命」vs.「沙迪克的革命=男人的革命」的其他相關個人見解,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追憶昨日,還是展翅前進?:在《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之後再觀《機動戰士鋼彈 閃光的哈薩威》」第五章「「革命」:米奧琳涅的革命與哈薩威的革命」以下的論述。



4. 「鋼彈」與「魔女」


「GUND,不只能夠擴大生命圈,更有著融合地球與宇宙之間的隔閡,相除兩者之間的格差的可能性。但願我們的願望,以及人類的未來,能夠迎來攜手互助的希望之光。」
「這就是另外一條路。隱藏在鋼彈之中的真正的理念。」
「這是說,為了拯救生命而使用鋼彈嗎?MS,可以拯救生命......。
「我不知道人們是否會接受。但是,有一試的價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和臭老爸走不一樣的路真是太棒了!」

--卡爾朵・納博、米奧琳涅與地球寮成員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8集「他們採納的選擇」


在《水星的魔女》的世界中,GUND-ARM被體制所鎮壓、被世界所視為禁忌的真正的理由是什麼?是因為鋼彈會危害駕駛員的生命嗎?貝納里特集團是透過戰爭與販售兵器賺取利潤的巨大資本,難以相信死亡商人會對於駕駛員的生命重視到寧可用武力鎮壓屠殺整個瓦納迪斯機關的地步。如同米奧琳涅在知曉鋼彈真正的理念之前所抱持的疑惑一樣,如果真的只是因為會危害駕駛員的生命,那改良它就好了。為什麼整個世界會對於鋼彈反彈到這種地步?

雖然《水星的魔女》第一季中還沒有直接明說,不過我認為第8集「他們採納的選擇」中已經說得很明確了。GUND-ARM會被鎮壓的真正的原因,不是因為鋼彈的技術性問題,而是寄託於鋼彈之中的GUND-ARM真正的理念本身。在第8集中,米奧琳涅透過貝爾梅莉亞得知了GUND-ARM真正的理念,並且也將卡爾朵・納博的理念傳達給蘇萊塔、地球寮以及觀眾們。GUND-ARM並不是作為軍事技術而誕生的。GUND-ARM真正的目的,是要消除地球住民和宇宙住民之間的隔閡,讓兩者能夠融合。同時,讓被無情的宇宙傷害的人們能夠得到第二次機會,再次擁有人生。如同卡爾朵・納博在「PROLOGUE」中所言,鋼彈真正該有的樣貌是「能夠開拓我們的可能性的嶄新的門扉」。

這正是鋼彈被鎮壓的原因。因為,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其實正意味著對於星元世界的支配體制的否定。如同我前文所述,《水星的魔女》中的星元世界是新自由主義與父權主義相互結合補充構成的反烏托邦。這個世界是建立在宇宙資本對於地球的剝削之上的,這是這個體制存在的前提,如果否定這一點的話,這個支配體制就無法成立了。同時,這個體制的核心價值,就如同現實中的新自由主義一樣,是由弱肉強食的新自由主義價觀,以及排除透過新自由主義「自由競爭」的遊戲規則意圖挑戰現有支配者的威權主義、以暴力、壓迫、男性優先為核心的父權主義兩這之間的結合。消除地球住民和宇宙住民之間的隔閡,讓兩者地位平等是在否定這個體制賴以為生的前提,而拯救被無情的世界所傷害的人們的人生的價值,也是對於弱肉強食價值觀以及「力量就正義」的「男性的暴力」的否定。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其實就是在「否定」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也就是否定這個世界之所以成為現在樣貌的根本原理。正是因為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從根本上否定了這個世界的支配原理,所以對於世界、對於體制、對於現有支配者而言,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必須被鎮壓。

某方面而言,戴林格=男性暴力=世界的鎮壓確實是成功了。瓦納迪斯機關被屠殺,鋼彈被視為禁忌,「能夠開拓我們的可能性的嶄新的門扉」被關上了。並不止於此。「魔女」的繼承者們背棄了魔女的理念,將員本理應成為「希望之光」的鋼彈墮落為兵器。捨棄了作為埃爾諾拉・薩瑪雅人生的普洛斯佩拉將蘇萊塔與風靈鋼彈打造為殺人的暴力機器。而地球的魔女們所駕駛的鋼彈,正是當年被卡爾朵・納博寄予厚望稱之為「能夠開拓我們的可能性的嶄新的門扉」的魔靈鋼彈的發展型。「鋼彈墮落為兵器」可以說是比瓦納迪斯機關被摧毀本身而言對於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更大的破壞。原本,鋼彈該是為世界帶來平等、為這個男性暴力所主宰的世界帶來變革的希望之光,結果,鋼彈反而成為了比其他MS更加優越、更加殘暴的兵器。成為重武裝風靈修改型的風靈鋼彈,就如同被男人所附身的女性一樣。




可是,「魔女」的繼承者終究還是出現了。

米奧琳涅.連布蘭,出自新自由主義+父權主義的具象化戴林格.連布蘭之後,即使身處於名為現實的監獄之中,仍然沒有失去正義之心,持續否定父親=世界的前進者與殉道者。與「水星的魔女」蘇萊塔.墨丘利相遇,繼承了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的米奧琳涅,終將會成為為世界帶來革新的革命的中心,讓變革之風吹向世界吧。

在過往的歷史上,曾有一群女性被稱為「魔女」而被世界=體制無情地鎮壓與殺害。為什麼這群「魔女」會被鎮壓?並不是因為他們會巫術,而是因為他們拒絕順從甚至反抗世界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女性該有的樣子」。當然,對於男性中心主義的世界而言,拒絕順從世界安排在他們身上的「女性該有的樣子」的這群女性,可是比真的會巫術還要更加「邪惡」。

清水知子在「魔女とアート:21世紀のフェミニストとして「魔女」のイメージを再構築するアーティストたち」(魔女與藝術:將作為21世紀的女性主義者的「魔女」之印象再構築的藝術家們)這篇文章中,言簡意賅地介紹了「魔女」的歷史以及今日「魔女」被賦予女性主義意義的過往與現狀。文中指出,根據Silvia Federrici的研究,狩獵魔女的歷史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密不可分。Federrici指出,被稱為「魔女」的女性,其實是「異端、民間療法治療師、不服從的妻子、終身獨身的女性、以魔法或妖術對靈魂下毒唆使奴隸叛逆的女性」。換言之,所謂的「魔女」其實就是拒絕成為家父長制的資本主義社會所要求的「賢妻良母」的女性。這些反抗成為「賢妻良母」因而對於父權主義的資本制社會結構原理的女性,因為反對了世界之所以成為現在樣貌的原理,因此被殘酷地鎮壓。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魔女」一詞有了新的意義。女性們奪回對於「魔女」一語的話語權,對於「魔女」意義進行再建構。在今日,「魔女」成為了對抗家父長制資本主義社會的象徵。如在1968年時,女性主義團體Women’s International Terrorist Conspiracy from Hell=W.I.T.C.H.便身穿斗篷頭戴三角帽以魔女之姿在紐約等地登場進行抗議活動。

※可以參考

「魔女」曾經是汙名化反對父權主義資本制社會體制的女性們的用語,但如今,「魔女」一語有了新的意義,成為了指涉勇敢對抗父權主義資本制社會體制的女性們的正面名詞。對抗父權主義資本制社會體制的女性們、拒絕接受父權主義資本制社會體制安排給他們的角色的女性們,成為了「魔女」。

卡爾朵・納博是魔女。「魔女」原本是世界給他的污名化,但如同我們的世界中的「魔女」一詞的演變一樣,「魔女」也可以成為抬頭挺胸大聲說出「沒錯,我就是魔女」的名譽之詞。卡爾朵・納博成為了魔女,因為他否定了這個父權主義+新自由主義世界的根本原理。在這個意義下,生長於宇宙資本所建構的上流社會之中卻否定這個上流社會、否定父親=世界的米奧琳涅,也是魔女。

米奧琳涅,終將會成為「魔女」。又或說,米奧琳涅早就是「魔女」了。遠在米奧琳涅重新發掘卡爾朵・納博的理念=GUND-ARM真正的理想之前,在米奧琳涅想要逃離名為現實的監獄、否定父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是「魔女」了。

「魔女」是要對抗世界之人,是要否定父權主義+新自由主義的世界原理之人。是會和鋼彈一起,成為為人類打開通往新的可能性的門扉,成為希望之光的存在。


這裡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埃爾諾拉與蘇萊塔都是紅髮綠眼的女性,而在西方,紅髮綠眼往往被視為魔女等魔物的身體特徵。埃爾諾拉成為普洛斯佩拉後將頭髮染成黑色並戴上了面具,換言之,隱蔽了自己紅髮綠眼的身體特徵。但是蘇萊塔仍然維持紅髮綠眼的身體特徵與世界接觸。而且,蘇萊塔還繼承了埃爾諾拉的髮帶。這是否也在暗示,遮蔽自己紅髮綠眼身體特徵的埃爾諾拉放棄了成為魔女。而真正的「水星的魔女」不是普洛斯佩拉,而是蘇萊塔呢?



5. 小結:互相的言語無法抵達的世界




互相的言語無法抵達的世界
如果不要死只能殺人了嗎?
但即使如此你仍然張開了雙眼
在黑暗之中你看到了什麼?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片尾曲
シユイ「君よ気高くあれ」


每次只要重讀《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片尾曲シユイ「君よ気高くあれ」的歌詞,我就會覺得這是給米奧琳涅的話語。那麼,是誰給米奧琳涅的呢?我想,或許正是米奧琳涅給自己的話語。即使月事想要實現願望就越知曉世界的不平等、即使面對互相的言語無法抵達只能殺人與被殺=被男性的暴力所支配的世界、即使時而被過去囚禁時而夢想化為詛咒,自己仍然要,仍然必須貫徹心中的正義感對於自己所要求的信念,以高潔氣宇的繼續向前邁進,超越宿命。

相較起「PROLOGUE」和第12集,在學園內發生的第1~10集或許看起來相對輕鬆歡樂。但學園本身其實就是殘酷世界的縮影。而第1~10集也不是某些人所片面地理解的「不是鋼彈的輕鬆故事」。事實上,打從第1集開始,《水星的魔女》就是一個嚴肅的故事。裡面的人們認真生活,面對痛苦認真針扎與反抗。而如同我前文與過去文章所分析的一般,《水星的魔女》從一開始就在認真處理極為嚴肅的主題。《水星的魔女》或許看似輕鬆、不沉重,但不如是其所描寫的世界、在A.S.122年生活的人們所面對的人生,以及《水星的魔女》這部作品所處理與挑戰的主題,其實都是相當嚴肅而沉重的。《水星的魔女》和某些把戰爭高度娛樂化的作品相反。那些把戰爭高度娛樂化的作品或許看起來相當沉重厚重,但事實上它們高度娛樂化、浪漫化戰爭的結果,就是讓戰爭與殺人的這個沉重的主題變得輕佻,失去了原本該有的重量。

在這篇文章中,我以「世界」為關鍵詞,分析了星元世界的基本原理是什麼,以及做為世界的具象化的戴林格所代表的事物,以及決鬥的雙重意義。最後,並且分析否定這個世界的「鋼彈」與「魔女」的意涵。

如果讓我來說,《水星的魔女》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米奧琳涅的革命=女性的革命對於父權主義+新自由主義的父親=世界的否定與革新。又或可以稱之為「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成長與革命」。某方面而言,米奧琳涅與蘇萊塔的同性愛,也是這個大主題的一部分(可以參考:我的性革命 /Julie Bindel – 基進女性之聲)。《水星的魔女》的星元世界是父權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相互結合補完的反烏托邦。然而,這不是虛構,而是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亦存在的事實。米奧琳涅與蘇萊塔對於父親=世界的反抗、否定與革新,同時,也揭露了我們這個世界該存在的革新該有的樣貌。

我們所身處C.E.2023年和A.S.122年一樣,都是被崇尚男性暴力的父權主義以及永無止盡地吞噬榨取一切的新自由主義的世界。這也是一個人身為人類理當享有的尊嚴屢屢被踐踏的世界,是一個互相的言語無法抵達的世界。但是,不該如此。我們所該選擇的並不是像沙迪克一樣繼續複製世界的原理,而應當是和米奧琳涅一樣,即使艱困,也要努力開啟通往可能性的未來的嶄新門扉。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一季總分析 第Ⅰ章 世界 完-




-筆者的《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相關文章-




-後記-
結果果然我無法在第13集開播的2023年4月9日16:00前寫完。但總之還是硬是寫完了。老實說我今天一早起來狀況就不太好,睡眠不足導致精神狀態不佳,一整天都充斥疲累感,實在不是能夠好好寫文的狀態。但既然我都給自己設定了「總之,先寫出來再說」的目標,所以得好好實踐之行。而且,如果今天不硬寫出來的話,我也不知道會拖到什麼時候。總之,就先寫出來了。我知道寫得不夠完美、不夠好、文字也不可漂亮,而且想必不夠詳細很多東西該分析沒有分析到,但總之先寫出來再說。

事實上,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就知道,我個人是覺得這一篇並不是那麼滿意。至少沒有達到我原本對於我自己的 《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文章該有的要求。而且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只是接下來我又會很忙,我也不知道是否有時間修改或增補。至於下一章,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是「第Ⅱ章 米奧琳涅」。只是,我目前在第Ⅱ章作的筆記已經超越第Ⅰ章,再加上米奧琳涅可是我所深愛的本命中的本命,應該是不會像今天一樣採取「先不管能否達到自己對於自己的《水星的魔女》文章的目標,總之,先寫出來再說」一樣的基準。所以我也不知道我何時能寫出來。但是目前還是有打算寫第2季的各集心得文(或許只會是簡短的報告和感想),至少第13集心得文應該會比「第Ⅱ章 米奧琳涅」早出來。只是今天在拖著疲累的大腦好不容易寫完這篇第Ⅰ章後已經疲累至極,已經不是能夠全心全靈欣賞第13集的狀態,再加上我接下來一整個星期都會有些忙碌,所以我也不確定何時能欣賞期待到不行的第13集,以及何時能寫出第13集的心得文。但我希望不要拖太久。畢竟我在看第13集前可是打算除了官方推特外不碰推特和FB的。如果拖太久的話可是會lost掉很多推特上的精采同人圖和相關討論。

另外,我本來有打算在第Ⅰ章中更以性別與多樣化的視角討論《水星的魔女》與現實世界交錯的問題的,比如說關於「《水星的魔女》在SNS上人氣非常旺,但宅圈主流派卻沒有那麼喜歡」這一點的個人見解。不過一方面是實在太疲累沒辦法再寫下去,另一方面也是覺得這部分可能不那麼適合直接成為第Ⅰ章的一部分,所以最後就決定先不在本篇文章中處理這一部分了。雖說因為不寫這部分也讓我覺得這篇文章總覺得少了什麼。總之我還在考慮要以什麼方式處理這部分比較好。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參閱以下文章。

特別是「.《水星的魔女》與《閃光的哈薩威》中的女性角色塑造」這一節。


然後在草稿中其實也寫了一小段。文字量還沒有多到可以直接成段而且也有點沒頭沒尾,但想說既然寫出來了就也先放在這裡。如下文↓


雖然是「百合」,但《水星的魔女》並不止於點到為止大部分留給觀眾自己想像的「輕百合」而已,而是直接明說了「水星真是古板啊。在這裡可是稀鬆平常的喔」。而且,不像《K-ON》幾乎無男角,《Lycoris Recoil 莉可麗絲》至少還有男導師(mentor)的角色(是黑人這點值得一提)。在《水星的魔女》中,御三家、戴林格這些和主角敵對的角色都是男的,戴林格還是父親。和主角同一側的男性(地球寮的男性成員)雖然也是各有特色,但戲份相對比較少,而且基本上沒有那種充斥傳統上期待完美男性會有的陽剛色彩濃厚的角色。和主角站在同一陣線的角色中比較具有主導性地位或是比較多戲份的全部都是女性角色。父權社會所讚美的「男子氣概」(也是為數眾多的作品中會出現的「男人該有的樣貌」)反而集中在古爾(追求所謂「男人的浪漫」的「王道」男)、戴林格(站在社會頂點的權威+「一切都是為你好所以你乖乖閉嘴聽我的就對」的父權大叔父親)、沙迪克上(自以為「白馬王子」而貶低米奧琳涅與蘇萊塔)這些和主角對立的角色身上。

這種安排正好是宅圈主流派(所謂的「主流派」並不一定真的是人數最多,但他們聲音最大聲)最喜歡說的「女拳」(我個人挺不喜歡「女拳」這種說法),照他們的說法,作品在凸顯的女性的地位或主體性的同時不應該把男性角色設定成無能、敵對或是批判的對象(所謂的「不該藉由貶低男性來張揚女性」之言)。真不知道他們到底覺得該如何在父權體制缺席的情況下描寫對於父權體制的反抗。或許他們根本就覺得不應該存在「對於父權體制的反抗」吧,即使他們本身也是受父權體制壓迫的一群人。

在《水星的魔女》開播之前,只因為主角是女性網路上就有些人說這是「政確入侵鋼彈」云云。當然,對我而言所謂的「政確」(但我不會用這個詞)不是問題,反而歡迎。而《水星的魔女》做出這樣的選擇,也代表《水星的魔女》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只將作品局限於符合宅圈主流派喜好,而是有更大的視野與可能性。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