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Review:STED突破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無法超越200奈米之限制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5-03-04 13:27:09 | 巴幣 10 | 人氣 348

本文引用自此

  很有趣的科技。該科技突破了「1873年,顯微鏡學家Ernst Abbe」的「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無法超過(200奈米)」之論述。

  「STED,藉著操作「兩道脈衝光」突破這限制。首先,除中間某個奈米尺度大小的體積之內除外,一道脈衝光,使所有的螢光分子發光,而另一道脈衝光將所有的螢光分子淬滅,因此最後發光仍的而能觀測的分子,僅是該體積內的。最後,將欲觀察的樣本,以『兩道脈衝光』照射,則能取得高解析度的局部,而越多次照射,便能取得越多高解析度的樣本局部。拼湊該樣本局部群,便能取得『接近』樣本整體之掃描結果。

  故,『每一次被容許放出螢光的體積越小,最後得到的影像解析度就越高』。因此,在理論上,光學顯微鏡在解析度的方面就不再有限制了。」

  我關心的問題有三個。

  一、被允許放出的螢光之體積的縮小,真的不存在極限嗎?(※經驗上的可行性、還有量子物理的理論性挑戰---在分子觀察尺度越小的狀況下,發現分子會忽大忽小,這是否會影響多次的反覆掃描的重組結果?)

  二、該科技所耗費的資金有多少?無論是起初的儀器開發、採買,中間的耗材......

  三、該觀測技術,不會對樣本產生「額外影響」嗎?



文字的寒雨、情感的磅礡——我們推廣現代詩與歌詞;
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極致——我們暢談現代詩與歌詞。 

創作回應

煙嵐
有點懶的理解了……
2015-03-04 14:22:43
兔二:滾你奶奶的
我是懶得追問過程了。
2015-03-04 14:23:59
likwueron
螢光在多次照射下會衰弱,我想這是對樣本最主要的影響
其它的影響嘛,我想以光學為基礎的顯微鏡都有啦
2015-03-04 14:32:12
likwueron
啊,對我,突然想到,螢光還有個問題。
觀察對象不發螢光,要加上螢光分子。
這時雙方的質量比就是一大問題。
2015-03-04 14:42:30
兔二:滾你奶奶的
啊,這很重要。
2015-03-04 14:44:55
樂高牛,
我想人類所視的極限也在考量範圍內哈哈
2015-03-04 21:53:17
兔二:滾你奶奶的
糟糕的是:人類的範圍和概念到哪?非洲土人的極限是不是科技的極限?
2015-03-04 22:04:41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