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對過去史學研究方法的檢討

ivon852 | 2022-05-16 02:11:15 | 巴幣 142 | 人氣 411

自2018年以來,因為玩艦隊Collection對二戰史產生興趣,遂開始研究相關主題,多撰寫一些歷史文章,獲得回饋,間接了解更多細節,也邂逅了一些因緣。


但2021開始做類論文後,深深感覺到以前的文章水準之低落。類論文其實就是專題,題目是文學研究,雖然沒有很嚴謹,但是教授要求我們行文除按照論文格式外,還要有憑有據,適當的在引用學者說法間,加入自己的批判性敘述,卻又不流於偏見和主觀。個人意見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研究了什麼出來。因此每週固定被電一次。
幸好專題快寫完了,回頭看那些「歷史研究」的文章...是時候來全盤批判一番了。
首先敘述過去的寫歷史文章的過程,再來要檢討為何那些文章在現在看來根本不算研究,只是東拼西湊的拙作罷了。

目錄
  1. 起源於一架轟炸機
  2. 究竟在翻譯還是撰文?
  3. 這種文章頂多算是Informative!
  4. 休筆與轉變
  5. 總結



1. 起源於一架轟炸機

2015年開始玩艦隊收藏,2018年開始玩戰爭雷霆。如此下來對飛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不論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甚至民航機,那些飛機的歷史我都想研究。有人說他的性別認同是武裝直升機,那麼我愛上的就是飛機了吧。
2018年,第一堂通識課就是史學通論,介紹研究歷史的方法等。此時開始構思介紹四式重爆的文章,此轟炸機在戰爭雷霆裡面性能很差,網路資料也很少。沒想到教授有空願意幫我看,雖然他是專門研究明朝歷史的。
初稿的字數大約1000字而已,後來給了修改建議。他後來還開書單出來,叫我去看鎗砲、病菌與鋼鐵這種全盤理解歷史的書籍。很感謝他教了這樣的遠見給我。
四式重爆的文章撰寫了上下學期,期間學會網路上找盜版電子書(不良示範),得知有《世界の傑作機》、《丸メカニック》、《航空ファン》、Osprey出版社的二戰飛機專門圖書,裡面有鉅細靡遺的引擎結構圖,還有設計師訪問。除了網路上找,在台南的實體書店名還找到位於成大會館對面,在地下室的書店,那邊同樣有世界的航空機這類的舊書,只不過其他舊書攤當白菜價賣的,老闆娘卻很是重視50年前的書,並要賣我900元,還真的買了一本。後來還被邀請去聽台獨聚會,全程只有我不會講台語壓力好大。
於是文章篇幅大幅增加,因為直接把找到的圖書資料用破日文翻譯過後貼到文章裡面,有點流水帳。資料找著找著也開始學會做模型,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成果即爲:【戰史】最後的轟炸機: 三菱Ki-67 四式重爆「飛龍」
2019年,此時我自豪不會像巴友Nacht-Eule寫的文章(Google冷門飛機很常找到他的文章)那樣,配個模型圖,寫不明所以的浪漫文字,又不附參考資料,文章架構破碎像在寫詩。
從此便遵照此模式寫歷史文章。那時還是too naive了,Nacht-Eule那樣寫其實也不壞。



2. 究竟在翻譯還是撰文?

本段開始前,再敘述一段緣份吧。網拍找書時,找到高雄鹽埕區的「貓手」書店,原來老闆也熱衷於研究二戰,還專門從日本進口舊書,翻閱之後整理出日軍在臺灣的遺蹟。期間也聊了舊書的八卦,說美國戰後還了一批資料給日本,日本才能出書紀載。從貓手也得到了參考用的書籍,之後便繼續撰寫歷史文章。

找歷史文章時候,常常看到巴友幽影發表的翻譯文章,我就覺得這人文章能寫這麼長,中間插入的評論結合豐富學經歷,又能接觸各方史學人士,實在厲害。還有另一個巴友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寫的文章完整的介紹各個歷史事件,並有自己的觀點。
後來,我就發表了幾篇沒有整理資料,純粹照翻的文章:【戰史】陸軍飛行54戰隊誤擊海軍九六陸攻【戰史】美軍夜戰雷達及夜戰航母發展史

這樣翻譯文章,並作簡單講評,也是獲得不錯迴響,甚至被收入精華。於是我的撰文模式又有一個新選擇:找篇沒人看過的冷門主題,翻譯文章,再根據哈啦版的不同插入動漫neta,GP賺滿滿,畢竟又不是沒有在文末附上參考來源!
當時沒想這麼多,就是埋頭寫,且我以爲有附上參考資料就是比別人優越之處,看那滿滿書單,你不能質疑我了吧。


3. 這種文章頂多算是Informative!

2020年,教授教導我們essay的形式,寫文章不夠,還要上臺演講,並接受拷問:報告完後教授不會像其他課程一樣輕易放過,而是針對演說內容的邏輯性進行辯論。對啦,我應該是太M才會找她作專題。
其中主要出現的文體是Informatvie(資訊性),另一種是argumentative(辯論性)。
同學的Argumentative文章很容易寫成Informative,然後教授就會把他趕下臺。畢竟單純讓人知道一個東西很容易,但要加上要或不要的論述,就會顯得很難。

此外,教授也點出一個問題:「你們只會引用網路資料,抄抄抄,複述別人的觀點後馬上進結論,都沒有自己的話語分析!」

這個說到痛點了。回顧上一章的問題,翻譯文章並分享在哈啦板給歷史愛好者這點我認為沒有不好,尤其中文圈缺乏相關討論的情況下,可以拋磚引玉,然後引發良性循環,得知更多人的背後故事。
可是一旦習慣這個模式,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抄襲,甚至將別人的觀點變成自己的,又不明確指出來源,對作歷史研究的是不尊重。更可怕的是,融合「翻譯」與「照抄某個部落格上的陳述」。

例如,於 二戰靈活外交的代表: 泰國皇家空軍簡介(Royal Thai Air Force) 中,我幾乎是摘抄某篇部落格的大綱架構,再往裡面塞Google到的其他細節進去。
又如 二戰中立國: 瑞典空軍簡介(Swedish Royal Air Force),將某個瑞典人整理的機徽發展史,直接寫的好像是我整理的一樣。
最近的一篇文章是 二戰西班牙空軍(Ejército del Aire) 簡介 ,整篇文章是融合維基百科和WW2Aircraft論壇的貼文而來的。

引用其他資料是可以,但是閱讀後真的變成我的了嗎?在寫歷史文章的時候,直接東拼西湊,只提供Informative的資訊就夠,這樣就是好文章嗎?
即使透過看資料多少有了整體性的二戰歷史概念,學到承先啟後的順序。可是介紹給別人的時候,就變得好像在編造故事一樣呢。當時我很討厭霧滿攔江《明朝其实很有趣》、黑貓老師的《歷史就是戰》這種書,後者說日本軍官是慣老闆所以輸掉二戰,根本在鬼扯!但是要是我再以這種態度東抄西抄,遲早會變成那樣說書的。

除了認真考據的研究方法以外,私以為若能抓住個研究問題並作為發想,應該能避免寫一架飛機結果資料範圍變得太廣的問題,段落間又沒有適當連接詞。更慘的是只研究斷代史,沒有史學根基的外行。
這樣就連Informative都不是,而是展現故紙堆給讀者看罷了。




4. 休筆與轉變

休筆太誇張了,又沒有在寫專欄什麼的...
逐漸有體悟之後,這種看似長篇大論的歷史文章很少再寫了,一部分原因是我改寫IT技術部落格所致。但是古蹟遊記偶爾還是會寫,在遊記中漫談書本帶給我的歷史知識我認為不用太嚴謹,可是寫歷史研究的文章,這樣是不行的,至於別人的寫法怎樣那是他們的事情。

即使未來是要寫單純研究某架飛機歷史的文章,也應當像是論文那樣敘述,例如:
「土井武夫融合了各家設計,用類似MC202的機身,Bf109的引擎,設計出三式戰鬥機飛燕。」
這樣敘述放在文章開頭當簡介也許可以,但是文中這樣,應該修改成:
「根據XXX資料,盟軍回報三式戰鬥機長的像義大利飛機。另外根據XXX,日本因為...所以向德國進口Bf109使用的DB601引擎。最後土井武夫設計出了三式戰鬥機。」

論文APA括弧年份的格式不用執著,可是敘述時要注意有無抄襲之餘,也就是全文都自己的話,卻無指出資料來源。
OS:「但這樣文章會變得難看呀!網路文章又不是那麼學術的東西,並且擅自加自己的觀點,還可能被罵呢!」
為讓讀者閱讀舒適,安排文章段落很重要。要考量讀者程度,適時加入背景知識,才不會有突兀的感覺。
寫專題讓我知道怎麼安排超長的論述了,起碼有固定的寫法,先探討文獻再來分析是最穩固的模式。

然後偏向Informative的文章我恐怕不會往那個方向寫了,未來要寫歷史文章,便會試著加入反思與其他觀點的部分,並做一些批判思考,像是 尋找雪風/丹陽的艦鐘具有爭議性的高士神社真的好遠 這樣,雖然這二篇是遊記。
此外有個人意見很好,但要基於事實,而非偏見和喜好。這點我更難做到,現在寫文章很難不偷渡政治。
恐怕還要學點文采,才能像國際學者一樣,在說好故事與遵照史實之間保持平衡吧!





5. 總結

說了那麼多,卻只能用「引用格式不正當」來指出過去文章的缺陷,實際上還有很多方面的問題。

長久以來以那些文章自豪,後來發現他們實在不夠好。因為我非歷史系的,針對史學方法修正沒辦法說出什麼來。通篇要糾正的,是自以為這樣就配叫做研究,卻比較像情報提供者的文章。
作品不用以數量見長,我想價值在於人說了做了什麼比較重要。如果有人要跳脫出既有框架,除承認自己的無知外,更要勇於嘗試新的寫作手法。

歷史文不是用資料海轟炸讀者...就我自己看法,在科普的功用之外,能從中學到什麼是更爲重要的課題,如此才會對非歷史狂熱者產生價值,進而產生思考。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幽影
最後一句也是在下追求的目標。就像水龍敬老師做《復仇帝國》的期望是【讓不太吃BL的人也會喜歡的BL作品】在下真心希望平時不怎麼讀歷史文章的人,也能有所啟發,繼而一起思考
2022-05-16 07:47:45
幽影
最近還是一直幫老師翻譯資料,也有一些歷史方面的討論,但並不知道討論的對象何時會在遊戲裡登場,翻譯的資料也必須等她們實裝才能公開(田中先生的承諾,不知道是否在月底的活動,但這個只有他知道)

不過作為熱情玩家,看到自己翻譯的資料、討論的內容確實有出現在遊戲裡,心裡還是很開心的,繼續努力翻譯,待時機成熟,再與各位分享啦^_^
2022-05-16 08:01:53
茶葉貓
做史學研究是很有樂趣,但同時又必須承擔責任的。 為的不只是找出另一個真相,同時也是為無法在單一史觀下發聲的的存在發聲, 這點在我研究紐約級與德陽號時都有著如此感慨。 這是傳承燈火的義務,同時也是為某些未知或被忘卻的存在找到存在意義,我老實說也是做得很開心的。 不懂的人就讓他去凸顯自己的無知吧,我們做的總有一天會被看到的,那怕不是現在也無妨。
2022-05-16 17:07:57
ivon852
有些內容是蠻深入,缺乏引子吸引普通人
2022-05-19 13:33:27
F5穹帆--SARA最高
我現在也在做專題只是快死了
2022-05-19 11:58:56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