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為甚麼要睡覺⟫ 花了三分之一的生命,但認識它嗎--笨貓閱讀

笨貓 | 2022-07-10 13:00:06 | 巴幣 6 | 人氣 215




不只因為累了才睡,後面有更多的秘辛待科學家們研究



讀後感

睡覺是偷懶,浪費時間!珍貴光陰都要被睡完了!
寧可熬夜通霄不闔上眼好好睡覺,
只為了多競技幾場電玩,不看就跟不上朋友限時動態。

為甚麼我們如此不重視睡眠,
可能部分在於我們並不懂睡覺有何目的,對於睡眠缺乏理解。
究竟花上人生三分之一的寶貴時間在睡有何目的?
為何不少睡個兩小時,這樣就只需耗費四分之一的光陰。
有七成五的時間是清醒的,能自由運用的。

本書透過幾個實驗與研究成果,
讓我們對睡眠的認知不再是單純回復精力,
而是包含了大腦修復、記憶歸納、身體調節等眾多已知益處。
否則人類演化何必保留這項功能,
何不全天候清醒更能運用生命的每個時刻呢?

這讓我想到前一陣子曾推行延後上課時間,
那時我第一個想法是:
那不就推遲一整天的行程而已嗎?
結果並沒有我想像的單純!

首先,人類就是生物,也是透過長時間的演化出現的,
只是速度跟不上人類社會的變遷,
還是保有最基本的特質。
有一個名叫「近日節律」的生理時鐘,
顧名思義,是一種非常接近太陽每日週期的時長,
但稍微再長一點,平常會透過日照來同步與調節時鐘。

這就是為甚麼現代3C藍光被強調的危害之處,
並不是說甚麼很傷眼那種,而是在於調節生理時鐘。
只需要非常微弱的LED白光,就足以影響睡眠機制,
褪黑激素的分泌原本是宣告睡眠機制啟動的訊號,
現在因為這微弱的藍光而造成分泌出現狀況。
進而影響睡眠後續的發展。
(題外話,食用褪黑激素對於入睡並沒有甚麼幫助。)
因此,晚上睡覺時應竟可能減少房內光線。

再來,隨著年齡增長,成年人與青少年的睡眠周期有所差異。
青少年會比成年人晚六小時左右,
假設成年人在早上五點起床是最自然的時候,
而青少年的就是八點左右(這是我隨便舉例的時間點)。
這就可以想像,假設我們要求小孩六點起床上課,
就是要求成年人在清晨三時起起床展開一天的生活。
因此美國也不少學校開始延後上課時間。
這部分就是為何延後上學時間並不是我想得如此簡單。

再來分享幾點:

一、
為何有人是夜貓子,總是在夜晚特別有精神?
書中用早期人類的社會模式,部落群聚生活解釋。
類似分工合作以隨時警戒周遭。
延續到了今日,社會對於多睡一分鐘的唾棄,
導致夜貓被迫改變生活方式。
這也是為何會有些人在夜晚時特別活躍。

二、
有些人宣稱自己只需六小時甚至更少的時間睡覺即可。
多數人並沒有這項項技能,且人在睡眠缺乏時,
也會完全低估本身睡眠不足造成的影響,
進而缺乏對於狀況的評估。
所以能保有完整的八小時睡眠與規律作息就好,
對我而言,別一昧就先認定自己就是那一小部分,
好好的顧好自己不好嗎?

三、
若一天缺乏良好的睡眠,基本上沒有捕眠的可能。
忙了一周,周休二日終於可以來好好睡一覺,
躺在軟綿綿的床上睡到自然醒再舒適不過了。
覺得精神體力如同耗盡的鋰電池獲得源源不絕的電力。
衝得飽飽的,又有足夠能量往下一周繼續前行。
但睡眠不只是讓你有回復體力的感覺,
對於記憶的儲存、情緒情感的控制能力都有所影響。
因此請盡可能好好有個規律作息。

四、
在清醒時所學習到的東西,就像放進暫存一樣,
在晚上睡覺時會啟動機制,將這些內容從海馬迴移到皮質存放。
幫助我們鞏固記憶。
因此白天忙碌的腦袋,在夜晚睡覺時也非常活耀,
並非單單就是進入休眠而已。
好好地睡一覺對於記憶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不要剝奪自己該睡的時光!

五、
心情不好、情緒不佳、心態很糟糕時怎麼辦?
去睡一覺吧!睡起來原本感覺過不去的難關都能好好面對囉!

六、
以睡眠的定義來說,多半人都是所謂的睡眠剝奪而非失眠。
失眠是指沒有睡覺的能力,給他一整天不被干擾的時間,
他也無法能產生一定的睡眠品質與總量。
睡眠剝奪則是沒有獲得足夠睡眠的機會,恰恰與失眠相反,
當獲得睡眠機會時,就能擁有正常的睡眠品質。

七、
安眠藥其實並不安眠,以書中提到的例子,其實屬於鎮靜劑。
因而第二天起床時腦袋會有昏昏沉沉的感受,
加上晚上看似睡著的時光,所產生的腦波與一般睡眠並不同。
在現實中,也有親朋好友真的因為安眠藥產生夢遊的感覺,
醒來後完完全全忘了自己做過甚麼。超級危險。
且安眠藥有成癮性,
睡不好服用安眠藥,白天變得精神不濟,夜晚又要靠安眠藥入睡。
變得像是一種惡性循環,長久下來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八、
當我們在睡覺時,為了避免快速動眼時夢境的動作直接影響肢體,
隨意肌的訊號是被截斷的。這樣可以避免危險發生。
而此時若我們先清醒但還沒啟動肢體的訊號傳輸,
就會發生俗稱的「鬼壓床」現象,
解釋了為何會遇到人醒四肢卻是癱瘓的狀態。

九、
睡覺是豐富的靈感來源,
當入眠後,大腦中每個連結活躍的範圍相較清醒時更廣,
所以有聽過一種說法,有人透過要睡著時的那片刻喚醒自己,
來獲得不同以往的點子。

十、
當一天通宵熬夜時,為何第二天有段時間精神感覺恢復了?
可以透過睡眠壓力來解釋,
有一條S曲線是週期性的擺動,而C曲線是腦中不斷累積的腺肝,
兩條曲線之間的距離就是睡眠壓力,
間單來說當距離越遠,我們就越想睡覺,反之就還好。
因此在經過熬過第一天後,第二天剛好遇到距離較短的時刻,
相對而言就會感覺比較清醒與比較不想睡。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下午小睡片刻能更有精神。

且咖啡因會佔據偵測腺肝受器的位置,
讓人產生精神,但實際上腺肝數量正在不斷稱加,濃度持續增高。
(咖啡因代謝需要八小時左右,因此下午過後盡可能不要碰含咖啡因的食物)
待咖啡因被代謝後會產生反彈的效果。


在這簡單且非常攏統的寫下十個書中所看到的,
當然對於一位睡眠科學的專家不可能如上述寫的如此瑣碎
書中透過實驗結果與科學基礎解釋種種關於睡眠的本身與謬誤。
例如大概有不少人聽過睡前小酌能增進睡眠品質,
但實際上是有誤的,不僅不能增進,反而使之受到傷害。

最後,書裡還有很多概念是上方沒舉出來的。
裡頭說到一個最重要的點,從小所接觸的教育,
會告訴我們毒品、安全性行為、疾病危害等內容,
卻沒有教過你認識睡眠,印象中至多只有規律作息,
但常常強調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反而和生理週期背道而馳。
這一點就是作者為何要不斷提倡和寫書的部分原因。
社會對於睡眠的唾棄與歧視該被正視。
讓員工不眠不休的工作並不會讓老闆花在薪資的開銷更有效率,
反而只會增添更多應付了事,效率大大降低。

我們對睡眠的認識還不夠多,
但我們可以從些許的認識知曉其重要性。
很多人寧可花大錢購買一堆保健食品,
卻沒花心思在如此重要的課題上。
在讀完本書後,除了更進一步明瞭睡眠機制外,
也給自己一個機會能實踐其內容吧!


一個多月沒靜下來讀本書,偷懶真駭人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