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求職之路:政治學系+巴哈姆特+遊戲狂熱該如何找工作才好?

燿空 | 2022-09-11 21:07:09 | 巴幣 208 | 人氣 359

  這裡是燿空。距離上次發文已經快過兩個月了,總感覺雖然自己的小屋並沒有試圖去抓穩定的客群,也沒有打算作為長期經營的基地,但似乎不講一下到底在演哪齣、這兩個月在做什麼,好像又有點不太恰當。
  • 2022 年 2 月:回到巴哈姆特
  我再次回到小屋開始打文章的時候是 2022 年的 2 月,換個說法就是我大學四年級的下學期初。我在大學就讀政治學系,是所有科系中最被容易依著刻板印象詢問出路的科系之一,自你入學開始,周遭的人就會全自動地代入你想要出來選的印象。事實是:至少從我的校系而言,政治學系出來的學生真正投入選務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的學生會因為沒有發展方向而繼續讀研,也有一些人會跨至法律學系的領域選擇國考,最後一部分則是依照自己長期的興趣直接開始找工作,而就我所知,真正在畢業後馬上成為政治人物助理的,每年不超過 3 人。


  總之,大學四年級的初期,基於曾經為了課程而獨自訪問過議員,我其實一直都是打著希望能夠在畢業後馬上在家鄉附近找到助理職而努力的。直到下學期開始時,我才發現這個想法雖然沒有問題,但卻也是武斷地讓自己踩入了外界的刻板印象中,對我而言,既沒有什麼成就可言,也不是自己真的喜歡的工作類型。

  因此,深感大四不妙的我,就只能從巴哈姆特——我從小碰到大的論壇,開始為自己的職涯臨時抱佛腳。要說這個佛腳抱得有多臨時的話,差不多就是別人已經在把自己過去實習的經驗整合到履歷當中的時候,我還在想從小玩遊戲玩到大到底算是什麼經歷,甚至到了那時才開始把作品集生出來。而且還是把作品集裡面應該有的作品慢慢生出來。講白一點,這些作品就是最後出現在我小屋創作中的遊戲界新聞
  • 2022 年 6 月:半路殺出程咬金的初次求職
  這段經歷也只能說是卡在幸運與不幸之間吧,我其實最一開始瞄準的目標是巴哈姆特這家公司。當時有一個職缺是「PC 遊戲採訪編輯」,因此我希望在學校的最後四個月大量抓取並翻譯遊戲新聞,並將這些新聞都投稿至 GNN 新聞網,來達成類似卡位的效果。幸運的部分在於,我翻譯出的所有新聞通通都過審並上了 GNN,《No Man's Sky》的這篇新聞甚至在網易遊戲、遊戲大亂鬥以及 Yahoo 奇摩等平台上被用不同的規模與形式致敬或抄襲。雖然在寫文章、投文章的方面得到了各種形式的「肯定」,但在我畢業的前一週,原本在 104 人力銀行上的職缺關閉了,原本可能一路順遂的職涯規劃直接被某個程咬金殺成碎片。最糟糕的是,時間點還剛好在我真的把履歷投出去的前一週。

  「這下該怎麼辦」變成了我到畢業之後大概半個月一直在自省的問題。必須承認,沒有想到中間會有人馬上把職缺搶掉這件事完全是自己在規劃上的失誤。因此,在丟掉這份機會之後,我其實是完全沒有方向的。家父是一人公司、業務性質很重;家母是半個設計師;家兄則是在工作室中的藝術家。所有人都不是傳統受薪階級,完全沒有一丁點可以複製到我身上的職涯經驗。又出於對自身的要求,那時的我早就已經無法接受在非自己興趣的領域中領那少少三萬元初的薪資,因此求職這件事情加上自身的要求,似乎又顯得更加艱辛。
  • 2022 年 7 月:開花結果?
  時間來到了七月的第一週,我開始陸陸續續接到了三個單位的面試通知,分別是民進黨的國會助理、遊戲基地母公司的網站企劃以及軟體資訊業的內容編輯三個職缺。這三個職缺當中,只有最後一個是由我主動投遞履歷的,要說的話,文組寫給文組的 Web 3.0 這篇文正是我為了踏入軟體資訊業,而隨著元宇宙話題漸熱的同時,抓緊這個機會展現我個人對於資訊科技發展的野心所打出的一篇文章。另一方面,迷因世代其實也是為了網站企劃這個職位所特別寫出來的文章。

  面試這件事情看得輕鬆,但背後其實也是充滿著各式的取捨。我的第一志願必然是主動投出履歷的這家公司沒錯,但也因為這樣,這個機會是最搖擺、最需要特別去爭取的。第二與第三志願則隨著面試的過程而持續變動。舉個例子,我原本認為國會助理這個職位必須要是我的第二志願,因為進入這個單位等於進入到民進黨的最高層——不討論政黨傾向,我的國民黨好友也認為這個單位必須是首選考量——但在面試的後期,我反而覺得進入遊戲基地的母公司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這是最符合我從小到大的專長與興趣的地方。

  又從現實面來考量的話,軟體資訊公司提供的是十分模糊但又顯得最優秀的條件:待遇面議、請假不扣薪、每年調薪以及自由遠端的工作環境;遊戲基地非常慷慨地直接開給了我 40000 元的月薪,但並沒有保證相關的福利;國會辦公室的條件則是 35000 元以及不得已的責任制,相對的是能夠最快地累積大量經驗,在轉職或內升上是最有前途的。從這個角度考量,我在最後的選擇是:軟體資訊>遊戲基地>國會辦公室。
  • 2022 年 8 月:工作底定之後的問題是「面試單位到底是怎麼看待我的?」
  這裡就不賣關子了,我在三個單位都順利進入二次面試之後,又陸陸續續地接到了三家的錄取通知。因此,我也沒有任何懸念地直接進入了我首選的這家軟體資訊業。這家公司主打的商業模式在外國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功能上則是可以幫助任何規模的公司進行資料整理的最佳化與流程電子化。作為一名非電資相關領域的學生,而且平時只要有閒就一定待在電腦前的我,絕對無法否認自己的專長與興趣都是十分偏門的,能就這麼順利地在各個領域取得面試機會,甚至在第一份工作就進入這種可以堪稱幸福企業,薪資也開得非常大方的公司,確實是連我自己都感到有點訝異。

  我並不想依著自己的倖存案例講得好像所有人只要跟著我的方向走,就一定能得到相似或相同的體驗,因此,我認真往回審視了自己的面試過程、履歷到底放了什麼,以及試圖推測出這三家企業到底希望什麼,我認為可以用三個單位的面談稍做總結,得出下面的結論。

  在國會辦公室的時候,我有幸與委員直接見到面,對方非常明確地提出了他們之所以會找上我,是從我的履歷看到「數位力」的可能性:與傳統的問題解決方案不同,搭配政治學系的問題設定能力,加上不同工具的應用以及抓取社群話題的能力,國會辦公室認為我有勝任文宣助理的能耐。

  遊戲基地雖然在 JD 上看似是需要寫手類的人才,但實際在面談的過程中,看得出來他們應該是比較缺乏整合人才,也就是能夠將標的物的資訊整合為簡單的內容。雖然不清楚實際的工作內容,但聽起來可能會是在整合後發給寫手進行撰寫,最後回到自己的手上進行編修的模式。也就是說,這份工作探求的是求職者將資訊抽絲剝繭的能力,可以說是文組寫給文組的 Web 3.0 這篇文在非標的處發揮了它的功用。


  而我現在任職的公司反而是會讓我覺得最摸不著頭緒的一處。入職至今剛滿一個月,從所有同事的驚人經歷而言,我只能相信自己一定是因為能力層面而有機會進入這家公司,從面談過程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第一次面試時開頭就被詢問自己是不是 8 歲就開始上巴哈姆特,這可能是社群力的指標;第二次面試時則是被用「介紹一個自己最喜愛的遊戲」作為針對行銷的即興題目。進入內部以後我知道的是,公司一般希望能夠找到對數位工具有熱忱能夠自學技術層面的員工。但沒有意外的話,我還會在這裡待上好一段時間,或許我能夠在之後的上班生活中慢慢看出公司對我的考量究竟是什麼吧。
  • 回顧求職之路:「台北還是不要台北?」
  上了台北之後,有很多事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事實上,我的主力 PC 成為了我在求職上的一大考量點:家裡認為把這台電腦帶上去在運輸上絕對是不安全的,同時,那台電腦的巨大耗電量加上台北的租屋環境也使得這一點都不現實。因此這台主力機就這樣被我留在台南了。考量到租屋的成本與電腦可能耗費的電費,如果真的就這樣為了公司而長住在台北,哪怕每個月真的拿了 40000 元的月薪,恐怕都得有一半回歸到這些社會吸血蟲的手裡,這樣加加減減扣起來,還倒不如在台南隨便遷就個基本工資的工作算了。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難解的問題,作為一名社會新鮮人,你相信自己有多少價值?如果在台北,我可以隨處遇到對著我說「我相信你的價值不只這些」(在遊戲基地時的經驗)的公司,但在傳產遍布的中南部,這樣的機會是少見的。如果我遷就於低薪的工作,我有把握未來在可能轉換跑道時,將自己的價值再往上拉嗎?但如果我為了發展性而到了台北,就必須犧牲個人的生活體驗。

  所幸我就職至今已經試過多次在家裡上班,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在公司最多也只能遇上整個團隊約四分之一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流程根本毫無影響。因此,我能在保障生活體驗的前提下,待在一家未來潛力極大的公司,甚至還有能夠再培養個人發展性的機會。總之,能遇上目前就職的這家公司簡直是首抽抽滿 10 張 SSR 的運氣。但這家公司的作風到底有多新穎,以及它是何以驚人地無限趨近於我在家中的體驗,或許就是等我穩定一點再特別說明了吧。


  這篇文章的配圖都是在每個段落描述的時間段拍攝的,可以當作是我每個階段的舞台與相關的投射吧。
  「遊戲基地」這個詞其實不夠精確,因為這個論壇只是公司所營運的其中一個分站,事實上,公司希望我到哪個部門、負責哪個分站的工作,我到至今還是不清楚的,但這已經不是我的事了。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嗡嗡
照片很讚,讀起來蠻有趣。期待後續更新w
2022-09-12 15:33:4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