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貨櫃與航運⟫ 一個規格化的金屬箱--笨貓閱讀

笨貓 | 2022-05-08 13:00:06 | 巴幣 2 | 人氣 169




改變世界的金屬箱子
一場勞工與自動化競爭和全球貿易的故事



讀後感

貨櫃基本上是海運費用的基本單位,
從海上跑到鐵路拉或是卡車載,
再到貨櫃屋等,隨處可見的大型金屬箱,
背後卻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自動化與規格化歷史。

本書用的是分點論述,從貨櫃發展和散裝競爭,
到規格化後急速成長,最後影響與結尾,
因為是主題式,自然而然到處都是時間年代,
對於我習慣用前後關係不算時間的讀法有點吃力,
但說來貨櫃發展快速,因此也不是太大障礙。


貨櫃的概念也非此時才有,但可以算是一段重要的發展時期。
在貨櫃正式成為港口主角之前,散裝船是主力,
所有貨物不論袋裝玉米、盒裝零件、棧板貨物等,
都要經過碼頭搬運工人之手,
先將物品堆置在港口,由工人搬入貨艙堆疊放置,
若是棧板到港,則由工人卸下綑綁到另一棧板移入艙中,
再將棧板移除完成裝卸。

從以上敘述會發現所有貨物相關工作都再港口完成,
不僅繁雜且多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可以說是為塞人而創造出一堆多餘的事情。
導致當時海運成本不便宜。
且容易有貨物失竊、損毀的情形產生。

貨櫃的出現能改善上述情形,理應全部人都跟上才對呀,
能減少中間成本賺取更大利潤,怎麼沒有如此呢?
簡單來說就是成本,首先貨櫃並不會自己上下船艙,
要有一套完整的運輸鏈,從工廠經由卡車、鐵路運輸到港,
再由自動化吊具將其移至船艙,必須投入成本造船改建港口。
更不用說各工會商會的勢力,誰會想平白無故放棄手中利益呢?

這邊就不得不提到常常出現的ILA,
在自動化之下與船商爭取碼頭工人的工作權。
看起來是一群蠻橫不講理的團體,時不時就罷工抗議,
實際換個角度是個能保護會員的強大組織。
自動化帶來碼頭人力需求降低,將會有大批人丟了飯碗,
此時ILA就能發揮其力量,保障工人們的工作權,
發動罷工讓船商必須上談判桌交換條件等,
能夠從中找出一些平衡,例如退休基金和保證時數等,
是我很難在台灣看到的。

回到貨櫃,幕後推手可以說是美國軍方,
二戰後低廉的軍艦使民間能付出些許成本就能改造投入使用,
再到越戰後勤出問題貨櫃出手搶救補給。
還有那位成功改造船運的麥克連,為今日的世界貿易開啟新篇章。



該換換口味了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