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選舉,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大帝 | 2022-08-26 20:47:08 | 巴幣 4292 | 人氣 811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但凡涉及利益與權力,再和諧的友人也會產生紛爭,小至辦公室裡的爭執,大至國與國的針鋒相對,撥開層層的包裝,衝突的本質往往脫離不了「利」與「力」。而當利益、權力與土地結合,往往會讓這樣的爭執變成兵戎相見、流血衝突。在千百年前,為了爭奪土地與霸權,封建諸侯們合縱連橫、大動干戈;在某些時代,軍閥們據地為王、征戰不休;不過人類文明總是不停地進步,在東亞這個名為台灣的小島上,愛好和平的人們將土地與權力的爭執包裝成了一個更加文明(應該吧)、不流血(大多數的時候)而優雅(假如忽略一些造謠辱罵)的形式——選舉。
   
  這並不是什麼獨特的現象。不管是哪個民主國家,我們總能在制度中看到一些類似於過去貴族、封建時代的影子。
   
  在民主國家的政壇中,總有些屹立不搖的政治家族,他們經營著地方的事業,與該地的宗教組織、黑白兩道都有所往來。這樣的家族在幾百年前可能被稱為地方上的貴族、在近代則是換了個名字,變成地方望族、政黨的樁腳。不過無論叫什麼名字,這樣的政治勢力注定要在選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掌控地方的資源,說的好聽就是當地的意見領袖,說難聽一點就是地頭蛇,要掌握那個地方的動向,就得先經過他們這一關。
  
  這也是過去台灣選舉的典型模式,只要臨近選舉,政治人物就會靠著各種承諾與利益收攏地方樁腳。有些樁腳長期支持某個政治勢力,當那個政治勢力當選時,自然需要給予這些支持者們豐厚的回報,可能是某些特權、也可能是重要的標案;也有些樁腳長期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因此到了選舉時刻就成為兩方極力拉攏的對象,候選人會試圖用甜頭換取有力樁腳的支持。當然,通常出現在民眾眼前的都是包裝過的結果。選舉時看到的,常常是一個候選人主打「建設新的展覽館和捷運」,而另一個候選人則端出「要舉辦XX博覽會,促進文化發展」的政見,實際上前者的樁腳或許是希望承包展覽館工程的包商、又或是期待建成後房價三級跳的地主;後者的支持者可能是XX協會的主席,或是試圖引進某展覽的文化公司老闆。
  
  某些政治分析家口中指的「陸戰」,就是這種選舉時層層動員的現象。規模盛大的造勢晚會中,總統身邊站的是各個縣市首長、各地立委,若是在地方舉辦的活動,旁邊還會跟著一大群議員、鄉里代表、當地社會賢達或樁腳,這場面簡直就像是古代國君要率領大軍討伐敵人前的總動員,國內的公爵、侯爵們都要出兵表示忠誠,他們又要徵召轄下的下級貴族們出戰,下級貴族動員自家家臣,出征前還要搞個盛大的誓師大會,各路諸侯齊聚一堂,一方面宣示效忠,另一方面震懾對手。
  
  只不過,雖然大家表面上萬眾一心,私底下自然是暗潮洶湧,總有些人希望在戰爭中保全自己的實力,所以對君主的號召只是敷衍了事;也有人打算趁機打擊自己國內的對手,得到更多的政治權力。君主若想要贏得勝利、甚至只是為了確保自己的權位,就得花功夫安撫國內的諸侯,有時百方懷柔,給些甜頭讓諸侯聽話;又或是依靠權術,靠著勢力間的傾軋取得平衡。換到了現在也一樣,究竟誰該出來選立委、誰又該出來選市長?攘外必先安內,在大選前可以看到各種利益交換的手段,只求擺平基層的爭議:為了讓某A出來選市長,敵對派系B的家人被任命為某基金會董事長作為補償;某C空降參選立委,為了得到當地勢力某D的支持,而讓D進入黨中央擔任中常委,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喬」字訣,得讓大家都滿意才行。
  
  既然要喬,那就會有喬失敗的時候。有時候是當地的兩個勢力相爭,中央支持其中一個,卻沒有給另一個任何補償;也有些時候是在地勢力覬覦大位很久,一個黨中央中意的人選卻突然橫空出世搶走位置。這就像中世紀一個義大利的貴族突然得到了一大片法國的封地,又或是日本戰國時代白手起家的人受到主君厚愛,搖身一變成為好幾十萬石的大名,雖說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沒人不想要,但是若沒有相應的實力,這樣的禮物可是會要人命的。當事人要是聲譽卓著、手段圓滑那還好說,若是沒有相應的實力,只怕連位子都沒坐穩就會出事,可能是當地民眾的暴動、甚至是當地的舊有勢力勾結其他鄰近的領主把新老闆趕跑。所以每次選舉時,若有哪一黨推出了空降的候選人,接下來往往罵聲不絕於耳,當地的自己人會百般挑剔,甚至連敵對黨的候選人都會順便踹他兩腳。
  
  養兵千日,用於一時。無論如何動員、怎麼喬,最重要的仍是結果,也就是勝利。政壇和戰場一樣,是個實力說話的世界,而勝利就是檢驗實力的唯一標準。在選舉中大勝對手的贏家就像是擊垮敵軍、手握重兵的權臣,能呼風喚雨,就連君王都要對他敬畏三分;輸家不但損兵折將,甚至連原本的地位都岌岌可危。講個實際的例子,當年陳菊在高雄市長兩度大勝對手,成為坐鎮一方的南霸天,在黨內多麼威風!不但一呼百應,黨中央的政策與人事都要徵詢她的意見,旗下的愛將也是步步高陞;但是在北上中央任職後,下一次的市長選舉高雄市竟然意外翻盤,這一戰不但讓韓國瑜打出了氣勢,一口氣成為國民黨內的新星,陳菊也因此灰頭土臉。雖然後來還是接任了監察院長,但是在民進黨內的聲量明顯受到重挫。政治圈中,實力就是代表話語權,丟了老巢的陳菊就像是個手下精銳死傷殆盡、輸光家底的軍閥,再也不是那個喊水會結凍的南罷天了。
  
  大勝可以讓聲勢水漲船高,所以常常見到一個現象,在某黨勝算高的地區,候選人趨之若鶩,紛紛希望能在那裡披上戰袍,彷彿古代的諸侯們紛紛覬覦著最肥沃、最富庶的土地,總希望將這樣的土地納入掌中。不過有些時候,即使是敗選,只要能輸得漂亮也能替未來保留更進一步的機會。所以,時常看見許多年輕的政治人物們投入劣勢選區,雖然勝算微乎其微,不過選舉過程及之後的耕耘仍是讓自己更進一步的資本,就像是投資開荒的貴族期待著之後帶來的收益。
  
  而候選人若是能在劣勢下創下奇蹟,力拼翻盤,更會讓政治版圖產生巨大的變動,彷彿化身在劣勢下精彩地以少剩多的名將,可以讓聲勢一口氣登上高峰而。這幾年比較知名的例子就是鄭文燦、韓國瑜、柯文哲三人。鄭文燦擊敗了在桃園的長期執政的吳家,不但讓吳家自此聲勢一落千丈,自己也一躍而成民進黨的重要勢力;韓國瑜更終結了民進黨在高雄的連罷,即使後來 遭到罷免下台,依然擁有一群死忠的粉絲,在國民黨內儼然自成一國;柯文哲則是更成功的例子,第一任的他明顯是靠民進黨的支持才贏得選舉,像是個靠外國勢力支持上位的領主,總有綁手綁腳的感覺;但是跟民進黨鬧翻後,她在連任選舉中面對兩大黨的夾殺後仍能脫穎而出,顯見他已經擺脫傀儡的身分,成為了真正的一方之雄,他的民眾黨也順勢崛起。
  
  選舉就是為了勝利,不過,當選人身邊的人真正在意的往往都是勝利之後的事。參戰的士兵期待著戰利品;打天下的功臣希望能夠裂土封王、富貴榮華;大力輔選的團隊和合作的當地勢力,大多數人在意的自然也是選舉後的利益分配。所以候選人選上後就需要回報這些戰友們,議員或立委任用這些人擔任助理,若是當選縣市首長更不得了,簡直就像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競選時的幹部搖身一變成為縣市政府的官員或是基金會人員,而各種酬庸的政策、甚至檯面下的暗盤交易更是多得數不清。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這是個無可避免的現象,要挑執政班底,自然會希望能挑選自己熟悉、合作愉快的夥伴。當然有時會有些政客做得特別過分,讓一些毫無關係的家人親友也進入各種基金會佔位子,但大多數的時候,這只是程度之分。某些時候會有人跳出來抨擊這種現象,但假如回頭看看那些人所屬的政黨,會發現每個政黨幹的事情都差不多。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現象是找老班底、綁樁、酬庸,但若是換個角度來思考,可以發現這個現象之所以存在,還有個更加根深柢固的原因。
  
  諸侯或軍閥要養軍隊,就要提供糧餉;要穩定提供糧餉,就要有地盤可以創造收入。這樣的道理套在現代政黨也是一樣的,政黨本身是沒有收入的,那麼如何養活眾多的黨工?民眾的募款和企業家們的政治獻金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靠著勝選後的政治任命和職位分配。上到內閣首長,下到議員助理,整個政黨的體系就是這麼運作的。一方面可以透過政治任命牢牢抓緊權力、一方面給出甜頭攏絡黨內同志、一方面還能培養後進。若從這角度來看,勝利對於政黨的意義比起要推行什麼政策,更重要的恐怕是勝利後的利益分配能夠讓政黨得已存續或壯大,就像是諸侯得到了新的地盤,最先想的絕對不是什麼造福百姓,而是想要好好搜刮一筆、彌補之前大筆的軍費開銷一樣。
  
  了解這樣的狀況後,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台灣喊了這多年需要第三勢力,但這些第三勢力卻始終難成氣候的原因。要維持穩定的政黨運作就需要資源,至少要成為縣市首長才能提供足夠的資源,但是眾多的小黨們幾乎無法在縣市首長選舉獲勝,頂多拿下幾個立委、議員的席次。所以我們常常看見小黨的政治明星們當選後開始與大黨眉來眼去,最後乾脆跳槽,雖然很殘忍,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錢和資源就是這麼香!假如說兩大政黨是有地盤的軍閥,其他小黨就是沒有自己地盤、只能到處流竄的游擊隊,或是拿錢辦事、仰人鼻息的傭兵,其中若有少數人打響了自己的名號,往往也立刻被其他勢力延攬。
  
  若是這樣說還不夠清楚,那只要看看當年兩個獨立性較高(至少沒有像綠黨或基進那樣完全對民進黨馬首是瞻)的第三勢力——民眾黨和時代力量的發展就知道了。
  
  時代力量雖然一度在立委有所斬獲,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與議員的競選,但是過不了幾年就面臨了分崩離析的命運。黨內的路線之爭,具體來說就是該不該與民進黨保持距離的意見紛歧,導致了部分的人出走,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歧見?某些人拿出的理由包括理念相近、抗中保台,但更為實際的理由恐怕是一但與民進黨保持距離、甚至敵對,之後的選舉就會變得非常艱難。追根究柢,這還是因為時代力量本身缺乏資源,起家時得到民進黨的「禮讓」,在民進黨的協助下取得了一些議席,這讓他們難以擺脫民進黨傀儡的標籤,同時這些當選人也擔心一但跟民進黨鬧翻,下次選舉就得不到任何的支援了。所以時代力量被迫在兩條路線中做出選擇,是要冒著邊緣化的風險如其他泛綠小黨一樣貼緊緊、還是在沒有資源的前提下依然試著走出自己的路?他們選擇了後者,結果不但內部諸多戰將出走,也得繼續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蹣跚前進。
  
  跟時代力量相比,民眾黨走上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軌道。2014年柯文哲以素人參政的形象參選台北市長,雖然是無黨籍,不過光看跟他同台的政治人物就知道實際上他就是綠營支持的候選人。果不其然,剛上任時他任用的政務官員大多都是民進黨的人,顯見這個時期柯文哲實際上無異於民進黨扶持的傀儡。不過,隨著柯文哲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他將政務官員一個個替換成自己的人馬,直到2018年大選前與民進黨正式決裂後,他在兩大黨夾殺中脫穎而出,顯見他已經徹擺脫了民進黨的控制。他也趁著這個氣勢,和這些自己挑選出來的人馬在2019年組成民眾黨,並且在2020年的立委選舉有著不錯的斬獲。
  
  民眾黨與時代力量最大的區別,就是柯文哲已經先拿到了地方執政優勢,而且還是台北市這個聚集了所有目光和資源的地方,讓他們有能力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才,也不會缺少舞台。雖然一些市議員批評柯文哲在市政府內大量任用民眾黨員、簡直是把是政府當成民眾黨的總部,不過說句老實話,這樣的事情兩大黨也沒少做過,雖然會讓人擔憂民眾黨是否會踏上與兩大黨的老路,不過現實就是如此殘酷,若光是打著道德的大旗而不照著這套模式去玩,那就是等著和其他小黨一樣逐漸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現在的民眾黨就像個規模雖小卻佔據著最富庶繁榮的土地的諸侯,儼然有成為一方之霸的氣勢。只不過這樣富庶的土地自然會引起其他勢力的覬覦,民眾黨能否在次在藍綠夾攻下贏得台北市,會大大影響他們之後發展的軌跡。
  
  總體來說,政黨、政府職位、地方勢力的密切結合,造就了今日民主政治與選舉的風貌,這個體系同時結合了人脈與利益,牢牢掌握著地方的各種資源與人際網路,看似牢不可破。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媒體與網路的發達,選舉的主戰場也逐漸變得更加多元。電視台充斥著口沫橫飛的名嘴,他們的勢力版圖還擴展到Youtube等數位平台;候選人們紛紛開設FB、IG、甚至是抖音的帳號,上傳小短片或是圖文並茂的文宣吸引支持者;若從比較陰暗的角度來說,各政黨也將觸手伸向網路,說得好聽叫做輿情分析,說得難聽則是派網軍在各種平台潑髒水、帶風向。當現代年輕人花了越來越多時間在社群軟體上,甚至連中老年人都愛不釋手,政治人物與政黨的宣傳手段也得與時俱進。
  
  戰場改變,作戰的方法自然會隨之改變。鄉里間街頭巷尾的閒談轉成Line群的分享轉貼、電視上的名嘴對罵變為網路上的攻防、就連大型的造勢活動,也有一部分被候選人自己拍的短片取代。為了新型態宣傳,各政黨無所不用其極,「空戰」的角色逐漸取代「陸戰」。這樣的改變已經逐漸對台灣的選舉造成不小的衝擊,過去政治權力與地方勢力結合的狀況已經慢慢鬆動。
  
  當然,鬆動的狀況隨著每個地區的生活模式、文化習慣、社經水準而有所不同。在某些城市的某些區域中,傳統的選舉方式已經幾乎消失殆盡,候選人掃街造勢反而會讓民眾對噪音感到不耐,疏離的鄰里關係也讓樁腳無從下手,大家早已習慣從論壇或社群軟體中獲得政治相關的資訊;但也有些傳統味比較濃厚的區域或鄉村,地方勢力依然根基穩固,無論網路上喊得多響,大家還是更相信這些長期穩定的人際關係,或是深耕已久的地方勢力。一般來說,在都市中傳統的基層組織影響力較小,不過不同的區域也有著不小的差異,即使同樣在市區,有些區域傳統的宮廟依然有著一定重要性的影響。正因為不同區域的差異實在太大,才讓台灣的選舉變得有如平行世界,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人看到彼此簡直像是看到外星人一樣,完全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
  
  空戰的興起,最大的改變就是讓一些規模較小的政黨得到了生存的空間。正如前面的段落講的,這些小黨就像沒有資源的游擊隊,在傳統的陸戰中只能被其它人壓著打,就連在議員等級的選舉想要出線都是難事。不過,當空戰的影響力逐漸增加後,這些小黨也多了一些與大黨抗衡的手段。當然,空戰也講求資源,這些小黨在電視或報章媒體上的影響力還是拼不過資源充沛的大黨,不過至少在社群媒體上這些小黨依然可以取得一定的關注度,培養自己的忠實支持者。所以這些小黨往往在大都市有機會拿下幾席的議員,甚至是取得不分區立委的席次;不過在區域立委這種需要捉對廝殺的場合,或是空戰效益較低的鄉村地區,大概就機會渺茫了。
  
  要說到空戰在選舉中的效用,這幾年最有趣的例子應該就是「中二」選區,也就是歷經顏寬恆、陳柏惟、林靜儀的這個選區。眾所周知,顏清標在台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不但在政壇和地方獨霸一方,就連在黑社會中也是呼風喚雨。無論是藍或綠,在地方的選舉幾乎無法撼動他的影響力,簡直是影響選舉的地方勢力中最成功的典範。即使他後來因為案件纏身而入獄,他的兒子顏寬恒街下他的棒子後依然牢牢掌握著立委席次。同時跨跡黑白兩道、公廟與地方產業的顏家,穩穩地掌握了基層勢力,在「陸戰」可說是牢不可破。
  
  但是顏家一向穩固的勢力,卻也在近年空戰興起後逐漸受到挑戰。嚴寬恒在2020的選舉中輸給了基進黨的陳柏惟,終結了顏家長期獨霸的局面。當然,這場失利可以用其他許多的原因解釋,例如整體國民黨選情的逆風、還有顏寬恒選擇了緊貼著韓國瑜的選舉方式,連帶被反韓國瑜的聲浪牽連等。果不其然,在一年多後的罷免案中,顏家復仇成功拉下了陳柏惟,展現了他們的基層實力依然強悍。不過在接下來的補選之中,顏寬恒對上了幾乎算是空降的林靜宜卻又吃了一次敗仗。在這次的補選之中,綠營徹底展現了空軍作戰的威力,從報紙到電視,從綠營政客到電視名嘴、再到網路上的側翼粉專,全天候集中火力猛轟顏寬恆,從他爸、他的家族在台中的歷史,到他自己過去擔任立委的一言一行,抓出來用放大鏡檢視,恰好那陣子沒有其他讓人矚目的新聞,結果一場地方選舉竟然得到了不輸總統大選的高規格關注,也讓顏寬恆被轟得滿頭包成了眾人的觀眾焦點,顏家的組織動員硬生生被媒體和社群網站的密集轟炸壓了過去。雖然這只是一場補選,不過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時代已經逐漸改變,就算有著強硬的陸戰實力,面對集中全力的空戰伺候,還是有可能被轟得片甲不留。
  
  當然,即使空戰正在興起,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傳統的陸戰依然是選舉最重要的環節,畢竟家族勢力、地方人脈、還有各方利益的結合,仍是最穩固的基礎,也能提供空戰所需要的資源。即使是相對擅長空戰的新興政黨,依然會試圖尋求在地樁腳的支持,讓自己在地方也能站穩腳步。隨著年底的選舉逐漸逼近,若是花時間關注選舉,或許就會注意到各政黨卯足全力動員,候選人們一面安撫自己人一面試圖挖對方的牆角,而檯面下同時也是暗潮洶湧,無論這次有沒有參選,人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前途做打算,想要趁著機會多撈一點資本。究竟大選會對現今的政治版圖造成什麼影響,候選人又有什麼算盤?比起相信些諸如「抗中保台」、「親美友中」、「兩岸和平」之類空洞的口號,若是把這些政治人物當成想要更上一層樓的諸侯、或是想方設法奪取利益的軍閥,再來檢視選舉期間這些眼花撩亂的新聞,或許就能對他們的言行舉止和算盤有著更進一步的理解。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PicKa
所謂民選,也就只是在比操作群眾的力量罷了,重點在於選民的素質是否能夠提高
2022-08-27 10:37:25
大帝
選民的素質提高是最終極的解決方法,可惜,也是最難的。很多時候,即使再怎麼理性的選民,碰上選舉往往也是被一些非理性的口號和旗幟操作著。
2022-08-27 15:20:00
PicKa
台灣政治被中美影響太嚴重了,日本的政治冷感感覺相對好些
2022-08-27 15:49:20
大帝
他們冷感到投票率只有兩三成,我覺得這對國家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2022-08-28 00:13:20
德德
我們的選舉還受到中美兩大強權的影響,雖然這個影響在最高層面的選舉比較容易看得出來[e1]
2022-08-27 17:55:21
大帝
影響歸影響,這樣的影響力要發揮,最後都還是要靠地方組織。若是稍微注意一下,你就會注意到一些中共收買台灣廟宇,廟宇插滿五星旗的新聞。
2022-08-28 00:14:43
炭水混合物
https://i.ytimg.com/vi/KJ3WAreMKwo/maxresdefault.jpg
2022-08-28 04:20:33
露諾弭
政治的事 有時離我們很遠 有時離我們很近 平凡人如我 光是守好工作 家庭 身體健康三個就耗費我一天的精力 我盼望著台灣少點口水紛爭 多點做實事的人 不過這大概是我癡心妄想吧?
2022-08-29 18:30:16
大帝
現實太殘酷了,假如沒有精力關心、覺得政治離自己很遠,那麼最後上台的就只會是一些靠口水、裙帶關係的貨色。
2022-08-30 01:42:3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