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聊聊台灣職場目前不想使用Ai或導入Ai的幾個主因

劍心san | 2023-12-28 08:12:52 | 巴幣 0 | 人氣 445

本文同步刊登至:聊聊台灣職場目前不想使用Ai或導入Ai的幾個主因 - blogger

Q:明明AI概念股如此熱門,網路上也有眾多討論,為何在台灣職場上卻難以感受到AI的氛圍?

實際上,這個問題追溯到人為的因素,大多數人處於100%被動的狀態。主要原因如下:

員工的想法:
目前公司職場的生存法則,往往讓員工不願意積極採用AI提升效率,因為普遍存在「穩做、摸魚」的潛規則,這種想法已形成多年共識。(應試教育下的職場文化)

資本家的想法:
老闆可能認為AI技術昂貴,且未見明確、獨缺具體的實用場景,因此選擇保持現狀營運。

(缺工徵不到人的時候,公司還是保持寧缺勿濫、不做出任何改變,那就真的是跟老闆自己的決策有關了。)



Q:提升工作效率會帶來什麼影響?

一旦工作效率提升,老闆們傾向增加公司工作量,直至員工無法再承擔、公司內無其他工作可安排為止,進而啟動裁員計劃。




Q:這樣的話,選擇提升工作效率是否有利?

視情況而定。若公司人員流動率高,例如頻繁離職或缺工情況,提升效率自然成為必要,同時促使員工自立自強。然而,需謹慎權衡公司狀況,避免過度工作導致不良後果。



Q:在這個AI逐漸取代人類工作的時代,我們是否能夠轉向從事全新的工作職缺呢?

在台灣的職場環境中,多年來存在一個歧視性的潛規則,即「年紀輕的被認為沒有相關經驗,而年紀較大的則被擔心體力不足。」這種態度可能使得年輕人難以進入職場,同時讓有經驗的人感到被忽略。

我們是否可以思考,隨著AI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打破這樣的潛規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全新的工作領域中?這或許是一個機會,讓人們能夠重新定義自己在職場中的價值。舉例來說,透過學習新技能、參與跨領域的合作,我們或許能夠跳脫傳統的觀念,迎接未來多元化的工作機會。



Q:AI時代,所需要的求生技能標準是什麼?
需要同時具備:「同理心、好奇心、創造力」這三者集於一身的條件,其次才是學經歷。

好奇心 = 樂於思考問題或需求。
創造力 = 解決他人問題或需求。
同理心 = 擅於傾聽、化繁為簡。

人類進步不是因為學會使用工具,而是懂得製造工具來變現。


Q:哪一種職業並不會被Ai取代?
資本家。因為這些人所做的任何決定,基本上都會是牽一髮動全身,會直接影響整間公司的未來營運走向與獲利表現,再加上Ai發展的需求,基本上都會是以這些族群的需求為優先(同時也是新創公司能否站穩腳步成長的獲利對象),因此並不會被Ai所取代。
--------------------------
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又稱凱洛夫教育學,由蘇聯教育家伊萬·凱洛夫根據十月革命後至1930年代教學經驗的基礎而形成的課堂教學的一整套模式和規範。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於背誦、解題與考試成績的教育制度,其課程主要側重於讓學生為標準化考試做好準備。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