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遊記】嘉義 故宮南院之旅,濃墨妝點的歷史飛白

小伽羅 | 2017-03-06 16:11:58 | 巴幣 235 | 人氣 6639

  故宮南院自開館以來,我便一直期盼能好好造訪這座水上宮殿,相較於台北故宮,南院的建築風格顯得前衛許多,大片的玻璃造景,坐落於湖畔之間,藉由水面激起的波光,渲染水藍色的倒影,近年來流行玻璃與幾何不對稱的風格造型,例如我很喜歡的蘭陽博物館,它的風格就是藉由大片玻璃,支撐起屋頂,藉由陽光的透射,一掃博物館的沉重氛圍,再利用周邊的湖泊,讓整座博物館融入自然之中。

  故宮南院的造型與蘭陽博物館類似,但相比之下,蘭陽博物館的單面山外型,更能與在地的頭城海岸相呼應,在這點上,故宮南院失色了不少,在以農業為主的太保市,前衛的造型,反而在一片田野間顯得有些突兀了。

  故宮南院從選址、成立到開館運作,一路走來歷經艱辛,從一開始的選址就讓人疑慮,畢竟嘉義太保地處偏僻,若要在這成立大型博物館,還得另外開闢交通路線,且距離嘉義的文化中心、教育機構都非常遙遠,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在南院籌建的過程中,太保市並未對南院進行太多規劃,反而是開闢了一片又一片的建地,如今經過太保市,往往會看到綠色田野之間,穿插著許多極不協調的別墅,一棟一棟的興建,在採用BOT模式之下,如今太保市發展最快的反而是旅館與建築業了。

  題外話,蘭陽博物館和故宮南院是同一位設計師喔。



  故宮南院由外圍的兩座人工湖至善、至德環繞,從園區進入後,需走過中央的至真橋才能抵達展覽館,有別於台北故宮莊嚴肅穆的形象,南院的風格顯得活潑許多,雖然我仍鍾愛北故宮的風格,但這種致力於兼容傳統與現代化的努力,也不失為一種藝術表現,從至善、至德的命名中,找出對傳統的一份堅持,而踏在拱形的至真橋上,除了吐槽公家機關這挖了十來年的人工湖外,或許也能在那徐徐清風之中,尋求一份認同,一種遊走於華夏與本土的自我追求。



  南院的外型,其實隱含了一個小寓意,它的流線型玻璃外觀,象徵著「龍、象、馬」三種文化意象,為了找出這三種動物的形象,我在南院外頭晃了近一個小時,這座至真橋,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龍的形象,它蜿蜒著鐵灰色身形,如一條銀色蒼龍蟠於湖面,不過話又說回來,拱橋的稜線造型,又像極了奔騰中的馬尾。



  走過了橋,緊接著是作為主體的展覽館,不對稱的玻璃耳朵,豎起馬耳面朝南方,和南院強調世界文明的主旨遙遙呼應,相較於北故宮豐富的華夏文物,南院在一開始就帶有所謂「世界性」的色彩,強調呈現更豐富、更多元的文明視野。



  最後在象的鼻子環繞下,終於走到了展覽館,象在中華文明中,扮演著寬容與仁慈的形象,有趣的是中國是不產象的,中國的象來自於南方,這又與南院有了共鳴,同樣是南方,這次作為國家級的博物館,準備踏出華夏的文化圈,讓眼界走向世界。

  在這擾擾的政治風波中,我在南院看到的,除了令人吐槽的高昂經費外,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一種期許台灣的目光能放得更遠,放得更寬廣的願景。



  在等待朋友之際,我就這樣和售票處大眼瞪小眼,一座小官帽,似乎想對妳說:「我比北故宮小,但我很努力。」看出了這份掙扎,所以你不必多說,這兒沒有官僚,只有我注視你保存文化的一份心。





  南院的展區不大,大多以展覽室做區隔,這是亞洲佛教展的一尊石雕,它叫「佛塔欄楯」,來自於印度,兩條直欄中刻劃的女藥叉,來自於早期印度先民的崇拜,後來融入佛教,成為佛法的守護神。



  從側面能看到象徵孕育生命的乳房和女性的腰與臀,女神手上拿的菩提,象徵著祈求豐收,是貴霜王朝時期常見的雕飾,這是一尊充滿象徵寓意的石雕。



  接著這尊坐佛石雕,是中國較早期的造型,強調莊嚴肅穆,臉部圓潤、慈眉善目,此時的佛還未有明確的性別,但多數是以女性的樣子呈現。



  到了較後期,不同身姿的佛像便出現了,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波斯風格的寬衣造型讓佛的形象更多樣,捲髮與服飾的波紋都帶有濃厚的西域風格,這是早期的神像所沒有的。



這尊神性菩薩來自於印度,翹鬍子、捲髮、還有手持著法器(不過我一直覺得是葡萄。)



  另外,每間博物館都有所謂鎮館之寶。故宮南院也不例外,說到鎮館之寶就有一段故事能說了,想當年急著要開館的南院,正愁著找不到「大咖」進駐,身為亞洲招牌博物館「故宮」分號,再怎麼樣也得拿出幾個有來頭的寶貝坐鎮,否則實在難登大堂。

  於是苦無辦法,地處邊陲,人也很邊緣的故宮南院,最後只得向老大哥求救,而身為老大的北故宮,看著小老弟發慌,也只好出手相救了,於是從那金山、銀山中,挑出了這件寶物─《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

  南院小老弟收了這份寶貝,頓時像中樂透般,連忙擺上了這壓箱寶,一口氣給它一整面牆的展區,這故事充滿了兄弟情誼,可喜可賀、可歌可泣。

  不過,實際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內政部:北故宮阿,南院那沒個稱手的寶物,掛著「故宮」招牌多丟人阿。
  
  北故宮:好吧,為了不丟咱們故宮的臉,去挖幾個寶貝,讓它長長威風。
  
  內政部:所以你準備把什麼寶物運下去?

  北故宮:就隨便找一個吧,南院麻什麼都沒有。(・ω<)☆

  好了,故事說完了。來說說《龍藏經》吧,所謂盛世修書,在中國古代,只有盛世王朝才有能力進行修書、抄書,所以唐朝一口氣修了七部史書,說明這大唐盛世絕非浪得虛名,而明代修了一部《永樂大典》就差點賠光了老本,這部《龍藏經》是康熙六年孝莊太后下令抄寫,歷經兩年完成的經文。

  內文共分六部,全部都用泥金塗料完成,花費大量純金和納稅人的錢才完成,是距今保存最久遠,最完整的一套龍藏經,下圖看到的是龍藏經的全部裝束,首先抄寫完的經文會依函號(頁碼)依序疊好,上下各方護經板,作為保護與避免潮濕,接著再包覆一層經衣,完成第一層保護後,第二層再置放更厚實的護經板,接著再同樣包覆一層經衣,如此包覆了三層,最後才是下圖的黃色經衣和五彩經帶。

  所有的經衣都是由皇宮最上級的布料完成,特別是最外層的黃色經衣,和皇帝的龍袍質料一樣,如此經過三道層層保護,才能保護珍貴的經文,於是歷經三百零九年,大清朝早已走入歷史,但經文卻能在戰火之中安然的保存下來。



這是作為最外層的護經板,雕刻著佛教的護法和經文。





  這是龍藏經的其中一頁,泥金塗料在當時已是天價,時至今日,經過了歷史塵埃,它的金黃色澤依舊耀眼。



  龍藏經不單是宗教文物,更充滿藝術價值,每頁的經文側頁,都有象徵祥瑞的圖紋,依序是寶拿、雙魚、寶瓶、妙蓮。



  這是其中一片護經板,三百年來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沉甸甸的捍衛價值連城的經文。諷刺的是上頭抄寫的祈福文字,最後並未給大清帶來福報,滿清王朝仍走入了歷史,而遺留這充滿歲月痕跡的寶器。

  最後,看著這無價之寶,心中不免感慨,三百年來終見天日,那一份對歷史的美與哀愁,對照晚清的乖舛國運,如今它再次重現人間,人事已非,歲月依舊蹉跎。



  最後,也許是精神已放在龍藏經身上,而無暇顧及其他,還有許多值得欣賞的有趣文物,我在另一間青瓷展區待了不少時間,不過因為篇幅關係,我們下次再聊吧。

  南院的整體風格令人愉快,雖沒有北故宮的肅穆莊嚴,但仍有屬於它的一份特色,或許是北故宮有的太多,讓人目眩神迷,而相對匱乏的南院,因為少,反而更讓人專心欣賞,它的確有很多不足,例如動線規劃、展覽的文物數量,在許多空間安排上也不甚理想,期許它的未來能越來越好。

  咱們下回再見囉。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仇仇仇仇仇仇仇仇仇仇
咦…其實歌劇院感覺沒什麼人耶
2017-03-10 09:18:22
小伽羅
真的嗎? 我以為會有很多人,畢竟外型挺有特色的XD 裡面就不知道了 哈
2017-03-13 11:06:53
刀劍之王
沒想到是同一個設計師
裡面的古物看著看著還真有點吸引人
2017-03-10 16:22:23
小伽羅
很有趣的設計,有機會可以來看看,聽說四月份會有新的展覽了^^
2017-03-20 11:10:51
停止碰她
我覺得建築不是中國建築讓我很失望,北故宮比較有中華文化建築的氣息
2017-03-15 00:08:53
小伽羅
的確,這種新式的設計,有時好不好看見仁見智,像我和你一樣也覺得北故宮好看多了^^
2017-03-20 11:11:19
珀伽索斯(Ama)
雖然以前曾經看過某個朋友介紹過,
不過伽羅的這個更詳細,也更清楚,
因為沒去過,還無法說出自己看到的感受如何,
但未來若來有機會讓我嘉義的話,
我會想去當地參觀,
所以在此感謝分享介紹囉![e6]
2017-03-15 18:55:42
小伽羅
有機會可以看看,雖然嘉義有點遠XDDD
或許天馬能嘗試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會在創作之時得到更多思緒呦。^^
2017-03-20 11:11:54
齊格菲奇恩・高雄尼克
真是精彩喔(+掌聲鼓勵)(^o^)。[e23][e35][e34]
2017-03-15 19:13:58
小伽羅
謝謝^^
2017-03-20 11:12:00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