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Trek emonda SLR 一級車架 騎乘心得分享

Chao | 2024-04-07 18:05:36 | 巴幣 0 | 人氣 72

一開始是沒想過會因為這台車分享兩次的,不過從換車架到現在大約已經騎了2千公里了,也逐漸摸清楚車子的駕馭感受(人車合一??),所以就重新分享一下目前更換的主要差異。

我前一台車是美利達 scultura 6000,而升級主要只有把車架和把手換掉,其他坐墊、輪組和變速器都是維持原本設定,甚至座墊高度和落差也是跟原本一樣,加上兩者都是該家廠商的爬坡車款,所以針對車架差異性來比較還算是有公平性。

前車白色其實蠻漂亮的,有種簡潔古典感,但換了車後真的感覺,白車難顧啊~~~~!!!換深色車真的太好了


換上了一級車架最大的差異,我想還是在剛性部分有明顯的提升,所以在起步和爬坡時的踩踏,能感受到迴轉比較好帶出來,重拖感消失得比較快,踩踏力量能夠直接傳達出來,不會被車架給吸收掉,而且加上輕量化將近半公斤的差異,甚至有在以前需要切小盤騎得長緩坡(俗稱關西坡),最近發現其實可以用大盤踩上去。

不過遇到陡坡,三峽往大溪的大尖湖 鎮福宮,還是切小盤-飛輪比34T-34T慢慢龜到喘不過氣

在空力表現部分,目前來說很難說有比較明顯的提升,雖然在大多數常騎的平路可以踩出比前車更高的均速,但因為要考慮風向風速等其他變數,其實很難說整體空力設計有贏過Scultura,在平路巡航上的維持變得更加容易不知道是否能算。而之前開箱有提到過的下坡飄移感,其實逐漸習慣後我覺得操控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雖然不如Scultura穩,但有很棒的靈敏性在安心感上面我覺得反而不會比Scultura差。

雖然是爬坡車定位,而且也算是已經是舊型的空力設計套上全能車的口號,但幾次中長程平路巡航(ex 台31線、西濱)的騎乘下,並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巡航速度的維持相當容易,甚至因為加速度感提升的幫助下,可以更加靈活的調配速度跟上不同程度的列車。

另外想提一下升級的另一個點就是把手的部分,上篇開箱時有說到換成空力造型和碳纖維材質有助於舒適性,而除此之外會建議換把手主要也有彎把reach的差異,原本美利達成車給的鋁把手reach太長,握下把的時候比較難碰到煞車和變速,換了新把手後受益於reach較短的設計,握下把可以輕鬆抓到煞車,安心度提升後握下把的頻率和時間也變多了。
P.S 當然也可以靠調整變速來設定煞車變把位置,但也會有好了下把,變成上把握起來比較不適的情形,所以如果有人在考慮換把手,建議一定要實際握過嘗試,確定適合自己的手距再入手安裝。

以上是我騎了2000km左右後的心得,當然也有車友跟我說,其實升級感不一定是空力設計和剛性而造成的提升,也有可能是因為單純輕量化的幫助或是騎這2千公里身體素質更好了,但一般人很難引入精密科學測量,主要還是體感和數據結果去推測(沒功率計只能觀察長時間均速),而終究是有感覺到提昇感,就算是身體能力提升也是因為換車更有動力騎車的幫助,所以就沒那麼糾結了,

至於我會不會推薦換一級車,我個人是覺得預算允許的話,換上去絕對有幫助,而不換其實也不太可能有原本騎不到或騎不上去,換了就可以的情況發生,不然其實就我的車子來說距離UCI的6.8kg規範,其實還需要整套DA變速+更高階輪組才能達成,那又是十幾萬的支出了,換了我也不覺得能上武嶺,我的建議還是公路車C/P甜蜜點終究是在6~8萬的區塊,再上去就看各自能力和是否願意更投入了。

車換得再厲害也比不上花錢坐火車啦!!!,下次有機會簡單來分享兩鐵經驗好了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