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入門摘要】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5-03-29 20:09:16 | 巴幣 22 | 人氣 2309

  「問題意識」甚麼時候都是重要的問題。我後來發現,以西賽羅修辭學而言,是「開題」的重要元素,在爭論中,「甚麼是問題、甚麼不是問題」也是需要一番爭論的,但如果不知道在爭論甚麼,或是甚麼東西更會影響爭論,那是很糟糕的辯論。
摘要

  ※該摘要經過我的消化、加工或修改,所以仍建議閱讀原網址之原文。之所以不必然完全引用,不是對該文的否定,而是想剪裁成更貼近自己想法的論述。不過,在客觀上,該摘要仍有目錄的功能。

  導言

  您看得懂一本書嗎?(※ 從(Stephen W. Hawking, 1988, A Brief History of Time)、《萬曆十五年》、 (Robert A. Dahl, 1971, Polyarchy)三本書提問)


  問題意識

  任何論述都嘗試回答問題。但無論是「問題提出」或是「對該問題的回答」,都存在這一種內在關聯性。姑且將存在於「問題\回答」的那種內在關聯性,稱作問題意識。

  既然任何文本以及構成其之論述,包含書在內,是產生於問題意識。而問題意識內部,由兩類存在的結合體構成---一是「可能無法被文字歸納的---人的意識」,二是「該意識可被文字歸納的部分---觀點」之間。故欲看懂一人的論述,得先找尋該論述中的問題意識。

  P. Holden的補充是:「問題意識是一套意識型態的系統。其中包含認識論 (epistemology, assumptions about the way knowledge is structured) 以及道德觀 (ethics, assumptions about what is morally correct)。」末,筆者的理解是:「若要看懂文本,得弄清其作者的『認識論』與『價值系統』」。

  首先,我們可以藉由兩個提問開頭,探索文本的問題意識:(1)To sense a problem -- 這是不是問題?(2)To sense the problem -- 這是怎樣的問題?

  關於(1),對於國民黨國會中佔多數是不是問題。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就是選舉產生的結果,怎麼會是問題?也可能覺得,國民黨是爛黨,掌握多數是問題。也有人從國會中一黨獨大可能導致的憲政問題中提問,並認為這是問題。

  後兩者的立場雖同樣認為這是問題,但卻是從不同面向產生的,這便關係(2)---這是怎樣的問題?該問題的本質與影響如何界定,而且甚麼引發了這問題?

  該文章後續談到T. Kuhn的典範論(paradigm)的觀點,認為問題意識就是典範,而典反之間有不可共量性,所以縱使相互否定也是無效的。因此,有時不同的書有立場相反的論述,不必然是某方必對或必錯,而是在某個特定典範下的對或錯。該觀點在科學哲學界引起軒然大波,打破了「科學勢必是單一方向、累積的、不斷進步的、帶給人類好的影響、新的比舊的更好、被淘汰的理論就是錯誤的」的信念,該被打破的信念又可稱為科學實在論。

  工具:Mapping and Equationalization

  處理問題指涉的因果關係,常用到兩種工具:(1)Mapping --圖形化。(※「研究架構」或「分析架構」---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圖)。(2)Equationalization --方程式化(※邏輯符號化)。

  但我看了該文作者舉出的例子,雖說明清楚。但在進入這階段之前,仍存在「分類」該搞清楚,而且雖這兩種工具在「政治經濟學」中常被使用,但沒搞清楚如何劃分變項,既無法釐清因果關係,也忽略了「相關性」的可能。

  儘管如此,「分類」具體上該怎麼寫,我也不太清楚。從結構主義的二項式或許能提取一些靈感,但常見的「二分法」僅是二項式的涵義之一,二項式還是能夠表達「交集」,而不適二分法的「不交集」。日後再想想怎麼寫好了,工具得與個案一起撰寫,才能清晰。並沒有單獨描寫鍋子怎麼使用的說明,而往往必須在料理過程中交代,是吧?


創作回應

日日安
(默默點了下方連結...)
2015-03-31 13:41:02
兔二:滾你奶奶的
那值得看。
2015-03-31 15:39:27
兔二:滾你奶奶的
若有心得,還請分享。
2015-03-31 15:40:04
日日安
把原網址消化完了~
有問題想問(舉手),文章中所提的認識論是指康德的學說嗎?

心得嗎....怎麼說呢,有點像是從中去了解前因後果關係,當下的背景有當下的各種因素所產生的一個思想發展。
跳個遠一點話題,這倒讓我想到國小到高中從課本中所學的知識似乎只有少少提到背後因素,造成有不少知識只有表面理解(像是尼采所說的上帝已死那句)

差不多這樣吧,覺得自己脫離讀書時代已久(默),該回來好好讀一下XD
2015-04-08 21:46:56
兔二:滾你奶奶的
  有些康德的學說(※指的是《純粹理性批判》?康德也有形上學和法哲學著作)是「認識論」類。

  但「認識論」其實指的是「在研究中,先討論人類如何認識」的問題(※康德主張,人只能認識現象,而不能認識現象背後的自在之物;故抱持一個「某些事情我們不能知道」的態度,正當化自己研究侷限)。

  這連結的文本很難讀的原因,一部份是因為這是「方法論」問題,而往往也會扯到「本體論」、「認識論」。這些都是很複雜的問題,但所有學科文本的產生,往往脫離不了這些討論。而學科文本最後生產、簡化、閹割之後,成為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的這些教材。
2015-04-08 21:51:51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