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信仰是台灣人普遍的信仰。
台灣民間信仰是道教、佛教、陰神信仰、巫術、萬靈論、祖先崇拜的集合體。
因為中國正統的道教和台灣特色的民間信仰差異甚大。
正統佛教,也就是大乘佛教與上述的民俗信仰其實也差異太多,例如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就澄清佛教與台灣民間信仰的區別。
不知道為什麼,貌似台灣的民間信仰與地方勢力(黑道)有不小的連結,使人們對宮廟、陣頭的印象毀譽參半。
台灣民間宗教樣貌豐富,遇難者無論是否為人,為安撫亡魂,都會件類似的陰廟。例如石門的十八王公廟,其中一公是一隻當時被沖上岸的亡犬。其他地方,也有祭祀外國人,例如日治時期愛民的日本警察、墜機的日本飛行員、荷蘭公主(羅發號事件遇難的船長夫人)等。也有原住民宗教信仰被漢化,例如西拉雅族的阿立祖信仰。
台灣佛教在台灣滿流行的,雖然影響佛教組織或法師已經「世俗化」了,例如會講笑話(假的,業障重。)以及投資(慈濟)。
台灣佛教團體中,我只對法鼓山印象不錯,且最低調、不世俗化。
台灣基督宗教分為新教與天主教。
新教流派眾多,如長老教會、衛理教會、靈糧堂、旗津教會以及其他獨立的小教會,如高雄半自治狀態的錫安山教區。幾乎原住民都信仰基督宗教。
天主教在台灣基督信仰中是少數,但在上層影響力頗大,例如前副總統陳建仁就是梵蒂岡的耶路撒冷聖墓騎士。梵蒂岡是中華民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梵蒂岡在高雄也有教區,輔仁大學與梵蒂岡也有不淺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政治實體,中華民國與十字軍時代遺留至今的醫院騎士團(馬爾他騎士團)仍有來往。
雖然基督宗教都有強烈的一神信仰,但新教較天主教更激進。雖然新教牧師可以結婚,但新教信仰更狂熱,而天主教對偶像崇拜、信仰在地化、祖先崇拜更加允許。例如屏東天主教有類似媽祖遶境的聖母抬轎活動。
伊斯蘭教幾乎都是遜尼派,並且主要發生在外籍勞工(印尼)、回族外省人身上。伊斯蘭教除了在外勞身上,本國公民信伊斯蘭教的人相當稀少。
但我國與土耳其的實質外交關係頗為密切,土耳其政府支持我國台北市興建清真寺。為了滿足外勞的信仰需求,我國除了建清真寺外,也允許外籍穆斯林在台灣的公共場所舉辦伊斯蘭節慶。強迫外勞吃豬肉是違法的。
神道教信仰隨著日治時期的結束跟著消失。
在國民政府來到後,大大小小的神社被拆除,現在只剩下偏僻地方的小神社倖免於難,但也業已荒廢,無人祭祀。
唯獨屏東的高士佛神社不同,那裏有著從日本請來的神道教神職人員教導,但供奉的神是二戰時陣亡的排灣族台籍日本兵,並且這些排灣族原住民都信仰著基督教,所以高士佛地方的神道教神社嚴格意義上也不是神道教,而是綜攝了台灣原住民祖靈崇拜、神道教、基督教的綜攝信仰。嚴格意義上沒有自成一派,卻是台灣本地信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