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好星期天週札 67 反懷舊歪風

GC 休閒模式 | 2022-10-02 21:38:09 | 巴幣 1000 | 人氣 202

  以前提及到,近期防疫措施未見放緩,經濟活動停滯,被迫繼續內循環,「塘水滾塘魚」,結果耗死了一眾中小企業。無論賣餅的、弄衣服的、服務行業的,只要並非背靠大公司,而且業主不肯凍結租金、減租,這一年是特別難熬。冗餘的財政儲備耗盡,成本價卻大幅上漲,租金不減,使很多商戶面臨倒閉危機。

  很不幸地,大多有一定歷史的店鋪都是個人營運。他們沒有「白武士」相助,於風高浪急的形勢下,慘淡經營,所面臨的難題是,究竟要「留得青山在,日後有柴燒」,還是咬緊牙關,關關難過關關過,相信對一眾小業主來講,也是十分艱難的抉擇。

  近期不少香港老店相繼關門大吉,先有之前提到的熟食中心大排檔「東寶小館」,因違規經營而被吊銷牌照;再有灣仔「快樂餅店」老店離別,遠赴馬鞍山尋覓新希望。剛剛過去的國慶日,位於九龍城的四十年老店「豪華餅店」亦宣佈淡出舞台,使其遠近馳名的蛋撻,成為九龍城人的集體回憶。離別,理應是一件傷感的事。任何人都不想現在擁有的事物突然逝去,因為一走便無回頭路,紮根多時的店鋪難以從容以對便能東山再起。離別,是因為不能經營下去,老闆、舊同事經過商討,都不認為前景樂觀,才達成共識而結業。區區一位小區民眾,何以有如此權力動搖他們的決定?既然已成事實,那麼「結業」往往是一種歷史的印記,一旦你不願意親臨、親歷其境,到場排隊,日曬雨淋,幾經艱苦,拿回一盒熱乎乎的蛋撻,那麼你就再沒有機會在朱紅的「豪華餅店」牌匾下,捧起一盒剛出爐的蛋撻,打開紙盒,在路旁齧下燙嘴的酥皮,讓濃厚的蛋香流淌嘴邊,享受一場剛出爐才能擁有的盛宴。因為即使重出江湖,名字改了,牌匾換了,味道變了,一切所有都不能反映當年歷史裡、腦海裡、記憶裡,已被佔領的烙印。

  所以人龍是預料之內,因為我明白,他們都明白。他們都急切抓住此刻,拼命地挽回一日一日竄走的流沙,雖然心知無可挽救,但仍然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絲甜味。於是,有人排了整個小時的隊伍,換來「最後的蛋撻」;有人在旁擷取歷史定格,讓這一幕流傳後世。但我不樂見的是,在一些人努力地挽救共鳴的時刻,為數不少的網民反倒「唱雙簧」,一邊強調那家老店的蛋撻是多麼的難吃、昂貴,一邊推波助瀾,詆毀店家,口出狂言,希望店家快點倒閉。我個人認為那種人分為三種:第一,他們的確曾經嘗過那家店的蛋撻,然後「踩雷」了,不止缺乏特色,色香味也盡失,而且相對於其他餅店,價錢也特別昂貴,於是就再沒有光顧。當他們聽到結業的消息,固然十分開心,因為難吃的店終於結業,不再遺害人間。第二,名副其實的「風向儀」,顧名思義便是隨著網絡的風向而發表意見。一堆人貶斥老店蛋撻不好吃,我也來。雖然未曾嘗試,但「相信應該都很難吃」。於是便附和、和應,反正在網絡發表意見很少負全責,激進一點也無妨。有云「三人成虎」,一個跟隨,兩個和議,三個撻伐,很快輿論四起,便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那家店的蛋撻真的難吃。這種人歹毒在於,他們連店家最後一刻的生意也不放過,務求一直中傷也不願意老店賺錢,而且一根蠟燭吹熄了,他們大可以煽風吹熄更多根蠟燭,跋扈的行徑踐踏無數艱苦經營的老店,卻無法追究留言者的責任。第三:沒有獲益的持份者。很簡單:若果隔壁有一家餅店,新開張不多久,店主所面對的競爭者是一家四十多年歷史的老店。同樣是賣蛋撻,相信在同區的銷量是比不過那家老店的。可是如果老店結業呢?那麼他就有優勢了。因為想吃蛋撻的人,不能再去那家老店,但他們還會想吃蛋撻啊,於是就一定要去其他餅店買蛋撻。作為店主,更有理由把老店批評得體無完膚,從而拉高對新店蛋撻的印象。當然,也可以從其他渠道入手,例如大打價格戰,故意在結業後壓低價格,吸引其他地區的人進來買蛋撻;也有機會是一家根本不賣蛋撻的商家,因為該老店的名氣搶佔他的生意,而恨不得那老店快點結業。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最後,「貪心忘舊」這詞,我不能說是全對。一方面,絕大部分人都喜愛新事物,「搶頭啖湯」,開好兆頭;另一方面,對社區有濃厚感情的人,也不願見到陪伴多年的街坊、店鋪,因為種種原因而永訣。毒舌永遠出在無知的人身上,即使他們短淺、輕率、狂妄、囿於己見、剛愎自用、井底之蛙,雖然我不太希望仇恨言論在老店結業時存在,但我還是尊重他們的言論自由。老店結業被批評,我希望見到理據。

(圖文不符 圖中並非所述店鋪)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