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讀書筆記】《賞月》 - 鄉土文學裡的中秋節

floraelm | 2017-10-04 21:26:51 | 巴幣 10 | 人氣 1841


賞月

作者:鍾理和


  鄰舍的大人們剛走,小孩們就來了;這是明兒的同學和小朋友們。有四五個人,都是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們帶著大量的歡笑和喧騰出現,一到,便「老明,老明」的直嚷。

  「老明,」綽號白老鼠的少年嚷著說道:「超雄說今晚不將倒你不和你干休呢。」

  超雄是明兒的同年同班同學。於是明兒拿出棋盤棋子就在月下和超雄二人大「將」起來,餘下的人在一旁觀戰,那是一場閃電戰,不到五分鐘就解決了!結果超雄輸。

  明兒用右手的拇指扳緊中指做成彈弓,以勝利者的姿態命令超雄:「來!」

  超雄瞅了一眼這彈弓,無可奈何的俯首獻出耳朵,卻惶惶地說:「你用勁哪?」

  超雄說罷剛一俯首,明兒便使勁一彈。

  「哀喲!」超雄一跳,用手掩住耳朵:「你這猴精!」

  於是他們重新「將」起來。

  烏雲漸漸散去,霧氣也漸漸清澄,一輪明月,冉冉上昇,清輝四射,把山川田野鍍上銀白色。中秋年年有,難得今宵如此光明,如此明朗,如此皓潔。

  觀戰者漸漸對象棋失去興趣,都轉臉仰起頭來呆呆地對著月亮出神;建平雙手抱膝,下頷靠在膝頭上,眼睛自額眉仰望明月;白老鼠稍偏著頭若有所思;國基則看著遠方。月亮在少年們的臉上撒下一層夢幻似的幽光。忽然白老鼠頭一搖,把月光搖落庭子,人清醒了。

  「你們看,」他沈靜地說:「那上面有什麼?」

  「有盤古老,」國基不加思索的說:「有‥‥」

  這是古老的說法,說那上面有老人盤古氏、有狗、有樹;盤古老用斧兒去砍樹,那條狗就來翻他的飯包,因此老人不得不歇下斧兒去趕狗,但就在這當兒,那條砍得半斷不斷的樹又重新合攏了;於是事情照樣再來一遍:盤古老重新砍樹,狗重新翻飯包,盤古老重新去趕狗,大樹重新合攏——如此反覆下去永遠沒完。顯然,在這個樸實可愛的傳說裡,說故事的人巧妙地用催眠的魔術迷住推理,而把全體的關鍵輕輕帶過,使故事能夠連環運轉不已。但每一個孩子聽了這故事時,都要為老人之砍不斷樹而覺得可惜,卻沒有人會理會到老人的愚蠢。

  「你們看盤古老是不是很傻,」白老鼠似乎已碰到那秘密:「他為什麼不先把飯包掛到樹枝上再砍樹呢?那麼他‥‥」

  「也許他不願意砍掉那棵樹,」建平抬起頭來說。

  「為什麼?」

  「你說他為什麼一定要砍掉那棵樹?」建平肯定地說。「這是騙人的,我想一切都是騙人的,那上面沒有樹,沒有狗,沒有盤古老。」

  「那麼,」對方顯得有些吃驚,瞇細了眼睛看看建平一會,想了想說:「你說那上面有什麼?」

  「我想那上面沒有人,」建平說:「有一大湖水,湖水上面有數不清的螢火蟲,螢火蟲一閃一閃發光。照在湖水上就變成那樣亮了。」

  這時超雄又「哀喲」了一聲,又用手掩耳朵。

  「你又輸了?」白老鼠站起來摩拳擦掌:「你退開,讓我來。」

  超雄起身把位子讓給白老鼠。於是下棋的人「將」下去,不下棋的人聊天。他們的話仍舊不離月亮及和月亮有關的事。

  超雄講起鬼的故事。

  「有一次,」他說:「阿兆伯在路上走著,忽然看見一隻高大的黑狗衝著他迎面跑來。他急忙向旁邊一閃,可就在這當兒那條狗沒有了。阿兆伯四處看看,月亮明晃晃,哪裡有什麼影子?」

  「也許是他自己的影子,」建平說:「月光下的人影是黑黑的。」

  「阿兆伯相信不是他的影子。又有一次,」超雄又說:「阿兆伯坐在庭子裡乘涼,忽然看見一個孩子自裡面走了出去。他認出那是他的孩子阿輝。他向裡面問,可是阿輝正在床上睡覺呢。」

  「不會是阿兆伯看錯了人嗎?」建平再持異議。

  「阿兆伯說沒有看錯嘛。不過後來——就在一個月後,阿輝就死掉了。」

  說到這裡恰好下棋的人又已將完一盤;仍舊明兒贏,白老鼠低首獻出耳朵。建平提議到法師爺壇去。於是一群孩子連同明兒便向東南山麓呼嘯而去了,給庭子留下無邊的寂靜。

  此時只有我和妻二人靜坐喝茶。月兒更高、更清、更亮。它那閃動的、透明的,不可抗拒的銀光,像條蛇爬進人心中,在那裡搖醒一種漠然的感覺。那好像是種想做做什麼的慾望。也許便是這種不自覺的慾望鼓舞了古代的劍客中宵起舞,詩人們飲酒賦詩,狗兒無端仰天長嗥的吧。

  庭邊有二坵田,要種蕃薯的,已經犁起成一壟一壟了,日間妻種了幾壟便已天黑了,剩下一坵多一點兒沒種完。此刻,我和妻的視線不約而同的落到這上面。

  「還有蕃薯秧嗎?」看了一會之後我問妻。

  「有。」

  妻回答,那聲音是愉快的。我們的眼睛相遇,我們彼此明白各人的心事何在。

  「我們種蕃薯吧,」我說。

  但不待我說完,妻已自屋裡拿出蕃薯秧來了,於是我們開始種蕃薯。

  東南山麓下時時揚起少年們那蓋過一切的肆無忌憚的歡笑和呼喊,它像爆豆一般喧鬧、火熱、快活。這聲音稍一停頓,便聽得見什麼地方有人在唱歌,又有人在鼓掌,有時又有絃樂之聲隨風送到。我可以想見有多少人在明月之下飲酒作樂,歡度佳節。

  月光如雨下注;我們身下那翻鬆翻碎的土靜靜地在吸著光的雨點,我彷彿聽得見這土在飲雨點時發出的沙沙沙的聲響。用手把上面那層土爬開,裡面的土還保持著太陽的溫馨,這感覺令人舒暢,我彷彿已觸到了大地的心。透過指尖的媒合,地溫和體溫得到交流和融會,而二顆心——大地和人的,則合成一個節拍奏下去。推動了我們下種的手和腳。那是輕鬆的、愉快的、醉人的,我們便這樣種下去。我們種完時月已昇到中天;中央山脈披著一襲袈裟,靜靜、低低。

  那夜睡覺時我夢見一個白衣老者向我大笑不止,醒來時看見月光自四個天窗把我的屋子照得通明。


文章來源:台灣客家文學館



這篇文章有被選在高中國文課本裡,今天來回味一下~

題目雖然是「賞月」,但文章一開始卻都在描寫小孩子們下棋的情形,之後「烏雲散去」,所有人都忍不住被月亮吸引,不再注意棋局,月光籠罩下呈現一種神聖感,這樣的描寫真是非常巧妙。

接著小孩子們聊起關於月亮的傳說,氣氛越來越神秘,孩子們又迅速散去,留下來的作者和妻子靜靜的享受月光,卻又感到一種「想做做什麼的慾望」,於是開始種蕃薯。人和土地緊密連結,月光繼續籠罩大地,一種與自然的連結和親密敢油然而生。最後作者夢見幻化成白衣老者的月亮,和題目「賞月」又做了連結。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