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長期窩在舒適區,只會讓現有籌碼越來越少

超越困境 | 2023-04-22 14:57:44 | 巴幣 4 | 人氣 247

 
有個狀態是可以只待在舒適區不動最好,就是在你資源超過一個門檻,資源會自動越來越多,這種人為富二代或是在台灣已經擁有好幾棟房子出租的人,那麼你若不是這些人,你就不該待在一個圈裡太久。
 
我們的大腦會去適應你的外在環境,從而開始調整我們的身體與心理狀態,用運動來比喻,若是慢跑選手,他們的體型會很瘦,省去了很多脂肪與不必要的肌肉,為了就是能夠幫助你可以跑得更久,更輕盈,相反的做三項健力的運動員,為了要讓身體能夠扛住這樣大眾量的槓鈴,身體必須長出更多肌肉。
 
你現在想要擁有肌肉的身材,只是要你現在去扛 100 公斤重對你而言會讓你受傷,於是要求你現在只要去運動就好,讓大腦意識到你的行為開始變化,這會有什麼結果?
 
在你開始運動後,去回想運動後讓你產生什麼樣的好改變? 這些好改變會漸漸地讓你大腦傳遞新的訊號給你,比如說你原本討厭運動,但是發現你運動後有越來越多好的回饋,那麼你的心態會漸漸地開始喜愛運動,甚至越來越多運動的理由。
 
心理層面,比如你外在很節儉,都是使用最便宜,CP 值最高的物品,住最便宜的房子,摳門摳到家,那麼你的心理層面可能會想著,只有便宜才是最好的產品,能用的情況下更便宜才是最好的,任何更貴的都是錯誤的,在你萌生這念頭後,你的世界裡就不會再有高價值產品,而是超低價沒質感而仍然具有功能性的產品。
 
其實這就跟喜歡一個人是一樣的道理,生物之間吸引的底層邏輯就是繁衍價值,男生是否擁有孕育、並保護下一代的資源與能力,女性是否能讓下一代維持吸引力來繼續繁衍,當吸引力促成之後,每個人都會有喜歡對方的理由,可能是正直、個性好、溫柔、體貼,但這都是在你成功受到吸引後,大腦提供給你的事後解釋。
 
曾經看過國外一則例子,有國外影響力者是很支持素食多年,有天他開始吃肉之後,發現身體長期下來的不良症狀都變好了,之後她開始轉變支持肉食在生活裡,所以人的認知會隨著外在變化開始產生不同的支持理由。
 
但也有素食者認為開始吃素後身體漸漸變好,心情也變愉快了,假設這句話成立,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很多時候是我們只要內心相信,接著透過實作後有得到自己要的生活成果,那麼這件事情就為真,接著就對素食領域更加相信,但這部分又是人類信念領域要探討的議題,就暫時講到這裡。
 
我自己是肉食主義,從小時候就如此,我也翻過很多資料,只不過資料都是說研究報告顯示吃肉的營養會比吃素來的好,但我畢竟不是那位實驗的科學家,這中間有沒有利益關係也不清楚,就跟素食者提倡的一樣,吃素能不能更健康? 甚至環保救地球? 就算有跟學根據我也很難相信。
 
因為現在的科學從量子被發現之後就開始變了,現在的科學實驗皆有「假設條件」為前提,所以我認為真正要準確,是你自己做實驗後得到你要的結果,那就是你世界的真相,而你的真相能不能變? 我認為是可以的。
 
這就像以前的科學在發現量子後,大家就不會篤定科學是真理,科學變成是自我懷疑的過程。
 
而你對你的大腦,你的世界觀,也要保持懷疑,我會這麼想「我現在斷食多年加上多吃肉與高油脂食物,體脂肪的確下降,但吃菜就不好嗎? 喝酒就不好嗎? 飲料與糖就不好嗎?」
 
我本身是對菸酒沒興趣,但對於喝飲料與糖就很有趣,我的世界觀認為飲料與糖是不好的,但目前我還沒找到不吃糖的好處在哪裡,於是目前仍然會維持,但是呢,我相信原型食物才是對身體好的,所以當我開始吃原型食物,我的身體才回走到我想要的健康狀態,只是我現在很願意敞開心胸讓飲料與糖近來我的世界。
 
這些思辨的方式,也是幫助你走出舒適區,你是肉食主義,難道就要討厭素食主義者嗎? 當你討厭他,難道就不能了解他嗎?
 
然而,當你開始去了解素食主義者的理念,你會發現漸漸也不討厭,因為你理解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解釋,而你,把自己生活過得好,把自己的客群經營好就好。
 
不一定要經營自媒體或做生意才會有客群,你周遭會來問你問題的人也是你的客群,你就是他們某些領域的意見領袖,我自媒體做自我提升主題,但來問我問題的朋友都針對行銷或經營上面的領域,而我不經營行銷是我認為我不夠格,另外就是覺得枯燥。
 
反而自我提升這主題沒有誰專不專業,而是講述自己的生活歷程,經驗是很獨特的體驗,我也樂於分享。
 
拓展舒適區的目標,是進入你想要的那個生活環境,當你現在過得很好,人自然就會怠惰,所以以前人家說的退休養老,換句話說就是讓大腦神經停止運作,當大腦長期不運作就會開始讓身體進行節省工作,也就是縮短思考能力、減少肌肉量。
 
而最節省能量的方式,就是死亡並肥沃大地。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草摩
但是我走出舒適圈之後,籌碼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糟糕
2023-04-22 19:08:13
超越困境
要看你實際情況,如果實際越來越糟糕,就是要做調整,而不是脫離舒適圈就保證會更好。
2023-04-22 19:21:49
xxxar
有感。
本錢只剩下身體與肉體卻沒資產時,待在舒適圈確實像「溫水煮蛙」,年紀大了很危險。
2023-04-24 10:40:49
超越困境
從大腦科學來解釋,年紀越大,大腦要開始塑型會越難,當然不是不行,而是要花費更大的功夫,但通常年過 40 的人,通常會有家庭與生活壓力,比起小孩子的條件來說,屬實困難。
2023-04-24 13:57:53
xxxar
多謝提醒我的筆誤,我上個留言應更正為:本錢只剩下「大腦」與肉體卻沒資產時…

年紀大了依賴經驗快速反應,是大腦有效率運作的方式,比小孩的創意更快,但也可能犯下不合時宜的錯誤,例如待在舒適圈。
2023-04-25 16:38:36
超越困境
其實活到現在 30 歲,我的體悟是大腦與身體是分開作業並協同合作的,大腦會因為小時候的生長環境開始定型並加以增加,比如學習習慣的人長大後會更強,從小壞習慣的人則更沉淪。

而身體則是隨著年齡開始崩壞,也就是「端粒」逐漸縮短,而人類要在身體健在的前題延長壽命,是要靠大腦發展程度而定。

所有外在資源都能支持大腦發展,不論是金錢、人脈、人生策略、人脈策略、危險感知能力、好人員等等,這些都是要透過你身體實際行動轉成經驗,透過經驗回饋烙印到大腦裡,得以應用到下一次類似的場景當中。

而待在舒適圈是不是錯誤的,也是我透過人生體驗回饋到我自身的心得,而這一系列的觀察,都出自於自己保持敏銳的自我觀察能力,要保養這能力,除了內在察覺外,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條件。
2023-04-28 14:19:3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