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兔二隨筆] 在迷霧中前進,並不是向前走,就是前進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23-10-14 19:37:04 | 巴幣 28 | 人氣 107

  有時候諷刺的,你想寫篇期間紀錄,想書寫心情,然而靜下一想,卻無情可以寫,無字可書。

  疑惑,難道日日夜夜過,星辰起落之間,竟沒擦出自己半些感觸?或許不是,是學著平凡、適應著平凡,但仍然仍不荒廢該有的鍛鍊應有的精神狀態。

  很多學習,毫無能跟其他人分享之處。很多成果,其實毫無成果,不符合現代氛圍倡導的某個指標,譬如功名利祿。更深的說,男生炫耀自己的物質及雄性魅力,又跟幾個妹上床,而那些妹還沒辦法讓自己負責,況且這種渣舉動,並沒有阻止後面的妹前仆後繼的貢獻肉體。

  我不精於此道,也不擅此道。對我而言,生活是一種常態循環,也就是睡覺、工作、運動、研究。歸納起來;同時是,謹慎地恢復、使用專注力,提升體力、智力,並取得能讓自己更加舒適生活的權力、財力。

  我並無法評論,前揭男性、女性的價值觀。或許他們才是對的,人生就該如此。自然,像是National Geographic、Animal Planet般自然。不自然是我的錯,我的無能,我該歌頌他們的夜夜笙歌,金迷紙醉。換句話說,我只是酸葡萄的狐狸,沒有對應的財權貌享受荒淫無道的璀璨日子。

  星落辰起,世界不繞著你;春暖花開,開的不是你。

  前段大致書寫了我的隱逸背景,以及隱晦交代了我對世界的不滿;下來,不妨聊聊最近的感想,由於多是片段,故集中在一起書寫。

---

  最近,我在練習文字探勘,由於辦公室的電腦無法灌Python等深入到底層權限的軟體,直到找到Google Colaboratory我才開啟了較為頻繁的學習之路。一言以蔽之,Colab好東西,但用太兇之後會被要求加錢;或者擬使用GPU運算,開場就得加錢,否則不支援TensorFlow-Gpu,灌就給你衰小臉。

  另外,整個文字探勘的過程,最痛苦的就是資料蒐集,這時你會面對一個寫爬蟲程式的關卡,你不得不開始接觸該死的HTML,不得不接觸相關套件,包括requests、beautifulsoup4、lxml,甚至selenuim,活像在寫一個複雜的按鍵精靈。而且,你只想用現有的.get(url)解決所有問題,直到發現cookies、time.sleep()、rindint()、Tag……等問題會在你的爬生頻繁出現,已經不是隨便幹個範本改一改url及更替HTML,程式就能好好運行。

  起初我以為,學習,包括學程式,就是抄範本,改一改就動了。現在,我體會到,抄對範本,只是讓你知道改的方向,具體怎麼改,需要不斷測試你所需要改的對象的性質。你看見其他人用Xpath爬蟲很帥,一開始對縮短的.xpath('//*[@class="fuckyou"]//text()')不明覺厲,卻無法運行返回想要的結果。你問了GPT,查了API文件,又問了GPT,最後你選擇一行行測試,一段段拆解,一個個符號確認。然反璞歸真,一段help(),可以釐清千萬雜緒。於是,爬蟲是我卡最久的地方,直到認命用家裡電腦啟動selenium,把自己當成在寫網頁版按鍵精靈,資料蒐集的關卡才過。至於numpy、pandas,以及斷詞、詞語關係統計等運算,你該慶幸自己不是AI訓練師,還不太負責訓練機器如何解讀文字,頂多測試大大們開發出的產品運算,並參考前人論文,予以解釋即可。

成品有時候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非常樸實無華 關鍵就是找到這一行

  即便如此,回首過程,也許我仍是享受的。哪怕臨時興起,為了一個小網站整理資料,以為自己爬蟲能力有了,立即寫了一個低能爬蟲,卻接連花了6個小時(共兩天)才成功。中間最大的收穫,就是領悟 格物致知 究竟更可能是甚麼意思。本來,我認為的寫程式,是工程師的妙筆生花,後來卻注意到,這起碼是他們對於程式語言的邏輯,以及所欲處理對象(object)涉及的性質有關。當你以為你只是使用套件,擷取某些html,丟到幾個.()裡面,最後生出你要的結果,皆大歡喜;最怕的是,沒有你要的結果,你又毫無頭緒。也許問了幾次GPT,你勉強可動,但後續總有新問題,會讓你懷疑GPT說的話。沒錯,直到你認命的找其他範例、API文件,把上下文丟給GPT,並不生惶恐地請教,.()或.,結合那些簡單你卻無法領略的英文,在這段code裡面究竟會產生甚麼功能。

  你體悟到,即使抄攻略,和抄範本,仍然沒辦法逃課。
  一個個物件了解,一個個method和attribute的認識。
  一行行檢查,一符號一符號的抓確認性質與可能怎麼應用的範例。

  最後你學會兩個更關鍵的思維或指令:
  type()、help();
  確認google這個type相關訊息,包括其他人實作範例、API文件。

  對牛彈琴沒用。因此,弄清楚眼前的物件類型是甚麼是重要的,這劃分了你可以對它做甚麼,和不能做甚麼,有內建方法、屬性就別繞路。譬如,拼命對list物件文字分析沒用,至少丟個索引號,譬如[0]看看。真不知道這物件type可以做甚麼,對他help()看看,有點懶嗎?那就help(type())。由於養成這種套套方法的習慣,實驗用code完全沒有可讀性,會是糊成一團,能不多命名變數就不命名,資訊工程的基友讀了,即使吃宵夜,也不免額外找時間吐槽我。

  這過程沒甚麼可炫耀的,你的產品不過就是短短一行。
  你的回憶,也盡是跌跌撞撞,沒甚麼誇耀,神來之筆,寫下曠世code。
  最大的成品,就是鍛鍊的過程,還有讓自己作業更方便的數位產品。
  一切樸實無華,樸實無華到寂寞。

  從前,我不懂某些基友即使走資訊工程、資料科學這塊,寧願打死不想栽進網頁設計的理由,即使工作機會多。現在,我懂了,網頁真是幹他媽繁瑣的鬼東西。

  然而,整體過程不能說不有趣,像是解個問題複雜,但答案簡單的智力遊戲;結果也不能說對自己無益,有個更方便的自動化產品降低自己作業過程的麻煩。不過,這過程沒甚麼可以特別說嘴的地方,這比不上你操了幾個妹而說出去,能得到的讚賞或刺激等反應更多。哪怕如此,長期來說,這是對人生有益的。做研究,可以定期欣賞、觀摩他人的藝術及智力產出,也就是其他人如何問問題→設計研究→打磨研究技術 ,從中,自身可思考如何借鏡,讓自己生活更有樂趣和方便。

  當然,也可能更寂寞。你與人群可能越加疏離,而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久了,生活中沒有了新人,舊人一個個謝幕,下台;不寂寞嗎?  

  寂寞。

---

  也許,深入思考和探索一件事情的獎賞,就是深入思考和探索事物自身。回憶對哲學還有喜好的年代,不明覺厲又的話語,琅琅上口,彷彿自身有了文化,降低自卑,然哲學是實踐的,會說無法掩蓋做不了的現實。研究,正好就是實踐實踐的過程,包括實踐思考、思考的實踐;過程中,你會得到一種 內向buff ,即使有其他在乎的人事物,也會暫時擱置。曾有天,不斷思考爬蟲機校正方法,不斷往返GPT及github的討論,甚至放棄,想使用其他module,總算把套件某段code拆出來獨立運行。

  我最享受的莫過於此,做了一對,自己卻吐槽自己一個問題。

  「問題真的在這嗎?」

  在迷霧中跌跌撞撞是痛苦的,但成長也從此開始,必須先戒除一個認知,也就是「世界繞著自己轉」、「社會繞著自己轉」,因此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找對解方,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不然,問題可能包括但不僅限於下面原因:環境,包括主系統版本、相依賴module可能有衝突問題,甚至對象伺服器可能存在bug,都可能導致當前問題。


  於是,猶如在迷霧中走路,反覆回頭是重要的,回到module最基本的範例code重新運行與思考,甚至退回上一步,是不是還是得用selenium模擬一個虛擬網頁(/按鍵精靈)解決問題。更進一步說,在迷霧中前進,並不是一直前進,就是真的前進,在這過程看不到任何 進度條 ,儘管投入大量心力和時間,沒看到明顯的成果;恰恰如此,對學習卻十分重要。獨立思考,尤其反思。將至今為止自己所有做過沒做過,包括盲點,予以展開,才有機會看到曙光,哪怕曙光後也是死路。

  這種蒐集資料的篳路藍縷,會是許多研究者一聊不可收拾之處,嘲弄的說,像是PTSD病人,對於過往像是怨靈纏繞一般,精神無法解脫。我跟我的老師笑說,資料蒐集往往是一份報告中,讀者最不在乎的事情,但我能理解為什麼研究者往往很喜歡談論這裡。

  過程像是旅途,更像修行之途,受到各種考驗,取到資料。初步來說,乍看是辛苦。更深入來說,在迷茫過程,研究者反覆、全面審視自己。強迫心定下來,檢查每個步驟和思維,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如此全面自省,其過程,自然被研究者深深烙印在腦中、心中。撇除掉拿人發包研究案的錢當個研究工人的這類範疇。所謂研究,其作業更多在自我檢視。粗淺的說,就像是玩個hardcore game,失敗促發的是人 內向buff ,反覆思考自我盲點,以及設計克服策略。假掰地說,更是修行,修去不足,增強現今。
獎品就是更強的自己,儘管可笑的是,不見得會反應在客觀測量的分數上。

---

  到頭來,研究之路讓我思考,所謂強的界定為何?你強所以分數高,還是你分數高所以被認為強?會這麼說,是 研究 總在探求 概念 及 具體 的關聯。強的概念,如何測量?這是概念化定義後,又想對其操作性定義的結果。幾乎所有的斷言離不開測量,尤其是儀器或工具的測量,那麼,是測量出分數高,才被定義成強,還是一個人強,所以測量工具顯示其分數高?

  分數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甚麼途徑產生了分數?卻值得吾人時時刻刻意識,尤其人的動機,是混雜 內在動機 與 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譬如有人給你讚或回言,你才寫文或畫圖;內在動機,譬如內心體認到一個問題,拆解成水平和縱向路線,並觀察、假設條件後,驗證是否可以逐步達成,在這過程 觀察自然規律 、 借用知識專注在 選定某階段的關鍵指標,同時 正確測量 。

  也許,這種 內在動機 許多人的第一次經歷,應該就是在 遊戲 裡。哪怕是照著攻略打遊戲,你也不可能每一步都是看攻略,肯定是遇到阻礙才查;查的過程,恐怕你也會歸納不熟悉的語言和遊戲模式的特徵,哪怕是冒險模式、戰鬥模式,甚至解謎;同時,分數是一種績效管理,可能來自 外在 人(們)的設定,你完成就給你獎品,無論是讚或留言,甚至金錢或身分證明;但不代表自己不能依同樣的績效管理原則審視自己,但你的目的是甚麼?細究你的目的,或許與來自外在刺激有些脫鉤。

  除了遊戲和研究外,世界沒有其他事物了嗎?有,只是你也知道,與你物以類聚的人,也在浸淫他們的自我當中。於是,你做為同類,隨時歡迎他們的興致昂然地拜訪,同時也尊重他們被環境近乎剝奪到無的 自我空間 ,不會太過頻繁的騷擾。

---

  戲劇也是值得人生探究的事物,尤其戲劇如何產生樂趣,恐怕不只是新鮮感,你沒看過、新奇,所以有趣這個膚淺。前兩天與code、隔壁專案奮鬥,順便把 宰相劉羅鍋 的評析聽完,突然意識到宰相劉羅鍋的 戲 衝突性設計得很強烈。無論是角色動作或口白。後來仔細一想和考察,才想起來,宰相劉羅鍋本身就匯集前人的智慧財產精華,包括戲曲,尤其相聲。相聲,還是經過千錘百鍊的面對大眾的表演形式,尤其簡短的幾句話,或幾段話安排反轉,甚至能布局在完整的戲劇脈絡裡相互呼應成一段子,每每觀賞,總讓我稱奇。於是,我深刻體會,娛樂的選擇,彰顯你的品味。品味在哪,你就在哪。

  當然,並非喜歡曲高和寡的冷門事物,就代表自己多高尚;這是一種測量,測量自我,測量自己在群體中的相似性。更有趣的,是我反思「俗雅共賞」一詞。譬如,讓子彈飛 大概是姜文最無語的一部作品,他自認、自嘲、自諷,這部戲降低了自己的水準和品味,但結果卻是票房大好,同時打造出了一堆膾炙人口的段子,尤其製造了人能體會戲謔技術的機會。這種詭異詫異的技術感,好十年後,我回頭看南方四賤客,仍然感受到,即使潑皮罵街,也可以充滿技術和境界。關鍵是聽得懂又好笑,而不是包裝在讓人無法掀開的包皮底下,隱隱揚出惡臭,孤龜自賞。

馬修有點可愛,但除了戴著眼鏡外,我不敢說更了解其多少。

  回首幼時,如何能把高深的藝術技藝展現在一些不堪事物上,是我從小就追求的。講FGO的例子。認識我的人知道我不碰手遊,即使是 型月宇宙 的FGO也不例外;但我挺喜歡馬修。也沒甚麼特別理由,就是外型順眼,即使如此,由於沒認識得更深,所以哪怕有眼鏡屬性,跟 秋葉 或 鮮花 相比,在我心中的地位仍然不足。戲劇化地,雖說自己喜歡眼鏡,但實際上最喜歡的角色,不必然有戴眼鏡。另外,包括三次元在內,即使是最喜歡的人戴著眼鏡,我也不堅持對方要一直戴給我看。

  我認為 眼鏡 是一種測試,是選擇順應時下對 眼鏡 和 眼鏡娘 的歧視,彼女態度是:
  「我有眼鏡,我好可恥。」
  「甚麼眼鏡不眼鏡,老娘就是要戴,甚麼,醜女才戴眼鏡,正妹不戴隱形眼鏡?.喔() ,去你媽的。」

  回頭講馬修(該本R18例,詳如392678)。在R18本展現的某些哲學或戲劇性衝突,展現一種醍醐味,替單純野獸般的繁衍性交,或者從彰顯上對下壓迫的現實無奈,提供了新的附帶精神產品;當你操了一個人,卻開始思考莊生夢蝶的問題;或者把操人作為一個下剋上的戲劇化張力。



  因此,作品中哪怕展現角色沉醉性愛的場面,仍然會問一個問題。性可以是種技術、是種哲學、是種行為藝術。更重要的,性是一種選擇。與娛樂一樣,彰顯不同人的不同品味。加上性長期屬於被箝制的禁忌話題,欠缺適當的思維模型切入討論,於是,每個人自以為愛性,就像愛吃一樣,但對於性癖的自我認識充足?或只是低水準的成癮?

  最後,以Friendly fire的案例作結。這類人缺乏自我認識能力、自甘墮落。於是,低水準的成癮還要稱作嗜好、興趣,欺騙同好。無外乎得到的評價是任何人的搖頭嘆氣。惡性循環下,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這符合自然規律。然而,儘管持續處在自我鄙視和貶低的循環,但這類人不是毫無自尊,他們仍然需要踩在別人頭上。於是,在CS裡面friendly fire的懦夫。但出賣隊友有時是一本萬利,這些人背刺幫助自己的人,其理由為何?

  「他們弱到連敵人都不屑消滅自己。」


  怎麼辦?就踩著來幫助自己的人的頭。因為他們弱到對手都不屑攻擊,只好攻擊願意伸出援手幫助自己的人。這也是為什麼, 助人為善 會是一種需要被倡導的風俗。不是所有人都能助、該助,甚至讓不該助不能助之人被助,能起到一些算計作用,消耗一些人資源。

  下次,當有人在說,他們興趣是甚麼。觀察他們是否具備熱忱,或僅是 強迫症一般的成癮嗜好 。吃亦然。性,更然。故告子觀察,食色性也。



筆者資訊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