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日記】「抒發情緒,難道是逃避問題、加重問題的藉口嗎?」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5-03-06 18:46:27 | 巴幣 18 | 人氣 434

對某些人而言,文字是幫助釐清情緒。

但對其他人而言,文字反倒是混亂情緒的幫兇:自以為該文字能發洩的同時,卻製造了更多沉溺,而讓自己心情更不好,離「讓自己心情更差」的問題根源更遠。

抒發情緒,難道是逃避問題、加重問題的藉口嗎?

這句話很微妙,就連寫出這句話的我,都得不斷反思。

當然,這牽扯到如何認定「情緒」。

  • 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就像電流一樣?
  • 還是,只是被某人以某些標準建構出的「東西」?

如果主張「情緒」客觀存在,而「有了情緒,所以必須得哭、笑、怒、罵、失控」,無疑替這些行為取得了正當性---我就是不高興,所以我該發洩,縱使影響到其他人,這也沒辦法。

如果主張「情緒」其實都是、或部分,為主觀所建構,意味著「不必然會有情緒。情緒也不會帶動某些『自然反應』,所以,訓練自己別遇到某種感覺時,就想揍人和打人。」無疑削弱了上段所描述的所謂「自然行為」的正當性---既然不自然,而說不清楚的部分是為人所控制,那麼,你有責任控制好自己。

初步釐清了這兩種觀點,我接著提出下個問題:「是不是有些手段,無法幫助情緒抒發,甚至會產生反效果,心情更差?」

心情狀態到底如何判定?

我相信,以目前科學方法,扣除問卷與訪談(問卷會問:你感覺如何?刻意想生氣的人就會寫生氣,縱使原先沒這麼生氣;反之亦然。總之會有偏差可能性,所以我並不把問卷當作科學方法。儘管可以當作一種調查工具。雖然訪談可能能解決部分的問題,譬如夠有觀察力的訪問者,就能發掘出更真實對方的情緒狀態,但我也得說,這也讓更多科學避之唯恐不及的主觀涉入研究。儘管,好的研究固然追求的價值中立,但真的有辦法完全中立,不受環境、文化的任何影響?還是,我們提出一些標準,譬如反身性,要求研究者將自己的判斷過程講清楚,並盡可能納入也許會影響自己判斷的文化因素,譬如人種、學派、階級...或許,我們能相對接近客觀,做出更有包容力與價值的研究)。

儀器,或許能滿足大家對公道的要求。就像個公平的法官,在客觀中立的法庭上,敲下自己的木槌,所有人都像是被審判者,只能聆聽旨意。儘管儀器也會存在問題,因為它與試圖轉譯某些物質現象的理論掛勾,只要理論修正,意味儀器就該修正。既然儀器總有一天會被預期修正,就代表過往這些日子,儀器並不完美,而可能出現錯誤頻測。如同法官不是神、儀器也不是神,會有瑕疵。

這裡不追究儀器在測量情緒上的細節問題,有興趣可以提出paper或研究結果討論,屆時,我很樂意找出該研究的對立論點,試圖讓知識---及其證據---兩面俱成。

OK,進入正題。

有些朋友喜歡寫詩發洩,我會思考,寫詩究竟是幫助他們發洩,還是讓他們情緒更糟。

這裡有個麻煩的地方。

我無法確定「情緒」是否是個定量,只要做對了行為,譬如寫詩,就能發洩;還是「情緒」是一種想像結果,在寫詩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某些不順的經歷貼了標籤,暗示自己這是「情緒失落」、「不愉快」、「難過」、「傷心」。

總之這導致了,其自身說服\認知了自己屬於一種負面情緒的狀態,於是,他便反射性地做出「處於負面情緒的人」做的事情---或許還包括寫詩,anyway,不管是經由模仿同儕或他所認識的任何一部動漫或小說,或是自己偶然嘗試出的,譬如打手槍,開始在情緒不好時寫詩了。

寫詩的同時,他又再度認知自己情緒不好。

寫到一個段落,想起某個不愉快,發現自己真的很可憐,於是將這種可憐以各種修辭包裝、暗暗空白鍵和enter。文字被切割得像是分屍過小嬰兒,腳在頭上,眼珠在腳趾上。

這種寫作\分屍,看得出來是變態殺人、分屍魔的手藝,而頗具特殊美感。當這群變態殺人魔聚在一起分享、取暖彼此的寫作\分屍,感覺格外良好,彼此都像兄弟或姊妹,共享某種世界觀或信仰,好像這種儀式的當下,耶穌...或任何神降臨了,大家受到救贖。

一旦儀式結束,殺人魔們繼續回到各自生活的場域,繼續被生活上的問題困擾。如果這段過程唯一的戰士---時間,沒有盡到消滅問題,或長期拖延問題的責任的話。

總之,我想指出有些人的寫作,給我數種感覺:

  • 我不想解決問題,也不想面對問題。--->這可能是自己真的沒能力,或者不想面對,或兩者都有。但問題不會因為「該人沒有能力」而放過,反而會繼續糾纏。
  • 比起這個,在各種情緒地充斥下,我創作,好爽。有人看得懂我創作,好爽。縱使有人看不懂我創作,也很爽,因為我了解到別人比我笨,所以她看不懂。--->有這種想法我不過問,但這樣的人,我不太想親近。
  • 不斷的創作中,我的回憶一篇篇揭起。我真的覺得,我好可憐,喔~我邊寫邊掉淚了,越寫越空洞,我壞掉了嗎?--->這種人我只想說,淦,你可不可以去死。黑化甚麼時候變成一種勳章了?感受到黑化,想到的不是克服,而是享受。淦。

  下述,試著分類該類寫作與問題製造的關係。

  依據我的分類,第一種狀況是「不交集」---你只是像鴕鳥一樣忽視問題,問題或許會越來越嚴重,但你沒做甚麼,除了放任。

  第二種狀況是「交集」、「新問題」---在原本導致你抒發情緒而寫作的問題上,你又創造了新問題。在你因瞧不起或其寫作讓他人覺得不愉快的同時,以佛家語,造業,創造了更多可能屬於人際關係的問題。或許,你真的能寫出一些神作,日後能出版,好吧,你慢慢期待吧。

  第三種狀況是「交集」、「舊問題」---對於原本存在的問題,你在不斷寫作的同時,出現「為賦新詞強說愁」,最後「愁更愁」的狀態。既無助於原先問題解決,在情緒上,還放大了此問題對自己的影響。

  最後補充一個通則。若你認同「無病呻吟的寫作」有上述三點效果,絕對會認同這同時也是一種「浪費時間」。根據機會成本,作A與作B是無法同時進行,作了A就無法作B。末,在作一種浪費時間寫作的同時,你也就放棄了其他更有價值的事物,捨棄了讓自己更有價值的方法。當然,前提是你認同我前段論述。

  結尾,所以不要寫作了嗎?

  我的立場是:你的行動我不管,無論你的寫作無病呻吟、或愁上加愁,這都不關我的事。但身為人,也許該認識各式各樣可能性,包括審視自己---「我的寫作目的是甚麼?若是原本無目的,真的無目的嗎?」

  如果,無目的的目的(※淦,無目的的目的)是發洩,那就存在了目的。不省視目的與手段(寫作)是否能吻合,其實也不太關我的事情,因為,你浪費的是自己有限的生命。但我希望這篇文章,若可以,想讓你想想自己的生命,有沒有其他過法。

  成為大詩人,我覺得很棒。但無目的的寫作能不能成為大詩人?我也無法保證必定無法,但至少這件事情太讓人覺得沒安全感,所以我自己不會完全無方向的嘗試。

  我認為寫作更大的用處應該是幫助自己面對不敢、不想面對的情境,尋求解決問題的契機。不做這些努力,放由自己情緒奔騰,我認為對不起自己的生命。因為,問題還時時刻刻困擾著我,沒有任何逐漸被解決的思維跡象。

  一些一家之言,留作紀錄。


文字的寒雨、情感的磅礡——我們推廣現代詩與歌詞;
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極致——我們暢談現代詩與歌詞。 

創作回應

烈鎌克斯
我覺得創作來發泄跟po取暖文的行徑一樣。他們只是想得到他人的關懷跟(拍拍)而已。還有...每個人都會有想要被黑暗吞噬的時候(中二?##)。要注意的就只是那是良性還是惡性的發泄而已了(不過那界線也很模糊
2015-03-06 20:02:21
兔二:滾你奶奶的
由於無法建立出適用個案的標準,最後我也強調:這是個人自由。

至少我無法設想「當某人被如此指控時,能承認:我就是討拍拍,你想怎樣」。
2015-03-06 20:09:19
樂高牛,
我覺得當我發洩情緒的時候 偏向把自己的心情搞穩定 之後再好好的去處理事情
有時候的確會這麼做

為附新詞強說愁→為"賦"新詞強說愁
2015-03-06 21:33:44
兔二:滾你奶奶的
感謝糾正錯字,最近總腦昏眼花。

我在該文提出的問題,尷尬的是,往往可能只有當事人有確定自己在做甚麼的可能性。旁人其實不容置喙,頂多將看法放在心裡。
2015-03-06 21:37:57
左思
寫作本即是感情文字化,會越寫越難以抒發,有種可能是太糾結在文字上,忽略了文字只是傳達想法的工具,而這工具經過一層解釋後又會另外種解釋。
至於目的每個人不同,很難說。
(這段有點跳:就像有人會說想要寫出或演出某類型或職業的人物生活,最好身體力行體驗過,但這其實是個很大的問號。)

我個人答案是有目的好,無目的隨意寫也好。重要是別讓多餘念頭蓋過創作每篇文或詩時的第一念頭。
(過去學習創作中,曾有老師提過一句通常第一個主意or點子都是最爛的,後來實際體驗過確實如此。但我仍替這段話添一段:那最爛是指點子,但不要把第一個核心想法or念頭丟了,因為那通常是最好的,也是你最重要的。)
2015-03-06 21:44:11
左思
題外話(好像這才是正題):如果是要把寫作或寫詩當作職業路,全職路,那麼有無目的這點就要慎思(以半過來人經驗)。寫作對每個人意義不同,也許走過會發現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樣的地位。

啊~還是沒法想兔君一樣寫字清楚。
2015-03-06 21:52:03
兔二:滾你奶奶的
過獎了。這篇唯一清楚的只有我的問題,但回答卻有強大的不確定性。
2015-03-06 21:58:37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