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簡單開箱】迷你體積 強大音質 ifi GO bar

Willie Yo | 2023-08-01 02:17:07 | 巴幣 2 | 人氣 1585

近年入手的裝置逐漸取消耳機孔,而且常聽的音樂也逐漸走向數位串流的無損音質,導致手上有線耳機的灰塵越來越多,想說只是弄個3.5mm轉接頭,直到幾個壞朋友借了我小尾巴來聽,完了…新世界被打開了……,到耳機店試聽了幾款,決定入手ifi GO bar。

外盒包裝以白色為主,正面有產品的照片和型號並貼著大大的Hi-Res Audio貼紙,背面就是他的規格說明,側邊是主要功能特色,支援平衡、提供空間感的XSpace、MQA全解、增加低音的XBass+。
(MQA掰了…)

開箱!

內容物有GO bar本體、USB-C to USB-C、USB-C to Lightning、USB-A公轉USB-C母、專用皮套

紙本的部分有快速說明書、安全說明、ifi信仰貼紙、售後說明。

主體的部分,外觀以深綠色塗裝的金屬外殼,一面是導兩側斜角,中間印著ifi Logo,下方有GO bar Logo和Hi-Res Audio金標貼紙。

另一面為平面,平面的外邊有倒角加工,平面上印有對應燈號的目前格式,提供44/48、88/96、176/192、352/384、DSD64/128、DSD256、MQA、XSpace、XBass+的狀態指示,但因為是印上去的,在耳機店試聽的試聽機,字體已經被摸到消失…
Logo那端是USB-C插孔,另一端為3.5mm與有鍍金處理的4.4mm。

側邊有iEMatch開關,音量減少與增加鍵和功能鍵。
iEMatch據說明書是衰減功率來適應高靈敏度IEM監聽耳機,消除背景噪音和增加可用音量範圍。
音量增減按鈕除了提供音量大小,同時按可以啟動Turbo模式,增加6dB的增益。
功能鍵則有些特殊開關設計:
一般單按提供XSpace、XBass+的功能開關。
長按3秒可以切換數位濾波功能,MQA燈號會變換青、紅、黃、白的燈號,分別為Bit-Perfact無濾波、標準過濾、最小相位、Gibbs Transient Optimized直接上採樣352/384kHz播放,音量加減鍵為切換。
長按8秒可以啟用音量與設備同步(預設裝置與小尾巴音量是獨立)。

但音量的部分好像有些Bug,我都是使用iPad Pro 11” 2020來聽,明明Turbo模式記憶是關閉,卻偶爾突然爆出來嚇死,音量同步也只是一些有些連動,按音量增減鍵2~3下,iPad才跳一格,直接動iPad音量又突然超小聲或超大聲,更新過也是如此……
以至於接上去都會特別注意,先按個音量減,確保耳朵和耳機不會傷害。

附的線材大約14公分長,外皮有包編織線,只是接頭都沒有鍍金處理。
線材能應對目前大多裝置,包括電腦、iPhone、Android之類的。

專用皮套可以塞的下主體和2條內附的線就蠻極限的,主體有專屬隔層避免與接頭摩擦導致刮花,蓋子上有磁吸式鈕扣,背面有可以掛在腰帶上的設計。

為什麼選擇了它?
當初跑到了耳機店試了幾個小尾巴,發現原廠內附的3.5mm線材的極限似乎就在那,3.5mm小尾巴試了幾款,說是有差,但是發現區別非常非常的小。
而又試了幾個4.4mm平衡輸出的小尾巴,借了MUC-S12NB1和Kimber Kable合作的MUC-S12SB1和幾個DAC互相比較。
先是為了讓手上9年的Sony MDR-1R能夠使用4.4mm平衡接頭的DAC,手頭有點緊的情況下,先入手了出清甜甜價的Kimber Kable合作MUC-S12SB1升級線,而沒有選MUC-S12NB1,主要是聽了MUC-S12SB1的感覺那個動態就是多了一點點點點,而且聽店員說那條線在耳機店內放了幾年,幾乎長時間都是掛在牆上,接頭都還是金光閃閃,出清的價錢也只比MUC-S12NB1貴一點點。

以下是當時試聽的感覺與想法,只有當時在耳機店的印象,可能會有些落差,僅供參考。
(我沒有金耳朵!)
設備: iPad Pro 11” 2020 + Sony MDR-1R
軟體: Apple Music無損
音樂:
さユり 花の塔

幸祜 -KOKO- レイヴン・フリージア

幸祜 -KOKO- the last bullet

明透 インパーフェクト

ifi ZEN DAC + 1R原廠線轉6.3
人聲適中,低音偏散,開了低音加強又過頭…

A&K HC2 + Sony MUC-S12NB1
樂器強勁、低音足夠、女聲宏亮,但是有些又太過宏亮。

Pentaconn C + Sony MUC-S12NB1
低音偏少、整體有點乾、人聲適中。

水月雨 曉 + Sony MUC-S12NB1
完全凸顯人聲,其他樂器都還好。

最後是 水月雨 水解貳式 和 ifi GO bar 配Sony MUC-S12NB1在比較,覺得這兩款的聲音非常的接近,都是偏暖,但ifi GO bar仔細比較動態就是多那一點點點。

而ifi GO bar + Sony MUC-S12NB1整體感受是偏暖,也算是大眾喜歡的樣子(嗎?),相比原廠3.5mm耳機線,解析度強很多,人生、樂器、空間細節都明顯多出許多,非常有感。
如果開啟XSpace,空間感會再增加一點點,而XBass+開啟後也就加上一點點低音,不會過於強勁,都開則是前述相加在一起,如果以手搖杯來說,3.5mm的音質大概是半糖,4.4mm感覺像是3分糖,聲音乾淨了些,而XSpace/XBass+像是加了碎冰,那種可有可無,加了也只是提升一點點樂趣,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我喝手搖杯比較喜歡少糖到無糖)

自從換了工作後,反而上班時寫Code配音樂,接觸有線耳機的時間居多,手上舊有的WF-1000XM3年初自己換了電池後,現在也幾乎都在家裡吃灰,原本是有打算入手WF-1000XM5的,除非Sony又搞初音未來聯名款,不然目前應該是會先緩緩。
反倒是先買了安全帽用的藍芽耳機和電腦用的混音器,連假有機會租重機,有個安全帽用藍芽耳機聽導航和神盾比較方便。
電腦用的混音器之後會寫開箱文,當時去耳機展被毒到,使用設計完全是我的需求(早知道不去了(X)),近況大概是這樣吧。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