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巴黎的憂鬱~談一個無依無靠的人

Eplsine | 2021-01-16 23:16:52 | 巴幣 106 | 人氣 582

L'étranger

Qui aimes-tu le mieux, homme énigmatique, dis?
A:你喜愛什麼,神秘人,說說看
Ton père, ta mère, ta soeur ou ton frère ?
A:你的父親、你的母親、你的姊妹或兄弟?
Je n'ai ni père, ni mère, ni soeur, ni frère.
B:我沒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姊妹,也沒有兄弟。
Tes amis ?
A:你的朋友?
Vous vous servez là d'une parole dont le sens m'est resté jusqu'à ce jour inconnu.
B:我到這裡後到這天,你是唯一跟我說些有意義的話的人。
Ta patrie ?
A:你的故鄉呢?
J'ignore sous quelle latitude elle est située.
B:我不在乎她交織在哪個經緯度上。
La beauté ?
A:美女?
Je l'aimerais volontiers, déesse et immortelle.
B:我本能的愛美女、女神和永生。
L'or ?
A:黃金?
Je le hais comme vous haïssez Dieu.
B:我討厭它就像您討厭惡魔那樣。
Eh ! qu'aimes-tu donc, extraordinaire étranger ?
A:唉!那你到底喜歡什麼,特別的異鄉人?
J'aime les nuages... les nuages qui passent...là-bas... là-bas... les merveilleux nuages !
B:我喜歡雲…逝去的雲…那裡…在那裡…那最美好的雲!

本文


  L'étranger在卡謬(Camus)所寫的同名小說中被譯為《異鄉人》或《局外人》。其本意跟英文的stranger相近,就是外人、陌生人的意思。不過這首散文詩中,給我們最直接的印象卻是怪人。固然提問者的提問是唐突的,但更讓我們感到反常的是那個只愛雲的異鄉人。
  這首詩確實就只有如此  一個異鄉人和未知角色的對話。兩人談些言不及義的話。如果到這裡都還能理解的話,那代表你也有看懂文學經典的能力。所以在更進一步的解析前,還是在說明一下其實文學經典並不一定是很枯燥或晦澀的。
  見山是山只是第一層的境界。隱藏在文字之中的言外之意更是我們閱讀「文學」的趣味所在。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異鄉人這個身分有什麼特別之處。生在台灣的我們對於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在歷史中「外人」不斷在這塊土地上來來去去。到了今天有些「外人」內化成主流,而有些仍處於邊緣。
  以國籍來區分,非本國籍的我們都視為「外人」。所以我們將外國觀光客、外勞、外配視為「外人」。以之前返台包機的爭議來說,我們就是以國籍作為區分,非我們國籍的就是「外人」。這樣的分法看似挺有一番道理的,但其實卻相當的粗糙。像黃安之類的舔共藝人,雖然依然保有著我們的國籍,但卻被大多數的台灣人所唾棄和排斥。
  「外人」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被建構出來的。從剛才的舉例中我們發現到,首先我們會先分類,然後在排除掉我們所不喜歡的。當然「外人」也是相對的,當我們排除中國人時,同樣的中國也在排除我們。但是有一部份的人,他們是絕對的弱勢,永遠都處於被排除在外的「外人」。如詩中的這位「外人」他許多思維都與「主流」相異。說相異多少還是美化了些,但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主流」對「外人」的排除呢?或著我們說這也是某種的歧視?以自己的價值來做為評量他人的標準這真的公平嗎?
  就以詩中提到的黃金來說。不可否認的金錢成為了最「主流」的思維之一。在現代社會中金錢至上的觀念幾乎深植在我們每個人的腦中。所以可以有位韓姓男子喊了幾聲發大財就可以當選市長。或是我們可以縱容某些公司把山頭挖空來「養魚」。當然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批判追求金錢或是無欲無求的優劣。而是我們不妨想想當金錢至上的想法成為「主流」時,那沒有錢的人要怎麼辦?
  同樣的在一個講究倫理關係的社會,一個沒有父母和兄弟姊妹的人他又該怎麼辦?對於難民來說,一個回不去的國家在哪裡又有什麼區別?也許到了此刻我們對於這位異鄉人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因此我們也更能為這位感覺「怪怪的」異鄉人同我們渴望著永生、渴望著救贖、渴望著美女(beauté也有美麗事物的意思)。總結來說,「外人」之所以是「外人」並非是他自願的,而是被「主流」所建構的。但即使如此人終究是人,生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不因身分、國籍、性別等而有所區別。
  除了異鄉人對一切的毫不在乎外,十分值得玩味的是他喜歡的是雲。為什麼是雲呢?我們可以從雲的形象來想,雲是輕飄飄的、容易飄散的。在這裡就如同異鄉人自身的際遇,無足輕重的且容易被忽視甚至是被消滅的。
  回來看看此刻的台灣,仍然在為了加入世界主流努力著或是爭鬥著。我們不就彷彿是那位異鄉人,沒有父母依靠,也沒有兄弟姊妹陪伴。但我們仍有著跟一般人一樣的需求    健康、安全、經濟……不過似乎現在的我們仍然只能看著其他國家又簽了什麼協定,誰又跟我們斷交之類的紛紛雜雜的人事變遷。一切來來去去以後,雲被吹散了,還剩什麼?

後記


  文本的分析並非主觀的詮釋,而雖然這不是一篇很嚴謹的分析,但大抵上還是扣合文本來論說。可能有些地方已經加入了我主觀的想法,但縱使如此我還是覺得有些話我沒能完全的在本文中說完,因此我又寫了這篇後記。
  首先就是對於文中的舉例,我沒有要去批判任何人或政治立場的意思。比起針對人或著團體批判,我反倒認為對事不對人更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樣的對於「主流」和「外人」的問題,除了看出我們可能無意間忽視的歧視外,我想更重要的在於發現兩者之間的位階生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未必只有兩者互相對立的可能。難道我們國家的主權地位不如「主流」的中國,也就意味著在其他領域也無法成為主流嗎?又或著我們在看電視時會這麼嚴格的區分藝人的「祖籍」嗎?一切都還有許多的可能性,我覺得如果執意去爭鬥反而會讓我們更加的迷失。

圖片來源


攝影師:Alex Azabache,連結:Pexels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