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正式翻譯為《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名。》、當時流行的翻譯是《未聞花名》,2011年4月開播的原創動畫,被譽為「催淚神作」,共11集。
昨天連續著把整部看完了,來記錄一下當下的觀後感。話說,若是要為本作感想下個副標題,我可能會用「淚中帶笑」。
*註:本篇使用動畫瘋版本的翻譯。
*本部分完全劇透,請斟酌閱讀*
12年前的動畫,放到現在環境下和其他作品相比,製作上各方面都不是頂尖、算在普通到佳作等級。但沒關係,這並不影響它的感動程度。
我覺得劇本有些部分有點可惜……
1.
在第10集以前我沒印象有關於真最後願望的伏筆——雖然放煙火明顯不是真正的願望,但真願望出場有點弱、沒有貫穿整部作品的感覺。或許可以在前面多放一點阿仁的媽媽與阿仁的互動、把媽媽看著故作堅強孩子的背影之類畫面作為線索?
2.
本作標題《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名。》,看完整部之後,我還是不知道花名、甚至不知道在講什麼花XD。我一度以為是第1集芽芽拔的六朵小白花、後來插在牛奶玻璃瓶中;觀後去找網友分析說是「勿忘草」——片頭曲片尾曲的剪影看起來是沒錯,但是我怎麼看完整部、沒印象它本尊在哪出場www,想截圖來當本篇縮圖還找不到,只好拿片頭曲的畫面來剪。
3.
一些事件邏輯上覺得怪怪的,比如真最後願望,是芽芽答應阿仁的媽媽讓阿仁哭出來……但為什麼會導到「試探他對芽芽的感情」啊?
另一個我覺得怪怪的是……可憐的雪集。雖然我知道他很受傷,但失去心愛的人,極度痛苦的反應應該要嘛是幻想對方還存活、要嘛做一個有著對方樣子的假人替代,怎麼會是化身為對方呢?這位真的病得不輕QQ
但以上都只是一刷主觀感想——比如我本來覺得波波這個角色深度不太夠,只是作為一部分的丑角和讓氛圍輕鬆的緩和劑,直到最後一集才說出心底的真相,轉得稍硬、好像只是為了人人要有罪惡感而搞出來的設定;但後來越想越不對勁(?),又看了幾篇心得,才發覺他其實很有深度、只是悶著沒表現出來搶風頭,他一直都是配角、不像其他人都有自己的主場故事,所以被我忽視了。
波波一直以來積極努力幫助芽芽和阿仁、態度正向,為什麼?連續看完一整部的我在途中並沒有空檔靜下來細細思考這點、都被其他更明顯的衝突帶走注意力;我寫這篇文時為了找東西回去翻第10集,才發現、並想起波波有時會欲言又止,我卻沒記得。
所以,以上我認為的缺點和漏洞,搞不好二刷時就會翻案了。
而本作最強優點,我認為是角色設計與塑造。每個人都個性鮮明、栩栩如生,並且「真實」——就像是現實中的真實人物會有的個性、思考、行為,所以每個衝突、每段成長都很紮實,也因此能打動觀眾的心。
催淚重點並不在於單純的發刀賜死重要角色,畢竟開局前她已經死了(X);而是在於道別,向已死之人道別、向過去之遺憾道別。這類感動其實有些受眾限制,親身經歷過類似傷痛的觀眾會更有感;每個人對同一個事物感受本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感動的點當然也不同。
而我也因為自己的經歷,看到了、被另一個較少人提到的部分感動到了——親子之間的互動。
芽芽一家初登場時呈現得像只有媽媽還在乎她、爸爸和弟弟都壓根不在乎;然而事實上是反過來,媽媽太過在乎、完全活在芽芽過世那一刻而無視現在當下,爸爸和弟弟即使難過也不敢表現出來。阿仁的爸爸看著阿仁失去母親、又失去好友,知道他難過、卻擺在心裡故作堅強,然而並沒有強行把他抓起來、要他趕快脫離難過的情緒向前進,而是讓他自己慢慢消化、同時在背後默默支持他。
阿仁一家與芽芽一家,連這幾位配角都在前面說的角色塑造優點涵蓋範圍內,可知編劇對這一塊也有所重視。
以下來分享、聊聊我看到的幾篇心得。
● 【未聞花名】點評-過去的回憶,使我們學不會放下。 by. 亞次圓—Ylias
讓他們之間的友情產生裂痕的事物,是「無法原諒」。無法原諒彼此、無法原諒面麻(芽芽)逝世的事實,無法原諒──自己。
這篇細細分析、分享了六位主要人物的內心,創傷、矛盾、成長。
● 動畫時光機!十年前的觀眾都在看什麼神片?「2011年4月新番導視」([00:59~02:08]) by. 泛式FunShiki
我很喜歡泛式這位創作者,寫影片腳本非常厲害、搞笑很強又能在整部影片中前後呼應;但在這表面之下,他其實心思非常細膩,能看到作品中的情緒細節、並深入淺出表現給觀眾,尤其顯現於單支講個別動畫的影片、及「新番時光機」系列。
其實我個人不太喜歡所謂的「催淚神作」叫法,因為會讓新觀眾過於糾結「哭不哭」的問題,甚至產生一種「不要哭挑戰」的莫名對抗心理;我認為更合適的稱呼是幾年前很流行的「治癒番」——治癒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往日的傷痕。
這部作品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通過細膩動人的筆觸將多條故事線收束的那一刻,我們多多少少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在為之釋然的瞬間潸然淚下。這不是敗北的眼淚,而是療傷的泉水。
話說,影片中他引用了一句名言「有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句話常聽,我找了一下出處,網路上目前主流說法是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言、甚至有一個人說出自其著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但也有另一種說法,目前沒有找到明確根據是他所言,所以就……參考參考吧。
最後,當然要分享這首比較像是主題曲的片尾曲〈Secret Base~君がくれたもの~ (10 Years After Ver.)〉;中文翻譯則推薦ㄘ土の87QB的翻譯。
這部治癒向的優秀作品,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曾有過創傷、對過往抱有遺憾之人。
話說,在催淚動畫這個標籤下,除了本作以外我知道、但還沒看過的有《CLANNAD》、《可塑性記憶》、《四月是你的謊言》、《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等,並歡迎繼續推薦分享給我;而不在這標籤下、但使我眼眶濕潤、在催淚方面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動畫《暗殺教室》及遊戲《Deemo》——然而,本作是第一部我看到需要拿衛生紙來擦眼淚的動畫。(拇指
然後說個題外話,近期讓我印象深刻的動畫導演——《86 -不存在的戰區-》導演「石井俊匡」,我竟然在這裡看到他的名字XD,當時還只是製作進行呢。
2023/10/25 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