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簡單開箱】虛擬世界的入口 HTC VIVE Pro 2 專業版 與 全身追蹤的配件們

Willie Yo | 2022-05-31 05:12:04 | 巴幣 1012 | 人氣 843

從2016年VR風潮開始,HTC、Oculus、Sony、Google、Samsung等等廠商陸陸續續開賣自家VR產品,往PC端的HTC VIVE、Oculus Rift,家用遊戲機端的Sony PS VR,和手機端的Google CardBoard/DayDream、Samsung Gear VR。

當年我還是大學生,什麼都想玩就是口袋沒什麼錢,只有在ComputeX和電玩展才有機會接觸,打工存錢直到2017年初電玩展買了PS4 Pro和PS VR,才真正開始接觸VR的世界,後來也嘗試用Google Cardboard和Leap Motion等等的方式,透過網上大神的模擬程式土炮PC VR,礙於土炮等級和房間空間,使用體驗極爛。

但也因為當年的VR普遍售價偏高、硬體跟不上、畫質差,許多廠商也陸陸續續退出VR的計畫,最後只留下HTC、Oculus(Meta)、HP、PIMAX、Sony等等不放棄遊戲和商業市場。
(Acer好像從2018最後的OJO 500就沒有然後了,Microsoft那邊比較偏向MR混和實境的HoloLens,但好像也不是很樂觀…10萬的開發機……)

近幾年硬體逐漸更上,售價也逐漸親民,疫情的攪局,還有提倡元宇宙概念後,VR這一、兩年才又慢慢浮出檯面,從便宜熱銷的一體機Meta Quest 2、遊戲為主的Valve Index和之後的PS VR 2、商用與遊戲的高階市場HTC VIVE Pro系列,也越來越多的活動逐漸走向線上甚至VR來舉辦,於是我正是跳入了PC VR的坑洞中……

HTC VIVE PRO 2 專業版:
外箱只比之前開過的PJ DIVA FT大控小一點點,主要本體為霧面表層,正面有產品照和名稱,背面則是內容的主要的所有物,頂部有提把,底部則是封面外皮的撕條,嗯……其實封面外皮可以從側邊抽出,可能是為了提把而特別設計這個撕條。
封面外皮抽出後即可看到內箱的中央有大大的VIVE Logo。

打開上蓋可以看到說明書直接鋪在上面,並且一步一步告訴你步驟。

內頁則是內箱的紙盒內的物品清單、使用教學。
附有2個月 Viveport Infinity 會員序號於這張說明書的背面。

每小盒的數字就是安裝步驟。

2號盒是SteamVR基地台2.0與配件,有基地台2.0、變壓器、釘牆固定座各兩個和說明書。

3號盒是串流盒與線材配件,裡面有串流盒、變壓器、DP to mini DP、USB-A 3.0 to USB-A 3.0、mini DP to DP轉接頭、擦拭布和VIVE Pro 2耳機孔蓋。

4號盒是VIVE Pro 2本體。

5號盒是VIVE控制器2.0、Micro USB線材和充電器。
對…到了2022還是使用Micro USB,而且外型設計從未改變……

VIVE Pro 2本體的部分,正面中間有一對鏡頭,鏡頭正下方的底部是麥克風,外圍面板一圈的感測器,這個洞洞裝外型也是用了好幾年,說好看也還好,說醜也不至於……
後方是頭為調整旋鈕,左側耳機有音量大小聲,右側耳機有麥克風靜音按鍵,而且這一對耳機有Hi-Res認證,音質上不差。

剛拆封時靠近鏡片有保護片,提醒用戶不要讓鏡片直射太陽和不要有金屬或尖刺物刮傷鏡片。
拿開保護片可以看到一對鏡片,中間有頭戴偵測的感測,在四周的海綿軟墊有針對眼鏡族特別留凹槽,很貼心的設計。
鏡片後面是5K解析度的LCD面板顯示器,並支援120Hz高更新率,水平視野最高達120度。
之前試玩體驗過Oculus Rift,但海綿沒有凹槽,對眼鏡族佩戴上不是那麼友善。
而手上的PS VR是用額頭的部分來支撐,眼睛的四周只有矽膠軟墊遮光,不影響眼鏡配戴,VIVE和PS VR對眼鏡族來說,加分!

正面底部右側是瞳聚旋鈕,底部左側是鏡頭距離按鈕,當海綿墊魔鬼氈撕下後,右鏡片的上方有小蓋子可以拆開,左邊的是訊號連接線的接孔,右邊的是USB-C接孔,官方是說那個USB-C是可以連接耳機,如果不去使用原本的耳機可以拆下換上護蓋後,改接自己的耳機來使用。

纜線接頭是VIVE自家專用接頭,連接到串流盒上,再從串流盒連接DP線、USB3.0到電腦,電源線連接變壓器,串流盒的部分官方是說無法與Pro第一代共用,目前也沒有單售,壞了只能找HTC官方維修。
纜線的部分從VIVE第一代被說線材太多後,從VIVE Pro和VIVE Cosmos系列開始就改用VIVE自家的纜線來傳輸資料,線材非常的長,減少移動時的阻礙。

跟PS VR造型上相比,PS VR的造型上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好看,但是PS VR畫質只能用PS4的效能去推,解析度很低、畫質顆粒感很重,支援PS Move的遊戲有限,絕大多數還是DS4控制器來控制,偶爾回味一下初音未來VR和GT Sport外,吃灰時間居多……
雖然我沒有PS5,但蠻期待PS VR 2的表現。

VIVE Pro 2的部分就介紹到這邊,其他像VIVE控制器2.0和SteamVR基地台2.0算是舊東西了,網路上有很多開箱,就不再另外介紹。

VIVE移動定位器3.0:
移動定位器可以定位身體或物體在虛擬空間的位置,一次三顆安裝在腰上與雙腳,即可做到最基本的下半身追蹤。

打開包裝後內容物有VIVE定位器3.0、接收器、USB-C線材、接收器轉接頭。

VIVE定位器3.0的本體上方僅有一個按鈕作為開關機和配對接收器的用途,按鍵下方有指示燈。
底部有相機幾架的鎖孔與金屬觸點,金屬觸點的數量剛好對應SteamVR系統的按鈕,可以安裝在特定配件上或是自行DIY按鈕來做功能使用。
畢竟是2021上市的產品接頭也改用目前主流的USB-C。
接收器轉接頭主要用於接上USB-C線材後插上接收器,延伸接收器來盡可能的縮短與定位器的距離。

至於接收器的部分,原本主體的串流盒可以接收一對手把的數量,每個接收器只能接收1個裝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要連接手把,而定位器來取代手把的話是可以不用接接收器的,直接使用串流盒來配對。

接收器本體沒有單售,壞掉或是有額外購買的話只有官方途徑或是第三方接收器,但是看網路上國外是寫這接收器似乎可以用Steam控制器的接收器來非官方修改,畢竟是Steam系統旗下,應該是一樣的東西。

Valve Index控制器:
畢竟是HTC是用Steam系統開發,當然Valve自家的Index系列也可以共用,而受到好評的Index控制器可以做到手指偵測,對於需要模擬抓取、握持的動作上可以貼近真實,而不是單純的按鍵。

因為這對手把是從某海鮮網站上代購,而且當時購買沒有單獨手把的包裝,而從整套Valve Index上拆賣,所以近有本體寄來手上,我是能用即可不是很在乎包裝。

至於「Half-Life:ALYX」這款遊戲原先是隨附在Index產品內,但後來只有從官方管道購買Index產品的帳號才能免費獲得,除了問過賣家,問了幾個朋友也是得到這樣的答案。

面板上有A鍵、B鍵、主頁面鍵、指示燈、觸控板(橢圓形那個)和搖桿,食指的部分有板機鍵,板機鍵下方有壓力感測區偵測手指抓取,右手配置對稱到左手的配置,搖桿下方是四段調整帶子的角度,這帶子用途是在手掌伸展的狀態下,控制器可以貼合在手上,底部則有USB-C充電孔。

握上去比VIVE控制器舒服許多,而且在虛擬空間上可以看到手指的對應位置。
但目前使用下來手指偵測的部分,只有支援手指伸直與彎曲,手指的左右開合無法偵測,且有機率偵測錯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可能我手指跟其他人相比偏細(?),而且右手小指有手機指的小變形,握拳會習慣性往無名指縮,有時候在虛擬世界線上很怕不小心在外國人面前比出中指造成誤會,這部分因人而異。
至於改裝加厚手柄的部分,有機會我再試試看,聽說抓取上有改善某些部分。

使用體驗、推薦:
軟體的部分除了要安裝Steam官方的SteamVR程式外,也需要安裝VIVE主控台的部分。
是說VIVE主控台安裝過程,進度條的背景動畫還蠻漂亮的。

由於使用Nvidia GeForce GTX1080來遊玩,當時高解析與高更新率的螢幕並不普及,並不支援DSC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影像壓縮傳輸)技術,雖然這東西跟GTX10系列一同出來,但只有在RTX20系列財正式被加進晶片中,在解析度上,無法跑滿VIVE Pro 2的5K解析度,僅能到2448x1224@120、3264x1632@90、3672x1836@90,如果有搭配VIVE無線模組的話更慘,即使有RTX20系列以上也只能到3264x1632@90,其實不是很推薦。
之後應該會考慮升級RTX4080首波,RTX30系列什麼的...放棄QAQ

房間設定的部分我是使用「房間規模」的設定,我的房間在前幾個月的大量整理下,終於能清出房間規模的最低標準約2x2公尺,手把在靠近劃設邊界時,會有虛擬牆在眼前顯示,降低撞到牆壁時的人身傷害,雖然玩太High還是很容易控制器敲到周圍的物品就是了……

這裡推薦幾個Steam上的程式與遊戲:

這款是可以在VR世界中建立自己電腦螢幕的外掛,可以在眼前新增螢幕、指定視窗和鍵盤,讓使用者在玩VR時不用為了回訊息或是查資料而特別卸下VR裝置到電腦前,並且能設定像是在看手錶一樣顯示時間、媒體播放、效能偵測,而看到的電腦螢幕在別人或是截圖下是看不到的,只有自己看得到。
在語言的部分官方沒有支援中文,Yan-K有把繁體中文化與注音鍵盤的修改教學放在GitHub上,真的非常感謝。

這款應該不用太多介紹了,很多玩VR接觸的就為了這款音樂節奏遊戲,並且能很運動到全身,音樂也很好聽,也與很多音樂製作人、歌手推出曲包,至今人氣仍然不減。
至於外掛的部分這裡就不多作介紹了,網路上有許多教學,有些自訂歌曲的普面真做的真的很漂亮,但也請支持正版音樂喔!
我很羨慕Twitch直播這款遊戲還能玩好幾個小時,雖然我目前自訂歌曲能玩到Hard到Expert部分歌曲難度,全身都是汗……
推薦使用VIVE控制器來遊玩,比較像是拿著光劍揮舞,試過用Index控制器,感覺在光劍的角度上有點怪怪的,可能續要透過外掛來修改或是硬體配件。

這款是線上多人社群平台,可以用PC也可用VR,也支援Quest平台,在上面可以交到各國的網友,而且現在也有許多的活動也都在VRChat上面舉辦,像是日本的Virtual Market、台灣這邊3月的時候「未來群像」與「HM39」聚辦的MIKUVERSE線上DJ音樂活動,算是蠻熱們的線上VR社群平台。
推薦使用Index控制器,VIVE控制器的手指操作必須透過觸控盤來選擇,很反人類的操作設計,Index控制器直覺太多了,有全身追蹤更好。
就是這遊戲玩PC會想體驗VR,有了VR就會想著全身追蹤,有了全身追蹤就想補足手指偵測,荷包逐漸空虛。

這款由Valve官方自己出的遊戲,體驗與畫質完全是3A大作的等級,雖然裡面的內容像是屍體之類的可能過於寫實,讓我遊玩覺得有點噁心……,但是故事劇情與操作體驗真的非常的優秀,Steam也經常特價這款遊戲,有玩VR非常推薦遊玩。

這是一款模擬DJ的遊戲,並且與DJ器材大廠Pioneer DJ有合作,裡面的器材以Pioneer DJ的CDJ-3000播放器與DJM-900NXS混音器來設計,並且有虛擬的DJ老師在遊戲中手把手教你接歌、效果器等等,雖然裡面是全英文,但有基本的英文能力和手把手操作不會太難理解。
雖然跟真正的DJ器材相比,為了VR簡化了許多像修拍、刷碟等等的操作,沒辦法像實體器材的手感,但基礎學習也足夠使用了。
遊戲中也提供派對之類的功能,播放自己電腦磁區的音樂來混音。

目前使用下來最常玩的還是Beat Saber和VRChat,除了5K@120跑不滿外,VIVE Pro 2使用時會微微發熱,冷氣通常一定要開,悶熱的問題才稍微緩解,定位器的部分,我不確定是房間遮蔽物多還是接收器的訊號不穩,VRChat經常身體或是腳會飄走,還在想辦法把接收器盡可能靠近且不會干擾到房間動線,總體使用下來還不錯。
不過之後有多餘閒錢還是會想考慮購入更多定位器來補足手臂或膝蓋的偵測,也有考慮買Meta的Quest 2或是等Quest 3來玩平台限定的內容和補足部分使用情境。
VR真是太棒了!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