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好星期天週札 64 摒棄政確 回歸正確

GC 休閒模式 | 2022-09-11 21:34:27 | 巴幣 100 | 人氣 257

  本週沒有太多日常事,反倒是一則電影預告片段博取我的眼球。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的真人版電影將於2023年5月放映,而近日剛釋出第一條預告片段。片中一條美人魚,相信是主角,在大海中詠唱。首半段只是很模糊、大範圍的描述,直到最後二十幾秒出現美人魚的臉龐,讓全球引頸而待的觀眾愕然:她,竟然由黑人主演。

  須知道, 《小美人魚》是一部華特迪士尼在1989年出品,一洗頹風的動畫,其主題曲「Under the sea」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依舊是迪士尼的一大經典曲目。美人魚最早源於中日跟西方神話故事,當中最著名的,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小美人魚,亦是迪士尼動畫的藍本。故事講述人魚與王子相愛不遂,最後落得一個淒慘結局。這並非重點,最主要帶出的問題是,安徒生是丹麥人,如果根據當時的人口地理,丹麥的高收入人口應該存在極少,甚至零黑人才對。而縱觀當地,不計算遷徙人口,丹麥應該沒有原生黑人品種。所以,當一個參照北歐童話故事的真人版兒童動畫,選角竟然是黑人,第一印象早已覺得不可思議。當然,在公佈選角後, 已經惹來不少爭議,但基本上不太具影響力;直到近日公佈預告片,配合本來已經昏暗、詭譎的燈光,更突出黑人的特質,與原著格格不入,在社會層面掀起一陣漣漪。再對照原版,伴隨著一幀又一幀的突兀,是不可理喻和難以理解——為什麼非要選黑人不可?

  近期荷里活電影出現一浪又一浪的政治正確風潮,自美國過去幾年泛起種族平等、性別平等、尊重性傾向等呼聲,美國,以致西方媒體,開始逐漸傾向於回應那些呼聲。除了修改法例——無論是基於事實,或只是象徵式修例——以滿足他們的訴求,他們也向媒體開刀,從具公信力的機構和媒體開始,循序漸進地改變男女比例、種族比例,以提升少數族裔和女人參與主流工作和媒體的機會,並抬高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這波浪潮以多方面催化,例如「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或者屬於性小眾群體(LGBTQ+)的彩虹旗運動等,務求藉著遊行、集會,希望政府聽取他們的訴求,並逐步提升他們的影響力。而媒體方面則是個人認為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皆因一個作品一旦成為傳頌後世的經典,人們會互相分享,並會記住一輩子。如果一種新概念被眾人記住一輩子,那麼大概會進行一次範式轉移,對於後世會是一個不能磨滅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後代會接受男跟男結婚並生下孩子,接受一個歷史上曾存在的白人貴族皇室充滿黑人成員,接受一個人的性傾向可以不斷細分、定義、複雜化......不過,個人並非完全反對宣揚政治正確,只不過無必在每一項影視作品上,強硬加上政治正確的內容。嚴格來說,是當一項作品被政治正確後,會嚴重影響原作品的質素和嚴謹性,那麼該作品就不應該被政治正確。過去好的政治正確作品,可以讓人留下正面的深刻印象,例如漫威的《黑豹》,場景被設定為虛構國家「瓦干達」(參照真實非洲國家「烏干達」),那麼主角、隨從,全部都是黑人,是再也正確不過的事,因為符合場景,同時又能為作品帶來一種濃厚的地道風情,從而在「復仇者聯盟」中,深化每個成員的特色,讓觀眾對每人都擁有獨特記憶。而有些關於地方小城風味的小劇,更應該善用歷史背景,選好一個正確種族的演員。例如前幾年奧斯卡得獎電影《綠簿旅友》(又名《幸福綠皮書》),描述的是一位白人門房和一名黑人音樂家的故事,配合精湛的演技,飾演音樂家的黑人演員,最終得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而與理想相違悖的是,可能因為早期滲入種族共融概念的電影有口皆碑,電影公司嘗到甜頭,知道票房收入大增,同時被各商業機構讚揚,於是便故技重施,把其他電影滲入政治正確的元素,務求討好高層同時,也造出相似的正面效果。可是,夢總是美好的,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求政治正確而故意塞進相關內容,他們能一眼看出來。近期不少大作均有意無意地加插相關內容,有些甚至是導演執意加入,即使需要改變原劇本,來達成導演目的。例如《奇異博士·失控多元宇宙》中,女配角來到屬於主視角的時空中,帶出她是由兩名母親所生;還有,在《雷神索爾·愛與奮戰》中,兩個男性石頭人泡在一起,生出一個石頭人。不能凸顯主劇本同時,還轉移觀眾視線,焦點模糊,更大程度拖低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雖然在各種主流媒體橫行的影評上,未必能反映整體電影質素,但也是同一句話,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票房上便能反映出真相,畢竟強硬植入政治正確元素,肯定會勸退少部分觀眾。

  《小美人魚》票房怎樣,我不能告訴你們,此乃水晶球問題;但可以肯定,選擇一部好電影的準則,越來越與影評脫軌。一部特技片被評低分的緣故,竟然是「沒內容」;一部笑片被評低分的原因,是因為「不夠深度」。我不是來看你們喊打喊殺、逗我笑的嗎?如果連看電影都要政治正確,那我寧願回到美好的八十年代,不是因為酒越老越陳,而是因為我無所顧慮。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